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都市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从透视开始暴富_分节阅读_第124节
小说作者:乐江   小说类别:都市娱乐   内容大小:953 KB   上传时间:2025-06-25 12:27:52

  不看画,而是先看装裱和纸。

  然后看印章和题跋。

  最后才是看画。

  王景行发现杨子安无论是鉴定渡海观音像还是石涛的画。

  都喜欢用放大镜逐寸逐寸地看。

  一丝不苟,非常严谨。

  “纸张、装裱、印章和题跋都没问题。”杨子安放下放大镜,说道:

  “石涛自称苦瓜和尚,“清初四僧”之一,是明靖江王、南明元宗皇帝朱亨嘉之子,一生颠沛流离,饱尝人世间的艰辛,形成自己苍郁恣肆的独特风格。”

  “这幅《奇山飞瀑图》构图新奇,场面宏阔,恣肆奔放,由近及远,依次有坡石拱桥,屋舍凉亭,最远处高山峻岭,飞瀑横空。”

  “笔墨爽利峻迈,兼顾浓淡,酣畅淋漓,是石涛的真作无疑。”

  石涛对扬州画派和近代中国画影响很大,这幅画又是石涛难得的精品大作。

  章闿之也很眼馋,拿着放大镜细细观看。

  王景行说道:“章老,我对字画不太擅长,这方面您是专家,也教教我。”

  章闿之边看画边说:“研究书画史,明末清初绕不开四王四僧。”

  “北方四王画风恬淡平和,追求笔墨情趣的高逸脱俗。”

  “南方四僧为明朝遗民,石涛、朱耷更是明宗室后裔,生活坎坷多折,心怀浓烈的家国情怀。所以画风极具个性,大多借画抒发身世之感和抑郁之气。”

  “石涛特别善用墨法,最大的特点就是喜欢用湿笔,笔墨变化多端。”

  “你看,这幅画的树叶,有的用白描双钩夹叶,有的一笔写过,很有灵性。”

  王景行鉴定瓷器主要靠透视,观察胚胎和气泡,基本能够判断年代。

  但对画家的风格、画画的技巧没有深入研究。

  鉴定字画只能看纸张。

  通过强紫外线照射做旧的纸张,只能让纸张表层老化,透视到纸芯,还是能看出不一样的地方。

  所以,章闿之和杨子安的讲解对王景行还是很有帮助的。

第178章 镇店之宝

  王景行问道:“杨叔,《奇山飞瀑图》现在市场价大概多少?”

  章闿之:“四王四僧的画,算是清代书画的最高峰,小尺幅的价格大都要过千万。”

  “但具体到每一幅画,情况又不太一样,这幅石涛的画,具体行情还要再调查一下,但我估计至少也要6000万以上。”

  王景行想起徐渭的水墨葡萄图,尺幅比这小,估价也是5000万以上。

  但那可是明画。

  问道:“石涛的画这么贵?”

  杨子安:“物以稀为贵,古画之所以特别珍贵,除了艺术价值以外,很重要的一点在于画很容易损坏,能传承几百年保存下来很不容易。”

  王景行看到旁边站着的蔡韵韵,问道:“韵姐你开过画廊,对画的市场行情应该比较清楚。”

  蔡韵韵说道:“前几年石涛的第一巨作《山麓听泉图》拍卖落槌价是1.05亿,加上佣金成交价超过1.2亿。”

  “不过《山麓听泉图》是石涛最大的一幅画,超过14平尺,所以价格会特别高。”

  王景行:“《奇山飞瀑图》虽然没有《山麓听泉图》大,但也不得了,有12平尺。”

  杨子安说道:“石涛很有名的一句画论叫搜尽奇峰打草稿,其实相比《山麓听泉图》,《奇山飞瀑图》还更具代表性。”

  蔡韵韵:“石涛的画这几年涨得比较凶,上拍的话溢价多少不好说,参考《山麓听泉图》,我估计至少8000万,破亿可能性也不小。”

  王景行想起家里藏着的几幅画,其中甚至还有宋朝范宽的作品,那肯定更是天价了。

  更加觉得这个店铺买得值。

  收起《奇山飞瀑图》,王景行拿出建盏:“前段时间得到一件镇店之宝,给大家欣赏欣赏。”

  供御款银毫建盏虽然在王景行得到的建盏中只能算普通的,但其珍贵程度,还真可以作为古玩店的镇店之宝。

  杨子安拿起建盏,看到底部“供御”两字,脸色微微一变:“供御款北宋银毫盏?”

  也难怪杨子安吃惊。

  品相如此完好的宋代兔毫盏本就非常珍贵。

  而兔毫盏中银色系斑纹最为珍贵,一只没有款式的银色兔毫盏已经是建盏中的珍品。

  “供御”款专供皇室,是建盏中最顶级的品种。

  贡品款价值高于其余款识,罕见款价值高于常见款识。

  这只“供御”款银色兔毫盏如果是真的,那真是建盏中的极品,价值不可估量。

  王景行见杨子安半晌不说话,忍不住问道:“不会是赝品吧?”

  杨子安摇摇头:“王总,说实话,我在长安还真没见过宋代的建盏,但我判断应该是到代的。”

  “这只建盏胎骨似铁,手工胚胎圆滑细腻,釉色温润自然,底色黝黑,银兔毫条纹清晰可见,自然形成的釉面泪痕银光闪闪,分布均匀。”

  “宋徽宗给兔毫盏下过标准:玉毫条达者为上。这只建盏的银色兔毫条达挺拔,疏密有致,分布匀称规整。”

  “而且这只建盏的窑膜非常清晰,据我所知,目前窑膜还无法仿制。”

  “综合判断,这只建盏确实是到代的。”

  说完,把建盏放工作台上,对章闿之说道:“师兄,你看看。”

  章闿之在旁边也很眼热,宋代的建盏他看过,但供御款的也没有上手过。

  还好年纪大了,定力也好。

  “宋代兔毫盏非常罕见,藏家大多秘不示人。”章闿之说道:“它的用釉非常独特,是在蓝釉上部施一种银色的釉,为防出现铁褐色,施釉之前还在生坯上涂一层含铁分子少的化妆土。”

  “釉料配方和技术早已失传,如今仿制复原的银色兔毫盏,和宋代兔毫盏还是能看出区别的。”

  边说边指着建盏:“你们看,这只供御款的建盏,品质和没有款识的建盏完全不一样,除了工艺更精细,在普通建盏的黑釉上,还涂了这种独特的酱色釉。”

  王景行还真没发现这个问题,闻言到二楼库房拿出1只陆今希的兔毫盏。

  当初王景行在陆今希的柜子里挑了8只建盏,虽是现代仿制,但都是高价的珍品。

  刚好其中就有一只兔毫盏。

  两相比较,还真是高下立见。

  宋代供御款还真涂了一层独特的酱色釉。

  而且银白兔毫与绀黑底釉对比更加分明,视觉冲击力更加强烈。

  无论胎质、色泽还是神韵。

  现代复原工艺做出来的建盏,和宋代供御款比,差距还是非常明显的。

  王景行见自己拿出的三件宝贝,一下震住了杨子安,内心还是很得意的。

  一方面是考验杨子安的眼力。

  另外一方面,也是向杨子安展示财力。

  不说建盏,就是三件中价格最低的渡海观音像,在一些小店都可以算是镇店之宝。

  毕竟自己年轻,如果没有实力,杨子安也会担心工作能干多久。

  今天的鉴定结果还挺好。

  王景行对杨子安的专业能力表示认可。

  杨子安也不会轻视王景行。

  王景行把宝贝收起,说到:“杨叔,店铺的情况你都看到了,你的待遇章老也都和你说过,还有什么要求吗?”

  杨子安:“没有了,说实话,王总你的格局超乎我的想象,我愿意到店铺工作。”

  王景行拿出劳务合同:“那行,合同你看一下,要是没问题咱们就签了。”

  杨子安认真看完合同,没有问题便一式两份都签了。

  王景行在合同给杨子安之前就签过字,留给杨子安一份,自己拿过一份合同,说到:“杨叔,你这几天先找房子安顿一下,下个月国庆正式营业,可以吗?”

  杨子安:“可以,我这段时间租个房子,国庆前能安顿好。”

  合同签完,王景行拿出茶叶泡茶:“章老,杨叔,这是我们家茶厂出的茶,你们尝尝。”

  沸水冲入盖碗,瞬间弥漫出浓郁的香气。

  章闿之和杨子安都爱喝茶,只觉入口醇厚回甘,咽后齿颊留香。

  章闿之连连赞道:“好茶,我还是第一次喝到香气这么霸道张扬的肉桂。”

  杨子安:“茶汤色泽乌润,香气通透悠长,确实是好茶。”

  王景行得意地说道:“这可是刚拿了茶博会金奖的肉桂。产自我老家一个灵蛇谷的茶场,他们本来想叫蛇肉,我改叫龙肉,龙谷肉桂,产量很少,是最顶级的肉桂。”

  泡完茶,还给章闿之和杨子安一人一盒龙肉。

  好茶难得,乐得俩人直咧嘴。

第179章 承包桃园

  接下来几天,王景行又招了两个店员。

  一男一女,都是大学刚毕业。

  男的叫赵明轩,学汉语言文学的,说是对古玩很感兴趣。

  王景行看在和他一个专业的份上,录用了。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335页  当前第124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124/335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从透视开始暴富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