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道不是吗?”
这一句疑问引起人群中好多人的共鸣,大家都觉得早点抽签,抽中好地方的概率更高。
对于大部分大字不识一个的农村来来说,概率和公平,难以联系在一起。
蜜芽跟随着众人的思路琢磨,觉得有什么地方不对劲,但是她又说不出道理。
因为之前村里有人家为了分配劳役人选,就是采取的抽签。
抽签不公平的话,在这种可能丢掉性命的劳役当中,几个儿子怎么可能会同意呢?
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地讨论分到什么地最好。
同时,伸长脖子,观察队首的情况,焦急地等待抽签开始。
崔大妮并没有和人群在一起讨论,而是抓着蜜芽的低声喃喃自语。
蜜芽凑近一听,只听到零星几个菩萨、神仙之类的词语,整个人的神经立即戒备起来,担心被人听到。
看清楚没人注意后,连忙低声凑到母亲耳边提醒。
“娘,部队不允许说这些,要被人抓起来的。”
此言一出,崔大妮闭紧嘴巴,一言不发,左顾右盼,发觉无人在意,快速地拍打胸脯,安抚极速跳动的心脏。
“娘就是着急一点,忘了早上在家里祭拜神佛,多了一嘴。”
“娘你安心,没人听见。”
“那就好,那就好。”
接下来的时间里,广场上的人越聚越多,各种声音交织在一起,两人也没了说话的心思。
虽然一家一个代表抽签,但这种大型活动,不少人家都是全体出动。
像蜜芽她们这样两个人算是极少数。
随着时间越来越临近八点,人心越来越急躁,甚至有的人忍不住开始对司务长等人吐槽。
“都什么点了,还不开始?”
“这么多人挤在一起像什么话,早点开始又能怎么样?”
“该不会是他们私底下想偷偷摸摸做什么吧?”
“想偷偷摸摸做,还用等今天?”
……
蜜芽被挤在人群当中,听着熟悉的话语,只觉得无论古今,大部分的人都还是一样的。
就在人声快要捅破天的时候,司务长钱进步,擦着额角的汗珠,匆匆赶到。
没有大喇叭,他只能扯着嗓子吼,安抚躁动的人群。
“大家安静!听我说——”
“听说我,安静——”
喊了两声,人群的声音依旧,钱进步也来了脾气,直接就地一坐,冷声道:
“不着急分地的话,大家继续说。”
站在前面的人看见钱进步冷下来的脸,顿时闭上嘴巴。
后面的人意识到不对劲,也紧跟着压低声音。
好一会儿,整个队伍才彻底安静下来。
钱进步也不想多耽误时间,直接将分配方案在众人面前朗读一遍。
“好!现在开始正式抽签。请第一个家属上前。”
排在第一的家属又激动又紧张,直接同手同脚上前,脑子一片混沌,根本不知道自己是在干什么。
她只知道跟随钱进步的指挥,按部就班地抽签、登记。
直至走出人群,她才想起自己刚刚干了什么大事,兴奋地将手里的纸条举起来。
“3-5?”
看着陌生的数字,她疑惑不已,想要回头找人解释,却被士兵阻止。
“嫂子,分地的数字都是有规定的,具体的地块,你可以去那边的告示牌看。”
“哦哦哦,我这就去,这就去。”
*
人群中,蜜芽也不知道自己等了多久,只知道她都快挤出一身汗了,终于可以看清司务长的脸。
此时,她才感受到抽签时,站上台前的人的紧张感。
她下意识地朝身边看去,“娘,还是你来抽签吧,我看着就成。”
“你这孩子运气好,还是你去。”
崔大妮不赞同地摇摇头,抓住蜜芽的手,重重一握。
“运气好?”
蜜芽怀疑地发出疑问,却对上母亲闪闪发光的眼睛。
她鬼使神差地跟随着工作人员的指示,走上台前,抽取地块编号,登记任青松的名字,跟着人群,缓缓走去排队的队伍。
心想:她可不就是运气好?不然怎么可能过上如今的好日子。
情况也如她们所期待的那样发展。
蜜芽抽中的地块,正好在她们家后面的山头。
对于其他人来说,这块地或许太高,亦或是担心水源和光照。
但是熟悉地方的蜜芽和崔大妮知道,山头有泉水,山顶的地块也不缺光照。
再加上地离家里近,干活也方便。
仔细算来,真的是什么好处都有。
崔大妮兴奋地捋平整手里的抽签纸,嘴里不停地重复,“我就说蜜芽你运气好,一下子就抽中了家门口的地,这下子什么都不用愁了。”
刘丽梅和儿女们越过人群朝两人走来时,正好听见这番话,脸上立即绽放出明媚的笑容。
“大娘,那我们真的算是有缘分了,我们的地正好在你们下面。”
刘丽梅将手里的纸伸到崔大妮眼前,上面写的赫然是:3-2。
蜜芽也跟着看了一眼,根据对钱上面数字的判断,确认就是她们下面的地。
“嫂子,那可真的是太好了!”
“丽梅,我们两家种地,还能商量着来。”
“嗯?大娘,你有什么说法?”刘丽梅疑惑地说。
崔大妮看了蜜芽一眼,将两人之前在家中商议的种地法子直接说出来。
“我看这边的人都可以在山上修建水田,就打算和他们一样,直接修这个叫做什么田来着?”
“梯田,”二妮反应快速地补充道。
听到想说的词语,崔大妮夹紧的眉头顿时舒展开,笑意更深。
“对!就是梯田。有了梯田,我们就可以种本地人都习惯吃的水稻,那可是精粮。”
“对啊!”
刘丽梅惊喜又懊恼地直拍大腿。
她怎么就没有想到呢?
想着有地,习惯性地想要和老家一样,种麦子磨面吃,竟然忘记了现在身处南方,大家更喜欢吃大米。
她也见过蜜芽一家山顶的水池,蓄水修建水田不是难事。
二妮听着母亲和崔奶奶的对话,脑中忽然想起什么,眼珠子不停地往上翻,寻找记忆。
就在二人说的越来越情绪高亢时,二妮脱口而出,“这里好像可以一年三熟种植。”
“真的吗!”
这一声惊叹不只是来自刘丽梅和崔大妮,还有旁边偷听的人。
大家来自天南地北,习惯性地根据老家的种植分配土地。
在听到崔大妮爆出来的种地规划时,不少人就不舍得挪动脚步,装作深沉地站在一旁旁听。
现在听到二妮的话,哪里还能够忍得住?
感受到众人灼热的视线,二妮自信的脸庞被吓得皱起,试探性地说:
“好…好像,忘记从哪里听来的了。”
虽然只是一个小孩子的话,但你绝对不能低估国人对于种地的热情。
这不?
立马就有人找到本地人询问具体的信息。
在本地人的口中,大家得到了更为准确的消息。
二妮的话,可以说对,也可以说不对。
因为,一年三熟在她们滇省的确有部分地区可以。
但是她们这里海拔高,身处群山之间,气温低,想要达到一年三熟有些困难,一年两熟不在话下。
纵使是一年两熟,也无法浇灭大家的热情。
尤其是对于来自东北的家属来说,一年两熟,足够她们捣腾种地了。
第33章 开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