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大贵也跟着笑,他不善言辞,也不知道说什么,就只会跟着傻笑。
不仅仅是张思思发生很大变化,这一家子都不一样了,身上穿的都是新衣服,眉眼间也没了愁绪。
张大贵现在也不再是张板凳了,他用来撑住身体的板凳变成了轮椅。
轮椅是苏如意春节时候买来送给张大贵的,让张大贵更加方便行动。
杏花村富裕之后,村里的主路都修得不错,方便轮椅行走。
童大花现在在镇上开了一家小店铺,专门售卖各种饰品头花、文具玩具等,因为就在学校附近,每天生意都很不错。
张大贵虽然腿脚不方便,但是他是上过几年学的,看个店没啥问题,有了轮椅还能整理货架。
自从童大花跟着王慧婷一起进货售卖小饰品后,就发现做生意可要比地里刨食要轻松得多。
手里的钱越来越多,整个人也越发不同,人也变得大胆不少。
不需要别人提醒,她自己开始批发笔啊本子玩具什么的去售卖,也卖得很不错。
张巧巧和张思思两个孩子不觉得父母做小买卖有什么丢脸的,她们非常支持,还经常在班里学校里给自家打广告。
店铺则是苏如意提议开的,有个固定店铺,也更方便做生意,能进的货也更多,张大贵也能搭把手。
张大贵天生残疾,在农村地里的活帮不上忙,难以靠自己维持生计,更别提养家,整个人是自卑怯弱的。
可要是开了店就不一样了,实现了价值后,不再觉得自己是废物一个。
一开始童大花还是有些犹豫的,一旦租了店铺,成本就高了很多,而且进货量也得比之前大,否则根本撑不起一个店。
如果卖不动,那些东西就砸手里了,房租还得继续交。
可毕竟做了一阵子生意,她最终还是咬牙把店开起来,还从苏如意这里借了一点钱。
为了这个店,两口子可谓起早贪黑,除了卖饰品文具玩具等,还在门口搭了个摊子售卖茶叶蛋、葱花饼、煮玉米和一些小零食等。
现在两人已经把欠的钱都还清了,手里还有了积蓄。
虽然开着店,两人也没有忘了自己是农民,家里的地也没有闲着。不过现在不像之前那么拼了,只种了足够自家吃的粮食,其余都种了西瓜。
从前他们是不敢种那么多西瓜的,西瓜不像粮食卖不动还能自己吃,而且还不好存放太久。
若是找不到卖家,那就得烂在地里。
之前有一年他们听了别人说,多种了一些,结果那一年大丰收,收购价被压得特别低。
他们又不敢带着西瓜到别处卖,最后反倒是亏了,还不如种粮食。
可今年他们有小卖部,不靠种地挣钱,就想着多种一点西瓜,回头送给陆挺。
塑料厂那么多职工,几亩地的西瓜分分钟就给分完了。
陆挺这一年多没少帮衬他们家,自己不来也会派手底下的人过来,让村里人看到他们家也是有靠山的,也就不再像从前一样被村里人欺负了。
要不然他们这一年做生意日子变好,肯定会被人说道,甚至想法子坑他们。
杏花村水土好,种出的西瓜特别地甜,是外头西瓜比不上的。
童大花想着陆挺啥都不缺,那就送一些西瓜。今年西瓜又是大丰收,除了送给陆挺的,他们还在小卖部那卖出去不少。
每次切一个西瓜,一牙一牙地卖,竟然不少人会买,赚得可比一个个卖要多得多。有的人觉得好吃的,还会回购买一整个。
他们家的西瓜特别大,一个都是十几二十斤,可因为味道好,很多人一买就是好几个,多出来的是用来送礼的。
这一年,童大花家种的西瓜,不仅能送礼还情,还挣了不少。
苏如意一听,立马从麻袋里拿出一个大西瓜,放到冰箱里冻起来。
“我早就听说姑妈家的西瓜好吃,还想着过两天有空去你们家吃呢。”
“家里还有呢!你随时过来,地里直接摘着吃的味道可不一样了,回到家再放到井里镇一下,味道比放在冰箱里更好吃呢。”
童大花看苏如意喜欢,也很是高兴。
李梅听到外面动静,也从厨房里走了出来,跟童大花一家人打了招呼又继续进厨房里干活了。
苏如意家里请了阿姨,平时专门负责打扫和做饭。苏如意不在的日子里,每天也会上门做清洁,知道她今天回来就提前买了菜。
可李梅是个闲不住的,一过来就进厨房帮忙了,拦都拦不住。
童大花也想进厨房帮忙,被苏如意给拦住了。
“姑妈,厨房就那么大,你就歇着吧。”
童大花没有坚持,但是让张巧巧和张思思去厨房打下手。
“陆挺一会儿过来吗?”
“再有半个小时就过来,他工地上有些事需要处理。”
陆挺临时有事,将苏如意送到家就离开了。
两人现在正在奋斗期,这种情况没少发生,都很理解对方。
“姑妈,你找他有啥事?”
童大花不好意思笑道:“是这,我和你姑父今年攒了一点钱,想把家里房子收拾收拾,房子年头长了,下雨漏雨,冬天漏风的。陆挺是干这行的,我们想着他路子多,就想让他帮帮忙。”
村里也有搞工程的,不过他们想着陆挺是大老板,估摸着能进到更便宜的材料,本着能省一点是一点的原则,就开口了。
“要是不方便就算了,小桃她爸也是干这行的,我们找他也行。”
“这有啥不方便的,回头我就跟他说,你们不提,我今天也是要跟你们说的。”
塑料厂要拆迁了,也就意味着省城的重心会往这边迁移,带动附近地区的发展。
再根据原文描述,苏如意很确定童大花那个村子,以后肯定也是会拆迁的。
即便不拆迁,那一片也注定会繁华起来,建房出租也能赚不少。
再不济,打造农家乐,那片地方可是省城附近少见的山清水秀地界。
“你们既然要盖就盖大一些的,盖个五六层也不嫌低。”
童大花唬了一跳:“我们家才几口人啊,哪里用得着这么大的房子。”
按照她的想法,推翻重新建个小四合院就很不错了。
他们家的宅基地不小,得赶紧用房子围起来,否则很容易被人占便宜。
之前村里修路,就想往他们家这边挪,正好那天陆挺派人过来送东西,这才将这事平息过去了。
可要是一直这么放着,不用房子围起来,时间长了就说不清楚了。
所以,童大花和张大贵两口子才想着,咬咬牙把老房子推了重新建,把他们家宅基地都给围到院子里,否则光是篱笆怕是不够。
小卖部虽然挣钱,可他们也才干了不到一年,手里的钱还是非常有限的。
建造常见的农村小院已经很不容易,手里就不剩下什么了,建五六层小楼,那肯定是不够的。
苏如意就将塑料厂拆迁的事说了,她没说他们那边也会拆迁,只说以后那一片会繁华起来,人会越来越多,以后单位发房子这种事会越来越少见,都得自己买房租房。
他们村地段那么好,不当包租婆/公可惜了。
“啊?省城那么多地方,咋跑咱们那犄角旮旯发展了。”童大花难以理解。
“谁知道呢,反正对你们家是好事。”苏如意笑说,“姑妈,动土一次不容易,干脆一步到位。你们要是钱不够,我借给你们,我也不跟你们客气,利息跟着银行走。”
童大花整个人是懵的,她其实也听说了相关消息,不过没联系到自己身上来。顶多觉得塑料厂搬走了,那陆挺和他的手下就不方便到他们家了。
姚家的赵婶子还跑到他们面前说风凉话,说他们的靠山要走了,看他们还怎么得意。
自从姚三妹姚四妹出事,关系原本就不好的两家人,关系更加恶劣了。
现在经过苏如意这么一分析,童大花发现这事跟自己关系大着呢。
“建,咱们砸锅卖铁也要建。”一直没吭声的张大贵道。
“孩他爸,这要花不少钱呢。”
童大花虽然相信苏如意的话,可这到底还是没影的事,塑料厂那一片现在都还是荒郊呢,更别提更远的杏花村了,靠房租挣钱还不知道要等到猴年马月呢。
他们刚把钱还完,现在又要借,心里就突突的。
借钱的那段时间,他们睡都睡不好。苏如意虽然很好说话,从来就没有催过,可他们心里总觉得不踏实。
她也是被逼的,才会在店里搞这么多花样,就想着多挣一点钱。
张大贵却难得坚持,“咱们建四层,一层咱们住,孩子们一人一层。”
童大花顿时眼眶泛红,瞬间明白了他的意思。
张石头这个样子是没法讨媳妇生孩子了,另外两个孩子都是闺女,这么干就意味着是想让闺女招婿。
即便不是招婿,他们提供房子,也能让两闺女有底气在他们百年后帮着照看哥哥。
第99章 进货
张大贵做出决定后,当场就给苏如意打了借条。
自从张大贵也开始挣钱,发生了很大变化,很多事都敢拿主意了,也比从前利落了很多。
虽然决定做得仓促,张大贵心里却是盘算好的,他们家门前的小吃摊还可以再多加点花样,把一天的吃食都给做了,虽然辛苦点,但是会比现在挣得多。
如此一来,五年内就能将这笔借款还完。
店铺的经营,让他更加有底气,也就敢干这么大件事。
从前他可是想都不敢想,一口气跟人借这么多钱,这一辈子都还不完。
不过虽然心里想明白,跟苏如意签合约的时候,手依旧是颤抖的,哆哆嗦嗦才把名字写明白。
这笔钱数额实在太大,因此张大贵是把现在的地皮房子抵押给苏如意的,虽然农村宅基地不能买卖,可亲戚间私底下转让,花点钱还是能够办到的。
苏如意并不担心两人还不上,即便不拆迁,小卖部的生意也变得不好,她也能安排这家人干别的事还清债务。
再说了,这点钱她也亏得起,大不了当时当年姑妈帮衬她老爹,还给她和她妈寄了东西的谢礼。
“四层听着不吉利,还是建五层吧,第五层就当是留给我的,我自己掏钱建盖。因为占用你们的宅基地,你们借我的钱就不用给利息了。”
苏如意倒也不是真的要占这个便宜,而是想到原剧情里,姑妈一家被‘她’迫害,使得一份拆迁款都没有拿到。
苏如意觉得原文是有问题的,她不相信自己会做出这种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