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厂长,还有最最关键的一点,在特区,进口设备方便!给予你们特殊通道,你们为了建设分厂进口的设备,包括纺织机器,运输车辆……这些一律免征进口关税。”
“最后最后,就是特区的留成创汇政策,分厂出口创汇的收入,超过基数的部分,飞燕纺织厂-特区分厂,将享受百分之七十的外汇留成!”
汤主任扔出了一个最吸引人的重磅炸-弹,那就是“外汇留成”,秦想想以前在七十年代就开始带着纺织厂做外贸,七十年代企业外汇留成极少,最开始甚至只有百分之三,其他的外汇都要上交,直到后来,有了对飞燕纺织厂的特殊鼓励政策,外汇留成也不过在百分之七到百分之十左右。
而在特区这里,百分之七十的外汇留成啊!非常大手笔,外汇利润大部分都归企业所有了。
“这些外汇留成,可以直接用来进口原材料,购买进口设备,或者提供职工出国留学考察……”
秦想想听完汤主任的话,她此时处于一个大脑宕机的状态,要知道,最开始,她的小小心愿,只是想在特区随便弄个厂办窗口,拿到进口小轿车指标。
而现在,汤主任给出来的建设分厂政策太优惠了,无论是地价优惠,还是免征企业所得税和进口设备关税,以及外汇留成,都是一等一的好条件,这可不只是驴子面前的一块大萝卜,这相当于是“大火腿”!
然而……
从另一方面来算,这也玩得忒大了,秦想想快速算了算建厂成本,土地成本大概五十万,基建和厂房修建,这个起码要一百五十万到一百八十万左右,再来就是设备投入,也要将近两百万,其他杂七杂八的原料采购,人工费用,这也得二十万左右。
这些草草加起来,总投资建分厂达到了惊人的五百万!
五百万啊五百万!
在沪市,一个普通工人一年收入大概也就在六百块钱左右,这五百万元的投资,相当于八千两百名沪市工人一年的总工资。
当初飞燕纺织厂在海岛建厂时,远远没有这么大手笔,而上浦纺织厂,已经是民国时期建设的老工厂。
现在来到特区鹏城,一来就是五百万的大投资。
秦想想:“……事情越来越麻烦了。”
不建厂觉得亏,错过了千载难逢的机会;建分厂吧,那就是彻底把飞燕纺织厂绑定在了“特区”这一条大船上,绑在了蛇口工业区。
秦想想脑袋里嗡嗡响,不过,内心深处已经有了一个答案浮出水面。
建!
这可是百分之七十的外汇留成,还减免进口设备关税和企业所得税。
搏一搏,怎么都不会差。
秦想想给飞燕两个厂都打了电话,开一个临时的电话会议,统一商定在特区建设分厂的事。
大部分人都同意设分厂。
“这么好的政策让我们赶上了……”
“咱们厂以前就是搞外贸的创汇先锋,现在哪怕转移到鹏城,应该不会差吧?而且……厂长,外汇留成真的有百分之七十,没听错?”
秦想想:“没错,如果这个分厂办起来,假设每年能达到两百万米元的创汇收入,那么五年时间,绝对能赚回建厂投资成本。”
秦想想说两百万米元的创汇收入,还是往低了估计的极端保守收入,如果他们创汇两百万,企业留成百分之七十,也就是留成一百四十万,利润率按百分之三十来计算,那就是四十二万的外汇留成,按照官方汇率来算,那就相当于八十四万人民币。
那就是相当于五到六年就能拿回建厂投资成本五百万(X)。
但实际上并不是这样的,因为一些“众所周知”的原因,傻子才会去用官方汇率,一比二来换外汇,脑子抽了吧。
假如拥有四十二万的外汇留成,利用黑市,或者是私底下汇率计算,其实大多在一比五,甚至黑市会有一比七,这四十二万,可能相当于两百万到三百万左右,也就是两年左右收回建厂成本,稳赚不亏。
其中最关键的一点,就在于“外汇留成”,现在的外汇太金贵了,普通人根本就没有多少外汇兑换额度,想要拿到官方汇率一比二,那简直比登天还难。
但是很多人又缺外汇,五比一,七比一也多得是人愿意换,只要你有“外汇”。
哪怕仅仅只是冲着“外汇留成”这一项,建厂就不会亏。
飞燕纺织厂的众人明显都知道这一点。
“好,既然特区建厂政策这么好,那咱们飞燕联合纺织厂,就在特区蛇口工业区建设飞燕联合纺织厂-鹏城分厂。”
这一个提议,得到了所有人的支持,在特区建设分厂,势在必行。
厂里很多人庆幸:
“得亏厂长去了这一趟,我们才知道特区竟然有这么好的引进建厂政策!”
“老天爷,百分之七十的外汇留成啊!”
……
秦想想给黎剑知打了个电话,把飞燕纺织厂决定在鹏城蛇口工业区建设分厂的事情告诉他,包括蛇口工业区,一百亩临海土地,五千元价格,前三年免征企业所得税……
“黎首长,你怎么看?”
黎剑知笑了:“我还能怎么看?血赚啊!”
“真的呀?我其实还是有点忐忑。”
黎剑知唏嘘:“你看看你们拿得是什么地价,一亩地六百六十六平方,只要五千块钱一亩地,差不多七块五一平方,如果四五十年之后,鹏城的居民知道你们七块五一平方拿到了鹏城的土地……”
五十万就买了一百亩土地啊!在以后,五十万恐怕只能买一个小房间。
别的不说,这一百亩土地绝对不亏。
秦想想得意道:“你怎么不说,还有百分之七十的外汇留成呢!现在外汇券都炒上天了!”
“嗯,我老婆真厉害。”
秦想想嘴角向上一扬,她想到了这些外汇留成,她整个人都精神了!咸鱼要翻身了!这要发财了!使劲儿在鹏城做外贸!
为了快速赚外汇,秦想想一刻没耽搁,赶紧带着人去实地勘探特区管委会规划给她们的一百亩土地,制定初步的分厂建设规划。
总布局,主要就是分厂主厂房,以及增加一个“研发设计大楼”,还有配套的生活区,生活区包括职工宿舍,食堂,篮球场,礼堂,图书馆等等……
而她们分厂主要经营三个方面的内容,第一是纺织面料和成衣,其次是食品加工,再来就是玩具和秦想想正在设想中的美妆,“发财燕”和“平安燕”,还有未来的口红,都将设立独立生产车间。
完成了初步规划之后,就是资金建设压力了,哪怕特区给予的政策十分优惠,还是要掏空飞燕联合纺织厂的大部分底子……勒紧裤腰带建厂。
再来就是,来特区这十二个人太少了,哪怕再增加了二十多名退伍兵,对于即将建成百亩土地的分厂来说,人员都少之又少,特区分厂需要重新建立另一套管理班子。
还需要继续招收人才。
“王有有,你将来留在鹏城吧,你当建厂总管理,等我回沪市之后,你留在鹏城监督建厂事项,定时跟我汇报进度。”
是的,没错,秦想想打算把建厂的事情抛给别人来管,她要拍拍屁股回沪市了。
也不单单是撂挑子甩锅,而是她秦想想要回沪市“摇人”去了,她还盼着特区分厂给她赚外汇呢。
特区这里发展政策再好,也属于“人才凋零之地”,这连个大学都没有!而沪市则不一样,有好几个名牌大学,她要去忽悠(X),去招收一些人才投运过来。
“厂长,全都交给我?”年轻的王有有激动又忐忑,这么重大的担子,全然交给他了吗?厂长也太信任他了吧!
这在一刻的王有有,恨不得肝脑涂地,一心扑在工作上,来报答秦厂长的伯乐之心。
秦想想点头:“现在厂里亟需用人,你要勇于当担责任,多磨练,我再挑几个退伍兵哥跟你打配合,一起监督建厂事项。”
“好!厂长,保证完成任务!”
秦想想站在蛇口工业区临海五弯的荒 地上,吹着略带咸腥味的海风,她手里拿着一份规划图,“刘志远,你画的图真不错,将来厂里土地规划布局,还得靠你们来做打算,如果还有这方面的退伍兵人才,再推荐过来几个,还有工程兵……这可是上百亩的土地需要规划建设。”
上百亩土地,走着都嫌累的慌,等明年,厂子建好了,她要开着自己的“厂长小轿车”来视察厂区。
而现在的厂区,仍然是一片荒地。
第320章 皇冠轿车 《云杉木的回响》获奖了!!……
为了尽快赚钱——赚取外汇, 秦想想安排人快速行动起来,特区那边也给予特殊通道,让他们以“特区速度”来快速建厂。
各种程序可以慢慢走, 建设却要加紧速度。
特区的红色标语:“时间就是金钱, 效率就是生命。”
虽然还没有走完所有程序, 但是这一百亩临海工业土地已经属于飞燕纺织厂, 在建厂之前,首先要清理规划土地。
这块土地临海, 大部分属于荒地, 但是也留有一些建筑,刘志远等人勘测过, 说有一个“废弃小型船坞”,也就是曾经维护修船用的地方,不知道是哪年建成的, 至今已经废弃。
刘志远等人在废旧船坞中找到一些报废机器, 甚至还有两台报废的进口工业缝纫机, 蒋大有等人试探性修了修,发现竟然还能用???
“厂长,这……这是二战前的老古董了!民国时期的玩意!”
“二三十年代的东西,妈的,这玩意竟然还能用!这都五六十年了吧!”
……
秦想想对着这老古董工业缝纫机无语凝噎, 有点搞笑,在荒废土地上捡到了老古董机器, 难道这说明她秦想想跟纺织缘分难解难分吗?
“厂长,这机器特别好,你看这机器缝制出来的线迹,你看, 你看,好精美!”陈露作为军嫂,她的缝纫手艺活一般般,面对这老古董机器,原本只是试探性地补一补衣服,却发现这台废旧老旧缝纫机,车出来的线迹精美牢固,远非其他缝纫机器可比。
秦想想上前来试探了机器,也是咋舌的发现:“这机器……这机器是个意外吧?”
没想到这民国的老古董还挺好使,哪怕现在的工业缝纫机,也不一定能比得上这两台废旧机器缝制的精美程度。
适合拿来生产一些高端定制的服装,尤其是复古类的。
“白捡了两台机器,不亏,再找找看,还有没有其他的破烂可以用。”
……
这样白捡的机会并不多,哪有这么多好事等着秦想想,而秦想想在临海土地溜达着,她突然发现工地背后的景色很漂亮,蓝天,白云,大海,轮船,如果盖个海景房,应该会是非常唯美漂亮的建筑。
当然是不啦,在海边长大的人,都知道海景房的居住体验实属一般。
不过,如果将来在这里搭上一个舞台,穿上飞燕纺织厂的成衣,在这个舞台上拍照,那应该会是非常不错展示服装的好背景。
秦想想和王有有,以及特区管委会的领导,一同制定了飞燕纺织厂特区分厂的建厂进度规划,特区这边强调“速度与效率”,初步规划是一年内建成投产。
前三个月,完成土地过户,详细规划设计,还有寻找施工单位以及施工图绘制,另一边,则是选购纺织厂机器,提前预定进口机器设备。
完成前三个月的基础准备工作之后,就是正式的土地主产区建设,率先完成厂房、办公大楼,职工宿舍,食堂等等重要建筑。
这大概耗时五个月,要比曾经的海岛飞燕纺织厂快速,因为特区这边不缺建筑材料,不卡建材这一关,相反,还可以购买到非常多的实惠建材。
秦想想打算让退伍兵陈建设,来组成一个以退伍兵为首的建设团队,负责飞燕纺织厂厂区厂房基础建设。
再加上特区这边的“特色”——三班倒二十四小时不间断施工,出了名的“鹏城速度”。
大概能用五个月时间完成百亩土地的基础建设,这个速度非常吓人,但在特区这片热土上,却是司空见惯的事情。
大家每天都骑着自行车路过这条标语:“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
仿佛都在催促着大家加快建设,创建更加美好的生活,赚更多的钱,带着家人过更好的日子。
到这里,花费大概八个月的时间,完成主产区建设之后,就是漫长的调试机器——这一点,在当初飞燕纺织厂建成之初,就是让秦想想十分绞尽脑汁的事情。
不过,现在的秦厂长,早就不是当年的秦厂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