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都市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开发大西北从种子开始_分节阅读_第547节
小说作者:野生的冰糖葫芦   小说类别:都市娱乐   内容大小:2.14 MB   上传时间:2025-04-29 17:53:34

  「行,刚好我也有点事需要和市里商量商量。」

  秦立军心里一紧,脱口而出,「川省那边有人联系你了?」

第360章 凉山的马铃薯

  「没有啊。」

  郭阳总感觉怪怪的,川省的业务量相对不大,也挺顺,他一般很少关注。

  「领导你那边收到什麽风声了吗?」

  「等我过来说。」

  路上,秦立军在犹豫要不要实话实说。

  以嘉禾对生物能源产业的重视,攀西地区肯定能引起重视,但如果真掺和,又可能会影响到省里的投资。

  「领导,到了。」

  司机的提醒让秦立军回过神来,汽车正好停在『禾』字型屋顶农场前面的广场上。

  屋顶农场上的缤纷色彩吸引了秦立军的目光,整理了下衣服,便下了车。

  沿着台阶漫步而上,阶梯状的农田格子里,各种农作物千奇百怪,黄的丶绿的丶红的丶粉的丶蓝的,许多都是没有见过的新鲜玩意。

  但搭配下来的视觉效果还是不错的。

  等走到屋顶农场顶端时,也就是『禾』字的中心点,整个广袤的戈壁都一览无馀。

  黄澄澄的沙棘果在逐渐萧瑟的季节里格外耀眼。

  「哎,领导,我来迟了。」

  郭阳从另一头的台阶上小跑了上来,动作轻快,面不红,气不喘。

  「果然还是年轻人身体好,我这慢慢爬上来,都有点喘气了。」

  「我看领导你这身体好着呢。」

  寒暄了两句,郭阳说起了正事,「寮国那边二把手这个月可能会来嘉禾考察,还需要市里和省里支持下。」

  「这没问题。」秦立军打趣道:「省里也支持企业走出去发展。」

  合着出国投资是一点意见都没有问题是吧,郭阳在心里吐槽了句,又想起电话里提及的川省。

  「川省那边有什麽消息吗?」

  看着嘉禾繁华的总部,以及这座逐渐成型的屋顶农场,不远处还有规划建设中的嘉禾酒店。

  心中的疑虑和担忧已消失无影,秦立军笑道:「郭总在南方的手笔太大,攀西那边也想分一杯羹。」

  「麻风树?」郭阳迅速琢磨了一阵,「嘉禾还真对那边有些想法,攀西的乾热河谷挺适合麻风树种植。」

  「想好了,嘉禾真想去接盘?」

  郭阳摇了摇头,「嘉禾肯定得自己干,别人玩烂的看不上。」

  「噢,那没事了。」

  郭阳又紧追着问了几句,得知了是凉山在联系,具体的麻风树基地地点在会理,就更没兴趣了。

  那边少数民族居多,一个县能有二三十个民族,最重要的是投资环境堪忧。

  对各项政策补贴嘉禾并不在意,有也只能算是锦上添花。

  他真正感兴趣的是攀枝花,全国唯一以花命名的城市,金沙江丶雅砻江在此交汇。

  全王生物前两年在攀枝花收购了一个小型的印楝树基地,大约500亩,今年已经挂果。

  目前在进行生物农药和医药上的深度研发。

  以目前500亩印楝树的原料规模,是远远满足不了全王未来的需求。

  放眼全国,云省丶琼省丶粤省等地全加起来,印楝树种植规模也不过约14万亩。

  攀枝花和云省楚雄交界。

  周边的金沙江丶红河河谷,以及怒江丶澜沧江丶南定河丶瑞丽江等河谷都是印楝树和麻风树的适宜种植地。

  在乾热河谷地区,极易水土流失,一般的树种也很难存活。

  但印楝树和麻风树却极其适宜这种环境。

  而全王也一直有意扩大印楝树基地,对周边地区的投资环境考察也一直没有停止过。

  荒山荒地丶退耕地,各种情况都比较熟稔了。

  攀西的麻风树能源林,连宁小婧都清楚是什麽鬼样子,郭阳怎麽可能不清楚。

  想坑他,没门。

  陪着秦立军在屋顶农场散步,累了就在石凳上坐坐,体会建筑里的田园野趣。

  直到要下班时,秦立军才起身,「走了,以后没事就常来你这儿看看也不错,离市政大楼也近。」

  「欢迎领导前来摸鱼。」

  「你这儿哪来的鱼?」秦立军感觉怪怪的,「还是这又是什麽网络热词?」

  「(⊙o⊙)…」

  「那坡下面有个水池。」郭阳指了指,笑道:「赶明天,我就让人放点鱼进去,或者搞点海产也行。」

  那水池一是用来积蓄雨水,二是从顶部的灌溉用水也会往下渗,是水源循环利用的一个环节。

  养鱼和海产估计够呛。

  不过也就郭阳一句话的事。

  秦立军笑骂道:「嘿,鬼点子真多,你小子还真是个人才。」

  …

  川省,凉山。

  千里凉山,山高谷深。

  州内70%的耕地都集中在高海拔的半山地区,土地贫瘠,农民增收困难。

  而马铃薯是州内第一大粮食作物,无论是产量还是播种面积都是第一位。

  李德明带了两个人,费了老鼻子劲,天亮从会理开车出发,天黑了还没走到一半,只能休息一夜再赶路。

  直到第三天才在昭觉一个乡里的马铃薯现场会上见到了向天山。

  他没想到向天山住在昭觉。

  和会理相距两三百公里,路全在山里,翻过一座山,还有一座山,开车两三天下来,人都散架了。

  难以想像,当初向天山是怎麽来去会理的。

  就为了亲眼看一看麻风树长什麽样子,一来一回起码得五六天时间吧。

  向天山那老头在忙,李德明不好打扰,也只能跟着看了起来。

  现场会来了不少人,有农民,有乡镇,有其他区县,有州里的记者。

  但这会儿现场的主角却是凉山人离不开的小小土豆。

  青山绿水金土豆!

  伴随着机械的轰鸣声,一粒粒金黄丶圆滚的土豆被飞快地翻出土壤,铺满田地。

  村民紧随其后,将翻掘出来的土豆捡拾丶去泥丶装筐……

  而一旁的向天山还在向领导和村民们普及脱毒种薯,以及配套技术。

  「以前种马铃薯太随意了,密度低丶排水差。」

  「经过实地调研,以及参考陇省定西的成功经验,我们推出了双行高厢错窝垄作技术。」

  「每窝能种4400窝马铃薯,加上多施农家肥丶有机肥和磷钾肥,每亩产量普遍能达到5000馀斤。」

  此话一出,现场都安静了几分。

  高产5000斤并不奇怪,州里研究院采用原种的试验田也能做到。

  但一说到普遍丶平均,就没人能够达到这个要求。

  而且这不是原种,以1级种和2级种居多。

  凉山光热条件比定西更好,一般来说,使用了新的优良品种,一亩产量能达4000斤就算是高产,自留种更是只有2000斤的水平。

  而5000多斤的产量鲜有人能做到。

  全体与会者都感到有一点点震撼,昭觉拿出来的可是上万亩的马铃薯现场。

  那堆积成山的马铃薯可做不了假,农户面对记者采访时的欢喜雀跃可做不了假。

  村支书阿的木呷喜滋滋地说:「今年真是个丰收年,全村仅销售马铃薯的收入就已经达到260万元!」

  村民也踊跃表现,有人拉着记者走进家里的屋子拍照。

  几个房间里都堆满了马铃薯,院子外还用毛毡修了两个贮存马铃薯的粮仓。

  「我家种了近30亩洋芋,平均亩产5000多斤,卖了12万多斤,已经赚了快3万多元了!」

  「我家种了28亩洋芋,一亩也收了5000多斤,已经按每斤0.36元的价格卖了10万斤,去掉成本和运输费,也赚了2万多元呢!」

  「我们这儿的马铃薯都不愁卖,在地头就有人来收了。」

  现场丰收的场景是极为火热的,但李德明的内心却有点焦躁,还要等多久啊!

  靠!

  老子跑一趟容易吗我?

  马铃薯都是穷哈哈才种的。

  他才不种。

  这些『赚钱』的村民怕不是请的演员!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890页  当前第547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547/890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开发大西北从种子开始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