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都市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文豪1978_分节阅读_第859节
小说作者:坐望敬亭   小说类别:都市娱乐   内容大小:2.71 MB   上传时间:2025-06-01 11:26:37

  其中《父亲》入围了包括最佳话剧男主角、最佳话剧女配角、最佳话剧场景设计三项大奖。

  按照乔治的说法,过去十年间百老汇找不到像《父亲》这么优秀的作品,《父亲》获奖几乎是板上钉钉的事。

  《父亲》话剧在美国的成功让林朝阳的心情愉悦,赶上人艺版《父亲》再度公演,他专门又去看了一场。

  看完演出的第二天,河出书房的北村美裕打来电话,称山川朝子在昨天过世了。

  林朝阳略感异,他上次见到山川朝子还是在95年。

  那次山川朝子和北村美裕为了给他出文集的事一起到香江拜访他,一晃四年过去,

  《林朝阳文集》在日本出版也有快三年时间了,累计销量已经突破了20万套。

  文集销量历来不如一般的单行本,大都是忠实读者捧场,能取得20万套的销量已经殊为不易。

  山川朝子年近八十,但在林朝阳的印象中她身体一直特别健康,看起来精神翼。

  他询问了北村美裕去世的具体细节,没想到是骨癌走的,从知悉病情到去世前后不过两个月的时间。

  感叹一番,林朝阳应北村美裕请求,写了一篇悼念文章,这篇文章将会在下个月发表在河出书房的出版《文艺》杂志上。

  到了5月中旬,林朝阳受谢靳的邀请前往横店。

  谢靳筹备了一年多的新片《拉贝日记》将在5月15日正式开机,这是继《赤壁大战》

  《鸦片战争》后他又一次执导历史大片,而且影片中还有大量的战争戏。

  在《鸦片战争》上映之后,外界一度有媒体传言谢靳即将息影,逼得谢靳不得不站出来辟谣,声明他绝对不会息影。

  外界的传闻其实从一定程度上印证了大众对谢靳的想法,一位年过七十的老导演,不管是身体还是精神都已经非常脆弱,不应该再过度的操心和劳累了。

  《拉贝日记》这种题材的电影,即便是让年富力强的中年导演来执导,恐怕也要脱层皮,更何况是对他一个七十多岁的老人家来说。

  林朝阳是开机前一天晚上到的横店,见到谢靳,他明显能感觉到谢靳的气色不佳,脸上就好像蒙了一层灰色一样。

  「你这脸色也太差了。」

  「没事,操劳惯了。什么时候拍新片不是这个灰头土脸的样子?」

  谢靳最近这段时间身体确实不太好,但他却不甚在意,到了他这个岁数,对很多事情已经看开了。

  他就想一直这么拍下去,直到哪一天倒在片场上。

  谢靳拉着林朝阳聊了些新片的事,他甚至连《拉贝日记》之后的作品都已经在筹划了,这部片子讲的是沪上锦江饭店创始人董竹君一生的传奇经历。

  董竹君本是一个贫寒的洋车夫女儿,不幸沦为青楼女子。

  辛亥革命后她与GMD人结合,东渡日本,后来成为四川督军夫人,又因为追求进步离家出走,在沪上艰苦创办了锦江川菜馆。

  掩护过许多GM同志,成为了我D的挚友她的一生可谓历尽艰辛,波澜壮阔。

  谢靳老早就有把董竹君的经历搬上银幕的打算,前年老人家去世前两人还曾见面说起这件事。

  林朝阳知道自己也劝不住谢靳,只能劝他悠着点。

  次日《拉贝日记》的开机现场,全国各地来了上百家媒体,场面热闹非凡。

  《拉贝日记》的开机能有如此大的影响力,一方面是因为有《赤壁大战》和《鸦片战争》的成功在前,不管是文艺界还是媒体都对谢靳的这次尝试充满了信心。

  另一方面,南京大屠杀一直都是中国近代历史上一道抹不掉的伤疤,如今终于有谢靳这个重量级的导演敢于将这段历史呈现在大银幕上。

  除了国内的记者,发布会上还有不少外国记者出席。

  两年前《拉贝日记》在纽约重见天日,一度在国际上引发不小的反响,现在谢靳要将约翰·拉贝的故事搬上银幕,自然吸引了国际媒体的关注。

  林朝阳看了一圈,没发现日本记者,这几年日本右翼势力大抬头,这倒也正常。

  「早年我也筹划过拍《南京大屠杀》和《审判东条英机的中国大法官》等几部反映二战和南京血案的电影,但因种种原因,未能如愿。

  现在,这部《拉贝日记》就要了却我的心愿。」

  发布会上,谢靳的发言十分诚恳,让在场记者动容不已。

  当记者问到再次执导投资上亿的大片的感受时,谢靳将林朝阳拉到了镜头前。

  「说起这件事,不得不感谢朝阳。我这人没别的能耐,就爱拍电影,也只会拍电影。

  这些年国内电影界的环境大家也都看到了,很多制片厂和同行都很艰难。

  可我却还能由看性子来,从《赤壁大战》到《鸦片战争》,再到《拉贝日记》,这一切都离不开朝阳对我毫无保留的支持。

  我们从《牧马人》相识,到现在小二十年,一开始朝阳是给我当编剧,后来我拍《芙蓉镇》,他给我当顾问,现在他成了我的投资人。

  我们是好友、是知己,也是事业上的伙伴———”」

  当着记者们的面,谢靳越说越激动,在他口中,他和林朝阳简直好比是伯牙子期。

  林朝阳被老谢同志卖的这一把情怀激得浑身起鸡皮疙瘩,现场的记者们却很感动。

  谢靳的发言动情中带着些许夸张,但并不妨碍记者们对他这番话的认可。

  说起来谢普成名很早,六十年代就凭借着《红色娘子军》《舞台姐妹》《春苗》等一系列电影成为国内的一流导演了。

  改革开放以后他厚积薄发,又拍摄了《牧马人》《高山下的花环》《天云山传奇》

  《芙蓉镇》等一系列脍炙人口、广受欢迎的电影,在影坛的地位也由此走向德高望重。

  但之后第五代导演迅速崛起,那几年章艺谋、陈凯戈的名字响彻电影界,很大程度上掩去了谢靳他们这些老一代导演的光芒。

  就在所有人都以为谢靳会像很多他这一代老导演一样,就此退居二线的时候,他却拍出了《赤壁大战》这样经典的历史大片。

  之后《鸦片战争》为国献礼,举国轰动。

  连着两部大片让谢靳再攀艺术高峰,在电影界名声之隆重较之如日中天的第五代导演们丝毫不逊色。

  照谢靳所说,这一切都离不开林朝阳的帮助,他们二人简直就是影坛的黄金搭档啊!

  后世章艺谋和张伟平没闹翻之前,二人的合作也被国内影坛传为佳话。

  谢靳和林朝阳的合作时间更长,取得的成绩更加辉煌,含金量也更高,对记者们的触动自然也更大。

  谢靳发完言,记者们的情绪被彻底调动起来,话筒和镜头齐齐的对准了林朝阳,他不做一番慷慨激昂的表态都说不过去。

  「老谢说要感谢我,这话扯得远了,我们是老朋友。

  这几年我不怎么参与电影的剧作工作了,他的电影缺钱找到我,恰好我又力所能及,

  再合作也是人之常情。

  最关键的是老谢这人有艺术家的担当,他拍的片子不光是为了娱乐,更是为了责任。

  《赤壁大战》是这样,《鸦片战争》是这样,这次拍《拉贝日记》也是这样。

  南京——」

  林朝阳深吸了一口气,朗声说道:

  「六十多年前中国积贫积弱,日寇侵华,九州动荡,国土沦丧,举世震惊。

  三十万同胞惨遭屠戮,1937年的冬天南京城日月无光,血染苍天。

  我们要把这部电影拍出来,不是要为了证明什么,而是要让三十万遇难同胞的在天之灵看着,我们没有忘了他们。

  我们更要告诉后辈,这段历史我们不敢忘记,也不能忘记。

  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

  林朝阳的讲话真真切切的传递到每一位记者的耳中,慷慨激昂,振聋发。

  发布会现场响起雷鸣般的掌声,如果说刚刚谢靳讲完话后记者们还只是激动,那么现在记者们就是热血沸腾了。

  有些记者甚至泪眼迷蒙,发布会现场在此刻生出一股神圣而又庄严的气氛。

  热血沸腾的不仅是记者,还有谢靳,他跟被打了鸡血一样,先是猛的抱住了林朝阳。

  又抓住了话筒,动情的说:「朝阳的话是对我的鼓励、对我的鞭策,也是愿望和重托。我和剧组的同仁一定要把这部电影拍摄成震撼人心、传之后世的艺术力作,使这样的人类悲剧不再重现。」

  发布会上的掌声再次热烈起来,达到了巅峰,《拉贝日记》的开机发布会取得了空前的成功,登上了国内各大电视台和报纸的版面。

  但临走时林朝阳还是叮嘱谢靳别太拼,爱惜身体,可惜此时谢靳已经被他激发出了战斗状态。

  眼神中只有四个字:

  干就完了!

  从横店离开,林朝阳没有回燕京,而是去香江兜了一圈。

  离港两年多,从表面上看香江几乎没什么变化,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也已经逐渐散去,实际上却并非如此。

  香江打赢了金融保卫战,但只是惨胜,股市恢复了部分生机,楼市却陷入了低迷。

  从1991至1997年,本就不低的香江房价6年再涨4倍,市民们炒房成风。

  最夸张时,香江市民平均供楼负担比高达93.2%,即1万元月薪要拿出9320元供楼。

  如此严重透支,若无外力支撑,是注定是维持不住的。

  所以当金融危机到来之时,香江楼市也已跳水式的量价齐跌一头栽进深渊,房屋价格和成交量双双下跌超过50%

  楼市是香江经济的命脉之一,也是必救之要害。

  取消「八万五」计划、冻结原定土地供应计划港府出台一系列政策托举楼市,但收效并不大。

  为了减轻香江经济对楼市的依赖,港府方面从去年开始也在酝酿一项大动作。

  特区首领董先生在讲话中公开表示:「香江要成为在发展及应用资讯科技方面的全球首要城市,尤其是在电子商业和软件发展上处于领导地位」。

  董先生或者说港府的产业前瞻性,引来了不少香江富豪的兴趣,其中包括了李家二公子和陶玉书。

  这一世李家二公子提前卖出星空卫视,一转手就赚了十亿,好生得意了一阵子。

  只可惜陶玉书把星空卫视经营的风生水起,过了那阵风头之后,外界都议论李家二公子是捡了芝麻去西瓜。

  之后他创办盈科集团于新加坡借壳上市,走高科技路线,风头远没有后世出得大。

  他向董先生建言要打造「香江硅谷」,建立一个产学研一体的科技孵化园一一数码港,得到了董先生的大力赞赏,最后这件差事却落到了陶玉书的身上。

  原因也很简单,陶玉书承诺投入20亿美元真金白银打造数码港项目。

  李家二公子的人品不论,但数码港的想法确实是非常有见地的,港府方面也非常看好这个项目。

  但问题是港府受股市、楼市双跌影响,98年GDP负增长5.8%,财政收入断崖式下滑,

  根本无力投资这么大的项目。

  政府不愿意出钱,李家二公子本来是打算再啃一回老,跟父亲的长江实业合作,吃下这块大蛋糕,不想却被陶玉书横插一杠。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899页  当前第859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859/899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文豪1978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