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穿越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水乡人家(种田)_分节阅读_第279节
小说作者:乡村原野   小说类别:穿越小说   内容大小:2.65 MB   上传时间:2025-11-15 19:28:50

要死的是郭家儿子,他还会这么说吗?

别说死了。就说上回为郭清哑入狱,郭家人那个狠——差点把谢家弄垮了。后来虽然没垮,也败落了一大半。

如果郭清哑死了,郭守业要能放过李红枣,他就不姓江!

郭里正也在想:闹闹就罢了,真把这事推在李红枣头上才是笑话呢。谁都知道,人是谢家闺女杀的,又不是李红枣杀的。再说了,李红枣虽然算计了江明辉,江家人自己就没错?江老婆子当时可是闹着喊着要退亲的,以为攀上了高枝呢。这事瞒得了别人,郭家人还不清楚!

当然,他嘴上不会这么说。

因见江老爹脸色不好看,进一步劝道:“他们就剩这穷家,你不比他们。谁都晓得江家得了十万银子的赔偿,真要把他们逼急了,他们是光脚的不怕穿鞋的,跟你拼命。你拼得起?”

这话成功让江老爹变色,阴着脸命人去叫大家住手。

郭里正劝住了他,转而又对张李两家人说:“你们也别怪江家火大!要不是李红枣,人家儿子也不会落到这个下场。虽然说杀人偿命,谢家也赔了十万两,可你们也不想想:江明辉那是多能耐的一个人?他在城里开的铺子赚钱的很。赔再多银子有什么用!人活着才是最重要的。要是他活着,这辈子何止挣十万两!”

李张两家人不住点头,哪敢再说一个字。

最后,李红枣和张福田成功逃走,但在江家人坚持下,郭里正作证下,张家当众宣告休了李红枣,李家也当众宣告再不管这个闺女。

李红枣,被张李两家除名,绿湾村没了她容身之地。

江家人在砸了张家和李家后,扬长而去。

回到毛竹坞,江老爹并没有出气后的轻松感觉。

当他看见江大娘又在院中跟人嘀咕说郭清哑不好害了她儿子时,忍不住指着她破口大骂:“败家的老婆娘!你怎么不死?死了还干净!你要早死了,明辉也不得死了……祖宗嗳,我这是前世里造得什么孽……”

骂到后来,他蹲下身,双手捂脸痛哭!

江大娘吓呆了一般,怔怔地看着他。

江老大和江老二也都被爹这举动吓住了。

江老爹想起在绿湾村看见的:郭家地界扩大了好几倍不止,用高高的围墙围住,好大一座庄园,连水上都修了水闸,拦了起来。隔着院墙,远远的看见里面一排排房屋。虽不知郭家到底有多少雇工和奴仆,但通过在绿湾坝码头看见的,少说也有一千!

第316章 归心(二合一章求月票)

这气象刺痛了他的双眼,刺痛了他的心。

谢家赔偿的十万两忽然显得微不足道起来。

若是明辉还活着,若是郭清哑嫁入了江家,江家肯定也是像这样。正如郭里正对张李两家人说的:人活着才最重要!明辉要和郭清哑成亲了,这辈子何止挣十万两!

所以,他见了江大娘怎能不恨!

江大娘忽然也大哭起来,像孩子一样坐在了地上。

江家兄弟和媳妇急忙两头劝,混乱中相互看着叹气。

再回头说郭家。

江家人走后,郭大有便安排卸货,用小船将纱线运到郭家西坊门前水道。搬运工都是村里的庄稼汉,得郭家照顾在农忙之余挣这份工钱。反正又不用整天守在这,有活计叫一声就是,搬完了就走,一点不耽误农活。

吴氏就被婆子媳妇们围住了,招呼奉承之声不绝入耳。

有夸郭家船大、坚固牢实的,有骂李红枣不是东西得报应的,有赞郭家有威望、一来就压住一场大闹的,有赞郭家仁义不记仇的,还有就是纯碎来讨好招呼的。

吴氏都笑脸相迎,一面招呼一面急忙往家赶去。

清哑和二嫂等人先走,早上了围堤了。

离了喧嚣的人群,触目都是水乡景色。心情才明朗了。

因见一边田地里绿茵茵的成片,煞是养眼,恍惚间好像到了春天一样,便问道:“这不是麦子,是……胡萝卜!怎么种这许多?”

阮氏不禁笑了,道:“你忘了?这些都是要卖给咱家工人吃的。一千多人,一天要吃多少菜!这还不算多呢。别的地方还有。”

清哑恍然大悟。是她糊涂了。

杨安平家的忙凑趣道:“还有白萝卜。姑娘,这些人家可占大光了,光一个冬天卖菜都能抵得上以往一年的庄稼收成呢。这萝卜拔完了。开春再种棉花,一点都不耽误。萝卜缨也不白丢,也挑去咱们家喂猪喂羊,换肥料回来肥田。隔年那田照样收成好……”

她呱啦呱啦说起种田经,清哑听了觉得挺有趣。

俗话说“冬吃萝卜夏吃姜”。本来大家都种白萝卜的,是清哑觉得,工人们上夜班熬夜伤眼睛,而胡萝卜对眼睛好。所以才种的多了。

工人多,需求大,萝卜吃了。萝卜缨却剩下了。

郭守业是多精明会算计的人,一看这个情形。忙叫多喂猪。从十里八乡搜买许多小猪仔回来,再从族中和村里挑选那些无力种地,或无田地又本分的老弱来喂猪,算是帮扶照顾。

这些猪长大也不卖,有时宰杀给工人们加菜。

清哑听见了,忙说逮些羊喂吧,她想喝羊奶。

郭守业立即叫人连母羊带小羊买了几十只回来。喂了一年发现:这畜生比猪还好伺候,春夏割草喂,秋冬喂萝卜缨,一点都不用额外花本钱的。不但他闺女有羊奶喝了,且羊肉烧萝卜大家都喜欢吃,大夫也说冬季羊肉最温补,比猪肉养人,于是他便叫多多的买种羊和小羊回来,扩大养殖。

羊喂多了,羊奶也多了。

郭家老小都喝羊奶,这还用不完。

清哑便用羊奶做点心,又教给厨房的媳妇和作坊的大师傅。于是连郭家下人也跟着沾光了;作坊里人多,只能今日供应这一班,明日供应那一班,隔三差五的,织工们也能尝一尝没吃过的好点心。

郭家这些举措笼络了人心,在郭家做工的人感觉特别幸福:工钱高还在其次,这吃的伙食好,比在家里强百倍——谁家没事常吃猪羊肉?更别说那些点心了,你就有钱吃,也没处凑齐那些材料来做是不是!也不能有空闲常去城里买。

因此,不但先来的工人舍不得走,再不说熬两年学了手艺就回家的话了,便是没来的听见这样好差事,都求爷爷告奶奶托人找关系想要进来。无奈郭家现在招人可严格了,轻易进不来的。

说到这还有一桩奇事不能不交代,因为涉及郭家工坊规制改革。

在坊子做工的大多是媳妇姑娘。姑娘还好,媳妇有许多的牵挂和不方便:回家少了,跟男人在一起的机会就少了。家人看在那么高工钱的份上,也能体谅,舍不得让她辞工,只能熬着。可长久下来,必然影响夫妻生活。已经生了娃的还好,那没生娃的可就急了,照这样下去,不影响传宗接代了?

于是,有个女工的男人想了个绝妙的主意:他花几两银子买了个丫头回来做妾!这多划算,钱也有人挣了,也有人为他暖脚生娃了,家里家务活也有人干了。

得知消息后,那女工躲在墙角哭泣。

郭家从婆婆到媳妇到闺女都大怒!

吴氏是想到清哑,这情形太像清哑帮了江家后,结果江家另挑了媳妇,还想让清哑做妾;蔡氏和阮氏因为自己身为媳妇,将心比心,自然看不惯这样的事——哦,媳妇累死累活挣钱养家,做丈夫的不但不心疼还用这钱买小妾快活,这不是往女人心上捅刀子吗!清哑是新社会的女性,不用说对这行为义愤填膺。

吴氏告诫那家人:要不把这妾给退了,就让他媳妇回家。

没钱挣了看你还纳妾去!

郭大全亲自上门去传话。

他对那男人笑道:“我说兄弟,你真想得开!晓得不委屈自个。我郭家兄弟三个,撑起这么大家业,从没想要讨个小老婆回来生养。你还怕你这家业将来没人接手?”

说着目光在他屋内一扫,不过几件破桌椅而已。

那男人羞愧万分。嗫嚅道:“总不能不养娃……”

郭大全道:“你急什么!我二弟不也只有一个女娃,也没说急着要讨个小老婆回来生儿子。这女人生娃她也得赶时候不是,不是说生就能生的。你先忍忍。为了你这事,我们家要调整上工和休假的规矩了,总不能叫大家断了香火,那时没人敢来了。”

那男人见郭家这样给面子,急忙保证把那丫头送走。

这件事了结后。郭家调整了工人上工和休假的规定。保证每个成亲的女织工每三天可以回家歇一晚,这空挡由未婚的女孩来替补,当然要加酬劳的。并且。还新规定了产假:凡是怀孕的女工可保留差事回家待产,等生产完再来上工。回来还有产期补贴呢。

这是郭家的经营策略:无论从忠诚度上,还是手艺的熟练上考虑,留住老织工很重要。总换人可不行。

新规定一出,女织工们都感激万分。尤其是郭家为那家丈夫纳妾的女工出头,保护了她在家的地位,更令所有女织工感动。

从此大家不但用心做工,还把郭家当娘家和靠山一样。有了烦难心事都愿意和郭家婆媳说。

人心所归,这儿仿佛成了女儿国,吴氏就是那女王。

清哑自然就是公主了。织工们提起来都称“我们家姑娘”。

此意想不到的收获,不必多说。且说眼前。

清哑和二嫂等人坐船久了,一路疏散活动往家走。

前面是绿竹夹道,直通向郭家院门。

清哑四下张望,虽然冬季草木凋零,但竹子却依然翠绿。竹林中偶露出一角屋檐,上面停着一只鸟儿欢快地鸣叫,再加一两声狗叫、稚童呼唤等,乡村风味浓郁。

她不大出门的,一般出门也是从门前水上坐船离开。

算一算,走这条路居然是她穿过来后第一次。

想想忍不住微笑,觉得自己跟那些养在深闺的小姐也不强些。

她这么想,阮氏可不这么想。

她觉得小姑是娇小姐,就不该轻易抛头露面,尤其是在乡下,因此不住催清哑“小妹,走快些!”说着前后张望,生怕再有人来。因为这一路上,来来去去的走过好几拨人了,路过的人都好奇地将目光重点放在清哑主仆身上。

阮氏不禁后悔,该坐船从前面绕的。

她有意将清哑挤在中间,害得清哑总被挡住目光。

好在很快到了郭家西坊院门口。

西坊已经彻底同郭家住处隔开,这道院门是专给织工们进出用的。前面还有一道门,才是郭家人自己进出的东院门。

西坊守门的护院一色都是年轻汉子和少年,见了阮氏忙都出来打招呼,“东家大奶奶回来了?哎哟,姑娘也回来了!”

护院头领阮秀恰是阮氏的族人,认得清哑,见她出现在这很意外。其他人都不认得,听见他叫传说中的“姑娘”,急忙就寻找目标。没费神,目光一下就落在人群正中的清哑和细腰身上。再一看眉眼,就定在清哑身上了——她身上有郭家人相貌特征。

确定后,一个个都想“姑娘真好!”

他们不知如何形容清哑的纯净,只觉“真好”。

阮氏笑着应一声,拉着清哑脚下不停地直往前走。

郭俭和巧儿好奇地跑到院门口,扶着门边对里面张望。

清哑也侧首打量门房设置,见护院们都看着她笑,她也礼貌地微笑致意。

一个少年问道:“俭哥儿和小姐想进去瞧?”

说着话,眼角余光偷偷地瞄清哑,有些紧张。

郭俭眼中露出渴望的神色。

阮氏忙喊:“巧儿、俭娃子走了!”

巧儿忙拉弟弟跑来跟上,又越过众人,直冲向东院。

一行人走过去,几个少年还在后边张望。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989页  当前第279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279/989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水乡人家(种田)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