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氏更是又气又怕。
气得是清哑居然也看不上严暮阳,怕的是这桩亲事真做不成,公公肯定不会饶她。更有一层担心:若清哑真答应玄武王府的求亲,不啻甩了严家一个耳光——瞧,严家看不上郭家,郭家女儿却嫁了更高的门户。就像当年清哑与江明辉退亲后,许多比江家更富贵的人家都上郭家求亲,清哑后来嫁了方初,比江明辉强万倍。现在谁不嘲笑江家老婆子有眼无珠!连韩太太和死去的韩老爷都被人嘲笑,要不是他们当初有眼无珠,现在方家所有的荣耀都是韩家的。
梅氏心里,严暮阳不娶巧儿,以巧儿的条件,便只能嫁个普通人家,才符合世情,也符合她的理想,证明她儿子出色。
巧儿不嫁严暮阳就嫁入王府,这……这怎么能行呢!
梅氏心里猫抓似的,决意要听个究竟,也就不顾偷听失礼了。
再看严氏,也没有进去或者走开的意思,想来也是关心这事的。也对,一边是儿媳,一边是娘家,严氏肯定偏向娘家。
梅氏巩固了心理,便心安理得地跟着严氏继续偷听。
就听方初又问:“玄武王府?你之前不是婉拒了吗?”
清哑道:“之前是之前。之前我不答应,怕巧儿乡下长大的,受不惯豪门大户的规矩,她学的纺织在王府也没有用武之地。嫁给严家就不同,都在纺织这个行当,算门当户对。严暮阳做了官,巧儿一样能继续钻研织布,为家族做贡献。还有就是,他们从小一块长大,知根知底。可是你表嫂太过分了,对满京城人说自己委屈,好像我郭家逼着严家娶巧儿一样。我郭家的女儿一定要巴着他?既这样,还不如把巧儿嫁玄武王府。巧儿聪明伶俐,比我会做人,在王府怎么就过不好?”
方初苦口婆心劝道:“清哑,我那天不是对你说了吗,婆媳相处是一门学问。当初我娘也是不赞成我娶你的,看现在对你多好!”
清哑道:“那不一样。婆婆性格为人大气——”外面,严氏听了浑身十万个毛孔齐齐张开,通体舒畅——“婆婆不赞成你娶我,不是不喜欢我,是怕我连累方家姑娘们。老太太也是这个意思。后来我请赐了牌坊,她们就都松口了。可是巧儿好好的,比我那时候强多了。你那个表嫂就是看不上郭家,嫌郭家穷、没地位。就像江明辉的娘一样,我怎么帮江家,她都不喜欢我;一到谢家,看谢家姑娘哪儿都好,谢家姑娘放个屁都是香的。不就是因为谢家有钱有势吗!我就退亲,让她娶谢家姑娘。结果,她儿子被谢家姑娘害死了,她还是怪我。我们天生就不是一家人。所以严家还是算了。玄武王妃那么喜欢巧儿,巧儿嫁了王府肯定幸福,还光彩呢。”
方初道:“可是暮阳和巧儿青梅竹马长大……”
清哑道:“那又怎样?梅氏是他母亲,没有儿子不听母亲的话。江明辉当年不喜欢我吗?还不是听了他娘的话。”
外面,梅氏脸涨成了猪肝色。
她现在不止怕,还恐惧了。
清哑话里话外说她不如严氏大气,嫌郭家没地位,想攀富贵,跟江明辉的老娘一样。
江明辉被他老娘害得丢了性命,严暮阳若是娶不成巧儿,会怎样?
严暮阳就算不落得和江明辉一样下场,这对比也让梅氏很不舒服,仿佛她成了江大娘第二,而她又不肯和江大娘相提并论。虽然她正在做着和江大娘一样的事,但她以为她“高瞻远瞩”的心胸不是江大娘能比的,严暮阳也不是江明辉可比的,巧儿也比不上姑姑。
郭清哑简直是乱编排人!
梅氏很生气很不平。
又听方初道:“唉,我舅舅要气死了。”
梅氏更恐惧,看向严氏——该进去了,阻止她!
严氏对她使了个眼色,示意她稍安勿躁,再听一会。
于是,又听清哑回道:“我不管,我只管自己侄女!还有其他人家也递了话,也露出和郭家结亲的意思。我有什么好担心的。”
她声音里有赌气的味道,显然生气了。
第1108章 拒绝亲事
因她觉得今天方初很奇怪,只为严家说话,一点不为郭家考虑。梅氏在社交圈公然踩踏郭家,这行为太过分,他都不说。他不像是劝她,倒像在撩拨她,惹得她火冒冒的。
她本来怀孕脾气就比平常娇气,这时更恼。
她撅着嘴,也不吃核桃了,也不理方初了。
方初见她生气,忙奉承道:“是。自打皇上在太皇太后寿宴上说‘郭家后继有人了,又出一个郭织女’,便有许多人盯上了巧儿。可是清哑,要我说,还是严家好,和郭家门当户对……”
清哑做了个置气的动作:用两根食指塞住耳朵,眼望着方初,那意思是“我不听。你敢再说?!”
方初果断闭嘴,不说了。
外面,梅氏脊背冒冷汗。
皇上在皇宫夸赞郭巧儿?
这事她不知道啊!
她求助地看向严氏。
严氏便后退两步,朝紫竹瞅了一眼。
紫竹忙高声回道:“大爷,大奶奶,太太和严家大奶奶来了。”
里面安静半响,方初和清哑才接了出来。
严氏和梅氏进去,彼此寒暄坐下,清哑就命紫竹泡茶。
等茶来,她亲自捧了一盏给严氏,紫竹则奉给梅氏。
严氏拉着清哑,让她坐在自己身边。
方初和梅氏客气几句,就避开去了另外的屋子。
他外面还有事忙,在家盘桓不去,完全是为了帮清哑收拾梅氏,此事未见结果,清哑心情不晴朗,他当然不能走了。
梅氏见清哑的次数,能数的过来。在这有限的几次里,清哑一直给她很安静的印象。眼下,她却觉得清哑不说话不是因为安静,而是因为生气,所以故意冷淡她、不想搭理她。
梅氏在心里暗骂,面上却不得不主动下气。
她笑道:“姑妈对表弟妹真体贴,亲闺女也莫过如此了。也就是咱们这样的人家,说是世家大族,规矩还是比不上那些豪门权贵大。若是那样人家,怀孕的媳妇还要去长辈面前立规矩,哪能这样轻松呢。”
这是暗示清哑:玄武王府可没那么好。
清哑对严氏感激地微笑,这婆婆,她很满意。
尽管彼此也有过嫌隙,总体来说,她很满意。
人要知足,婆婆和亲娘还是不同的,不可奢望。
她看着梅氏道:“豪门权贵也有不同的,玄武王府就很好。靖安大长公主为人也亲切随和。”
梅氏笑容一僵。
她没机会去玄武王府,更不认得靖安大长公主。
因气恼地想,还不是靠着方家才认得这些权贵!
她眼珠一转,对严氏笑道:“这世上的姻缘真是想不到的,王姑娘居然给姑妈做了儿媳。当初,我才见她时,还以为她那貔貅是暮阳的。谁知弄错了,暮阳的貔貅被巧儿得了。这也是他们的缘分!”
一面说,一面笑吟吟地看着清哑。
她想:“任你有千般想头,挡不住侄女私念暮阳。拿了暮阳的貔貅,又闹得满城风雨,还想嫁给别人?”
清哑道:“那貔貅是我三哥成亲时,暮阳送给巧儿的。也送了东西给勤儿和俭儿。巧儿跟我说了。我只当是一般的小玩意,不知道是暮阳贴身戴的。去年表嫂跟人说王姑娘的貔貅是暮阳丢的,我才明白。我想要叫巧儿把貔貅还给严暮阳,又怕严家误会,以为我们想攀亲,只好当不知道。表嫂既这么说,我叫巧儿把东西还回去。”
说着,就叫紫竹去巧儿那取貔貅来。
梅氏再顾不得矜持,抢步上前拦住紫竹,让她等等;接着转向清哑,强笑道:“弟妹这样,让嫂子脸面往哪搁!”说罢求救地看向严氏。
严氏从容道:“清哑,先等等。”
清哑不想等,坚持道:“这是严家的东西,该物归原主。”
梅氏见她不松口,急得没法,忽然想起什么,灵机一动,笑道:“还是别还了。严家最重信誉和情义的,那年巧儿扯了暮阳裤子,严家理该承当起来,这貔貅就当做定礼,算两家定亲的信物了。”
她这等于变相承诺,自己答应娶郭巧儿了。
她觉得,她已经够放低身段了,郭清哑该知足,别再不依不饶。
然她没有等到清哑欢喜回应,却只见清哑一言不发地盯着她,看得她心头发毛,这到底是生气呢,还是开心呢?
半响,清哑才道:“郭家不用严家承当。”
梅氏笑容僵住——她被拒亲了!
严氏在梅氏说出“巧儿扯了暮阳裤子”时,便知不好,想要拦她,已经晚了,唯有扶额生闷气。她算定清哑要回击。她不敢出面和稀泥。孕妇脾气大,还是让清哑发作出来比较好。若闷在心里,憋坏了她孙子可不行。于是,她等清哑回击后,才敢开口。
她瞅着梅氏道:“你真糊涂了!明明是郭勤扯了暮阳裤子,你听谁瞎说闲话呢?我记得你婆婆还说过这事。”
梅氏笑得比哭还难看,道:“是侄媳记错了。”
严氏先对紫竹吩咐道:“再倒两杯茶来。”
紫竹垂头答应,转身走了出去。
严氏才对梅氏道:“你记错不要紧,抹煞了严家求亲的一片诚意。一家养女百家求,郭家的女儿好,求的人也多。既然想求,就该拿出应有的诚意来。一只貔貅就想把人家女儿哄去,你打的好盘算。”
梅氏强笑道:“侄媳太心急了。”
嘴上这样说,心里却憋屈得要死。
清哑表明态度后,便不再说话,安静地坐着。
紫竹托了两盏茶来,先送给严氏一盏,另一盏送给梅氏。
严氏正要示意梅氏,结果梅氏正尴尬,正不知如何圆场,正好茶来了,接过去掀开盖就喝;喝一口,自说自笑地对清哑道:“表弟妹这茶味道清香甘醇,真不错。”严氏不禁愕然。
她眼神不善地盯着侄媳——
这是让你给郭清哑赔罪的!
梅氏哪理会她,自顾喝得香,也掩饰尴尬。
严氏觉得屁股底下长草般坐不住。
她生怕被梅氏搅和了这门亲,又不好出头周旋。她和儿子商量好了:要织造机会,叫清哑给梅氏一个下马威,让梅氏不敢小觑郭家,将来才能对巧儿善意,免得两家结了亲也不痛快。可梅氏“本性难移”,既要面子又要里子——端着架子瞧不起郭家,又生恐郭家女儿嫁豪门,令严家丢脸;处处想挟制清哑,偏清哑根本不受她挟制。
第1109章 聪慧的巧儿
郭清哑那个脾气,什么时候被人挟制过?
尤其是用名节这类手段,在她面前根本行不通。
严氏想,自己身为织女婆婆也不能挟制这个儿媳呢,每想起林姑妈那件事,在清哑面前便端不起婆婆的威严,觉得愧对她。梅氏真是自不量力,居然想拿捏郭清哑,足闹得丢脸才罢。
到这地步,严氏总不能自己对清哑赔罪吧?
这两家结亲,应该互相尊敬、体谅。若一家太过卑躬屈膝,失了尊严,将来相处就不易融洽。想当年,方家和郭家互不相让,方初在郭家放低了姿态求亲;郭清哑后来向朝廷请赐牌坊,也给足了方家大脸面,否则,她若就那么嫁给方初,方家人心里肯定不痛快。
想到这,严氏站起来,道:“清哑你歇着吧,我们走了。”
清哑也不挽留,站起来相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