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想想:“腌咸菜也有腌咸菜的学问,你在这方面是有大学问的人!”
“你做出来的酱菜能造福大众!”造福她秦想想的嘴巴唇舌。
在秦想想的鼓励下,钱美英开始试着研制一些新酱菜,并且这些酱菜还得深深根植于岛上本土食材和厂里的副产品,遵循“好吃、耐放、有特色”等几个原则。
钱美英最先开发出一道“蟹糊糟鳓鱼”,这是用小梭子蟹、鳓鱼、酒糟、粗盐、花椒等食材制作出来的下饭酱菜。
曾经的秦想想对三抱鳓鱼印象深刻,而钱美英利用鳓鱼做出来的这款酱菜,更是独具特色。
味道咸鲜辛辣,口感糜烂,层次感丰富,简直是岛上的下饭神器。
唯一的缺点就是……嗯,气味冲人。
但这就跟臭豆腐一样,越臭越香越迷人,味道好吃的不得了。
这道“蟹糊糟鳓鱼”还是属于重料酱菜,另外一道大众点的,则是“海虾菇笋酱”,用海虾,春笋丁、香菇丁以及豆豉和辣椒,做出来的海虾菇笋酱,味道受众最广,虾油浸润出浓浓的鲜香,菇笋多汁,用来拌面条,夹馒头,炒菜……好吃的不得了。
最便宜的一款下酒菜,则是钱美英制作出来的“酒香海带结”,使用工厂里自己酿造米酒的酒渣,以及蒜瓣、白糖,还有厚海带等食材,制作出来带有酒香味的海带结。
这个和卤肉一起吃,着实解腻开胃,吃进嘴里爽脆有嚼劲,带着特殊的酒香,让人吃着停不下来,比肉还馋人。
钱美英制作酱菜很有自己的独到之处,在省钱制作野菜方面,更是经验丰富——这点她可以和庄小满坐一桌。
庄小满作为农场场长,春天带领工厂家属工人们组成了一个“野菜采集队”,在厂区周边,山头坡地寻觅野菜,为食堂春日供应增加新鲜菜色。
庄小满:“野菜!不要钱!便宜啊!”
野菜便宜是便宜,但想要把野菜煮得好吃,是一门学问,做不好吃,就成了“忆苦思甜”。
钱美英的好手艺则是“麻油马兰头”,将新鲜的马兰头焯水挤干,再用少许盐和一点点珍贵的麻油进行研制,制作出来的麻油马兰头清爽美味,一般人做不出这个口味。
秦想想也复刻不出钱美英的手艺,得吃个现成的,“有些人做酱菜,她是真有自己独到的天赋!”
她找钱美英另外开发芥菜馅料,芥菜猪肉末馅料,属于春日应用比较广泛的馅料之一,秦想想很喜欢,但她觉得还有再改进的配方,目的是精益求精——为了吃得更好!
但她嘴里却说:“要为双职工家庭提供回家轻松煮饭的便利,咱们厂里有冷库,食堂包了生鲜馄饨饺子,大家买回去可以现煮,免得装碗回家糊了!”
钱美英:“芥菜焯水剁碎,加入虾皮调味后更香,猪肉提供一份甜味……”
“做做做,咱们多做几种馅料,让大家在厂里吃了投票,哪个馅料好吃就保留哪个!”
秦想想对这件事格外上心,很快大家公认出了一种虾皮芥菜的馅料,用来包馄饨和饺子都是极好的。
工厂的饮食水准又往上飙升,并且没有增添什么成本,只是馅料调制的更加美味。
在这种方面,秦想想一向精益求精——好吃!要更好吃!还要更更好吃!
钱美英还利用枸杞嫩芽,做出了一道令众人惊艳的辣味炝枸杞芽。
枸杞芽带有一点清清凉凉的苦味,能清火明目,一般用来做枸杞芽鸡蛋汤。
而这道辣炝枸杞芽,则是冰与火的冲撞。
用热油炝香干辣椒和花椒,快速浇到焯水后的枸杞芽上,激发出香味,再加入酱油和醋来浸泡。
味道非常刺激,特别适合喜欢重口味的工人下酒,搭配上腌制海鲜更是一绝。
……
这些酱菜和馅料开始在纺织厂的食堂供应,食堂的销量惊人的向上升。
“在厂里工作赚的钱,又花在了工厂食堂上……”
“太好吃了这酱菜!我要买一些给家里人带过去。”
“人活着不就是为这一口吃的嘛。”
庄小满:“我以前怎么能忍受那些日子呢?要是让现在的我回去,周露别想借到我手里一分钱,全都吃进嘴里了哇!”
秦想想用家里的水果罐头打包好几样酱菜回家,黎剑知把这些酱菜带去给海军战友们尝尝,广受好评,甚至是人人争抢。
在海上飘着,别的不提,一口酱菜属于救命菜,腌黄瓜都人人争抢。很多海军部队的人,出奇的不爱吃肉,聚餐的时候全都爱吃菜,新鲜的菜,酱菜……这些都是下船之后争着抢着吃的。
而海鲜鱼肉、午餐肉、肉罐头……唉,一言难尽。
黎剑知:“老婆,你开发这么多酱菜,都是为我着想的?”
秦想想觉得他真是有点自作多情,“为了我自己这张嘴。”
黎剑知:“将来你们纺织厂卖酱菜都得发达了。”
他媳妇儿这“金锄头”,居然搜刮出了这么多好东西,从陆师傅的苏绣缂丝,还有这个钱美英的酱菜,什么好东西都往自己身边挖回去。
“小胖,穗穗,还有小禾苗和澜澜,你们妈妈那就是现代版的’郑和严选‘!”
“想想严选!”
“必出精品。”
到了夏天,恢复高考的消息不胫而走,虽然还没有正式公布,但是召开会议讨论的事情已经广为流传。
有可能恢复高考了?今年?还是明年?
再等着等着,恢复高考的正式消息在报纸和广播上发出了。
“真的要恢复高考了?”
“啊?这么快,今年就考试了?”
此时飞燕纺织厂的厂办宣传员,薛建军,秦想想口中写出过《论养猪与哲学思辨》的牛人,此时停下手里的笔,轻轻叹一口气。
十二月要进行高考考试,而他此时手里正在撰写一本著作:《云杉木的回响》
现在还只起了个头。
第248章 挑战性 你那是去鱼塘里炸鱼,还能拿满……
一九七七年十月二十一日, 决定恢复高考的消息通过广播传遍全国,飞燕纺织厂的人知道这件事情,登时炸开了锅。
“知道有可能恢复高考, 但是没想到这么快, 这才刚宣布消息, 十二月就要考试。”
“总共就一个月复习时间!好紧张!”
……
厂里很多曾经下乡的知青, 还有中学毕业生,在这时又哭又笑, 很多人等这个公平竞争的机会太久了!他们真的有可能通过自己的努力和知识水平进入大学, 成为一名光荣的大学生。
“厂长,我能参加考试吗?报名要经过工厂的批准……”
“我能参加考试吗?虽然我只是初中毕业生, 但我自学了高中的内容,我还在养猪学习班上过课。”
“我们工人要怎么报名?”
……
消息刚出一天,秦想想身边被围得水泄不通, 都是来打探高考消息的, 她确定道:“考考考, 只要愿意去考的,工厂全都答应签字,大家自由报名。”
很多人就等着秦想想的这句话,工人参加考试,需要单位批准, 如果工厂不签字放人,哪怕恢复高考也没用。
眼前的秦想想如此的通情达理, 不由得让一些人热泪盈眶。
“太好了,厂长!”
“如果我考上大学,我还要学纺织,厂长, 我会回来的!”
“厂长,我也会回来的!”
秦想想:“?????”
看见众人兴致勃勃的脸,她这时情绪有些五味杂陈,如果厂里的工人大批大批考上大学,厂里的工人换一批新血液,曾经认识的人天各一方,想到便觉得惆怅不已。
何助理为这事有些焦急:“厂长,如果厂里的人才全都去考大学了,那咱们厂里怎么办?”
“何助理,你要不要去考大学?”
“厂长,你别说笑了,我就是毕业分配来这的!”何助理皱着眉头叹了一口气,“是不是要劝一劝大家,做做思想工作,不一定非得要考大学,留在厂里也是个好去处,工作稳定,福利待遇也好。”
秦想想:“毁人前程如杀人父母,这种事情没必要劝,各自的选择。”
在这时候,秦想想支持工人们去考大学,留在厂里确实安逸,但是很多人都不曾预料到,马上就是时代的洪流来袭。
国营工厂的日子不会再向以前那样安稳了,将来不仅仅要跟个体商业户竞争,还要跟很多个国家一同竞争国内市场。
有技术在身,才能屹立不倒,毕竟每个人不可能像她秦想想一样没追求当条咸鱼。
“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看这些人的本事了。”
何助理佩服道:“厂长,你还真是我见过心胸最宽广的人,像是其他的厂长,哪舍得自己厂里的人才外流,看着自己辛辛苦苦培养出来的人才,最后成了别人家的人,白白为他人做嫁衣裳。”
秦想想:“……”
主要是小秦同志也没觉得自己多辛苦培养了人才,人家脑袋里的学识,又不是她塞进去的。
而且她还利用了很多人才,比如让钱美英给自己做酱菜,早就物尽其用了,人家有新去处,她也不拦着呀。
“天下无不散之筵席。”
“只是没想到,以前都想着大家要在工厂里待一辈子,现在很多人要走了,舍不得,不过厂长你说得对,人家有好前途,我们不能拦着。”
何助理眼神中有些落寞,但仍是很快看开了。
秦想想回到家属院,想起何助理的话,又想到七年前自己随军来岛上时的情景,当初只想着上岛摆烂度日,结果,竟然就这么七年过去了。
她挺想回从小长大的沪市,但也舍不得在岛上的生活,内心充满纠结,大抵跟那些知青的情况差不多。
“想想,恢复高考的消息下来了?”黎剑知穿着一身崭新的军装回到了家里,七年过去了,他的职位又要往上提一提,也可能要进修学习一段时间,并且他有可能调往沪市的基地。
这是黎剑知曾经所没能料到的事情,他从来没想过自己参军后的驻地能在从小长大的沪市,这真是一种奇妙的巧合。
一般来说,参军后,一般不会被分配在家乡,要远离家乡当兵,但也有很多巧合,比如刚去某个部队报道,这个部队突然换防,来到自己家乡那边……这种巧合少之又少。
秦想想:“嗯,我们厂里很多人要参加高考。”
黎剑知试探地问:“你要不要也参加高考?考沪市的学校,沪市的纺织大学,是国内最顶尖的纺织学校……”
不过在很多年后,随着纺织行业的落寞,这所学校也跟着变得不那么起眼,但在这个时代,属于这个时代顶尖的双一流学校。
“别别别,你知道的,我一听到学习就头疼,一听见要上课我就腿疼,让我又上课又学习,那我是生不如死的——”秦想想扶着自己的额头,连连摇手,学习,学个屁。
黎剑知笑着摇了摇头,根本不把自家老婆的话放在心上,他老婆想想就是这样的,叫苦叫累第一名,做一分的活,喊十分的累。
但她做事又容不得瑕疵,要么不做,要么就做到尽善尽美,容不得半点敷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