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未央哼了一声道:“信你就是傻瓜!”
蔡铭为她续了茶,看着她柔声道:“你何不傻一次呢?终身大事非同儿戏,然精挑细选的未必就好。有时候,放手一搏也许会搏个美满姻缘。别的我不敢承诺,但若娶了你,自此后便会将你捧在手心。”
饶是严未央为人大方,又心情不好,听了这话也红了脸。
好一会,她才低声道:“谁知你是不是哄人。”
蔡铭道:“傻子。男人是不会轻易用这话哄女人的。混账男人除外,他们没有任何操守可言。你跟韩希夷相交这么久,他出名的风流,你可听他对哪个女子说过这样的话?不遇见对的人,说了岂不自己找麻烦。”
严未央觉得视线模糊了,不知为什么。
蔡铭没有劝她,只静静地望着她。
“我最喜欢划船。”
严未央恢复平静后,望着窗外河中来往的船只说道。
“我不大喜欢呢。坐船着急。”
蔡铭说完,见她瞪自己,忍不住笑了。
他收笑道:“京城有信来了,朝廷将派大理寺官员下来审理此案。大伯父说,他特意委派了最擅长断案的蒋志浩大人担此重任。只是,有些人从中作梗,皇上下了一道圣旨……”
他低声对严未央说起来……
※
再说韩希夷。回到家便听人回禀。方大爷回来了。
韩希夷一惊,“方大爷回来了?”
他略一思忖,便去方家见好友。
且说方初。和谢吟月分开后,回家便紧张安排起来。
因得知江竹斋有一分铺在田湖西街,是谢吟风的陪嫁铺面,便密令人盯住那里;又命方奎安排妥当女人关注谢吟风身边锦屏的行踪。“万万不可惊动谢家的人。”
玉枝怎办?
正想着,人回韩大爷来了。
韩希夷匆匆进来。笑道:“回来也不说一声,我好替你接风。”
方初道:“你有空?”
韩希夷诧异道:“怎会没空?”
方初不言语,伸手示意他坐。
韩希夷忽然明白过来,敛去笑容。
等坐下。才探究地看着他问:“谢大姑娘传信让你回来的?”
方初不置可否,吩咐上茶。
韩希夷沉吟一会,斟酌道:“一初。这个案子……我觉得郭姑娘不可能杀江明辉,暗中查访也是为了找出真凶。并非怀疑谢姑娘……”
方初抬手制止道:“你不用解释,我也不相信郭姑娘杀人。”
韩希夷眼睛一亮,道:“如此便好。你见过谢姑娘了吗?”
方初静默了会,才道:“见过了。”
韩希夷忙问:“谢姑娘怎么说?”
方初对他一笑,道:“当然是找出真凶。杀人偿命,天经地义!”
韩希夷击掌赞道:“好!到底是谢少东!”
他以为方初劝转了谢吟月。
方初听着他的赞叹,神情恍惚。
谢少东啊……
很快他恢复正常,问韩希夷查了些什么。
韩希夷忙将自己的思路一一告诉他:江明辉肯定撑乌篷船走水路离开的,若是戴上斗笠坐着摇浆,便不容易被人认出;他不可能去了郭家,郭家不在水边上,上岸容易被人发现;周县令曾对郭清哑刑讯逼供;沈家好像派了人在牢里保护郭清哑等等。
他没有提玉枝。
方初感觉他似乎刻意在回避。
略一想,他便明白了:韩希夷一定也猜测此案和谢家人有关。既和谢家有关,有些话不便言明。
正好,他也不想这位好友涉及太深,因此道:“玉枝的事,我来查。你只管去对付那狗官!咱们如此这般……”
凑近他耳边说了一番话,韩希夷不住点头。
※
城北,贾秀才家。
傍晚,贾秀才从蒙学馆回来,在院子里来回晃荡。
忽听隔壁有开门的动静,探头往墙那边一看,是大头菜回来了。
“蔡兄弟,从哪来?”他笑着招呼道。
“上我姐夫那去了。”大头菜道。
“哦,郭家。你那个妹子怎么样了?可放出来了?”贾秀才忙问。
“哪里放出来,还不是关着!”大头菜垂头丧气道。
“大头菜回来了?晚上过来一起吃饭。”
贾大娘闻声跑出来,喊大头菜过去吃饭。
其实她是想问问清哑的情况。
大头菜听了有些犹豫,因为他知道贾秀才不大看得起他。
谁知贾秀才今天很热心,帮着请道:“我娘让你来,你就来。都是街坊邻居,客气什么。我不在家的时候,多亏了你帮忙挑水劈柴,我都听娘说了。”
贾大娘连连点头道:“过来,过来。大娘还有事要问你。”
大头菜这才过去了。
吃饭的时候,贾大娘便问大头菜,郭姑娘的案子可有眉目了。
大头菜摇头说没有,“不过官府也别想砍我小妹头。我听我姐说,找不到杀人凶器。我小妹没杀人。说不出用什么从江明辉头顶钉进去的。供状上说是用钉子,可对不上。哼,只要找不到做案凶器,就别想治她的罪。沈亲家在朝廷也认得几个人的。”
贾秀才干笑道:“是要讲证据。没证据不行。”
贾大娘念佛道:“阿弥陀佛!真是造孽!这种事郭姑娘那样干净的人怎么做的出来?分明就是被冤枉的。我就看不惯那江老婆子,嫌贫爱富。说句不怕雷打的话,这都是她的报应!”
贾秀才忙劝道:“娘,人家儿子没了。难过失态是难免的。”
贾大娘道:“儿子死了当然难过。那也不能胡乱冤枉好人哪!”
跟着又感叹,说谢吟风一个人带个还没出生的孩子,将来有得熬。“早知道今天,当日她就不该把绣球抛给江明辉。”
大头菜一边啃馒头,一边骂道:“活该!”
贾秀才瞪着他,终究还是没说什么。
贾大娘对儿子道:“郭姑娘被人冤枉。难怪他生气。”
又对大头菜道:“算你还有点良心。就是不长记性,没脑子。”
大头菜吃完一个馒头。哼了一声道:“抢了我小妹的男人,到头来还不是一样守寡!往后有她好受的。”
贾大娘摇头道:“谢家能让她守寡一辈子?她肯定会改嫁的。”
大头菜道:“三年要守的。我们毛竹坞有规矩:男人死了少说也要守三年,不然人会骂。江明辉死了,谢小娘们肚子里还有一个。她敢不守?人家不骂她不要脸才怪呢。说不定还怀疑是她杀了江明辉。我那天碰见我们村里来人吊丧,说江老婆子准备带姓谢的回毛竹坞守丧、生孩子。早就要走的,案子没结。才没走成。”
贾秀才听呆了,茫然地啃馒头。一口啃在手指上。
……
这一夜,他辗转反侧睡不安稳。
第二天去到学馆,却有一桩喜事等着他。
他被景泰府学选拔为贡生,可入京城国子监读书。
这是优贡选拔,并非通过岁考选的,十分难得。
他欢喜之余,忙忙地准备礼物拜谢诸位提拔的先生。
恩师暗示他,一位锦商罗老爷帮着出力不少。
贾秀才如梦似幻,不知为何受人青睐。
等他回家才明白原委:有冰媒上门提亲,提的便是罗小姐。这罗家虽是二流锦商,家资十分丰厚,看上贾秀才有才情,愿意倾力培养。但他口气也很委婉,说贾家若不愿也无妨,只管去京城读书。
贾大娘听说罗小姐品貌不凡,动了心,想见一见。
贾家困窘,由不得她嫌弃商贾,之前还想过与郭家结亲呢。如今郭清哑关在大牢,前途未卜,她便想见见这罗小姐再说。
贾秀才要劝阻,又不知用什么理由劝阻。
谢吟风如今是寡妇,丈夫又是横死,若他提起她,母亲还不气晕过去,况且江家还要她守三年。就算不答应罗家亲事,将来他想娶谢吟风也难。若要拒绝这机会,又舍不得。因此,他左右为难。
贾大娘却自顾定了日子相看罗姑娘。
看完回来十分满意,竟是立即要定下这门亲。
这一切都源于罗家祖上是读书人出身,罗姑娘也知书识礼。
贾秀才好说歹说,才劝得大娘缓几日再定。
他暗自思索,想要见谢吟风一面,将近况告之。
谁知贾大娘相看罗姑娘的消息,竟然传到谢吟风的耳朵里。
这日,谢吟风有位昔日闺中好友去看望安慰她,说起罗姑娘,道“先说好跟我一块来看你的,近日她家里为她说了一门亲,她母亲不放她出门。”
谢吟风随口问:“哦,罗妹妹说的是谁家的少爷?”
那女子道:“听说是个秀才,姓贾。原在一家蒙学馆教书,才被选入国子监读书,不日就要去京城……”
谢吟风已经听不清她后面说什么了,只是强笑虚应。
等送走她后,谢吟风便坐不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