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同志,可我们这边也很有难处,我得为社员多考虑考虑,我们社员原本就穷,很多年轻小伙讨不到老婆,李家那几个小子好不容易才娶上媳妇儿,家里住不开,攒了多年的钱才争取宅基地盖房,这都说要分给他家,要划到征地去……”
征地负责人林森是个戴眼镜的中等身材男人,他推了推眼镜,看了眼旁边站着的秦想想,这个年轻的女厂长表情自然,没有半点心急胆怯的模样,仿佛胸有成竹,他不禁暗中佩服:不愧是大城市培养出来的精英骨干,见多识广,果然高深莫测。
“那里埋了我家祖坟,我绝对不同意迁坟建什么狗屁纺织厂!”
第76章 大将风范 她这个小姑子到底在东北老家……
所要征的土地包括一块山头和山下平地, 里面有社员的老宅,也有某些社员的祖坟,还有年轻人新申请的宅基地。
此时正在大吵大闹的是社员王福来, 他家的祖坟在山上, 要是盖纺织厂, 这就涉及到迁坟挖山, 对他家可没有半点好处,他当然不愿意。
随便给点补偿就让他迁老祖宗的坟?
王福来:“盖纺织厂对我们家可没有半点好处, 凭什么让我们牺牲。”
林森劝慰道:“这位社员你冷静冷静, 这是集体共有土地,如果能在岛上开办纺织厂, 这是利国利民的好事,你应该为了大家甘愿牺牲小我。”
旁边的秦想想嘴角一抽,可算是明白了为什么这地征收不下来。如今社会宣扬的风气就是牺牲小我, 奉献集体, 强调的都是要牺牲, 要奉献,要舍己为人,肝脑涂地。
七八十 年代流行的电视剧都有些类似的桥段,不管是男主还是女主,都要捡几个陌生人的孩子, 为了养育这个别人家的孩子呕心沥血,甚至去卖血, 然后家里人不理解,夫妻吵架,贫病交加,最后家破人亡, 连自己的命也豁出去了,都只是为了养育这个陌生的孩子,赢得一大堆观众的眼泪。
宣扬甘愿牺牲自然是很好的,很多人舍己为人,但是也有很多人不愿意牺牲,普通人很难做到像女主一样的无私奉献。
与其劝导别人牺牲,不如说明实际的好处。
“在公社盖纺织厂,你们怎么就没有好处了?纺织厂盖好了之后,公社每年都有推举进纺织厂的名额。”
王福来撇撇嘴:“这种文化人的事轮得到我们土生土长的乡下人吗?知青都抢不完呢。”
城里的知青下乡觉得自己委屈,要去乡下受苦,乡下的农民更觉得自己委屈,这些外来知青分他们的土地,吃他们份额的粮食,更是因为有文化,抢他们的机会。
他们知道,在集体工厂干活,对文化水平有要求,普通农民能达得到吗?还不如把土地留下来建祖坟盖宅基地呢,至少还得了个好处。
秦想想:“推选进工厂的人,限定本公社户口,要人品好,勤劳肯干的劳动妇女,文化方面只要求基本会识字,进厂后,厂里会请厂校老师来教导女工文化。”
“这个你们不用担心,普通的劳动妇女也能进厂。”
像是城市里的纺织厂基本要求初中毕业,能下车间当学徒工,但实际上只要会认字,手脚麻利的人经过培训后,就能胜任车间流水线。
在梦里,之后几年还特别注重女工文化水平培养,工厂专门有厂校老师来给女工上课,等到恢复高考之后,国营大厂的女工男工每年都有出国学习的机会。
八十年代很多人第一次出国,就是利用工厂出国进修学习的指标,不少人也留在国外不回来了。
“女人?女人进工厂干活?女人不老老实实在家里洗衣做饭带小孩照顾家里,女人进工厂?难道家不要了?”
在海岛上,女人的地位并不是很高,因为上船打渔全是男性,哪怕到现在,仍然传言说女人上船不吉利,女人上船晦气会导致翻船,也就是建国后才有女船长和女船老大,但在很多老一辈眼里看来是很不好的。
秦想想淡淡道:“家里被占了宅基地的,有祖坟迁往别处的,都给他家一个进厂名额。”
“就一个进厂名额,打发叫花子呢。”
秦想想道:“最普通的正式挡车女工一个月五六十基础工资。”
公社主任包括其他社员还有围观的人都瞪直了眼睛,脱口出去:“五六十?”
“年轻的女娃娃你可别骗人啊,我们可听说过了,普通学徒工也就十七八块钱,转正了三十三,你说纺织厂有五六十的工资,蒙谁呢?”
秦想想:“挡车女工是一岗,按一岗的工资标准,只要愿意下车间吃得了苦,普通的挡车女工能有五六十一个月的工资,中等的七八十,但是下车间辛苦。”
虽然秦想想说下车间辛苦,但是包括围观的一众人都要激动疯了,在车间干活辛苦?下地干活不辛苦吗?坐船打渔更加辛苦,出海打渔更是冒着生命危险,轮机酷热,鱼腥味恶臭,起了大风大浪晕船呕吐,海上动荡飘摇……这些不苦吗?
过去很多妇女是又下地干活又照顾家里,养猪喂鸡——还拿不到半毛钱工资,全都无私奉献给家里了。
这时候三十块钱的工资就能养育一家四口勉强吃饱穿暖,一个纺织女工的工资,足够养活全家老小。
“一个月五六十的基础工资,还是女娃娃啊?这下家里姑娘都变成金娃娃喽。”
“这比男人工资还高?!!”
一个月五十,一年足足有六百块钱,男人也赚不到这么多钱,家里有这么个女人就能养家了!
乖乖的,那边的老人抽烟都手抖起来。
这还管什么宅基地不宅基地的,把进厂名额给家里的姑娘媳妇儿,两年工资都能盖个阔气砖瓦房,至于祖坟……一个月五六十的工资,那是祖宗显灵了!
秦想想:“公社干部再号召社员考虑考虑,如果纺织厂建成,公社每年都有推举进厂名额,具体数字按照工厂当年计划来;有迁坟的,有迁宅基地,以及侵占自留地情况的,每家补偿一个进厂名额。”
公社干部神色激动,而刚才还叫嚣如果要迁坟就从他身体上过去的王福来,这会儿沉默不做声,那可是一年几百块的工资!
“这我同意了。”
“老天爷,这可是五六十一个月的工资啊,那我们大队的姑娘和嫁进来的媳妇儿金贵了,女人上哪里去拿五六十一个月的工资?”
“其他公社的女人那还不疯了一样想嫁到我们公社来。”
对呀!
在这个年代,普通乡下女人真没什么活路,种地要靠男人,土地挂在男人户头下,去当船老大又被人嫌晦气,出海打渔太受罪,而一年到头养两头猪,上交后换成钱和布票,也只舍得给男人和孩子换身新衣服,买两双鞋子,自己身上的缝缝补补又过一年。
纺织厂是很多女人的希望。
一个月五六十的工资,是在家里挺直腰杆子说话的底气,一个女人赚的钱能养活全家。
“秦厂长,还是你厉害啊。”征地负责人林森见公社人员态度的转变,便知道最困难的环节已经解决了。
最初见到秦想想,他还觉得对方过于年轻漂亮,是个花架子,经不起事,谁知道这女人如此沉稳淡定,临危不惧,说话不疾不徐,脸上那一副“理直气壮胸有成竹”的样子特别令人信服。
理是那么个理,但是能不能让人相信纯粹就是靠个人魅力。
再加上以前经历过浮夸风,你说得再天花乱坠,人家农民心底也不肯相信。
“秦厂长,您是真有领导风范,说话务实,不打官腔不摆谱,切身实地为社员们考虑,我们之前说再多话都没用,还得是厂长您出马,才让人信服。”林森只负责征地工作,其他的承诺并不能向社员保证,但是秦想想这个临时厂长说出来的话就有用。
而且秦厂长这个解决方法也很合情合理,眼前这么一场危机,就这么轻松化解了。
秦想想:“啊?!”
她来的时候也就带着“爱征征,不征就拖”的想法,反正其实也无所谓,建纺织厂是件好事,这个公社不愿意,自然会有其他的愿意,只是耽搁些时间罢了。
解决办法也是现成的,有牺牲自然要有补偿,人家搬迁宅基地,给一个进厂名额也算合理,用了公社的集体土地,本身也要给公社进厂名额……
反正就这么解决了?
黎金玲:“嫂子,你不知道你刚才多厉害,其实看见那么多人,我说话都在抖,但你好自信,好厉害,好像武则天。”
“你刚才是这么说话的……”黎金玲学了个样子,板着脸,装腔作势说话。
秦想想:“……”
秦想想想着她刚才也就是学着黎剑知那个面无表情说话的样子,另外还有还有打小当作精的理直气壮。
她一个作精,无论说什么话都理直气壮。
这居然还是领导天赋吗?
林森夸奖道:“这是临危不惧,沉稳淡定,具有大将风范!”
“初看您年轻,还以为你遇到这种事先慌了手脚。”
黎金玲:“我嫂子有大将风范,如果我哥死了,那嫂子你就是穆桂英挂帅。”
秦想想:“……”
“咸鱼态度”=“大将风范”,这也确实都淡定。
至于这个“我哥死了……”,她这个小姑子到底在东北老家听了多少话本故事。
第77章 洗眼睛 我们嫂子是劳模!
征地的事情解决, 秦想想主要做文书方面的工作,写各种报告和申请,好在征地方面一路顺畅, 预计能在年前完成所有征地工作, 并且……甚至是提前完成。
“秦厂长, 社员们都很配合, 我猜不用等到年底,年末就能开工建设, 这边岛上冬天不算严寒, 冬季还有施工条件……”
秦想想摇摇头,不打算在年末赶工, 岛上的冬天气温不低,大多在零摄氏度以上,但是加上肆虐的海风以及潮湿的空气, 体表感受到的湿冷会比气温更加严寒。
大家都是肉(-)体凡胎, 何必在严寒中受苦受罪, 而且年末过年,很多家人团聚,不适宜赶工条件。
如今还是按照计划进行,明年开春再动工建设主厂房。
“秦厂长,你可真是个有勇有谋的妙人。”县城建筑公司的负责人张赶海和秦想想打过交道, 得知对方不要求赶工后,不由得心生佩服。
要知道很多年轻人第一次被委以重任, 都恨不得火急火燎的提前赶工完成政绩,好成为自己炫耀的资本,但是越是急越容易乱。
“秦厂长有着不同于年龄的沉稳。”
秦想想:“……”
咸鱼想想可算是明白了什么叫做事情的两面性,她淡定无所谓, 人家称赞是“大将风范”;她冬天严寒拒绝提前动工,则被夸奖“不同于年龄的沉稳”。
主要是她不喜欢没苦硬吃。
贪快容易出错,无论是做假领子还是其他,秦想想都是慢吞吞的干活,但她出手的东西,很少有缺漏,这算是咸鱼的某种优势。
工厂要动工建设,得请求县城的建筑公司承建厂房,同时秦想想这边还要申请水泥和钢材的指标,这些流程上的事情有的忙。
使用水泥钢材要排基建指标,而到了冬天,注定海岛运输吃紧,因为冬天天寒,家家户户烧煤激增,运煤船都运不过来,更遑论其他。
如果煤炭短缺,还会导致停电。
一切都等开春再说。
秦想想在建设材料申请方面,上面倒是给开了绿灯,全给批了,因为纺织厂是关乎民生的大事,县城里面的人还好,沿海村落,其他偏僻海岛的渔民甚至都缺衣服穿,虽然不至于一条裤子全家穿的窘迫境地,一个人也就来来回回两条裤子替换。
有些人还会用进口的化肥袋子做裤子,这种化肥袋是用一种化纤布制成的,很结实,有人发现可以用这种化肥袋做衣服,于是这种氮肥袋在今年也成了抢手货,一般人还买不着。
现在去农资店买化肥,化肥袋都给拆除了,那这些化肥袋去哪里了呢?除了被一些有关系的人买走后,供销社更是专门销售这种化肥袋,售价五毛一个,可以买回家做条裤子,不要布票,可是个抢手货。
刘小芸说她们学校里的男老师也做了一条这种“抖抖布”裤子,直筒筒的裤子,走起路来抖抖响,尽管被漂洗干净了,仍然能看出底下“氮肥”两个字。
虽然穿这种裤子窘迫搞笑,可这也是缺少棉布情况下的无奈之举,秋冬这么一条裤子穿在外面,耐磨耐穿,最开始少数人穿,在学校里招人笑话,后来一大堆人穿,就成了一种“时尚潮流”。
“妈,我也要穿抖抖裤子。”
从幼儿园回来的小胖说自己要穿化肥袋子做成的抖抖裤,亲妈秦想想听了后,真是两眼一黑。
她心想自己从小在棉织厂长大,其他方面生活困难,棉布供应还是足够的,不至于让亲儿子穿化肥袋裤子。
但是糙儿子实在不识好歹,也没有遗传到亲妈身上的那股矫情劲儿,主动要穿化肥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