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出自《孟子•滕文公上》;2引用出自范仲淹】
第67章 直播7:她就只会给你拖……
天幕上,许三九嘴角微勾:
【当然,如果只是对无良大户下手,那还不至于让老百姓发自内心地将海青瑾称为海王】
【三九我现在说出来,可能会有宝子觉得不敢置信,但根据史料记载,海青瑾在还没有接受盛武帝招安之前,竟然会在每次台风过后,带着手底下的一帮子海盗们,去帮他控制的那几个海岛上的其他普通百姓修缮被台风吹坏的房屋】
【三九我说句实在话,这实在不像是一个海盗能干出来的事情】
【而更让人出乎意料的,是海青瑾这个海王,甚至还会帮着沿海百姓一起抗击倭寇】
【例如,在泰安二十六年,也就是盛昭帝执政的最后那年11月时,当时倭寇借着鲁王宫变、大盛内乱这个时机,集结出动了六百艘战船,对大盛东南沿海各城进行了惨无人道的烧杀掳掠,最终屠杀了两万余民百姓】
【更令人发指的是,他们还故意摧毁了东南沿海的多处海堤,以至于众多村庄与稻田都被汹涌的海水淹成了一片泽国,近十万民众沦为了无家可归的灾民】
【等到大盛终于组织起成建制的反击时,那些倭寇却已经裹挟着抢来的各种金银珠宝,逃回到了船上,潇洒驶向了大海的深处】
天幕下,东南沿海的诸多百姓们,此刻脸上神情都一片发白。
对于他们而言,“倭寇”这个词简直是如梦魇般的存在。
每次只要有倭寇进犯来袭,他们就必定会经历一场浩劫。
很多人都因此与倭寇有着永世难忘的血海深仇。
而皇宫里,凌戈此刻脸上神情也是一片寒霜。
如果不是因为鲁王已经在前阵子被盛昭帝给处死,他此刻是真恨不能把鲁王给千刀万剐了。
许三九在天幕上说的那些伤亡数据,以及倭寇故意破坏海堤的滔天罪行,都让凌戈感到一阵怒火中烧,恨不能现在就可以将倭寇给犁庭扫穴。
……
【那些逃到大海上的倭寇,以为自己已经是逃出生天,所以都很是得意忘形,甚至在船上就开起了狂欢的庆祝宴】
【然而,他们却不知,他们在东南沿海做的那些畜生行径,彻底惹怒了海青瑾这个海王】
【所以,海青瑾直接调用了自己当时名下的两百多艘战船以及八千余名部下,借助地形和天气条件,对飘飘然到忘其所以的倭寇进行了一次大伏击】
【海青瑾这次出其不意的痛击,给倭寇造成了大量的伤亡,也沉重地打击了倭寇不可一世的嚣张气焰】
【根据倭寇那边后来对这次伏击的分析,海青瑾他们一共杀伤了四千多名海盗,同时抢回了一千多个原本被倭寇掳走的大盛子民】
【当然,海青瑾这次伏击,也并不是毫无伤亡,但比起损失惨重的倭寇而言,海青瑾这边可以称得上是大获全胜】
【也正是因着海青瑾对倭寇发起的这次伏击,其“海王”称号才在东南沿海广泛传了开来】
天幕下,元宝岛,海王寨。
殷笠霄瞥了坐在上首的海青瑾一眼,故意说道:“什么海王,我看该叫海大善人才对,再这样下去,咱们直接从良得了,还当什么海盗呀?”
海青瑾看都没看殷笠霄一眼,直接把他的话当作耳旁风无视了。
殷笠霄看到他对自己漠然置之的态度,脸上这时才是真的浮现出了恼怒之色,但却又拿海青瑾没办法,只能恨恨地瞪着海青瑾,仿佛这样就能泄恨一般。
明迎宸看到他目光死死地盯着海青瑾,顿时就想开口骂他是不是有病,但就在这时,一个女人的身影出现在了院中。
当看到女人出现,其余海盗纷纷朝她出声问候,原本安然坐在椅上的海青瑾也站起了身,甚至还朝前走了几步,朝女人迎了过去。
海青瑾望向女人,眸光微微柔和了下来,“夫人,你怎么突然过来了?你如今身子不便,有事直接让人喊我过去就行,何必自己亲自跑一趟?”
女人名叫宣琳,如今因为怀孕,肚子已经显怀,微微隆起。
听到海青瑾朝自己说的话后,她脸上露出一抹温婉的笑容:“我看到天幕上提到你,就想过来看看你。”
海青瑾知道宣琳是担心自己,嘴角瞬间轻轻扬起,朝宣琳说道:“没事的,这里翻不起什么大风大浪。”
“哼,就算有事又能如何,她一个女人难不成还能帮上什么忙不成?”
听到殷笠霄这话,海青瑾回头冷冷看了他一眼。
殷笠霄梗着脖子,直直与海青瑾对上视线:
“怎么了,我难道有哪里说错了吗?真要是出了事,她就只会给你拖后腿!”
海青瑾觉得殷笠霄今天着实是有些烦人,直接就道:“拖不拖后腿,是我们夫妻间的事,用不着你多管闲事!”
殷笠霄听到海青瑾这话,瞬间气得咬牙切齿,眼眸中飞速闪过了一抹狠意。
就在现场气氛即将冷下来的这时,左恒这个三当家开了口,他眸光温和地望向海青瑾,说道:
“大当家,二当家他也是好心提醒嫂子,怕这边乱糟糟的,会惊扰到嫂子。只是他这人性子急,说话也比较难听,你就消消气,没必要跟他计较那么多。”
海青瑾冷哼了一声,然后抬起手搀扶住宣琳,“夫人,咱们走,我扶你过去那边坐下歇会。”
宣琳笑着轻轻点了点头,随后,她似乎是无意般开口道:“我就知道还是夫君你最可靠,只要有你在,我就觉得很是心安。”
看到海青瑾和宣琳这般郎情妾意的模样,殷笠霄脸上的神情霎时间更是冷上了几分,眼眸中笼罩上一片阴翳。
左恒和明迎宸这两个人,周身的气压也好像骤然间压低了许多。
海青瑾原先坐着的椅子是把红木长椅,就算再多坐一个宣琳,也照样绰绰有余。
在扶着宣琳刚刚坐下,海青瑾便听到许三九在天幕上说道:
【在这次倭寇造成的大浩劫中,除了海青瑾这个海王发挥了关键性作用外,还有另外一个人,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影响】
【这个人就是当时的松江府知府白木川】
松江府,府衙里,听到白木川突然被提及,他身边的一干下属瞬间纷纷朝他贺喜。
但白木川脸上的笑,却是看起来有些勉强和不自然。
【如果不是白木川故意贪腐了松江府数年来的海堤修缮费用,那么倭寇也不至于那么轻松,就在松江府的海堤处制造出近五十处决口】
【而让人更加愤怒的是,白木川他还并不是一个普通的贪官,他事实上是倭寇长期以来安插在大盛内部的一颗钉子】
【正是因着白木川的通风报信,倭寇才会那么迅速就知道大盛京师出现宫变内乱的情况】
【也正是因为白木川给出的各种情报,倭寇才会对东南沿海各处的防务漏洞了如指掌】
【可以说,如果不是由于白木川,那么倭寇也不至于在当时给大盛的百姓带来那么惨烈的伤亡】
许三九说出的这番话,瞬间在大盛各地都炸开了锅。
第68章 直播7:你觉得女人比兄……
原本,因为许三九刚才在天幕上的叙说,大家就已经对那些丧心病狂的倭寇恨到咬牙切齿。
现在得知这背后竟然还有内奸在里应外合,百姓们瞬间更是恨不能将白木川给碎尸万段。
尤其是那些东南沿海的百姓,此刻一个个简直是怒得睚眦欲裂
而松江府的府衙中,此刻院里气氛一片凝滞。
那些刚才还在拍白木川马屁的人,此刻脸上表情尽是震惊与尴尬。
对于白木川贪污海堤修缮公款这件事,他们并不是很意外,但白木川勾结倭寇这件事,确实就出乎了他们的预料。
通判朝自己的两个手下使了个眼色,他的两个手下当即上前,一左一右将已经瘫软在地上的白木川给提溜了起来。
通判:“关押到牢房里去,等待圣上发落。”
通判说罢,想到倭寇的奸诈阴狠,他又朝两个手下补充了一句:
“你们俩这段时间也跟着他住到同一个牢房里,务必对他严加看管,不能让他出了任何差池!等这差事办好了,我再重赏你们两个!”
听到通判这话,他的两个手下自然更是高兴地应了一声“是”。
随后,白木川就被这俩人直接像是拖死猪一样给拖离了院中。
而在白木川离开以后,通判环视了一眼院中的其他同僚,见众人脸上神情都讪讪,他冷哼了一声,直接道:
“等今天这天幕结束后,我自会向圣上写一封失察的请罪奏折,然后八百里加急送到京师,请圣上决断。”
大盛通判的职责之一便是对知府行使监察之责,所以通判说自己失察,确实不算说错。
通判望向那些避开自己视线的同僚,他直言说道:“你们当中,若是有谁想也要写一封请罪奏折,大可以待会和我那份一起呈送京师。”
通判当初虽然知晓,但并没有染指修缮海堤的费用,他知道按照大盛律法,自己失察这件事,最严重的处罚也不过就是罢官,不至于会有生命之危。
但此刻,站在院中的大多数官僚,这几年却是都跟着白木川一起贪污了海堤的修缮公款。
其中尤以那几个刚才拍白木川马屁最积极的人,贪污得最是过分。
现在天幕将白木川的事情全都捅了出来,朝廷接下来势必会派钦差到这边彻查到底。
院中的松江府官员,此刻大多心中都预料到了自己未来的结局。
于是,在通判说完那番话,院中静寂了一瞬,但没过一会儿,就纷纷有官员抢着开口表示说自己也想自首。
官员们虽然没近距离接触过凌戈,但从过去的几次天幕直播中,他们已经了解到凌戈这位新帝强硬的行事作风。
若是他们到了此刻,还想要负隅抵抗,那凌戈绝对只会从重处罚,饶不了他们。
而当他们听到许三九随后在天幕上说的话后,他们更是发自内心地庆幸,还好自己没有继续作死。
【虽然倭寇当时给大盛东南沿海带来了巨大的灾难,但因着大盛朝局那会儿正处于极度混乱时期,朝堂上根本分不出精力对东南沿海受灾的百姓进行救助】
【等到卫王随后从京师逃到南方,在世家豪强的支持下,占据住长江以南地区,他也依然没有对百姓施以援手】
【相反,他甚至还放纵各路权贵豪强,任由他们借着这次倭患对百姓进一步的欺压剥削】
【因为众多百姓的稻田被海水浸泡成了盐碱地,几年之内都无法种植粮食,那些权贵豪强便借此哄抬米价,垄断粮源,使得以鱼米之乡著称的东南沿海,竟然多地出现了严重饥荒】
【百姓的生活因此越发水深火热,许多人死于痛苦难耐的饥饿贫困之中】
【盛武帝当时人在西北,在得知了东南沿海百姓的凄惨遭遇后,他怒得直骂卫王是个废物,又蠢又坏!】
天幕下,京师一处普通民宅里,卫王头发蓬乱如草,身上锦袍也被洗得皱巴巴,看不出半点当初那意气风发的影子。
他自从前阵子得知鲁王这个死对头的死讯后,就吓得连家门都不敢迈出一步了。
如今听到许三九骤然在天幕上提及自己,他瞬间更是吓得双腿直打颤,生怕凌戈会在下一秒就让人找上门来。
他双眸忐忑惊惧地望着天幕,嘴巴里各种求神拜佛,祈盼天幕上的那个“卫王”可千万不要牵连到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