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好他们是第一次来一院,没人认识他。
寇茂杰刚庆幸完,就听云凝说道:“您可是大名鼎鼎的寇茂杰,您是总工程师,摔盆这事……”
寇茂杰:“!”
这丫头故意报他家门吧!
场面一度混乱。
看电影的人中有不少是研究所的工程师,都听过寇茂杰的名字。
看寇宁的反应,云凝的话明摆着说到他心坎上,难道刚才听到的八卦都是大名鼎鼎的寇家的?!
人群中的骚动越来越大。
影剧院工作人员惊奇地发现,聚在入口等着看电影的职工及家属们正慢慢往外移动。
非常默契地整体向花坛移去。
工作人员:“……”
花儿又开了?
云凝还在演讲,“我认为,您已经有两个儿子了,不能太贪心,陆凌不想跟你们走,就算了,您又没养过他。当初您抛弃了他们母子,另娶他人,这些年又没尽到做父亲的责任,差不多就行了。”
寇宁持续崩溃,“爸!!我为什么长得不像你?!”
如果心里坍塌有具体的表现形态,那寇茂杰现在就是一块块碎了。
他又急又气,顶着愤怒的大红脸,偏偏一句话都说不出来。
寇宁也跟着添乱!
寇茂杰用了一分钟才稳住心神,云凝已经输出结束。
他看到周围人用“原来如此”的目光看着他,目光中带着同情。
可——恶——
寇茂杰决定不给云凝留脸了,“你的文凭,你的学识,你的人品和性格,都配不上陆凌!听说你高中成绩一直是学校倒数,如今父亲牺牲,所里才让你去做个文职,我们寇家不需要你这样的人!”
寇茂杰一番话说得很重。
围观群众倒吸一口冷气。
他们有的还不认识寇茂杰这张脸,但都认识云凝啊。
而且大部分人对云凝的印象还停留在脾气暴躁的阶段。
气氛陡然紧张。
在这紧张的环境里,云凝问:“这盆儿必须陆凌摔吗?寇宁不行?寇栩也不行?难道他们真的……哎,怪了,按照年龄算,寇栩是老大,陆凌是老二,寇宁是老三,您和陆凌的妈妈在一起时,就已经有寇栩了啊?”
寇茂杰:“……”
众目睽睽下,他拉着寇宁钻到车里,火速离开。
云凝惋惜道:“瓜还没吃明白呢。”
其余人纷纷点头。
是啊,瓜还没吃明白,人怎么就跑了!可惜!
*
寇家人一般在华国南方沿海城市活跃,寇茂杰在航天八院任职,目前八院主要研究的是四代火箭。
他这次来首都,不仅是为陆凌一事,也是因为遇到研究瓶颈,来一院找火箭专家们讨论。
寇茂杰住在梁桉大院附近的酒店。
该酒店专门接待外宾,是附近最豪华的五星级酒店。
寇茂杰回到酒店,寇宁还是放不下云凝的话,他追着寇茂杰问道:“爸,那个女人说的到底是不是真的?为什么陆凌的年纪比大哥小?”
寇茂杰无言以对。
寇宁是他们家成绩最差的,但也念了大学,只不过念的是会计专业。
他的成绩马马虎虎,想做什么专家是不行了,只分配了极为普通的工作。
换句话说,寇宁是寇家里最傻的人。
现在最傻的都知道问了……都怪云凝!
寇茂杰不耐烦道:“她说几句你就信?你妈是我的初恋,我们在一起过,后来分手才和陆凌妈妈在一起,我想来想去,还是你妈和我更合适,又和她和好了,我们大人之间的事,难道要和你一一报备?”
他把寇宁打发走,疲惫地回到房间。
寇茂杰住的是套房,他需要一人独处。
刚进房间,电话便响了起来,是寇茂杰现在的妻子寇乐松打来的。
寇乐松语调轻快地安排他去首都百货大楼给她捎东西。
寇茂杰沉着脸听完,道:“今天寇宁质疑陆凌的年纪为何比寇栩小。”
寇乐松无所谓道:“不是都统一好说辞了?行了,别说这些没用的事,记得口红一定要买,还有,去那边看看空调怎么样,咱家的不太好了,听说首都刚进了新货,国外产的。”
等寇乐松挂断电话,寇茂杰才恶狠狠地放下话筒。
他去衣柜找睡衣,寇乐松这人很讲究,说是生活要精致,每天咖啡不离手,咖啡豆全是从国外运来的,也不知道那杯马尿和精致有什么关系。
他换睡衣时,电话铃声又响了起来。
寇茂杰想到可能又是寇乐松打来的,叮嘱他买那些莫名其妙的东西,更加烦躁。
但他不能当作没听见,他步伐沉重地走过去,慢慢拿起话筒。
电话另一端传来一苍老的声音,“小寇?”
寇茂杰脸上乌云转晴,“是您?您怎么想起给我打电话了?”
电话另一头的女声慢条斯理地说:“听说你遇到些难题,人来梁桉了?”
寇茂杰苦恼道:“是有问题一直没能解决,火箭姿态一直不稳,到现在也没有成熟的方案。”
女人说:“明天你来总部一趟,我们面谈。”
常盼儿挂断电话,转动轮椅,向书房走去。
她如今已有七十岁,早就过了退休的年纪,目前还在工作,但不常出现在研究所。
大院内的人更多地叫她“常老”,反而不熟悉她的真名。
常盼儿先走去厨房,厨房里有一台学生送的电冰箱,儿媳妇给她订了牛奶,她每天晚上睡觉前都要热了喝。
厨房用的是煤气灶,她正要开火,开锁声响起,薛雯走进来。
薛雯放下包,朝厨房喊道:“妈,怎么又自己进厨房了,不是说了让您等我,我来。”
常盼儿道:“我是不能走了,但手还能用。”
“那也不行,”薛雯说,“您现在是重点保护对象,您出问题,大院可不会放过我。”
薛雯把常盼儿推到客厅,“今天的报纸还没看吧,先看一会儿,我热好了就送过来。”
常盼儿的经历比较复杂,她的男人很早就走了,薛雯都没见过。
她嫁进常家的第十年,丈夫去世,没留下儿女,从此薛雯和常盼儿相依为命。
常盼儿在做婆婆这方面十分宽容,从不会苛责薛雯。
儿子去世时,她比薛雯振作得还快,反过来劝薛雯不要沉浸在悲伤中,还要给她准备嫁妆,给她再寻个好人家。
薛雯知道,她再也寻不到更好的人家了,索性留了下来。
她说是在照顾常盼儿,其实没什么需要做的。
常盼儿刚瘫痪时,梁桉大院就派了专职的医护人员来照顾,她在大院的地位举足轻重,只是她一直不喜欢抛头露面。
她们现在住的房子在大院外,但也是大院的房子,为了常盼儿特意准备的。
他们还想让常盼儿搬到更大的房子里去,常盼儿觉得两室一厅已经足够她们娘俩住,多次拒绝。
薛雯热牛奶时,常盼儿拿起报纸。
薛雯的包就放在沙发上,常盼儿看报纸时,无意间看到薛雯的包里有一个厚厚的本子。
看本子的侧沿,应该是用过的。
常盼儿看向厨房,“你还要工作?”
牛奶刚煮开,薛雯喊道:“没工作了。”
常盼儿好奇地取出本子,“这上面还写着……火箭?”
薛雯走出来,笑道:“我一个学生写的,我还没有研究明白。”
常盼儿问:“我能看吗?”
“那再好不过了,”薛雯把牛奶递给常盼儿,“这孩子品行不错,应该不会撒谎骗人,但这论文……我真怀疑她是在写小说。”
类似于《海底两万里》的科幻小说,但对比现在的科技水平,又不够科幻,好像一抬手就能够到。
常盼儿翻开云凝的论文。
薛雯说:“您别笑话我啊,我是真没搞明白,如果她是乱写的,您帮我指出来,我好去说她。”
常盼儿的脸色却越来越凝重。
最开始,她是一边吹牛奶一边看,看了两页后就把牛奶放下,还擦了擦老花镜。
薛雯有点儿紧张。
她想知道云凝是真有水平,还是唬人的。
云凝的论文,常盼儿足足看了一个小时,翻来覆去地看。
薛雯手撑着头,坐在沙发上睡着了。
常盼儿忽然放下论文,“这是谁写的?!”
薛雯慌张地坐起来,“出什么事了?”
常盼儿问:“是你的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