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穿越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六零年代好日子_分节阅读_第105节
小说作者:茶仟   小说类别:穿越小说   内容大小:357 KB   上传时间:2025-11-19 20:17:34

  种粮食的话不行,地太少,所以他们村改成了菜园队,以后只种菜。

  其实地少后人是轻松点,收入肯定是下降了,

  不过可以吃商品粮,村上人还是很高兴,这代表着他们也和城里人差不多了,虽然户口还是农村户口。

  搬迁的话按照户来分地基,补贴钱和砖头水泥,房子自己找人盖。

  韩铁柱的老宅后来一直是老二家在住,

  韩铁柱和王红芬和珍珍三人的户口是迁出了,韩老大的户口迁出了,但是老婆秦桂香、女儿宝珠都还是村上人,小四和立平立安的户口在部队,小三的户口现在在东北。

  他家情况比较特殊,村上其他人家除了地主家的儿子女儿两人都是考学考出去的,其他没有一个人是城里户口。

  鉴于小四就管这个,其他的同事也没有为难他,

  直接按照原村民的待遇来,给他也分了个地基。

  “这不行。”韩小四拒绝了。

  家里爹娘还大哥三哥,三家人的户口都不在本村,再拿搬迁盖房子的钱不大好,万一有人纠结起来,自己就得吃不了兜着走了。

  “我爹娘的房子还在,就拿一户的搬迁费。三哥家,允许他们在村子里盖房,但是不给搬迁费,他们要是盖房子的话,就自己出钱。”

  韩铁柱补充道:“我家老大户口在煤矿,可桂香户口在村上,可不能少了老大家的。”

  开会的其他户主没意见,这个钱也不是村里出,虽然有些眼红他家好几个吃商品粮的,但碍于他儿子们都可有出息,

  尤其小四还是管搬迁的干部,村人自然也卖韩铁柱一个面子。

  不然少不得有人眼红搅合。

  韩铁柱家趁机正式分了家,

  给四个儿子一人占了一块宅基地,连着自己一共是五个宅基地。

  小三和小四两人的房子要自己出钱盖。

  “娘,为什么没有我的宅基地。”珍珍问。

  “你以后要嫁去别人家,用不到宅基地了。”王红芬顺嘴说道。

  “就算我嫁人,我也可以有宅基地啊。”

  “咱们村上没这规矩啊。”韩铁柱挠头,为难。

  村上默认的规矩,宅基地都是按照成家的儿子来的,并且是要分家的情况下,才会有单独的户口,单独的宅基地。

  建国前和建国后,都没有分给女儿的地。

  珍珍并不是想要这块地,就是觉得为什么别人都有她没有。

  “我和你娘的这个宅基地就是你的。”韩铁柱不敢再去村委会提这个要求,本来自己还有老大老三,三户人家的户口都不在村上了,自己和大儿子家就算是不给搬迁费也符合规定。算起来自家是讨巧了。

  “嗯,给你。”王红芬并不明白为什么珍珍会纠结于这块地。其实地不值钱,

  盖房子村上同意就行,值钱的是水泥和砖,没有票砖厂可不会卖砖头给个人。

  她对着在场的大儿子、二儿子、和小儿子说:“我们老两口的房子以后就是珍珍的。”

  老二媳妇立马不肯:“从来都是儿子养老,家产也给儿子,从没听过给闺女的。”

  “我说给珍珍就是珍珍。”王红芬才不睬老二媳妇,反正这些年早就和分家一样了,大家各过各的。

  “我也会给爹娘养老的。”珍珍说。

  我不要,给小妹。”小四说道。

  小三在东北没回来。

  韩老二拉了高翠喜一把,其他几个兄弟都没吱声,就自家媳妇开口,敢情要是房子要来了,还得分四份,要不来他们也没损失,媳妇也太傻了。

  韩老大也有些不满,可他也看不上村里的地:“爹,村上的房子我不想盖,据说矿上以后有集资盖房,这钱我留着以后买楼房用。”

  王红芬说:“唉!其实楼房住着也没那么方便,还是村上的房子好,又大又敞亮。”

  吃啥别人也看不到,每家离得远远的,肉味飘不过去。

  筒子楼里就是隔壁放个屁这边都能听见,水龙头的水细细的一股,她都习惯在家的时候把水龙头开了接水到大缸里,不然用水高峰期的时候能急死人。

  要不是闺女给弄了卫生间啥的,真不如村上住的痛快。

  老大夫妻不这样想,韩铁柱无法:“那你手里的砖头水泥票转给小四吧,不然到矿上你也用不了。”

  拆迁这事算是定下了。

第76章 盖房

  韩老二回家后埋怨着高翠喜:“我就说咱们另外起个窝棚烧饭, 你偏要用爹娘的,这下好了,少了一间房, 这怎么够住嘛!”

  别家的杂物房可能只有一面带着砖头,还有大队部的牲畜棚,只垒了一半的砖, 都按照整间瓦房算。可以拿到一间的瓦房材料和补贴款。

  就算不是砖瓦的, 就是一个窝棚, 都给你折算成材料或者钱。

  自家弟弟又是管搬迁的, 完全可以把自家的窝棚算砖瓦房。

  这真吃了一个大亏了。

  爹娘大哥们搬走几年,自己是一点房子都没置办。

  高翠喜怒道:“我哪儿知道要搬迁啊,再说了, 这十里八乡的, 你听过搬迁没?”

  韩老二说:“建国眼看着就能说媳妇了,建设没两年也能说了,这房子最少要盖三间。”

  盖一间砖瓦房四五百来块总归是要的,自己两个儿子, 以后结婚成家怎么办,

  钱的话这几年攒了一些, 就是有钱砖票难买。

  “我们用旧房子的砖头盖房不就好了。”高翠喜灵机一动, 想到老房子足足七八间的, 拆下来的砖头除去损坏的, 应该能盖几间屋了。

  韩老二眸光闪动, 这个主意好。

  粮管所的宿舍楼里, 一家三口在说话, 其他孩子都跑出去玩去了。

  “我们的房子还是要盖起来, 不盖的话, 指不定宅基地哪天被人给占去了。”

  “是。”韩铁柱吸了口旱烟,喷出浓浓的烟味。

  珍珍嫌弃地打开窗子。

  “老二家的已经在盖了,我也没空去帮忙。”村上盖房子都会互相帮忙的,自己要是不去,到时候自家盖房子就得花钱请人,想到要多花人工费,韩铁柱又有些心疼。

  老大家的砖票份额给了小四,小三现在还没份额:“我还是得去村上一趟,帮小三换点砖头。”小三来信说让自己帮他盖房子,盖好他就打申请,调回原籍。

  韩铁柱有些上心。

  “爹,你还是让大哥在村上盖房吧,大哥以后退休了回家也有个地方住,这里总归是他们的老家啊。”赵家沟村现在搬迁的村叫新建村。

  新建村离市区这么近,随着城市的发展,以后肯定会拆迁的,哪怕盖几间土坯房也好。

  “可砖头和水泥不好买啊,就这砖厂和水泥厂都忙不过来。”

  珍珍的小镇里,砖头、水泥板、玻璃、钉子、油漆、木头多的很。

  就是瓦需要重新定制,对方卫东来说这也不算难事。

  “砖瓦水泥我那有。”说着珍珍拿出一块砖头给王红芬。

  王红芬双眼冒光,她还以为闺女有吃有喝,偶尔拿点布料出来,没想到连砖头都有:“还得思量思量。”

  她和韩铁柱一通商量,老二家的房子在盖了,不用她俩操心,

  小三的用老大的砖头票,自己的砖票换给小三,对他说自己找了门路能买到砖,这样房子就能尽快盖起来了。

  最终是韩铁柱盖了三间正房,四间厢房,四间厢房只有两间正房大,

  分别是厨房和卫生间和杂物房,用的都是珍珍特意模仿的本地砖厂的尺寸和颜色做出来的新砖。

  宅基地要了最靠大路的一排,这是珍珍出的主意,等以后进入九十年代了,就可以在原地盖上小楼,再盖一排门面房,拆迁也好,不拆迁的话,也能租出去,当个包租婆。

  本来韩铁柱觉得靠近路边又吵又不安全,想要里面的,

  珍珍告诉他路边风水好,

  迷信的老两口就听了闺女话,要了路边的一排。

  这一排宅基地韩老大家在第一家,后面就是按照四个儿子的排序来,主打的就是公平公正。

  珍珍知道现在地不值钱,谁占的多就算谁的,

  特意给几个哥哥们圈了大大的围墙。

  用的小镇里来的石头。

  在外人看来,石头可比砖头便宜。

  反正都是方卫东赶着驴车送过来的。

  其他人家的房子,有的人口少的,就盖的房间小点,他们把多余的砖料卖给村里人。

  人口多的人家,就把房间起的大点,中间隔成两间,

  比如韩老二家。

  别家的三间房在20平方左右,他一间30个平方这样。

  同样是三个正房四间厢房的格局。不过他家的厨房是单独搭的小棚子,是舍不得像老爹家那样,还单独用厢房做了厨房和什么卫生间。

  四间厢房以后要给儿子结婚用的,正好一家两间。

  就是不知道怎么滴,别的兄弟是新砖瓦房,看着自家新旧砖掺杂的瓦房,心里还是有些不得劲。

  尤其是爹娘的房子,

  所有的房间地面包括厨房的灶台都是抹了水泥的,可干净了,不像自家还是烂泥地。

  珍珍其实好想用瓷砖来砌灶台,其他地方无所谓,

  厨房油烟大,现在又没抽油烟机,时间一久,厨房里烟熏火燎的,如果都贴上瓷砖,会非常好打扫。

  这个年代有瓷砖了,但他们农村家庭用瓷砖还是太打眼了。

  有个大白墙和水泥地都是不得了的富裕人家,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14页  当前第105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105/114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六零年代好日子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