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穿越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小巷里的重组家庭[六零]_分节阅读_第64节
小说作者:白茄   小说类别:穿越小说   内容大小:1.04 MB   上传时间:2025-11-21 14:33:34

  不过奇怪的是,今天的四婆婆还挺好相处的。

  当两人来了后,她就带着介绍了一下家里的情况,“多亏了街道办的帮忙,家里虽然小了些但该有的都有,前面还帮着弄了一套厚实的棉被,过冬都不会觉得冷……”

  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本身一个人过日子就不需要什么物什,必备品倒不缺。

  说句难听的话,他们都是七老八十的老不死了,活了这么多年总不能连一点家当都没攒起来。

  反正在这个小小的“家”里,日常所需是真不愁。

  每个月从街道办拿一些补助,换了粮食虽然吃不饱也吃得不好,但也不至于被饿死,在这方面老人家心里还是挺感激的。

  这么点大的地方没得转悠,一眼就能望尽。

  小刘拿着老式的相机拍下这间小小的屋子,小但收拾得都挺整齐,墙壁上还挂着不少编织的竹筐篮子,想想之前从陈同志那里听到的事,他便问道:“四婆婆,您编织的手艺可真不错,听说您还从街道办接了一些活。”

  “你来。”四婆婆没马上回答,而是招了招手引着他们往边上走,一个小棚,棚下还摆着两把椅子,在椅子的边上放着一个大大的竹筐,里面都是一块一块编织网,“这还得多亏咱们小巷的江小娥同志,别看她年纪不大本事却不小,还没毕业就和几个同学齐力制作一台脱粒机,脱粒机是什么小刘同志应该知道吧?农家人哪里离得开这类农用机械,那可是……”

  四婆婆为什么会接受这次采访?

  她倒不是想让人知道她有多厉害,而是想还小江一个人情。

  一个五保户上报纸不是什么光荣的事,但对于一个正在上学的学生来说就不同了。

  为此,四婆婆还专门去打听了。

  拉着报社同志的手就叨叨絮絮起来,从制作脱粒机到捐献,从捐献到他们接了维修的单子,无时无刻不是在夸奖这群小同志们能力大又心善,恨不得报社同志全都记下来,刊登在报纸上。

  小刘这会也反应过来了,顿时觉得有些好笑。

  不过他没打断四婆婆的话,而是认真听了下去,时不时在本子上记载几句,因为他觉得这事确实有报道性,在四婆婆说着时,还会问上两句。

  大概半个小时,该拍照的拍照了、该问的话也都问完了。

  小刘心满意足地告辞,离开前还被四婆婆硬塞了一个竹蜻蜓。

  拿在手里一荡一荡,别说还挺有意思。

  等他回了报社,还没坐下来就见边上的同志凑过来,“这玩意有点意思,我小时候爷爷也会编这个给我玩,不过这个瞧着更真一些。”

  “手艺自然好,不然也不会凭这个手艺接活了。”小刘感叹着,“果然啊,会门手艺活绝对不是坏事,说不上哪天就靠它吃上饭了。”

  “咋滴,这是出门遇上什么事,这就感叹上了?”

  小刘只是问,“望岗巷街道办管辖的五保户四婆婆你有没有印象?”

  曹归还没开口,龚主编就搭了句话,“我对她有印象,老人家挺惨的,送走了双亲又送走了老伴,原先收养了一个女儿,结果女儿出嫁后没多久也没了。”

  “是挺惨啊。”

  “主编,过年时慰问的对象不如就选她了。”

  “也行啊,我记得四婆婆过得挺不容易。”龚主编没意见,每年都会准备一些物件对某些群体进行慰问,送得东西算不上多珍贵,几斤玉米面几斤糙米,不过给一个孤寡老人也能吃很长时间了。

  “四婆婆现在的日子过得不算差。”小刘笑着,“我刚不是说了吗,只要会门手艺说不准哪天就能靠它吃上饭,四婆婆编织的物件好,职业机械学校看中她这门手艺,特意下单到街道办,将这个活派给了四婆婆。”

  他大概形容了一下是什么东西,“一角一分一块网子,四婆婆一天能做三块,不太确定是不是长久的活,但这小半个月四婆婆挣了快五块钱。”

  “哟,这么厉害。”

  “职业机械学校?他们学校要编织品做什么?”

  “一所学校怎么和四婆婆扯上关系了?”

  “脱粒机你们知道吧?”小刘开始显摆起他在四婆婆那听到的话,跟着道:“职业机械学校的学生不得了,优化了脱粒机的功能,现在不少公社和生产大队专门请那几个学生去改造机器,用到的配件就是四婆婆编织的过滤网……”

  他没接触过这些机器,其实不是太明白。

  但听着就觉得厉害,那么多公社和生产大队请着人去,肯定是有几分真本事,“听说那几个学生还亲手制作过一台脱粒机,而那台制作好的机器被他们捐献给了一个公社,就是因为他们先前去公社帮忙维修过机器,亲眼感受过公社机器破旧,想着能不能出份力帮帮忙……”

  “这事有意思,还在学校就能制作出农用机器,别的地方我不知道,但咱们省城可没出过这么厉害的学生们。”龚主编听得认真,他问道:“那几个学生你知道是谁吗?想想法子打听清楚,这绝对是一个很好的题材。”

  “我知道,就是四婆婆边上巷子的一户,也是看四婆婆过得不好手艺又好,这才想着把单子给她,我想想,叫什么来着……江、江小娥?”

  “嘶,等会!”一旁的曹归挠了挠头,“我怎么听得这么耳熟呢。”

  从“脱粒机”开始他就觉得耳熟,但一时没想起到底从哪里听来的。

  他打开抽屉翻找了一下,没一会从一个信封里翻出一张照片,照片上最中心是一个金属机器,在机器边上或站、或蹲着五个学生,每个学生都呲着牙笑得一脸灿烂。

  “对对对,就是这个!”

  曹归指着照片下方的几个字,“‘铭记江小娥、罗朗、周洲、钱嘉树、方大牛无私奉献的一天’,我说怎么这么熟悉呢,前些日子机械厂那边送来的一篇文章,但中秋前刊登的内容都差不多定下来了,我就想着等中秋节后再挑时间……”

  龚主编卷着报纸在他脑袋上敲了一下,“你傻啊,像这种觉悟高、业务能力又强的学生们能有多少个?这可是咱们国家早晨八九点的太阳!不正适合在中秋佳节鼓舞一下同龄人,让老一辈也能感受下年轻一辈的努力和成就?”

  他越看越觉得好,招呼着:“小刘,你把四婆婆的文章准备一下,在四婆婆文章边上留出半个版面,咱们这期重点以‘新青年’为题!”

第42章

  “怎么还没有呢?”卢伟志翻看着今天的报纸, 里里外外都看了个遍,结果还是没看到自己想看的内容。

  他就不明白了,那么好一个题材送去报社, 怎么一点动静都没,当时把照片和内容准备好后,他特意走的机械厂的路子寄出去,就是担心报社的人不够在意忽略掉这篇文章。

  可这都快一个月了, 不管是周报还是日报都没有看到他想看的内容。

  “你呀,就知道这些弯弯道道,要实在是想,直接以学校的名义打个电话过去,还怕上不了报?”王主任端着茶杯摇着头,搞不懂他干嘛把这件事弄得这么复杂。

  “你会不懂?”卢伟志白了他一眼, 不愿意以学校的名义来推进这件事,就是不想让其他人以为这是学校在故意造势, 学校夸自己的学生, 怎么想着都有些水分。

  可要是以其他单位来推进,效果就很不一样了。

  其实最好的办法就是公社那边做以感谢,专门登报对学生们进行表扬和感激, 这样的效果会更好。

  但是他们和公社那边的交情还没到这种程度。

  毕竟这种事对于龚庄公社来说也不见得是一件大好事,没必要为了几个交情不深的学生们去折腾。

  但他身为小江几人的老师, 就该折腾起来,以学校的名义去推进是他最后的退路, 在这之前他自然是想折腾出最好的局面。

  王主任什么都没回, 只是摇了摇头。

  他当然懂,弄不懂的是老卢干嘛老是选择最难的路子,在他看来不管是走哪条路都是登报, 没必要费那么多心思。

  不过也是追求不同吧,没必要为了这件事争来争去,他道:“江同学他们最近缺了不少课啊……”

  “屁话。”卢伟志直接打断他下面的话,“老师都没算哪门子缺课?你说话过过脑,别胡说八道坏了我学生的名声。”

  “……行行行。”王主任白眼一番,他倒不是真要找麻烦什么的,只不过说出来意时总得找个话题引出来吧?

  结果这才开了个头就被老卢说了一顿,他也懒得拐弯抹角直接说:“我知道他们能力强,来找他们维修维护的单位不少,但互助小组这才刚刚成立不久,他们身为小组的主要成员,总不能一直缺席吧?”

  “呵。”卢伟志冷笑一声,伸出手指指着他,“我就知道你这个老家伙在挑事。”

  “欸!你可别给我乱添罪名。”王主任不乐意了,他虽然不像老卢那么尽心尽力,但出发点也是为学生们好的。

  本身学校成立这个互助小组是历届以来第一次,领导们关注着、同学们好奇着,甚至还请来了机械厂的两名学徒工加入,可以说盯着的人不少。

  但不是每一个人都抱以期待,难免会有一些质疑以及其他不好的声音,这一切可都是他给挡下来的,王主任不是那种做了好事就不留名的人,刻意强调道:“要不是我多次跟上面申请,又拦下不少质疑声,你以为互助小组会这么容易就成立?就现在这种局势想要学校往外掏钱,你以为容易……”

  “行行行,我知道你帮了不少忙。”卢伟志赶紧打断他的话,老王帮了不少忙他其实心里有底,只不过他就是这种性格,遇到这个老家伙就忍不住怼两句,谁让这个老家伙老是说一些不中听的话,“你放心吧,小江他们心里都有数,互动小组以后只会越来越忙。”

  王主任挑了挑眉头,“你这话是什么意思?”

  ……

  “意思就是说我们把一些繁杂的事外包给互助小组,这样能提高我们的效率,也能让互助小组的成立更有意义。”

  其实这也是江小娥没想到的。

  一开始提议成立互助小组在先,本身是想着借着这个小组强大自身的能力以及名声,却不想罗朗带来的一个消息让他们把路走得更宽了。

  从一开始只是龚庄公社那八台手动式机器和一台自动式机器,紧跟着钱嘉树两人外出推广,又接了二十几台机器的单子。

  谁也没想到他们手中的单子还没弄完,都不用他们主动去找就有单位慕名而来,整个省城的脱粒机并没有到达一个很庞大的数量,但是过滤网这种东西不仅仅只能安在脱粒机里面,可以适用到很多机器中。

  也就是说他们现在除了能亲自上手拆卸研究脱粒机之外,也有机会上手另外的机器。

  说的直白,相当于有人花钱来请他们上门去研究各种机器,这种好事江小娥怎么可能拒绝?

  但要接受的话,他们的时间就不够充足,缺不缺课她倒是不在意,大部分时间都是在自习,那还不如把自习的时间花在有用的地方。

  只是他们能缺课,但却不能真把刚成立的互助小组撇开,用长远的眼界来看,互助小组绝对会给他们带来很大的助力。

  所以绝对得把握住。

  既然不能撇开,那就让互助小组的成员加入他们,这样他们也能空出一些时间专注学习。

  原先没打算把利益分出去,是因为他们手中的单子就那么多,以他们五人之力完全有能力和时间处理,那就没必要大发善心,把本该属于他们的利益分出去。

  但现在不同了,慕名而来的人越来越多,他们完全可以将一些繁杂的活外包给互助小组,这样既不会让那些想安装过滤网的单位久等,他们也能空出一些时间放在最基本的学习上。

  “这样挺好的。”周洲很是赞同。

  其实江小娥要是不提,他心里也有类似的提议。

  最开始靠自己的能力挣到钱他是特别的兴奋,不单单是他,爸妈也特别为他高兴自豪。

  尤其是自己的小金库越攒越多后,那种兴奋的情绪逐渐降低,不知不觉中心里多出了一种惶恐的情绪。

  他不知道其他人是怎样,但是他对自己很了解,别看现在是有了一些成就,但这份成就还不足以让他成为一个像卢老师那样的大师傅。

  他还有得学。

  同样他也很幸运。

  家里的日常开销并不需要他承担,对于现在的他来说,学习和挣钱要是做出选择的话,那他当然是二选二啦!

  学习是一定要学的。

  但挣的那部分钱确实可以分出去一些。

  本还想着该怎么跟伙伴们提,没想到江小娥先做出了决定,他很赞同的点头,“把互助小组的成员拉进来,可以一边互相学习一边继续维修。”

  “我没意见,都听你们的。”罗朗不做选择,他反正只认准一件事,那就是跟着伙伴们一块。

  方大牛也是一样的想法,伙伴做什么他就做什么。

  钱嘉树点着头,“可以啊,现在就商量一下把什么活分出去。”

  “按机器的型号来分。”江小娥这几天就在琢磨这件事,也提前给卢老师打好招呼并请教了一下。

  她翻出了几张图稿,以商量的口吻说着,“这几张稿子上的机器我们拆卸组装过不下五次,基本上摸得透彻,我觉得没有太大的必要去研究了。”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292页  当前第64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64/292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小巷里的重组家庭[六零]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