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凝在心里感慨,原来领导画大饼的技能真的是与生俱来、无师自通、厚颜无耻、死皮赖脸的。
不过云凝还是满心欢喜地接了大饼。
接下来几个月,她每天的工作就是写论文、开会、开会、写论文。
首都的各个单位她几乎都跑了一遍,每次过去都要和领导专家们开会,然后在学过的知识里翻出能用的东西,尽量都告诉对方。
专家不愧是专家,都是高学历的,云凝说的内容对他们来说很稀奇,但稍微一思考,便知道可行性很高。
若是遇到接受程度高的,云凝还会多“剧透”几年的知识点,甚至直接把她生活年代的研究成果告诉对方。
当然,这些都是要根据实际的发展水平和对方的性格来决定的。
云凝可不想真的被当成外星人。
几个月过去,云凝的名字在首都格外响亮。
凡是研究单位,就没有不知道她的。
一个研究火箭发动机的年轻女孩,每个科研单位都去了一遍,帮所有单位解决遇到的难题,还能提出未来的研究方案,想不出名都不行。
然而即便云凝已经努力工作,每天还是有很多单位给一院打电话,请云凝同志前去洽谈。
到最后,部分认为靠外人丢脸的单位也坐不住了,其他单位都有突破,总不能他们一直卡着吧?
这部分人也开始打电话。
除了首都,其他省市也有很多科研单位。
他们不好意思让云凝跑来跑去,毕竟云凝是航天系统的,于是就自己挑选研究人员来首都和云凝“开会”。
曾经的云凝听到开会就头大,现在已经完全适应。
对方的人来了,一句废话都不要说,直接进入状态,然后换下一个。
干净利落。
类似的会议每天都开,邀约减少时已经是半年后。
云凝的钢笔墨水都用光了好几瓶。
努力是有成果的,很快,云凝就在报纸和新闻频道上看到各个领域有所突破的消息。
在云凝的记忆里,这些内容起码要到九十年代才能实现,现在提前变成现实了。
最可以证明的就是,研究小灵通的公司已经拿着样品机找到云凝。
正常的时间线里,小灵通要在九十年代中期才出现,二十世纪初慢慢普及。
这里说的普及也不是像后世人手一个,家里条件不好的人仍然用不起小灵通。
就像云凝,她小的时候家里条件一般,整个家族只有稍微富裕点儿的舅舅有小灵通,每次过年舅舅回家,小灵通都会成为孩子们的玩具,他们可以用小灵通玩儿贪吃蛇和俄罗斯方块。
小灵通是个人手持式电话系统引入国内后,才开始出现的,与固定电话相比,小灵通的优势最大。
对此感兴趣的公司最先找到云凝,云凝对小灵通的技术还算了解,比如时间多址、时分双工等等。
她把了解的知识告诉对方,样品就出来了。
当然,要真正地让小灵通作为座机的补充,还需要在城市里密集部署大量基站,要做的工作还有很多,但现在已经提前了。
如果小灵通提前普及,对各个行业的人来说都是好事,他们可以随时随地实时沟通!
一想到这些,云凝就很有成就感。
等她回到大院,高级工程师也评下来了。
11所的人没有异议。
倒是有其他研究所的人不太高兴,云凝毕竟没工作几年,年纪太小。
每当有人腹诽,他们身边就会神奇地冒出11所的人。
11所的人也不和他们吵架,只是追着他们提问——
“你对所里有贡献吗?”
“你有突出的成就吗?”
“你会做发动机吗?”
“你知道什么叫膨胀循环吗?”
“捆绑式火箭怎么搞你懂吗?”
“你懂卫星吗?”
“……”
念叨完这些事,就没人敢再说闲话了。
但他们又得出一个结论——11所的人脑筋都不正常。
云凝对此一无所知,成为高级工程师后,她只能感觉到一件事——工资高了。
云凝看着到手的工资笑开花。
汤凤玉很无奈,“咱家缺钱吗?”
他们三人赚得都不少,尤其是汤凤玉,她赚得其实是最多的。
家里该有的家电都有了,云凝怎么还是个财迷??
云凝理直气壮道:“谁会嫌钱少?这可是我凭本事赚的!”
陆凌道:“你这半年也没少赚钱。”
她虽然是到各个单位“友情”交流,但人家也不能真让她白去,正常该有的劳务费是有的,感谢礼物也是有的。
最开始云凝还不想收,总觉得这有……的嫌疑。
但不收人家不高兴。
他们是真心实意想感谢云凝,送的一般都是研究出的产品。
云凝估摸着价值提心吊胆地收下礼物。
果然她连做坏人的潜质都没有。
在家休息了两天,云凝回到一院上班。
这次她去的不是11所,常盼儿昨晚通知她,让她直接收拾东西来总部。
从11所到总部,跨的步子有点儿大。
总部是指华国整个航天系统的总部,不只是管一院,也是其他几个大院的上级。
总部有很多部门,比如战略规划部、总体设计部、关键技术预研中心等等。
与大院、研究所相比,总部的工作更具有战略性,要规划未来的发展路径、协调各个大院的工作。
所有重要决策都由总部决定,像是一院,也是要由总部分配任务,再把任务下发到各个研究所。
云凝还不知道自己的职位,只能先去找常盼儿。
常盼儿正在看云凝的论文,在论文里,她总能看到一些有趣的东西。
就好像看到了华国未来的样子。
是她希望看到的样子。
常盼儿示意云凝坐下,“东西还没搬?”
云凝不好意思地摸摸头,“东西有点儿多,我先来报道,下午再搬。”
常盼儿不以为意。
东西再多能有多少?
常盼儿说:“你先去总体设计部,要和同事们搞好关系,这对你未来的发展会有帮助。”
云凝没想到常盼儿会说这种话。
很显然这是为云凝好的肺腑之言。
云凝感动道:“我明白的,我一定向您学习!”
“我?”常盼儿诧异道,“我可懒得搞人际关系。”
云凝:“……”
啊?
常盼儿说:“这不就是懒得搞人际关系,多吃了很多苦头吗?”
云凝:“……”
她小心翼翼问道:“您是想用自己的经验,让我少走弯路?”
常盼儿点头。
云凝更加感动了。
常老对她是多么的信任!
云凝当即表态,“谢谢您,我一定小心谨慎,弥补您的遗憾!”
“遗憾?”常盼儿说,“我倒是没什么好遗憾的,我可不想处处哄着他们。”
云凝:“那您……”
常盼儿:“我是不可能向他们低头的!天天搞一些没用的东西,不如多搞研究!”
云凝:“……”
哦,原来就是单纯地提醒啊。
常盼儿给总体设计部打去电话,让他们来人把云凝接走。
来办公室的是个云凝没见过的工程师,也是总工。
在总部,总工总师遍地都是,云凝刚评上的高级工程师一点儿都不耀眼。
禄旭升五十多岁,曾在A国求学,十年前毅然放下在A国的一切回到华国,进入总部。
他参与过的项目,两只手都数不过来,是绝对的骨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