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都市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文豪1978_分节阅读_第152节
小说作者:坐望敬亭   小说类别:都市娱乐   内容大小:2.71 MB   上传时间:2025-06-01 11:26:37

  一下午时间一晃而过,下了班林朝阳骑上自行车来到朗润湖公寓,今天是周六。

  进了门,林朝阳便瞧见朱光遣坐在那里跟陶父有说有笑,今天老头儿好像格外意气风发。

  一打听才知道,原来是完成了一项大工程。

  早在嗡嗡嗡之前,朱光遣便一直潜心翻译西方美学经典著作。嗡嗡嗡前,他正在译最难啃的黑格尔三卷本《美学》,但却无奈中断。

  78年之后,身上没了枷锁,他再次捡起《美学》的翻译工作,直到最近他终于将这部鸿篇巨作翻译完成,将译稿交给了燕京大学出版社。

  以朱光遣的年纪,完成这样一部著作的翻译工作,当然是一件可喜可贺的大好事。

  而且林朝阳也很清楚,在即将开始的八十年代,中国文化界将会掀起一股关于美学的新浪潮,而耄耋之年的朱光遣作为当代美学的领军人物,也在这个时期备受推崇。

  吃饭的时候,陶父问起林朝阳父母什么时候来燕京。

  林朝阳说道:“还得几天,他们老两口不放心家里,得把所有事都安排好之后再来。”

  陶父微微颔首,说道:“到时候大家一起聚一聚。”

  “好。”

  晚饭后,陶母拉着陶玉墨叮嘱道:“过几天你姐夫父母就要过来了,你就别在那边住了。”

  陶玉墨有些不情愿的说道:“知道了。”

  晚上骑自行车回家的路上,陶玉书告诉林朝阳,说明天要请章德宁吃饭。

  最近半年,陶玉书连续在《燕京文学》上发了两篇评论文章,章德宁就是她的责编。

  因为要请客,第二天一大早林朝阳便出门买菜,也没忘把陶玉墨这个小力巴儿给捎上。

  大早上陶玉墨在被窝里睡得正香,被林朝阳薅起来,满心怨念。

  买完了菜回来冻得哆哆嗦嗦,一个劲儿的抱怨天气太冷。

  陶玉书忍不住嘲讽道:“吃了一身膘,你还能冷?”

  听着姐姐的话,陶玉墨敢怒不敢言。

  最近这半年她大部分时间都住在林朝阳家里,她在华侨公寓住的如鱼得水,房子的硬件条件就不说了。

  林朝阳夫妻俩家里人口少,收入又高,在吃的方面从来不吝啬,比陶家的伙食标准高了不少,最主要的是还没有陶希文兄弟俩跟她抢。

  伙食条件的改善让她的体重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增长,原本是元气满满的阳光少女,这才几个月的功夫,变“圆气满满”了。

  “姐,你怎么这样?”

  “我哪样了?还说错你了?你也不看看你脸圆成什么样了!”

  陶玉书说着不过瘾,还动上了手,一把捏住妹妹脸上的肉肉,手感Q弹。

  “哎呀!”陶玉墨挣扎着摆脱了她的魔爪,生气的说道:“我中午不吃饭了!”

  “好,有骨气你别吃。”陶玉书毫不在意的说道。

  说完话,陶玉墨便后悔了。

  早上她跟姐夫出去买菜,今天的伙食可是十分丰盛的。

  你不让我吃我就不吃?我偏要吃,陶玉墨心里嘀咕着。

  趁着客人还没来,林朝阳做起了“案头”工作,洗菜、切菜、备料……

  正当他忙碌的时候,家里的电话铃声响起。

  陶玉书出门接人,没过一会儿,她带着客人进了家门。

  跟预想的情况不一样,来的是三个人。

  除了陶玉书说的章德宁,还有周燕如和汪曾琪。

  章德宁进了屋,见林朝阳戴着围裙在厨房忙碌,调侃道:“哎呦,真没看出来,林大作家竟然还有这么个手艺。”

  “装什么装?昨天不是你跟玉书说要尝尝我做的饭吗?”

  章德宁嘿嘿笑道:“我也是听李拓说的。这不,我今天还特地把老周和老汪叫来了。我跟你说,我们老汪可是吃家,你可不能糊弄我们,要不然就是砸了你自己的招牌。”

  林朝阳丝毫不把章德宁的威胁当回事,“我有什么招牌?”

  “寻味斋主人啊!听听这名字,口气可真不小。”

  “寻味斋”这个名号是他跟李拓、冯济才喝酒时随口提起的。

  李拓在燕京文学界交游广阔,没想到他真把“寻味斋”这个名头给吹出去了。

  一想到李拓那个“文坛交际花”的德性,林朝阳不由得有些头疼,以后请求来家里吃饭的朋友不会越来越多吧?

第163章 转行当编剧?

  今天家里来了三位客人,章德宁和周燕如就不用说了,都是林朝阳之前在《燕京文艺》发表作品时的编辑。

  汪曾琪和林朝阳没什么交往,但也有过两面之缘。一次是在《人民文学》编辑部,一次是在《燕京文学》(当时还叫《燕京文艺》)给《小鞋子》举办的座谈会上。

  这会儿才十点出头,林朝阳的菜已经备好了,几个菜如果现在下锅不用半个小时就能出锅。

  见这会儿时间还早,他便放下了手中的活,坐下来陪着几个客人聊起了天。

  章德宁快一年没拿到林朝阳的稿子了,她向林朝阳得瑟道:“老汪的小说最近可是广受欢迎。”

  刚刚过去的十月份,汪曾琪的短篇小说《受戒》发表在了《燕京文学》第十期上。

  作为《燕京文学》更名后的第一期刊物,这一期的《燕京文学》名家云集,稿件质量可以说是相当的高。

  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汪曾琪的《受戒》却是异军突起,在刊物发表之后的短短半个月之内便在读者群体内掀起了巨大的影响。

  这部小说是汪曾琪今年五月写完的,当时汪曾琪拿给了京剧团的朋友们看,大家都觉得小说写得不错,但恐怕不太好发表,汪曾琪也就没太积极投稿。

  直到七月份,燕京市文化局系统召开了一次各单位座谈会,京剧团的人谈起汪曾琪的这篇《受戒》,引起了同去参会的李轻泉的兴趣。

  汪曾琪早年就曾在《燕京文艺》工作过,这两年也有些联系,李轻泉这个刊物负责人对他的小说感兴趣,汪曾琪自然没有理由不将稿子给李轻泉过目。

  李轻泉看过小说之后,拍板决定发表,并且还是发表在刊物改名后的第一期,由此可见对于这篇小说的重视。

  谁也没有想到,《受戒》一经发表竟会受到读者们的如此追捧。最近这段时间,汪曾琪受到了燕京文学界前所未有的关注,并且这种关注的热度还在不断的发酵。

  花甲之年,汪曾琪怎么也没想到自己还有火一把的机会。

  “德宁说笑了,小说受不受欢迎都是读者的事。”汪曾琪客气的说道。

  林朝阳挖苦章德宁道:“你看看人家老汪同志的格局,再看看你,狗肚子装不了二两香油。”

  章德宁恶狠狠的瞪了他一眼,正打算反唇相讥,周燕如不想听着二人吵架,问道:“朝阳最近写了什么小说没有?”

  “有个构思,不过才刚开头。”

  “《赖子的夏天》你写完也都有快一年了吧?是不是没灵感啊?”章德宁揶揄道。

  陶玉书替林朝阳解释道:“他今年写了两部电影剧本,又抽出了些时间来看书学习,所以一直没时间写新东西。”

  “两部电影剧本?你要改行当编剧啊?”章德宁惊讶的问道,她看向陶玉书问:“谢靳要改编《牧马人》这事我知道,还有一部是给哪个制片厂写的?”

  陶玉书笑着说道:“不是给制片厂写剧本,是合拍公司。香江的导演李翰祥想回内地拍电影,合拍公司负责牵线搭桥。李翰祥在人艺看了朝阳的《天下第一楼》,非要让他当这个编剧。”

  陶玉书陈述情况的时候脸上带着抑制不住的骄傲,任谁都能听出她语气中的炫耀之意。

  听着她的话,在场几人脸上难掩惊讶,给香江导演写小说?

  这年头小说改编电影很常见,作家兼任编剧的情况也有很多,每年国内各大制片厂制作的电影当中有一大批都是改编自近期发表的小说,之前谢靳要改编《牧马人》就是个例子。

  但给香江导演写剧本,大家还是头一次听说。

  “这个李翰祥,我好像有点印象。”章德宁皱着眉头迟疑的说道。

  周燕如说:“好像是香江的名导演,作品拿过国外大奖,前些年的《大众电影》上还登过消息。”

  “没错,他的电影在国际上拿了不少奖。”陶玉书肯定道。

  如今的中国电影第五代导演尚未崛起,在国际上拿过的电影奖项也很少,有这种荣誉加身的也就是谢靳、谢非等少数几位导演,也因着这样的荣誉,让这几位导演在国内拥有了远超一般导演的地位和影响力。

  单以国际知名度而言,李翰祥丝毫不逊于国内的几位名导,甚至犹有过之。

  因为他的作品是真的走出了国门,除了在香江、湾岛、濠江这些地区之外,在东南亚地区也拥有着广泛的影响力。

  听着两人的话,章德宁咋舌道:“这么说朝阳还真厉害啊,连着合作两位名导演,以后难道要转行当编剧?”

  林朝阳笑道:“只是恰好有这个合作的机会,还能赚点稿费。”

  章德宁幽幽道:“你还真是什么时候都不忘稿费。”

  “我靠创作赚钱,你上班是打白工的?”

  林朝阳的反问让章德宁哑口无言,汪曾琪附和道:“当作家的写作不就是为了稿费吗?”

  此言一出,林朝阳好似找到了知音,与汪曾琪热烈的交流起关于稿费点那些事。

  也不知道是从什么时候开始,这个社会上但凡是有点身份的人就耻于谈利,他们开口主义、闭口思想,好像是活在空气里。

  林朝阳和汪曾琪显然都不是这样的人,后世曾有人研究汪曾琪与朋友、编辑之间的书信,发现其中在293封信件中,提及稿酬的书信有42封,占据了全部信件的约六分之一。

  而汪曾琪更是在信中直言不讳的提到了写信的目的——他在一封与家人的信当中说:为了你,你们,为了卉卉我得多挣一点钱。

  为了家人,为了更好的生活多赚稿费,这其实是许多人开始写作的目的,只是碍于现在的社会环境,很多人并不会这样说。

  相比之下,林朝阳和汪曾琪就完全没有这方面的顾虑,坦然处之,反倒是显得洒脱。

  汪曾琪又聊到了过两天人文社要给《赖子的夏天》举办作品研讨会的事,他说他还收到了邀请。

  聊了好一会儿,陶玉书的饭已经焖上了好一会儿,林朝阳掐着时间准备去做菜。

  汪曾琪挽起袖子,说道:“我也来帮个忙。”

  林朝阳早起出门,买了不少菜,但跟后世情况不一样。这个时候的冬天燕京的菜市场里蔬菜种类很少,肉油又都限量,所以在有限的条件里如何能烹饪出一桌色香味俱全的美味佳肴其实很考验厨师的功力。

  “这豆腐要怎么做?”汪曾琪问。

  “打算拌着吃,现在没香椿、没小葱,用韭菜花、青椒糊拌着吃吧。”

  汪曾琪调侃道:“这吃法有点侉,不如松花蛋拌豆腐。”

  “伱那吃法也没比我高明啊!”

  两人的吃法一南一北,谁也说服不了谁,林朝阳说:“那干脆不拌了,做麻婆豆腐吧。”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899页  当前第152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152/899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文豪1978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