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私生活,钱宸一概敷衍。
最后,记者只能问一些专业性的问题,钱宸这才老老实实的回答。
由于有内功在身。
他来到这边之后, 睡觉睡的少。
拍戏的空闲时间, 也从来都不撩骚剧组的小姑娘。
大部分时间, 都是拿来学习知识。
戏曲知识也学了不少。
结合自己上辈子的学识,回答起这些专业问题, 也能让人耳目一新。
都是干货。
记者满意的走了。
钱宸化完了妆,登台排练。
下面坐了一排排, 从来没有谁排练的时候, 有如此多的观众。
上次在梅兰芳大剧院。
与其说是排练新剧目,还不如说是个人演出。
来了很多人。
可还是有不少人没赶上。
这三天,前两天排练,后一天录制。
绝对是最好的机会。
钱宸也很给面子,先是唱了一折《斑竹泪》。
他唱的这一折是最难唱的那一折。
网上有一些视频。
其实不少地方都唱错了。
现在,他这个原唱者,为台下的戏剧人提供了最原始最正统的唱法。
唯一不和谐的是。
你一个唐明皇妆容的老生,你哭哭啼啼的,实在有碍观赏。
这一折结束,他才开始唱《幸月宫》。
唱完上午就结束了。
舞台就这么大,大家都要进行排练,不可能全部留给他。
哪怕台下众人都愿意也不行。
钱宸就带着妆,坐到台下,看其他剧种进行排练。
他在网上也经常听其他剧种。
现存的大部分剧种,都是在古剧种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昆曲不是最好听的。
这一点,不需要怀疑。
不管是在好听这一块,还是在好唱这一块,它都排不上号。
在大家的印象中,耳熟能详的戏曲有京剧、越剧、黄梅戏、豫剧等等,昆曲的受众群体反而不多,可是这种被人忽视的戏剧,却是华夏最古老的剧种之一。
但很多现代戏曲,其实都从它身上汲取过养分。
也正因为如此,它被誉为“百戏之祖”。
能担得起“百戏之祖”的称号,就可以想象这个剧种的古老了。
钱宸并不排斥昆曲随着时代进行改进。
哪怕他传承的是最古老的那种。
曲高而和寡。
没有人欣赏的艺术,只会淹没在时间的长河里。
中午和一群大师吃了饭。
吃饭得摘掉胡子。
他的年轻,让大师们心惊,也欣喜。
下午排练最后一场。
也是钱宸到时候要录制的这一场。
他唱了两遍。
一种是用古法去唱,是原汁原味的大明昆曲。
另一种,他吸取了一些现代唱法。
这个倒不是钱宸听了几场戏,随手就能改出来的。
他这段时间一直在研究这个。
古法,现代,钱宸给戏剧从业者们提供了一个参考。
也可以说是研究素材。
他不会小瞧任何人,现场很多都是大师。
这样的素材,到了这些大师们手上,一定会开出更多的果实。
唱完之后,掌声不断。
钱大家不愧是钱大家啊,这自身的本事,果然够硬。
第217章 快比得上周董了(求月票)
第二天依旧如此。
只不过来的人更多,排练的现场挤得满满当当。
这待遇……
用郑小婉的话说,都快比得上周董了。
只不过钱宸这边不售票。
表演也不对外界开放。
第三天,钱宸参加了节目的录制,作为昆曲的代表,对晚会进行了压轴。
也就是倒数第二场。
在传统的演出中,倒数第二场的压轴戏,一般是比较有实力的演员出场;最后一个是大轴,因为压轴戏演完后,很多观众都走了,最后一个就是比较热闹的戏,就当送客了。
让一个年轻人压轴。
这在偏向于传统的戏曲界,几乎是绝无仅有的事情。。
而今年,却无人有异议。
对于台下的观众来说,他们其实并不能从技艺上来判定钱宸是老年人还是年轻人。
最多觉得钱六这个名字有点陌生而已。
还有,昆曲今年怎么压轴了。
真是太阳从西边出来。
但钱宸的唱功和唱法绝对不辱没这个压轴。
在懂行的人耳中,那绝对是一流水准。
今年的压轴有点不错啊。
原来昆曲也能如此的有味道。
今年两折昆曲。
单薇水平还行,但唱的却是戏迷们耳熟能详的《牡丹亭》。
新剧目,她是不敢拿到这场合唱的。
而钱宸却不怎么在乎。
真要是让他唱现在流行的所谓老剧目,他反而没《斑竹泪》《幸月宫》这样的更能发挥好。
观众就那么多。
这是录播,不是直播。
钱宸结束了这边的录制,就离开了现场。
从钱六,又变成了钱宸。
这个时候,时间也到了二月一。
钱宸将郑小婉打发回了衡店,回去和她父母一起过年去。
田景昊也回家了。
开走了沃尔沃S80.
钱宸则开着自己的保姆车回家。
万一被赶出家门,他还有个睡觉的地方。
不至于在首都街头活活冻死。
鬼知道还会被什么人穿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