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海下意识看向连洁。
冉宜一怔,也跟着看过去。
连洁察觉到二人的目光,回应道:“我今晚还有事,得提前回去,你们去吧。”
明宇说:“我也有事,你们知道的,我得回家照顾老婆。唉,她说我最近厨艺下降,这可太过分了,她为什么说我厨艺下降?我下降得明明是专业水平啊。”
冉宜:“……,厨艺下降更让你伤心吗?”
明宇很肯定地点头,“我老婆只能吃到我做的饭,又用不上我做的涡轮泵。”
冉宜:“……”
明宇不去,就只剩下孟海和冉宜。
连洁努力掩盖眼中的失落,鼓励道:“你们去吧,多找点儿商机回来,咱们得赚到钱,才能让不赞同的人傻眼。”
孟海原本已经没了兴致,听到这话点了点头,“我们努力。”
下班后,冉宜来找孟海。
孟海看向连洁,“你不走吗?”
连洁特意避开两人,挥了挥手中的文件,“看完再走,你们先撤。”
冉宜若有所思地看着二人。
孟海点了下头,和冉宜一起离开。
冉宜临出门前又回了次头,恰好和连洁对视。
连洁一怔,迅速低下头,冉宜收回目光看向孟海。
孟海毫无察觉。
大院正繁荣发展,街上的私人摊位越来越多。
孟海拿着笔记本,一本正经地把看到的全部记下来,试图寻找“商机”。
冉宜哭笑不得。
她抽走孟海的笔记本,说:“我为什么约你出来,你不知道吗?”
孟海微怔,“一起找商机。”
“你真笨,”冉宜说,“你没发现他们都没来吗?”
“嗯……”孟海说,“明工要去照顾梦雨姐,连洁家里有事。”
冉宜恨铁不成钢,“你对感情也太不敏锐了,你但凡能把智商分到这方面一点点,现在孩子都能打酱油了!”
孟海拧起眉,想了一会儿才明白冉宜的意思,立刻说:“我有喜欢的人了。”
冉宜问:“连洁。”
孟海沉默片刻,问:“很明显吗?”
冉宜点头,“就差直接写在脑门上。”
孟海摸了摸额头,“有吗?”
“你们怎么没在一起?”冉宜好奇道,“既然都喜欢彼此,还一直矜持着?”
孟海轻声叹气,“你误会了,她不喜欢我,她觉得我年纪太小。”
“年纪小还不好?”冉宜惊讶道,“难道她喜欢年纪大的?”
孟海:“……”
他不太想讨论这个话题。
孟海说:“继续找吧,把笔记本还给我,我记下来,明天给他们做参考。”
冉宜挑眉,“你还真是个木头脑袋。我问你,你就没和连洁正经表过白吗?”
孟海支支吾吾道:“表过白,但正不正经就不知道了……”
冉宜:“我是说郑重地告诉她,你喜欢她!算了,你肯定不明白,反正她明确拒绝你了,对吗?”
孟海立刻说:“就算她拒绝我,我也不考虑其他人。”
看他的态度,生怕下一秒冉宜就要表达自己的想法。
冉宜差点儿被孟海气笑了。
她是那种玩不起的人?
冉宜微笑道:“我问你,想知道连洁的真实想法吗?”
孟海不解地看着她。
冉宜笑容愈发猖狂,“来试试,怎么样?”
*
首都永久牌自行车厂长丁正奇与大院几个部长是高中同学。
他一直想找机会和几个老同学拉近关系,这次终于受邀来到大院“参观”。
人家递来橄榄枝,他当然要接住,虽然他并不知道他们的态度为何突然转变。
几人见面后,老同学孟平在中间互相介绍,程元和丁正奇握手。
一通没有营养的寒暄和互相吹捧结束,他们才进入正题。
丁正奇不想当个瞎子,他意有所指道:“我看过她们的设计方案,航天方面的材料用到自行车上,真是大材小用了。”
孟平冷笑,“年轻人不知道天高地厚。”
丁正奇道:“但话说回来,做出来的成品应该比锰钢加重款还要好吧?几位都没有这方面的意思?”
孟平瞥向丁正奇,“我们是研究运载火箭的,不是研究自行车的,不管国家政策如何,她想做生意可以出去做,大院内部绝对不允许她做生意!”
丁正奇似笑非笑。
这话唬谁?
最开始大院内部就是允许家属摆小摊做生意贴补家用的,比如早餐摊。
最近几年私人营生越来越多,大院内部不是没有。
丁正奇扫了几人一眼,想到他们方才自报家门时的名头,大概能想清楚原因。
都是能吃到红利的人,如果格局改变,可能就吃不到了。
丁正奇非常理解他们,只是要让他和他们统一战线,那就得给点儿实惠的东西了。
他笑道:“做生意肯定不行,不过这对我们来说可是一件好事,质量更好的自行车,若真的像她们说的,会受到追求潮流的人的欢迎,可以提高我们厂子的效益。”
孟平明白丁正奇这话真正的含义,“老丁,我们都是老同学了,你还担心我会坑你?放心吧,该有的都有,我们这是想拉你一把,别既赔了钱,又剩了一堆废铁。你放心,她们的自行车,卖不出去。”
在他们几人开小会时,211厂也有新动态。
云凝忙了三天,数次调整设计方案,又跑到车间待了很久,终于有新进展。
新的自行车亮相,云凝把它摆到211厂大门口,谁路过都能看到。
自行车刚摆出来,就有好几个人
这一回,参与生产的工人们都是顶着自豪的脸走出来的。
另一拨人很是嫌弃,“那帮造自行车的高兴什么?”
都沦落到造自行车去了~
王虎站在人群中不敢说话。
李波被狠狠批评了一顿,现在还在家里反省,差点儿被直接辞退,他可得老实点儿,不能跟曾经的大哥走错路。
这次的样品一共有五辆。
正好是下班时间,自行车刚摆出来,就吸引了很多人的围观。
上次好些人试过自行车了,都说云凝造的自行车比家里那辆好骑,他们也想看看怎么个好骑法。
不就是自行车吗?能有什么太大差别?
连洁几人站在云凝身后,他们没参与新的自行车的设计,对此一无所知,只知道这是云凝没日没夜地埋头苦算后的成果。
明宇低声问云凝,“这次的自行车有何改进?”
云凝笑着点头,“自行车厂不愿意和我们合作,我们得想办法继续压缩成本,才能赚到钱,这几天我都在考虑如何压缩成本。最新生产的自行车成本又压缩了将近三分之一,且强度没有改变,还增加了其他功能。”
连洁看着自行车惊呼,“这是压缩成本后的结果?!”
虽然压缩了成本,但制作却更加精良。
云凝点头。
如果不是时间有限,她都想直接研究山地车,反正定价高才能赚得多。
云凝说:“这几天我太忙了,没有太多精力,有些活儿也没办法分出去,等自行车的事忙完,我们就可以一起工作了。”
她一个人干完这些活儿也是没办法的事。
以前她对自行车的关注不多,想复刻出后世的自行车不容易,每个环节都要从记忆中找线索,宛如大海捞针。
连洁感慨道:“你一个人干的活儿,比我们加起来都多,幸好成功了。”
“离成功还远着呢,现在做生意哪有这么简单,还得去搞生产资质,凤凰牌、永久牌都是轻工业局的亲儿子,人家能让我们卖吗?这几天我还……”云凝的话没能说完。
围过来的人越来越多。
云凝不得不走过去介绍。
连洁问明宇,“生产资质怎么搞?”
“不太清楚,”明宇说,“好像不仅要搞生产资质吧?还有物料准生证,销售通行证?买自行车得要自行车券,没这些东西不行。”
连洁对这方面不太了解,听到这些就头大了。
这一刻她才明白,她们接下的是多大的烂摊子。
但云凝肯定是知道的,她刚才还提过。
明明知道,还是肯去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