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穿越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年代文作精女配偏不觉醒_分节阅读_第249节
小说作者:松鼠醉鱼   小说类别:穿越小说   内容大小:1004 KB   上传时间:2025-11-11 17:32:02

  周傲冬挂了电话,她轻轻叹了一口气,“想想真不容易!”

  她阅人无数,自然听出了孙先进语气里的揶揄,目的就是要看她女儿秦想想丢丑。

  “想想经营多少年?这姓孙的多少年?”

  “欺负小辈!”

  周傲冬不免为秦想想感到担心,飞燕二厂的情况,自然是比不上第十纺织厂的情况,对比起来,肯定有落差。

  回家之后,她把女儿想想叫出来,让她做好心理准备:“接受厂里这会儿比不上其他工厂,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被人笑话了,也别太当一回事,咱们以后发奋赶超。”

  秦想想:“妈,我也是这么觉得。”

  周傲冬:“?”

  你这到底多心大啊?

  周傲冬叹了一口气,就等着秦想想被一大堆国内外的报纸揭露批评,厂里生产落后,民国老古董机器……秦厂长的故事被人挖出来,所有人都要笑话她。

  到时候她会好好安慰自己的女儿。

  “你们厂里那些民国老古董机器,让人好好擦干净吧,到时候参观上报纸,场面也别太难看。”

  秦想想:“我早就安排擦干净,还出去晒太阳了。”

  周傲冬:“????”

第283章 个性 学习她的智慧!

  欧美考察团一行十几人, 先按照参观路线,抵达了沪市第十纺织厂,在厂长孙先进的陪同下, 参观厂里的生产车间。

  孙先进无比自豪地展示着干净车间流水线, 经过一番大扫除的车间一尘不染, 工人们生产效率极高, 已经初步具备现代化生产车间雏形。

  “诸位请看,这就是我们厂里的生产车间, 工人们都穿着统一制服, 在流水线旁边专注操作,如同一个个操作精密仪器的专家。”

  “我们车间产品质量绝对的稳定, 这是次品率数据……”

  “我们工厂的次品率,在整个市,不, 在整个国内都数一数二。”

  孙先进语气激动介绍, 不过考察团的成员倒是各个反响平平。

  汉斯国专家穆勒博士:“非常高效, 管理也很精细。”

  米国记者史密斯女士拿着钢笔在旁边记录,表情略显平静。

  法兰西时尚杂志代表杜邦先生皱了皱眉:“……这家工厂看不出任何特色,这和我们在XXX和XX看到的那些工厂,没有什么区别。”

  记者史密斯女士采访道:“尊敬的孙厂长,你们工厂在追求生产效率的同时, 贵厂如何保留产品的独特性和文化价值?”

  旁边的翻译将史密斯记者的话传达给孙先进。

  “文化价值?”孙先进皱了皱眉,“纺织是工业。而现代化工业的核心是标准, 高效,还有成本。我们工厂的产品质量稳定,这就是最大的价值!”

  几位考察团成员互相看了几眼,尤其是时尚杂志代表杜邦先生, 无奈一摊手,而史密斯女士则继续在笔记本上写下记录。

  气氛在此时有些冷淡。

  孙先进此时也觉得这个考察团奇奇怪怪的,脑子有点毛病,不问工业生产效率,反而在寻找什么文化价值?

  不过,不管这些外国人脑子怎么长的,只要有眼睛,都能看出他们第十纺织厂的高效惊人。

  他们才是沪市改革最成功的纺织厂。

  如果他们第十纺织厂不行,那国内就没有拿得出手的纺织厂。

  介绍参观完了第十纺织厂,孙先进加入了考察团的参观路线,居高临下去其他工厂参观评论,在他心里,沪市没有一家纺织厂,能比得上自己管理的第十纺织厂。

  考察团的车子按照既定的路线前行,行进的车辆越来越接近飞燕二厂,这时候很多考察团的成员,已经透过玻璃车窗,看见了不远处的景象。

  空气里传来一股食物的香气。

  有人惊讶道:“我们即将参观新的纺织厂?这难道不是食品厂?”

  “那上面写的是什么?”

  “飞、燕、风、华。”

  “老天,那边好多人在排队,那是什么情况?”

  ……

  孙先进坐在车厢内,瞪大了眼珠子看向飞燕二厂的那排店铺,他明明记得这堵墙曾经是个垃圾场,现在围着这么多人?

  到现在,确实有不少工厂推倒了围墙,并且把仓库出租给其他单位,但是——这飞燕二厂动作也忒快了!

  “玻璃橱窗,这是服装品牌店?老天,这是什么款式的服装?”

  “西装……旗袍?哦,天哪!缂丝,她手里的,这是画?!”

  ……

  空地上,放置着几台被擦拭干净的民国老机器,在阳光下宛如沉默的巨兽。

  秦想想带着李书记等人出来接待外国考察团,直接把人领到了机器面前。

  史开北站在那台一九二七年生产的织布机前,当着全体考察团成员的面,使用机器,正在织造一种民国时期的特殊旗袍面料。

  这种旗袍面料做出来的衣服,就在刚才透明橱窗展示背后。

  老师傅们在玻璃窗背后,为这高级定制的旗袍衣服做裁剪,整个过程行云流水,宛如一场艺术创作。

  曾经五十年前的一幕幕光阴画卷仿佛在这一刻重演,机器在生产,过去妙龄的年轻师傅,已经在橱窗背后长出了银丝白发,手里却仍然制作着那一身剪裁得体的衣服。

  很多人看见这一幕,不由得捂住了自己的嘴,眼睛里含着激动和热泪。

  穆勒博士第一个冲到了机器面前,像是在看一件艺术品,轻柔的抚摸机身:“上帝……他还在工作!这声音,简直是工业革命的活化石,我听见了它的心脏还在跳动。”

  史开北有点懵逼:“???”

  这外国人叨叨啥呢。

  秦想想也不知道这些外国人在叽里呱啦说什么,只能零星听懂一些词汇,先不管啦,通通安排上拍照人员,“上来拍照,每个人都拍照留念,收取两块钱费用。”

  早就待命的拍照人员立刻上前,考察团的人十分好奇支付了两块钱,挨个合影拍照,然后递上一个纪念品袋。

  本来李书记觉得考察团的人不能收钱,而秦想想担心免费的,起不到正确宣传效果,强调任何人都是“两块钱一位”,这并不是什么考察团特殊待遇,人人都能体验——这才能吸引更多的普通人。

  “任何人来我们工厂都能和我们工厂的文物拍照留影,还有赠送我们工厂的纪念品。”

  米国记者史密斯女士拆开了袋子,发现了里面有个“状元大衣”的钥匙扣,并且还有一张“缂丝书签”,她拿着那张缂丝书签,惊喜地说:“你们这太有创意了!这可不仅是纪念品,这是你们工厂的’个性‘!”

  缂丝书签是工人们练习缂丝时候产生的废弃碎布头,上面带有精美的图案,裁剪整齐之后,压膜,做成形状高雅的书签。

  这个书签算起来成本比较高,主要是缂丝费时费力,说实在的,论人工价值,两块钱都不一定买得到。但因为是废物利用,经过一番精美装饰,绝对能震撼外宾和高端客户 。

  这缂丝书签上面还带有飞燕纺织厂的标志,如今在纪念品礼袋里大放送,随着海内外的游客,不断向外扩散。

  缂丝书签,同样也是技术力的象征,拿到任何高端的场合,也不输气势,绝不廉价,反而显得高奢定制。

  “这些老机器从来不是落后的象征,它们是时间的见证者和技术的基石。”法兰西时尚杂志的杜邦先生拿着手里的精美缂丝书签,他简直要跳起来。

  他完全能想象出这样精美的缂丝出现在时尚服装上的样子,艺术!美丽!奢华!

  米国记者采访飞燕纺织厂厂长秦想想:“秦厂长,请问您是如何形成这种将历史、文化、商业以及社区完美融合的独特发展理念?”

  秦想想听了翻译的话,她整个人都懵逼了,什么历史文化商业社区……

  “其实就是厂里的老师傅一辈子都在工厂里工作,和这些旧机器作伴,他们舍不得扔掉这几台旧机器,这几台机器曾经代表着厂里的荣耀,是当时最先进的机器之一,是厂里工人的骄傲。”

  “老师傅们舍不得扔,于是就放在外面供人参观纪念,这就是我们工厂发展历史的一部分。”

  秦想想瞎几把随口扯了一堆,实际上就是扔机器得罪老师傅,她干脆给扔外面,还能算成文物……就这么着吧。

  李书记赶紧说:“我们厂长说的是’以人为本,尊重历史,实事求是‘。”

  记者史密斯道:“了不起的东方智慧,非常和谐的文化生态。”

  考察团的成员满怀期待参观了这一座充满历史感沉淀的纺织工厂,最后给出了高度评价:

  “将历史遗产、技术创新、社区文化与市场经济完美结合,充满人文关怀的工厂改革方案。其发展模式更具有普适性和启发性。”

  对第十纺织厂的评价则是:

  “……管理规范,现代化工业的合格样板。”

  孙先进看着两份不同的报告时,他完全笑不出声,更受打击的,则是米国记者史密斯写得一份报道文章:

  《在沪市:老机器与新思想——一种更具人文色彩的工业改革模式》

  文章里,这个女记者夸赞飞燕纺织厂“在追求现代化工业机器生产效率的同时,珍视自身的工业遗产和工匠精神,走出了一条兼顾历史与未来,技术与人文的独特发展改革道路。”

  “飞燕纺织厂?咱们沪市有这家纺织厂吗?突然有这么大的名气?”

  “曾经的上浦纺织厂,现在改名叫飞燕二厂,组成了一个飞燕联合纺织厂,厂长……厂长就是那个秦厂长!”

  “秦厂长?!那个秦厂长!”

  “据说是外国人来参观,都被她的改革震撼到了!”

  ……

  轻工局领导看见这些文章兴奋极了,“看看!这个秦想想高明啊!真不愧是大学生!有文化!有脑子!改革可不仅仅是更换机器,而是继承发展,要有自己的特色,这些老机器,是历史,是文化,也是最好的教科书!”

  “这个孙先进,还得像秦同志学习!”

  “咱们要组织一场学习活动,向秦想想同志学习,学习她的智慧!”

第284章 懒羊羊 专门为了睡觉而生的高贵的羊。……

  一场由沪市轻工业局号召的“学习秦想想同志改革创新经验交流会”结束, 秦想想感觉到身体和精神的双重折磨,但这还没有结束。

  和曾经的海岛飞燕纺织厂一样,飞燕二厂也迎来了一阵爆发式的“参观学习”洪流。

  全市, 甚至是外省的纺织厂领导和技术人员, 组成考察团, 如同旅游团一样纷纷涌向飞燕二厂。他们想要来学习“优秀的改革模板”。

  不过, 很多人的思想在这时确实“僵硬”,秦想想就听到一位中年厂长, 拿着笔记本, 一脸严肃的问:

  “秦厂长,请问’老机器晒太阳当文物‘, 应该放在’五年规划‘中哪一个阶段来执行……”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301页  当前第249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249/301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年代文作精女配偏不觉醒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