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要等好几年啊……”秦想想听后乐了,那岂不是可以一直拖着不工作,虽然不工作很无聊,但是工作了精神和身体都是痛苦的。
她现在可不想亏待自己,每天做点衣服假领子,或者勾一勾蕾丝花,无人管束,想做就做,想休息就休息,日子不要太舒服。
“你是不是紧张了?焦急了?让你男人去催催给你安排工作呗。”
“我们防疫站也还可以帮你申请个打杂的。”
秦想想斜了斜眼睛,不屑道:“我之前听到一个小道消息,说是岛上要建纺织厂,我要是进这个纺织厂,就是技术骨干,少说也能当个领导干部,我才不着急呢。”
反正建这个纺织厂,八百年都没有的影儿。秦想想也知道赵阳阳夫妻俩就是故意炫耀爱显摆,她也显摆呗,让这丫的难受。
要是陈锐锋和赵阳阳夫妻俩知道她未来有可能当厂长,估计难受的夜里睡不着觉。
而她秦想想则好吃好睡的,哼。
赵阳阳愣住:“纺织厂……技术骨干?小领导?”
赵阳阳回去跟陈锐锋一说,夫妻俩一致觉得不可能,但想到有这种可能,还是难受的要死,陈锐锋一直盯着黎剑知,处处都想跟他比一比。
尤其是上次前一秒才跟黎剑知炫耀了手表,后一秒承了人家借钱援助的恩情,陈锐锋就跟吃了屎一样难受,脸上大感无光,必须得找回场子。
黎剑知那个老婆,她怎么可能当厂长?
陈锐锋:“这夫妻俩痴人说梦呢。”
赵阳阳:“她就等吧,等个好几年都等不到个好单位。”
然而没几天,秦想想家里来了一堆人,浩浩荡荡的一群人,男男女女,有地委的人,军方的人,还有纺织厂的人,以及纺织学校,更有高大姐和家属院的妇女委员。
秦想想愣住:“这是怎么了?”
黎金玲没见过这么多领导人物,抱着胖墩侄子想跑。
“秦同志,岛上要建纺织厂,想要跟你商量一些事情,把很多重大任务交给你。”
秦想想:“????”
“我们考察过你的家庭出身背景以及个人能力,组织认定你能胜任临时厂长一职。”
秦想想懵逼了,“不是,真要建纺织厂啊?”
建就建了,为什么还要让她来当什么临时厂长?
“这个临时厂长我当不了,我不合适,我没那个能力。”
旁边的妇女委员笑了:“小秦同志,你不要太有心理负担,不要谦虚。”
“你是最合适的人选。”
无论秦想想怎么推诿,这些人都把她当成了黄袍加身的赵匡胤,觉得她只是假意推诿,自贬谦虚。
秦想想人麻了。
不过也只是临时厂长,目前就一个光杆司令,因为她本身具有多重属性,是纺织子弟,又是军人家属,多方协调后都很满意她。
“在工厂建成之前,你这个临时厂长只起一个建议监管的作用,所以每个月只能给你三十六的临时工资,秦同志你负责建议催促监管建厂进程。”
秦想想:“哎?”
对了,现在这个纺织厂都没个影子,她的所谓临时厂长也就是个名头罢了,让她去催促监督建厂进程,她催个屁,只要工厂没建好,这不每个月都有三十六元拿吗?
坐着就有三十六块钱,还有这种大好事?
在秦想想记忆里,要建一个纺织厂需要好几年的时间,一般要经历个两三年,要立项选择工厂地址,然后是征地,光是选址和征地可能就要耗费将近一年的时间,尤其是征地,如果集体公社不答应出让土地,互相掰扯都要掰扯个一两年。
那她秦想想可以跟着去吃瓜征地,看人吵架辩论。
完成征地后,要开工建设厂房,这也得建设三五个月到厂房结顶,然后搬迁机器调试安装,光是机器调试安装也要两三个月,再然后是工人的培训和试产……
这么一串流程走下来,秦想想估计这纺织厂还没建成试产前,她这个临时厂长都跟韭菜一样换了几茬。
不亏。
“这边已经完成了立项审批,厂址也已经多方面勘探过,定好了建厂地点,现在目标是在年前完成所有征地任务。”
“明年春开始建设厂房,九月厂房结顶,预先搬迁机器调试安装。”
“厂房结顶那天,秦同志您以前的那位李师傅会借调过来三年,辅助工人培训和试产。”
“多亏了有这位李师傅,才推动了立项审批。”
“你当临时厂长这事,也是李师傅的大力推举,军方这边也非常信任你,这是军方和地方的联合共同项目,小秦同志,你要加油好好干。”
秦想想:“????”
不儿,她妈究竟给她找了个什么师傅。
第74章 赘婿 用一种看赘婿的眼神盯着他看。……
家里的一群客人走了之后, 黎金玲这个没见过世面的小姑子才敢抱着小侄子出来说话,她惊呼道:“嫂子!你要当厂长了!”
“我的老天爷,我嫂子要当厂长了!秦厂长啊!”
黎金玲的老家在东北, 东北是早些年工业化发展比较好的地区之一, 很多国营大厂, 在国营大厂当工人, 在东北是件非常有光彩的事情。
他们乡下人去城里,最羡慕国营大厂职工的豪爽, 捉了鱼摸了虾去城里卖, 这些豪爽人都不带讲价的。
谁家嫁给城里的工人,谁家有个城里的工人女婿, 那都是说出去让人羡慕的事情,家里有个普通职工就已经很光彩,这要是出个厂长, 乖乖的, 那简直就是祖坟里冒青烟!
“我哥是军官, 我嫂子是厂长,我妈待在村里估计都舍不得走了,成天跟周围人吹牛都能说一天。”
秦想想:“只是个临时厂长。”
咸鱼想想有点惆怅,她妈这会儿都没当上厂长,她倒是先当上了厂长。
这是什么神展开, 离了个大谱儿,明明在梦里根本就没什么纺织厂, 现在却立项审批通过了,服了!
在梦里她跟人交换工作,转去文化宫当临时钢琴老师,根本没有之后纺织厂的那些事, 现在倒好了,被李师傅发现是个纺织天才??还偏要送她去当厂长。
“嫂子,那你一个月有多少工资?”
“目前也就三十六,普通工厂正式工的工资,毕竟工厂还没盖起来,就我一个光杆司令,如果盖好了……厂长估计能有个八十到一百的基础工资吧。”
黎金玲:“哇!”
现在普通工厂,比如机械厂之类的普通工厂,工人大多为三四十一个月的工资,学徒工可能就十八块钱,其他的临时工二十块钱,三十四到三十六块钱的工资为大众主流。
但是不同的厂也有不同的福利,比如肉联厂罐头厂,能低价获得很多边角料,尤其是罐头厂,工厂生产辣子鸡之类的罐头,会剩下很多鸡爪、鸡头、鸡屁股,这些边角料都会低价卖给员工。
而在纺织厂的好处则是“布”,更容易获得不要票的瑕疵布,也会低价卖给职工,另外,车间里的挡车女工属于高薪一类岗位,普通的工人转正后工资三十几元,而挡车女工转正后,起点就有五六十一个月基础工资,比普通工人工资要多出将近一倍,但在车间工作很辛苦。
普通挡车女工五六十工资水平,中等女工七八十,而老资历的女工有一百多一个月的工资,比如李师傅,不比厂长工资低,只是没有厂长那么多权利,在车间一线很辛苦。
这时候的工资很难涨,不少人也就三四十块钱工资,涨也就涨个几块钱,挡车女工能有五六十的基础工资,相当于一个排级干部的工资,很了不起了。
黎金玲:“嫂子,等纺织厂建好了,我是不是也能进纺织厂,一个月五六十的工资呢!”
“哪怕当普通职工也有三四十!”
秦想想摇了摇头:“可以为你争取一个指标,也得你努力,工厂建成那年肯定会招很多工人……不过你也别高兴的太早,这纺织厂建成还需要个一两年甚至两三年。”
按照地委代表今天讲给她的规划,今年完成征地,明年动工建成,年底调试机器培训员工,大概七二年春就能正式投入生产。
拢共一年多的时间,这还是乐观估计,毕竟谁也不知道在这过程中会出多少问题,中途耽搁是常有的事情,延期是正常的,提前完成是极少的。
而且这些家伙如此不长眼,找了她这么个咸鱼想想来督促进程,这有可能加快吗?
“等一两年就成了吗?嫂子啊,这么快!”黎金玲欢呼。
秦想想:“???”
黎金玲:“去村里种田,都要等一年才能等到庄稼收成,一年很快啦!”
对于农民来说,幸幸苦苦一年,收获要等到年底才能领“收入”,而不是跟城里的职工一样,每个月都能结工资,农户的收入按整年结算,到了年底,清算各家各户的工分,公社的工分换算成钱,按照工分补给各家各户。
如果工分抵不了粮食的,还得花钱买工分抵粮食,而家里勤劳工分多的,换过粮食还有盈余的工分,公社则会折算成钱给农户。
很多人一家折算多的工分,可能也就一百多块钱,还没她大哥一个月工资高,但是攒着也能买个缝纫机回来。
秦想想:“你说的也是!”
黎金玲嘻嘻笑一声,等到黎剑知回家,她立刻大嗓门:“哥!大哥!俺嫂子要当厂长了!”
秦想想这个小姑子,特别有当纺织女工天赋——嗓门大。
“想想,恭喜你啊!”黎剑知微笑看着自家老婆。
秦想想面无表情,心想我真的笑不出来。
黎剑知蹲下来,轻轻抚摸她微微隆起的肚子,“明年才开始动工建设,正好把孩子生下来了,等到工厂正式开工,孩子都该一岁了,也合适。”
秦想想:“我怕我干不下去。”
“试试,真干不下去那就干不下去,无论结果怎么样,我和孩子都支持你。”
秦想想应了一声,事已至此,她一个咸鱼也有咸鱼的打算,工厂建设进度慢点也好,让她一个月摸鱼拿三十六元。
“我现在也能领工资了,没建好前一个月三十六,正好攒钱给你买一块进口手表,我也还要买钢琴。”
黎剑知失笑:“还想着买手表?”
“当然啦,不仅要买进口手表,还要买劳力士。”秦想想心想自己是女配,给男主使点绊子很正常吧,她要正面打击男主的优越感,谁让他乱出来炫耀的。
另外,进口手表都要三百元以上,买了之后不仅是身份的象征,还能“保值”。
就好比九百多买的劳力士手表,买了甚至还能加点钱卖出去。
秦想想教育自家死鬼老公,大家一起来当极品,能气一波男主就是赚,她小声道:“买了之后,你就戴着手表去陈锐锋面前转一圈,也摘下来让他看看,朝他臭显摆显摆。”
黎剑知失笑,他想象一下那个画面,有点太搞笑,这算是什么,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莫欺少年穷吗?
果然,他拿的是X点男主剧本?
秦想想:“我领工资之后我就不要爹妈给我的四十块钱补贴——”
秦想想捂住自己的嘴,除了姑奶奶给她二十,爹妈还给她四十,她妈周傲冬让她跟黎剑知说只给了二十,自己藏点私房钱,现在算不算是自爆了。
她有些戒备看向眼前的男人,他不会还想贪她娘家的钱吧?
然而黎剑知却是温柔笑着看她,“我们想想是个好姑娘,是个好女儿,以后咱们俩的工资够用了。”
“我想办法再写点稿子赚外快,然后多在家里吃饭。”黎剑知这会儿才发现,普通士兵不要交伙食费,军官干部要扣除一定的伙食费,他是扣掉了一些伙食费加上其他补贴,一个月能有一百多的工资,想要多存一点,那就回家吃一顿,不过……回家不一定能省,但能吃的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