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一个刚进厂的年轻同志,哪怕维修好一台摩托车,也不足以服众。
她倒不觉得有什么,她现在本身缺的就是时间,而她现在所做的一切就是向所有人证明中!
六十七个技术工中,除了骆工之外还有五个大师傅。
六级车工刘志明,八级钳工郑文华,八级焊工张福顺以及两名研发人员。
而负责第二大组的领队,就是八级焊工张富顺,他将是第二大组的整体负责人,也是负责整个车架的制造。
而他手下的十七个人又分为三个小组。
江小娥就是第二大组的其中一个小组长,主要负责横梁连接与焊接,手下分有四个成员。
在这么重要的任务中能混个小组长,已经能感受到骆工对她的看重,原先说的考核也只是让她过来搭把手而已,要不是表现得让人惊奇,她应该也就是一个普通成员。
说来还有另外一件让她有些惊讶的事,这六十七个人并不是厂子里所有的工人,而是技术工或者是研发人员。
也可以说是整个拖拉机厂的核心成员。
在这些成员当中,除了她之外,她还发现了另外两位女同志。
她会觉得惊讶,是因为在这个年代的技术工种中女同志真的是太少太少了。
在职业机械学校,她的班级就她一个女性,甚至机械班除了她之外找不出第二个女学生。
而这段时间她去的工厂也不少,不管是机械厂还是南城的活塞厂,哪怕有女性的存在,但基本上干的都是一些边角之类的活计,真正以姓称为“某工” 的女性她还没见到一个。
现在却在拖拉机厂看到了。
还是那一句话,六十七个人都是核心成员,所以另外两个女同志在某个领域上肯定也特别出色,要不然也不会进入这个项目组。
只可惜她们并不在第二大组,要不然她一定会借着工作的机会和她们认识认识。
不过没关系,在一个厂子总有接触到的时候。
成员都说定下来,这边也开始忙活了起来,同时间拖拉机厂还传出了另外一个大消息。
招工开始了!
拖拉机厂成立后第一次招工,招工人数还不少,消息放出去的当天门外就人山人海,有来参加招工考试的也有来凑热闹的,江东阳就是其中一个。
厂外那么热闹,在厂内的江小娥倒没听到什么动静,他们小组干活的地方是在六号车间,此时张福顺正带领着大家互相介绍。
不过他们之间绝大部分人都还是挺熟悉的。
就比如说他手下的三个小组长。
其中两个都是老熟人,一个是自己的师弟,另外一个也是以前打过交道,只比他低了两级的老手焊工。
唯独第三个小组长。
张福顺忍不住多看了她几眼,在对大家介绍她时稍微顿了顿,最后只能干巴巴说着,“这位是江小娥同志,是咱们工厂新加入的成员,她年纪最小大伙儿就多多照顾一下……”
在介绍前两个小组长时,他倒没有说对方有什么成就,而是以级别划分。
两个都是六级焊工。
偏偏第三个小组长,连个级称都没有。
要知道他们小组包括他一共十九个人,哪怕是普通成员也不是什么学徒或者是谁刚收不久的徒弟,连最低都是三级焊工。
结果没想到,这么年轻的一个小同志居然能压过其他人当上了这个组的小组长。
看看她手下分的几个人,最高的四级最低的三级,一个个眼里其实都还挺不服气的。
就连张福顺本人都忍不住有些质疑。
虽然他知道这个分配是骆工亲自决定的,甚至在这位小江同志分到他手下时,老刘还一脸羡慕的样子。
但她实在是太年轻了,可她既没有考级又是刚入厂的新员工,就算是骆工的安排也很难让人服众。
尤其是分配到她手中的活。
横梁的连接和焊接,这可不是普通的焊接就能弄得好,它是处于一个连接处,是保证两端的稳定,确保所有部件的位置绝对精准,保证整体不歪斜的关键!
要不是骆工已经把她的活给定好了,他其实更想给她安排一些简单的活,而不是搞得现在犹犹豫豫,还真不敢放开手让她带队忙活起来。
“江同志看着是真年轻啊。”小组长之一的郭军祥也是盯着她在打量,这比自己闺女还要来的年轻,却没想到和他担了一样的位子。
“你真不是研发人员吗?”另外一个小组长赵松也跟着开了口,朝着师兄手里的单子看了看,忍不住嘀咕着,“是不是整理单子的人弄错了?”
像这种年轻同志也不是没有,但大部分都是研发人员,技术工普遍的年龄都会偏大一些,像江小娥这个年龄的,任谁看着都以为是学徒。
“胡咧什么呢!”张福顺一把拍开了他的手,没好气的道:“骆工亲自列的单子,怎么可能有错?”
其实他们都明白,就是因为没错所以更加奇怪了,不过他还是按下了心中的质疑,骆工能将她安排在这个位置肯定是有原因,他们这个活属于手上见功夫,能不能行干干活就知道了。
江小娥也是这么认为的。
所以不管组内的成员对她是什么样的态度,她都是轻笑着回应,也没为自己争辩解释什么。
嘴上说再多都没用,唯一能证明自己的只有自己的双手!
张福顺指了指边上的桌子,上面分有几沓不同部位的详细图稿,不管是大件还是小件,每一个部位的图稿和资料都特别地详细。
他道:“动手之前你们先仔细读阅一下,有什么疑惑都可以现场问,确定没有问题后小组长列一个任务表,注明所需的材料和工具,每一个成员安排的工作,以及预计的推进进度!”
“要这么麻烦吗?”赵松皱了皱眉头,“师兄你还不信我了?直接把图稿给我再给我个时间,我保证一定如期交货!”
郭军祥什么都没说,只是跟着笑了笑。
显然他也是这个意思。
张福顺瞪了自己师弟一眼,“我是大组长还是你是大组长?别唧唧歪歪,听我的安排!”
一旁的江小娥安静得不得了,面上是听得认认真真,一看就是个好员工。
其实心里哪会不明白他们搞的这一出。
很显然他们都是熟人,自己都有一套做事的习惯,早就熟悉得不能再熟悉了。
而现在把一切条条框框定死,不是因为张工不信任另外两个小组长,而是不信任她。
不过这种不信任并不是带着恶意。
只有定死了不给自由发挥,才能及时发现问题,避免时间的浪费以及材料的损耗,同时,她这个小组长要是真的德不配位,也能及时将她踢出去。
这何尝不是另外一种形式上的考核呢?
同样地,这何尝不是张工替她搭建的“舞台”,要真的能在“舞台”上大放光彩,她能在拖拉机厂为自己彻底正名,也就不需要再考核来考核去了。
心中想着,嘴上却是淡淡地附和,不管张工怎么安排,她全程乖巧挺好,对任何安排都没有异议。
“……那就先这样吧。”张福顺想了想,跟着又补充了一句,“三天吧,最初提交任务先按三天,后续你们小组磨合好了,再将提交时间拉长。”
“行吧。”赵松有些不情不愿,只觉得这样特别麻烦,谁也不想干着干着突然放下手里的活,去向大组长提交任务继续申请下一个活。
麻烦又耽误事。
郭军祥一脸和气地笑着,“那就这么办。”
江小娥笑得比他还要温和,“我听安排。”
“……”张福顺总觉得哪里怪怪的,想不通就懒得想,继续道:“行,那就解散吧。”
反正他不认人,只认做出来的部件。
谁好谁坏他有眼睛,一看就能看出来,哪怕是骆工定下的名额,要是没点能耐可不能来他们这里当小组长,他相信,二大组有的是成员盯上这个位置,她能不能坐得住就看她自己了。
集体解散,江小娥带着她的四个成员走到分配好的区域。
看着面前四人,她不由有些恍神,开始想念她前头的四个小伙伴了。
说到小伙伴。
周洲等人这段日子也是忙。
忙得不得了。
从第一次演讲后,他们迎来了第二次的演讲,这次王主任说了,这次人数要比第一次多四五倍,也就是说加上有可能来凑热闹的,大概能有七八百人会来看他们演讲。
紧张程度暴涨,他们还得换演讲稿,总不能次次说一样的,总得有些变化。
除了演讲的事,还有养蜂基地的事要忙活,第一家养蜂基地走上正轨,罗朗挤时间特意跑了一趟,了解下养蜂基地的事同时看望一下自己父母。
如果不出意外,月底将进行第二次的摇蜜,产量提升了不少。
除了这件事之外,罗朗还带来了一个好消息,“建庄公社已经决定在当地建屋,公社承担一半,大队也愿意出一份力能抵得上一成,养蜂基地的工人只需要出十分之四的费用就能在永安大队建一间屋子。”
“你爸妈打算建吗?”
罗朗点着头,“公社还愿意先垫付,以后用工资抵,我家商量了,爸妈的份额都用上,直接建两间屋子,到时候再圈个院子把阿奶和弟弟妹妹接过去。”
等以后手上活络了,还能在院子里继续搭房,虽然得一切从头开始,但在永安大队他们家拥有两份工作,总能一点点积攒起来,日子是越来越有盼头。
他道:“等晚点我就把这个好消息告诉小娥姐。”
“不用,这事我去转达。”王主任抢了他的活,“正好我有事要去找小江。”
“啊……”罗朗皱巴着脸,他还想着趁着这个机会去看看小娥姐呢,好多天没见甚是想念啊,但争谁都争不过王主任,他只能叹着气,“行吧,我有包东西你也替我带给小娥姐,是我爸妈和程华哥采的野货。”
一袋子菇子木耳。
这次回永安大队,爸妈都变得更“活泼”了,拉着他说了好些话。
其中就说了,他们在山里放蜂,一路上还能摘些菇子之类的野货,运气好还能遇到一些野鸡野鸭之类的。
只可惜,他们碰上也没捉到,又不能离开蜂箱太远追上去,只能看着野物“飞”走了。
但菇子木耳“飞”不走,自己留了些又托人给家里送去了些,还有一部分全让他带过来给小娥姐。
里面不单单有他爸妈采得,还有程华哥托来的。
一想到程华哥,罗朗少年气得脸上有些欲言又止,想说又不知道该不该说,等王主任拎着东西走了,他都没开口说出来。
王主任没察觉到,小伙伴察觉到了,等王主任离开后周洲才问道:“你刚想跟王主任说什么?”
他见罗朗没在王主任面前说,所以就算看到了他也没问,一直等到现在才开口。
“你正好帮我出出主意。”罗朗听他这么一说就像看到了救星,“我妈有几次看到程华哥和大队的一个姑娘待在一块,她说程华哥没主动跟家里提,她也不知道该不该告诉小娥姐一声,让我拿主意说还是不说。”
这把他搞得头都大了,他一个十七岁都没满的“孩子”,哪里知道要不要说啊。
一旁的钱嘉树凑了过来,“那肯定要说啊,这可是大事呢!”
周洲却挑了挑眉,问道:“那个姑娘人怎么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