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蜜芽你在想什么?”
扭头一看,赫然是小伙伴大妮,蜜芽轻吐一口气,讪笑道:“呵呵,就是没想到法律管这么多。”
“我也没听过,”大妮露出相同的神色,眼神中隐隐夹杂着一种兴奋。
比起她,二妮的表情更容易让人看懂,仿佛对恶势力已经有了反抗的办法。
“早知道违法婚姻法,离开的时候就应该直接一封举报信……”
后面的话二妮没来得及说出口,就被大妮用手捂住嘴巴,只能发出一阵模糊不清的闷哼声。
蜜芽疑惑地看了姐妹俩一眼,渐渐将目光注意到台上。
崔宝珠还没忘记扫盲班主要的目的是什么,写到与大家息息相关的法条时,立刻将关键字写在黑板上。
枯燥无味的法律条文只在最开始吸引众人的注意力。
随着崔宝珠说到第三条,大家的兴致渐渐散去,开始自说自话。
她立即意识到时机到了,立刻回到座位上。
这个时候,秦月如站了出来,敲响身后的鼓,吸引大家的注意力。
“我相信,大家听了一会儿,肯定觉得我们说的《婚姻法》干巴巴的,听起来没劲。现在我们就用发生过的例子,告诉大家到底什么举动是违法的。”
就在众人疑惑不已的时候,坐在秦月如身旁的小姑娘,突然唱出一段《刘巧儿》陕北快书。
“巧儿我自幼儿许配赵家,我和柱儿不认识,我怎能嫁他呀。”
突然的唱段让在坐的人新奇不已,纷纷朝台上探去视线。
紧接着,崔宝珠站起身,将手里的棍子指向黑板上的包办二字。
“刚刚的唱段大家应该听清楚了吧?”
崔宝珠兴奋地准备说出下一句话,没想到台下突然有人大吼一声。
“没听清!”
不少人本就是为了听曲、看戏来的,纷纷发出哄笑声,恨不得再多听一点。
秦月如示意身旁的小姑娘再唱一遍第一句。
“巧儿我自幼许配赵家。”
与此同时,崔宝珠将这句话写在包办两个字下面。
“刚刚我们文工团的小琴同志,唱的是:巧儿我自幼许配赵家。”
“自幼许配,这就是包办婚姻,是不被《婚姻法》所容许的。”
崔宝珠的声音很大足够下面的人听清楚。
大家暗自模仿小琴同志的唱腔,将歌词复述一遍,再结合崔宝珠强调的违法,自然而然地将其联系在一起。
在场的人都习惯了有媒婆,帮着两家相看,在此之前,两家儿女是不认识的。
猛地听到崔宝珠的话,紧张的脑子短路,忍不住询问是否合法。
“要是两家人通过媒婆介绍,定下来亲事呢?”
听到问话的时候,秦月如的心中瞬间兴奋起来,她总算是看到改革的效果了。
她迅速站起身,敲响鼓,打断其他的杂声。
“通过媒人介绍,你家姑娘和对方儿子看对眼了,当然可以,也是自由结合的表现之一。”
“但要是你家姑娘没看上,你看上了,强迫姑娘嫁过去,那肯定是不行的!”
严肃的语气吓得人心砰砰跳。
喊话的人注意到大家投来的目光,连忙摇头摆手,紧张地语无伦次。
“不是我家,我家没有强迫。我就是好奇地问一问,不然去哪里找人寻摸合适的女婿?”
周围人想了一圈,觉得非常合理。
“也是。”
“这年头除了熟悉的人介绍,可不就得靠媒婆了。”
“有的媒婆手里可是有着不少好资源,互相介绍,再合适不过。”
……
众人很快结束这个话题,台上继续用《刘巧儿》唱段,向大家警示违法的情况。
最后说到某县县长利用权利和老家的媳妇假结婚,又在城里结婚,犯了重婚罪,被判5年有期徒刑。
众人听着无不惊讶地吸气,竟然连一县之长都因违法被判刑,她们老百姓可不敢触霉头。
今天的活动有警示,也有积极反抗迎来好结果的事例,大家听的是津津有味。
蜜芽一边听,一边学习,发现自己学到的东西更多,对这种教学方式非常喜欢。
就连一向调皮捣蛋的大娃,也听进耳里。
这晚上的扫盲教育加上《婚姻法》宣传,就像是一股风,瞬间在整个部队传扬开来。
新奇的教学方式让不少人兴奋的同时,也让不少人出了一身冷汗。
翌日一早,家属院参加活动的人和其他没去的人在一起八卦。
“听说昨晚上你们听了曲儿,还学了东西。”
“那是。”
“如果不是秦主任说,我都不知道原先在十几年前,就有反抗包办婚姻的姑娘,她可真大胆。”
“我倒是觉得我爹娘给我找的男人挺不错的,有什么值得反抗的?”
“刘连长家的,你是在夸自家男人是吧?”
“哈哈哈哈!”
……
笑声过后,有人用手里的针刮了刮头皮,语气悲伤地说:
“妹子,你是遇上好的。我的亲妹子就没那么好运,被我爹娘嫁给屠夫家里,不到三年就去了。留下一双儿女,也不知道在后娘手底下是怎么过的?”
“俗话说,有了后娘就有了后爹。”
“我们村里也有。她男人也是军人,前些乱,留在家里和公公婆婆几房住在一起。被磋磨的村里都看不下去,有人想要主持公道,立刻就被她那公公婆婆诬陷她和村干部有不正当关系。谁还敢帮忙?”
一听这话,人群瞬间陷入沉默。
在广大的农村地区,包办婚姻的产物合适的十不存一,还是痛苦占据妇女和儿童的绝大多数。
或许在其他看来,军属的日子不错,但家家都有本难念的经。
军属好歹还能找部队解救,其他人呢?
家属院的气氛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是沉寂的,悲伤的。
蜜芽被气氛所感染,加上她自己之前也算是受害者和“加害者,”更是不敢冒头。
崔大妮见蜜芽如此沉默,拉着人就往山上去。
一同出发的还有刘丽梅一家。
现在地里的菜已经长出来不少,但这依旧不能耽误省吃俭用的国人生出上山打野的想法。
尤其是最近雨水多,听本地人说,上山多的是蘑菇,正好可以采回家吃。
为了防止采到毒蘑菇,刘丽梅还特意上门学习了一下。
刚上山,刘丽梅就兴奋地和大家介绍。
“滇省人爱吃蘑菇,本地也盛长蘑菇,每年的雨季,都是收获最多的时候。”
“蘑菇不止可以新鲜吃,还可以晒干了冬天吃个新鲜。”
对于大家来说,只要是可以进入肚子的东西,都是好的。
一行人兴冲冲地跟在刘丽梅后面,准备学习。
蜜芽也采过蘑菇,但是听嫂子的话,本地的蘑菇花样繁复,还是得好好学习才是。
在食物的诱惑下,她的心情明显好了很多,看起来似乎准备大干一场。
还没等崔大妮感慨一声,耳畔迅速传来大娃惊喜的喊声。
“这里!娘——”
几人立即朝着大娃所在的方向看去,定睛一看,一朵比大娃脑袋还要大的蘑菇躲在厚厚的腐叶下。
刘丽梅一下子就认出来眼前蘑菇的身份。
“见手青!”
“快快快!摘来。”
大娃一听到允许行动的信号,整个人直接朝着见手青扑过去,将其连根拔起,然后交到母亲手中。
刘丽梅拿着两三斤重的牛肝菌,嘴角疯狂上扬,激动地和大家介绍。
“这就是本地人最爱吃的见手青,有毒。”
说话的同时,刘丽梅小心翼翼地掰开蘑菇边缘一点点。
在蜜芽等人的注视下,蘑菇伤口逐渐染上一层骇人的绿色。
如果不是还记得刘丽梅所说的本地人爱吃,估计她们都要帮着扔出去。
“但是它炒熟了之后没毒,甚至比一般的蘑菇还要鲜美,不少本地人都最爱见手青。”
大伙儿一听,哪里还能够按捺住,立即开始行动。
蜜芽想起刚刚大娃找到见手青的位置,立即根据对方的生长习惯判断,朝着腐叶最多的地方走去。
大妮和二妮紧随其后,开始寻找蘑菇之旅。
刘丽梅看了一眼最后陪在身边的大娘,扯着嗓子喊。
“小心点!当心有蛇。别走远了。不认识的也一起摘来,回去的时候再帮你们分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