傀儡“叶蕴华”没有人的情感,做事情公平公正,对于大多数人来说,都是值得钦佩和尊敬的,唯独曾经被叶蕴华偏爱过的人,会觉得不适应。
除了一直被叶蕴华照顾,也距离她最近的两个孩子,另一个的最先察觉到不对劲的人,是叶蕴华的母亲。
皇帝对叶蕴华暗地里实行冷暴力,甚至隐晦的教着两个孩子一起,以此来保障继承人不会被叶蕴华教导的偏向叶家,防止未来大皇子继承皇位后过于亲近叶家,导致叶家权利更高,引起祸患。
但对于叶家的表面功夫,皇帝还是做的很足的,就比如叶老将军每年过寿,给的赏赐是最丰厚的。
往年时候,每次赏赐都是皇帝给个标准,叶蕴华会在这个标准里,尽可能的找一些叶家适合的东西。
比如皇帝秦绍安给出的赏赐里,有绸缎一百匹绫罗绸缎,叶蕴华会挑选好适合父母,兄嫂和孩子一年四季适用的颜色,花型,厚度。
再比如珍玩玉器,叶蕴华也会帮着挑一些叶家人适合的各种规制的,还有一些没有皇室标记,不需要供奉的,方便叶家给各处走礼,不但能给当家主母省心,还能省下不少花费。
就连每次赏赐的点心水果,叶蕴华都会选出适合家人口味的,虽然不用她亲自挑选,只是吩咐了几句,但也合心意了不少。
这种事儿皇帝虽然没说过什么,但心底却认为叶蕴华是偏向娘家的,对她的态度一直平淡也有这方面的原因。
这次的赏赐,“叶蕴华”没去管,内务府派人问过后,也只得了一句按照惯例送,那叶家收到的东西,自然也就没那么合心意了。
上行下效,内务府的人就算不会拿残次品糊弄,却也不会怎么用心了。
毕竟开盲盒和指定款还是有很大的差别的,偏偏这件事儿表面上是看不出问题的,但仔细算下来,叶夫人的管家开支却要多花上三五万两银子。
这才只是一次赏赐多花费的银子,以后还会有各种节礼的赏赐,一年算下来,怕是要几十万两。
这倒不是说宫里一年给叶家的赏赐有好几十万两,主要是拿宫里的赏赐送礼也好,自己穿用也好,那都是自带品牌效应的,体现出了一个尊字。
宫里赏赐的绸缎做的衣服,就算跟外边三十两银子一匹的布料差不多,那也能穿出三百两的感觉。
但若是没有这赏赐的三十两的绸缎,叶家就是要去花费三百两,甚至更多的银子去采购绸缎,来撑起身份场面。
玉器摆件也是这种道理,规制合适的御赐之物,没人会去在意它值多少钱,放在礼单里那都是很有排面的。
无论是送同僚,还是关系亲近的下属,都是重视的证明,若是没有了这合适的御赐之物,那就只能拿值钱的来买这份重视了。
当然,御赐之物摆在那里,也不是所有的都不能用,但比起当初的那些省心省力还省钱的赏赐,现在的叶夫人要花费几倍的心力来安排,也不过是能把多花的三五万两银子,降低到一二万两。
钱花了不少,事儿还多了,偏偏叶母还有苦说不出,她对外的形象一直是治家有方,这种事儿哪能往外说。
真说出去那也是叶家挑拣皇家赏赐,往大了说那是叶家居功自傲,持宠而娇,往小了说,也是叶家跟皇后关系不和了。
叶母不但不能说出去,还要在外人面前把事情遮掩的结结实实,也就私下里能跟叶父和儿子讲一下这事儿了。
但这些琐事对于位高权重的叶父,和自持清高的儿子来说,根本不在意。
“妇道人家的小心思罢了,或许是最近你看她的少了使性子呢,回头多进宫两次说说话就是。”叶将军听完,连头都没抬一下。
“不过是布匹的花色,摆件的规格而已,这些东西咱家库房不知道堆了多少,母亲何必计较那么多。”
叶大少爷听到后,倒是宽慰了叶母几句,可惜并没有起到任何的安慰效果。
叶母的闹心,一直持续到了年节的赏赐,这倒不是说过年给的赏赐恢复正常了,而是家里终于有人陪着她一起闹心了。
快过年的时候,京城会热闹很多,有些外地官员会入京述职,也有不少外地商贩趁机过来贩卖货物。
人多了,是非就多了起来,在外地被人吹捧惯了的小霸王,碰到京城土生土长的纨绔,那每年都会闹腾出几件事非出来。
偏偏今年惹出麻烦的,是叶大少爷的小舅子,他跟另一个回京述职的五品官的儿子,在街上起了争执,跋扈之下把对方给断子绝孙了。
五品官对叶家来说,确实不算什么,但这个五品官偏偏是皇帝少年时的伴读,跟皇帝一起长大的情分,还为皇帝挡过暗杀伤了身体,至今也才这一个独苗苗。
皇上看着一夜之间白了头发,老了十几岁的小伙伴,是打算严惩凶手要他偿命的,可对方偏偏是叶家大少爷的小舅子。
叶家大少奶奶怀孕五个多月,在家里哭天抢地要护着弟弟,太医都说再这么闹下去,孩子怕是会保不住。
叶大少爷自然也是舍不得妻儿,同样也去找皇帝求情,也不说不应该处置,只说对方还活着,按按照朝廷律法也是罪不至死。
如今这事儿已经不能去分辨谁对谁错,只看这皇帝到底是更重视初为他舍命的小伙伴,还是在意叶家的权势了。
两边都没办法不顾及的情况下,只能有一个人站出来调和,最佳人选自然就是跟叶家和皇上都有关系的皇后叶蕴华。
只要叶蕴华站出来跪上一跪,求一求情,那皇帝自然能顺水推舟,把罪魁祸首打几板子关几天,那这事儿就算过去。
这事儿当然不只是叶大少爷的小舅子的安全问题,也关系到了叶家的权势,以及皇帝和叶家的关系问题。
跟这些大局相比,叶蕴华去跪上几个时辰,被皇帝事后禁足训斥,甚至影响自己的名声,这些小委屈又算得了什么。
叶母就是这么劝“叶蕴华”的,若是换做从前那个被叶家pua了十几年的叶蕴华,或许直接就答应了。
但现在的“叶蕴华”是按照林悠的程序设定做事儿,这些设定都是按照叶蕴华提供的要求。
叶蕴华从小到大都被限制,并不是很能理解傀儡的意思,只当林悠是通过某些手段让别人假扮成自己。
为了不给这位扮演者增加负担,除了身为皇后的本职工作,她并没有提任何额外的条件。
所以,叶母语重心长说了半天的话,对叶蕴华开始,那都归于普通的社交礼仪。
这种事儿叶母也不可能说的太直白,旁敲侧击的暗示了几遍后,也不管“叶蕴华”答不答应,就单方面的认为这事儿办成了。
临走前叶母还十分大度的表情,知道当皇后忙,忙的连父母亲人都顾不上了,之前的礼单她也不在意,只希望以后她能多为一家老小想想。
叶母回去后,叶家就开始等叶蕴华行动,皇帝也在盘算着这一场戏中,自己能得到什么。
就连两个皇子也有所察觉,秦熙甚至偷偷安排人在一些地方放了蒲团备用,让人放机灵一些。
秦恒知道后撇了撇嘴嘲讽的话在嘴里滚了一圈儿,到底什么都没有说出来,还别扭的让人给秦熙打个掩护。
戏台子搭建好了,一群人左等右等,过了一天又一天,还是没见叶蕴华有什么行动。
皇帝甚至还破天荒的上门跟叶蕴华一起吃了顿饭,除了耽误了她半个时辰的处理公务的时间,没发生任何事情。
又过了几天,牢里养尊处优的叶大少的小舅子,因为天天提心吊胆,还吃不好睡不好,整个人都半死不活,再拖下去恐怕就一命呜呼。
而受害者也是终日郁郁寡欢,皇帝的那位五品的伴读更是气急攻心,引发了当年的旧伤,眼看着也快不行了。
虽然这“半死不活”和“快不行了”都是有一些水分在的,但事儿真的不能再拖下去了。
再拖就快要过年了!
第314章 被炮灰的贤德皇后(番外下) ……
旁敲侧击了两次没得到结果后, 皇帝还是在叶蕴华那里磨蹭了几次,借着她求情的名头,草草把事情处理了。
一边升官赏赐安抚, 一边自然是降了职位下旨训斥, 再把人打了一顿,赶在过年前把人扔了回去。
这事儿收场的潦草, 向来消息灵通的叶家很快知道了,皇后不但没有去跪求,甚至连提都没提一句。
然后不等他们去找“叶蕴华”兴师问罪,那些穿消息的眼线, 就被“叶蕴华”给找出来, 并按照宫规处理了。
因为这事儿,叶家全家连年都没过好,偏偏监视这事儿, 就算已经暴露,那也打死不认啊, 还没办法找“叶蕴华”兴师问罪。
皇帝倒是乐见其成, 甚至还刻意陪“叶蕴华”消磨了半天时间,以示对她这次态度的嘉奖。
一个偏向皇室的叶家皇后, 对于皇上来说, 那是有太多可利用之处,适当的亲近也算表明了自己的态度。
对此, 毫无感情的傀儡“叶蕴华”没有任何异常反应,既不巴结讨好,也没有横眉冷目,一言一行都按照规矩,进退有度。
皇帝对此十分满意, 觉得这般心性,确实适合当皇后,面对两个儿子时,对叶蕴华的态度也从曾经的打压改为了现在的拉拢。
年纪小一些的秦恒还好,别别扭扭了一会儿,就兴奋的去扒拉自己的库房,想着给“叶蕴华”送什么东西来表示亲近。
大皇子秦熙却觉得悲凉又讽刺,他是最早察觉的母后异常的,也切切实实的试探过很多次。
如今的“叶蕴华”,已经不是当初那个会为了他一句话就难过的睡不着觉,第二天还依旧关心照顾他的母亲了。
秦熙看着还天真以为只要他愿意靠近,“叶蕴华”就会变回曾经的弟弟,心里的悲哀更加浓郁。
当初他也是这么以为的,直到有一次,他故意在“叶蕴华”面前摔倒,还特意磕破了手,血流了许多,下人都乱成一团,都没能换来“叶蕴华”一个在意的眼神。
那时候,秦熙才终于明白,有些人一旦失去,或许就再也找不回来了。
如今的母后,早就不在意他们了,而这一切,都是他们亲手造成的。
果然,没过几天,秦恒就脸色苍白的过来找他,向来没心没肺的少年眼中,带着从没有过的绝望。
“大哥,当初你拿走的母后亲手做的枇杷露,能分给我一半吗,我,我还一口都没尝过,还有那个母后做的香囊,能不能还我?”秦恒想努力挤出笑容,却露出一个快哭了的表情。
秦熙看他那样子,不由想起了前几天的自己,也是这般的绝望,到底分给了他两勺的枇杷露。
至于香囊就别想了,他之前没怎么收过叶蕴华送的东西,如今留在手里也只有这个香囊而已。
两勺枇杷露秦恒没舍得吃,小心的收在了瓷瓶里,又回到自己的住处,又翻箱倒柜的找了许久,最终在库房的废纸堆里,找到了一个被撕破了的,由叶蕴华亲手写的儿童启蒙时用的三字经小册子。
宫里大多数的宫人都不识字,许多有字的纸,在没有主子吩咐的时候,都会特意收起来,这才留下了这个小册子。
等秦恒找工匠把小册子修复好,珍惜的翻看着曾经自己不屑一顾的温情时,突然发现了一个秘密。
在父皇的书房里,有个暗格,里面藏着一本被保存的很好的诗集,上面用娟秀的字迹写了不少备注,里面还夹着一张同样字迹的书签。
秦恒小时候调皮,把这东西翻出来玩的时候,还被父皇狠狠地教训过一顿。
那时候,他跟大哥还暗中猜测,东西可能是父皇的某个求而不得的爱人所写,后来特意调查了一番。查出来是父皇的救命恩人后,也就没再理会。
可为什么母后的字迹,跟父皇藏着的诗集和书签上的字迹,是相同的。
对于“叶蕴华”的态度,秦恒是很委屈的,他知道自己曾经做的很过分,但他年龄还小啊,都是父皇和大哥教他的。
母后怎么能跟他一个小孩子计较,怎么能真的不要他了呢?
秦熙比秦恒后悔的还要早,这让秦恒多少有些心理平衡,但这一切的罪魁祸首,他们的父皇,怎么能心安理得的接受这一切呢!
很快,皇上在去检查儿子作业的时候,无意间发现他一旁放着的小册子,那熟悉的字迹和署名,让向来喜怒不形于色的皇上,都露出了震惊的表情。
每个人的心里都会有最柔软的一块地方,就连向来江山为重,疏于情感的秦绍安也不例外。
少年时秦绍安被人追杀重伤濒死,冒险救他的那个女孩,一直是秦绍安心中最温柔的回忆。
那是唯一一个不是因为他的身份而帮助他,照顾他,在意他的人。
这份温柔与情爱无关,却是秦绍安的生命中,最珍惜,也时常怀念的一段过往。
每次他压力太重,或者心思繁杂的时候,就喜欢独自坐在书房里,翻看那本诗集,很快就可以静下心来。
他一直以为,那个人是叶家的庶女,这些年也让人暗中照拂,女子的笔墨字迹本就是私密的物品,为了不影响她的名声,秦绍安也没有去再次查看。
如今却让他发现,那个曾经救过他女子,竟然是被他忽略多年的妻子,能给他解忧释闷,怡情悦性的诗集,也是她亲手所写。
当着儿子的面,秦绍安没有表现出来太过在意的样子,但秦恒很敏锐的发现,父皇去母后那里的时间变多了。
秦恒把这个发现告诉了秦熙,他知道大哥向来比自己聪明,而且,他跟自己的感受和目的都是一样的。
秦绍安没有在意过男女之事,对于跟“叶蕴华”的相处,最开始的时候还是很满意的,直到被秦熙一语戳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