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都市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文豪1978_分节阅读_第244节
小说作者:坐望敬亭   小说类别:都市娱乐   内容大小:2.71 MB   上传时间:2025-06-01 11:26:37

  陶玉书将派遣证展示给大家,众人看着上面的单位满眼羡慕。

  《燕京文学》是燕京市文联主办的综合性杂志,她是被分配到文联,然后再由文联安排到杂志社参加工作。

  “文联啊,真是好单位!”

  “我也想去文联,怎么就分到了报社呢?”

  “你就知足吧,好歹还是干专业相关的工作,我分到我们家那边的大学当老师,要是能留校当老师该多好啊!”

  “你想的还挺美,你以为你是玉书?年年考第一?研究生都没考,你还想留校!”

  “我们学中文的,为什么要分配到外事局啊?我英语对话都说不流利。”

  ……

  刚刚得知分配去向,学生们吵吵闹闹,绝大多数人都对分配的工作感到不满,这很正常,一山望着一山高。

  陶玉书分配到文联,在后世看就是个无权无势的清水衙门,可在如今的大学生眼中看来,这却是个顶好顶好的工作。

  同学们围着她艳羡恭维一番后,又讨论起其他人的分配去向,在楼门口闹了好一会儿,有班里同学去吃顿散伙饭。

  毕业典礼举行完了,分配派遣证也发完了,从明天开始,大家就要陆续离校。

  最后一顿午饭,学生们吃饭、喝酒、唱歌、抱头痛哭……

  林朝阳身为家属,对于他们的心情没办法感同身受,但能够理解大学四年积攒下来的友情在分别这一刻所迸发出的伤感与不舍。

  傍晚,饭吃完了,同学们依依惜别,有的人已经醉的不省人事,只能由同学送回学校。

  陶玉书也喝了些酒,神智还很清醒,但林朝阳还是让她坐在了后座,由他骑着摩托车。

  “真快啊,一晃四年就过去了,我到现在还记得大一开学的那天。”

  陶玉书坐在摩托车上跟同学们挥手告别,满脸惆怅,充满了怀念。

  林朝阳轻笑着问道:“光记着开学那天?不记得我送你那天了?为你我可是守了半年的活寡!”

  本来伤感惆怅的气氛被破坏殆尽,陶玉书恼怒的捶了他一下。

  “我回去的时候看你活蹦乱跳的!”

  “我隐藏在心里的悲伤你没看见。”

  “越说越不像话!”

  陶玉书嘴里嫌弃着,胳膊却箍住林朝阳的腰。

  燕京一月的风很冷,她将头缩到林朝阳的背后,那背很宽、很厚,可以为她遮风挡雨。

  “打算哪天去报到?”林朝阳开着车问她。

  “明天吧。”

  “这么快?”林朝阳惊讶。

  “闲着也没事。”

  林朝阳在心里给陶玉书鼓掌。

  好好好,不愧是你!

第251章 新手上路

  陶玉书的户籍所在地是在燕京,毕业后先得到燕京市教委报到。

  毕业典礼后第二天一早,她穿戴整齐准备出发。

  ““咱们家现在也是双职工了。”林朝阳感叹了一句,又问她:“怎么样?马上要上班了,感觉如何?”林朝阳问。

  陶玉书脸色中透着几分兴奋,“感觉很好。”

  “祝亲爱的陶玉书同志新的一天工作顺利!”林朝阳玩笑着说道。

  “谢谢亲爱的林朝阳同志。”

  夫妻俩从家里出来,一个奔向燕大,一个骑着摩托车来到了教委大中专生分配办公室报到。

  毕业分配去向都是已经定好了的,所以这个报到属于点卯形式的,所有燕京的毕业生都得走一遭。

  出了教委分配办,陶玉书便骑着摩托车往西长安街去。

  《燕京文学》原来是在东长安街上燕京饭店后身儿的霞公府街,那里也是老燕京文联所在地,编辑部蛰居在一七里拐弯、盘虬交错的大杂院里。

  嗡嗡嗡中,《燕京文学》随燕京文联搬到了西长安大街7号的文化局大院,挨着电报大楼喇叭下面的一隅。

  孤零零的文联大楼伫立在那里,陶玉书站在门口,这不是她第一次来文联大楼,但这次的感受却与以往完全不同。

  老舍、赵树理、浩冉……一想到那些以前只在书上看到的名字曾经穿梭往返于这里,她如今也马上要成为这里的一员,陶玉书心中便涌出一股难以抑制的激动。

  深吸一口气,陶玉书走入文联大楼,打听着找到了文联管人事的副职赵明伟。

  两人聊着天,赵明伟让人帮陶玉书办了入职手续。

  过了一会儿有人敲门,赵明伟说了一声“进”,就见杨末推门而入。

  “我听人说我们的大学生来了!”进了门,杨末没来得及打招呼,脸上洋溢着笑容说笑道。

  赵明伟也笑了起来,“盯的可够紧的,还怕我把你的宝贝疙瘩给藏起来?”

  他又对陶玉书说道:“玉书同志,我就不给你们介绍了,你们肯定比我熟。”

  杨末说:“那是。”

  说笑了几句,杨末对赵明伟说:“手续完事了吧?人我可领走了。”

  “完事了,去吧。”他说着话跟陶玉书握了个手,“玉书同志,再次欢迎你加入我们文联这个大家庭。”

  出了赵明伟的办公室,杨末领着陶玉书往《燕京文学》编辑部走去。

  文联是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的简称,会员单位包括了文协、戏协、影协、美协、书协等十几家文艺单位。

  前几年文联刚刚恢复的时候还好,如今这些文艺单位已经将文联大楼占的满坑满谷,导致楼内的办公环境拥挤不堪。

  杨末带着陶玉书走到挂着“《燕京文学》编辑部”铭牌的办公室门前,推开了门。

  入眼是设施陈旧的办公室,靠着墙边散落着诸多办公桌,办公桌和地上堆着成堆的稿子,编辑们正埋头于稿件之间。

  听见推门声,有人抬头,发现了站在门口的杨末和陶玉书,然后立刻引起了大家的连锁反应,众人齐齐的抬头望着门口。

  “同志们,大家手里的工作都先停一停,来看看我们编辑部的新生力量陶玉书同志。

  玉书同志是燕师大的高材生,大学期间成绩优异,这两年评论文章也发了不少,她的到来相当于是给我们编辑部添砖加瓦了!”

  杨末声音清朗,带着几分雀跃。

  编辑们对于陶玉书并不陌生,这几年她的评论时不时就会发表在刊物上,她本人也来过编辑部好几次,包括她的爱人林朝阳跟《燕京文学》的关系也不错。

  大家也都知道,杨末和章德宁一直想拉陶玉书进编辑部。

  听着杨末的话,章德宁第一个带头鼓起了掌,众人也跟着响起了掌声。

  陶玉书落落大方的冲众人鞠了一躬,“我刚刚参加工作,诸位都是我的前辈,以后我工作上有什么做的不够好的地方,请大家批评指正。”

  陶玉书说完话,众人再次捧场的鼓掌,杨末伸手向下压了压。

  “玉书同志刚到编辑部,业务方面需要一个熟悉的过程,你们谁想多个徒弟,自告奋勇一下。”

  杨末此话一出,章德宁立刻高高的举起了手,迫不及待。

  “你把手放下,你才参加工作几年?还想给人当师父!”

  被杨末批评了一句,章德宁悻悻的放下了手。

  杨末的眼神在编辑部的几个老编辑身上转了转,陈世冲、周燕如、傅用林……

  最后她把目光放在了周燕如身上,都是女同事,相处起来比较方便。

  “燕如,你来带带玉书吧。”

  杨末是主编,安排工作任务,周燕如自然不能推辞,“好。”

  “刘恒,伱去跟后勤说,给玉书安排一套桌椅还有办公用品。”杨末又吩咐道。

  刘恒今年才二十七岁,在陶玉书没来之前,他是编辑部资历最浅的一个,平时自然少不了干些脏活累活。

  听着杨末的吩咐,刘恒二话没说便起身往外走。

  简单的安排好陶玉书之后,杨末跟她交代了几句,便离开了编辑部。

  等杨末一走,章德宁立刻过来拉住了陶玉书,“你可算是来了!盼了你这么多天。”

  “这还慢啊?我昨天毕业,今天就来报到,满燕京应该都没有比我报到快的大学生了。”

  两人说说笑笑,章德宁又拉着陶玉书,把编辑部的同事挨个给她介绍了一遍。

  这里面的绝大多数人陶玉书都认识,不过有几个压根没说过话,借着这次介绍,她郑重的跟大家打了个招呼。

  “玉书一来,咱们编辑部的半边天更红了!”陈世冲跟陶玉书打完招呼后调侃了一句。

  《燕京文学》是月刊,历来很受欢迎,销量巨大,所以编辑部成员在行业里算是比较多的。

  女同志不少,主编杨末算一个,还有周燕如、章德宁、王洁,现在又来了个陶玉书,人数几乎与男同志持平了。

  众人说着话,出门十多分钟的刘恒带人搬着桌椅进了办公室。

  《燕京文学》编辑部的面积不大,也就三十平左右,原本就已经很挤了,这回又添了陶玉书的桌椅,就更挤了。

  大家挪了挪靠墙一排的办公桌,硬是在角落里给陶玉书挤出了个位置。

  “挤了点,将就着吧。这两年我们这栋楼是越来越挤了,连点多余的地方都没有。”周燕如说。

  安排好了办公的硬件设施,周燕如又给陶玉书说起了编辑部的工作内容。

  “我们是编辑,最重要的工作就是审稿。我们的杂志内容你也了解,综合性文学杂志嘛,小说、诗歌、散文、报告文学、评论这些体裁的作品我们都发,每个人负责的也不尽相同。

  我负责的东西比较杂,像老傅就是专门负责小说组的,老赵是负责诗歌的……

  现在我们杂志的来稿量最多的就是小说,以后你就负责部分业余作者来稿的登记和初审。

  刘恒……”

  说着话,周燕如叫了一声刘恒。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899页  当前第244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244/899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文豪1978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