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虽然这些都是缘由,但秦想想上岛后的确看不起这个,也看不起那个,她就受不了这垃圾环境。
她最受不了别人骂她“显摆能生儿子”,天晓得秦想想做梦都想要个女儿,她追生女儿,却连生三个儿子,气得吐血就算了,人家还说她“重男轻女”,故意显摆肚子能生。
在岛上,秦想想不受待见,而她隔壁的女主林秀琴则在家属院混得风生水起,秦想想和丈夫黎剑知感情淡薄,经常吵架,林秀琴和丈夫夫妻恩爱,林秀琴还生了对龙凤胎。
两家形成鲜明对比,秦想想处处嫉妒林秀琴,林秀琴参加高考,她也参加高考,林秀琴做生意,她也做生意。
秦想想筹钱开了一家纺织厂,却因为不懂外文,被卖机器合伙坑了,被骗得倾家荡产,负债累累的她受不了打击,被车撞死。
等死了之后看见书评,秦想想才知道自己只是《七零军婚甜如蜜》这本小说里的对照组女配,她的存在就是为了衬托女主林秀琴。
想到这里,秦想想打了个冷颤,她才不想当对照组,也不想被车撞死。
而且她是不够聪明,矫情的脾气怎么都改不了,她要离女主远远的。
首先就是和黎剑知离婚!
然后要想办法找到那些“通外信件”,避免母亲受责难。
她妈妈周傲冬年轻时候是劳模,本来就累坏了身子,好不容易熬到当厂里的中层干部,又被下放劳动改造……后来在农场身体没熬过去,病死了。
“妈妈……”秦想想抬起头,看着眼前的妈妈,眼圈都红了,在梦里,妈妈死了,她才知道后悔,她知道妈妈在意纺织厂,可她开纺织厂还被骗的倾家荡产,如果是她妈妈,肯定不会像她那样蠢。
不管妈妈对她再严厉,只要有妈妈在,她就是妈妈的囡囡,是她的傻宝女儿。
秦想想控制不住情绪,上前抱住了自己的亲妈周傲冬。
“想想,你怎么了?”原本还一脸严肃的周傲冬愣住了,女儿扑进了她怀里。
要知道女儿想想从小就怕她,不肯亲近她,只肯要爸爸,长大了之后,更是怕她怕的要命,恨不得不看见她这个亲妈。
结果她竟然……
周傲冬叹了一口气:“你要是想换工作,那就跟你姑姑说换吧。”
“我不换,妈,我才不是个傻驴。”
书里面的秦想想确实是个傻驴,被一群人哄得团团转,她妈周傲冬让她当纺织车间女工,秦想想受不了那个苦,她姑姑就给她牵线换工作。
用一份纺织厂正式女工的工作,来换文化宫的钢琴老师工作,是个临时工。
她在细纱车间,是难度最高的纺织车间,也是福利待遇比较好的,属于技术工种,还有市郊补贴,虽然又热又苦又累,还要三班倒,一个月能有七八十的工资;而那个文化宫的钢琴老师,倒是轻松体面,一个月才二十五块,还不如工厂学徒工二十九块五毛的工资。
这个年代工人待遇最好,她们这国营纺织厂很难进的,工资待遇也在诸多纺织厂里位居前列,她姑姑怎么有脸让她用正式女工去跟她丈夫侄女换一份临时工工作?
偏生之前的秦想想愚蠢如猪,她真想换。
因为她觉得爸妈有工资,丈夫每个月还给她寄钱,也不差她当女工多赚那四五十,换成文化宫钢琴老师多体面,不用下车间,每天带着孩子弹弹琴。
以前的秦想想真不知人间疾苦。
她不知道乡下的女人过得有多么惨,不知道一个女人能独立赚七八十块钱工资是什么概念,一份纺织女工的工作是她们梦寐以求的,是能救命的,比尊重女性的口号更实在,它能真正让女人在家里挺直腰杆子。
周傲冬:“那你以后就好好干。”
秦想想:“妈……我要换也得换个正式工,比如营业员收银员之类的工作。”
就算秦想想知道自己未来悲惨结局,也不代表她能一下子变得勤奋励志起来,她对自己有自知之明,她受不了车间工作,一天两天的还行,让她长时间当纺织女工,还不如让她去死了。
她人很娇气的,受不了这个苦。
周傲冬瞪大了眼睛:“你——”
“妈妈~”秦想想抱着眼前的亲妈,使劲儿蹭着撒娇,嗲声嗲气:“人家受不了那个苦啦,而且我当女工也耽误您将来当厂长呀,万一有一天人家说我工作态度不端,影响到你怎么办?”
这是秦想想头一次找亲妈撒娇,以前她可从来不敢对妈妈撒娇的,生怕亲妈凶她,骂她,打她。
周傲冬被女儿这一通撒娇给弄迷糊了,以前这闺女看见她胆小如鼠,让她气不打一处来,这会儿她软乎乎地喊妈妈,她一句狠话都说不出来。
这闺女长得又漂亮又讨喜,一双杏儿眼干净无暇,透着一股娇憨的味儿,让人看得心都要化了。
“人家是你的乖囡囡,是你可爱的囡囡。”
周傲冬叹了一口气:“行吧,妈妈想办法给你换个轻松的工作。”
车间里三班倒,也有做长日班的,比如棉检室之类的,轻松些,但是工资不高,闲差,想拿荣誉,或是提升当干部就不太可能了,这些闲差大多是有关系的女人,或是哪个干部的老婆。
周傲冬不想让自己还年轻的女儿和那些女人待在一起家长里短,让她下车间,心里自是对她有所期待。
“妈,你答应了?”秦想想愣住,她原本还以为自己会遭到妈妈劈头盖脸的责骂,但她妈妈竟然松口了。
要知道她妈妈周傲冬和她的名字一样,是个很傲气的人,外公当初以为妻子怀的是长子,取名傲冬,后来是个女儿,却没有换个稍微女性化的名字。
而她妈妈小时候也样样要强,家里遭变故,她一个长女挺下来,使得她们家没有被算作资本家,而是小作坊小商人,她妈妈又积极当工人,下车间,干最苦最累的活,争当劳动模范,嫁给了贫苦家庭的工人爸爸……日子这才渐渐好起来。
明明她和她妈周傲冬长得挺像,也都是长女,偏生性格南辕北辙。
虽然不够聪明,但秦想想也继承了母亲的天赋,她的手指非常灵巧,眼快手快,会弹钢琴,更会剪裁使缝纫机,如果她用心当纺织女工,说不定也能像她妈妈一样当优秀劳动者。
按照她妈给她设定的路子,二十来岁在车间辛苦干几年,之后当个中层干部,就可以离开车间,先苦后甜嘛。
但是没办法,连这几年她都受不了,秦想想心想,谁让我就是个又蠢又笨还好吃懒做的人。
她要当妈宝女。
第2章 发电报 黎剑知我要跟你离婚!
车间女工三班倒,早班从上午八点开始到下午四点,晚班下午四点到晚上十二点,夜班则是零点到早上八点,车间里时时刻刻都有工人,工厂的机器二十四小时不停转动。
女工们的责任就是让机器保持二十四小时正常高效运转。
目前秦想想这个车间其实有四班女工,四班女工三倒班,每一个班的女工,都是采取上三天早班,休息一天;接着上三天晚班,休息一天;再接着上三天夜班,休息一天……就这样不停地滚动循环。
女工有事互相之间也可以调班或者换班。
秦想想上的是早班,下午四点交接结束,和亲妈说完话,骑着自行车回家,她家住在沪市五十年代的两万人老公房里。
她没有急着回家,哪怕知道自己在梦里死得很惨,她仍旧十分淡定且慢悠悠地准备去买个饼吃,这就是上早班的好处,回来时正好是下午,兴许也正好能赶上国营大饼师傅收摊。
想着要吃大饼,原本慢悠悠的小作精,蹬自行车的速度都加快了。
秦想想微微喘着气,可算是看见了大饼师傅的小缸炉,她松了一口气。
“师傅,要两个糖饼!”
大饼是很多沪市人的早餐选择,有甜的和咸的两种,甜的外面撒芝麻,里面包着糖,咸的加葱。
比起早上的大饼,秦想想更喜欢吃下午的大饼,因为下午买饼的人少,大饼在炉子里待得久,师傅也擀得薄,但是多撒了芝麻,这样烘烤出来的饼,又香又脆。
咬一口,咯吱一声断裂,脆的掉渣。
刚出炉的,吃的时候还地特别小心,免得被里面的糖液烫着。
当然,更多的人是不肯放过任何一粒芝麻,哪怕一粒芝麻掉在桌子上,也要捡起来吃了。秦想想她比较矫情,不肯做这种“不文雅”的举动,只能在吃的时候小心避免芝麻掉落。
为此,她还练就了“芝麻不掉”神功。
想要芝麻不掉,就得平着吃。
“老虎脚爪要不要?”
“不要。”
老虎脚爪一般在下午供应,是一种馒头状的点心,上面划了三刀,刷上糖液,放在炉子里烤的金灿灿,形似老虎脚爪。
秦想想不爱吃这个,嫌太厚了,她就喜欢吃刚出炉的,薄薄脆脆的芝麻糖饼。
“想想,还吃糖饼呢?给儿子买的?”
路过的吴婶见到秦想想买饼,搭腔说两声。
秦想想没有回答,自顾自咬上了新鲜出炉的芝麻大饼,香!
她要单独吃完了再回家,怎么可能给讨债鬼儿子吃呢。
“儿子都六岁了,还跟个小姑娘似的。”
秦想想含糊着说:“六年前我才十六,哪来那么大儿子。”
其实她今年二十三,儿子四岁。
她一口接一口咬着糖饼,被她咬破了的饼,里面的糖液暴露在空气里,香甜的气息混着芝麻香以及面皮子饼的微微焦香,香得让人受不了。
吴婶咽了咽口水,没说话走了。
秦想想吃完了一个,另一个折在油纸袋里回家再吃,她得赶在儿子回来前吃掉,或者偷偷藏在房间里,晚上饿了做加餐。
她将鬓角的头发撩到耳后,她现在留的是齐下巴的短发,因为自从厂里出现过女工头发被绞进机器里,几乎把头皮都给掀了之后,厂里规定一刀切,车间里的女工再也不准留长发。秦想想被迫剪掉了长发,这也是她不愿意当纺织女工的原因。
哪怕短发并不影响她的美貌,她还是可惜自己被剪掉的头发,因此埋怨强行剪她辫子的母亲。
在梦里,她随军上岛,头发那时候长了些,快齐肩了,只能扎出小揪揪,披散着却很漂亮,介于短发和长发之间,于是秦想想没有绑头发,就这么散着,自认为自己很漂亮。
但是岛上那些个臭小孩说她披头散发是个癫婆娘。
秦想想只能气得抱怨乡下人没见识,他们就说她城里来的看不起乡下人。
披散个头发都受不了,像五十年代那会儿,她读小学时,沪市可繁华了,还有穿旗袍的漂亮阿姨,描眉抹粉涂口脂,烫一头妩媚的卷发,说着吴音软语,骨头都要酥了。
她外婆年轻时候,结婚照片还有西洋的蕾丝伞,和西式撑起来的大蓬蓬裙,她妈年轻时候也穿过西洋裙。
轮到她二十岁的青春年华,只有身上蓝色的工装,哪怕做漂亮衣服,也不能繁复夸张。
在岛上秦想想不肯穿有补丁的衣服,就被人说是她又作又矫情。
她妈妈在纺织厂工作二十多年,又只有她这么一个女儿,衣服总是足够穿的,向来只有别人捡她旧衣服的份儿,她可用不着穿补丁衣服。
“想想!”
巷口边一个穿碎花的年轻姑娘喊住了秦想想,秦想想见了她也十分意外,心想正巧,她把布包里的东西给小麦,对方递给她一沓粮票和五斤肉票,其中还有四张一两的油票。
这一两的油票可不一般,这时候油票分作四两和一两两种规格,现今沪市一个人一个月半斤油的定量,刚好是四两油票加上一两油票两张,一两的油票可以用来买麻油,也就是芝麻香油。
市民们哪怕日子过得再清苦,寻常日子还是得买点麻油给面条鸡蛋增个香。
这些东西都被小麦包在荷叶纸里。
小麦夸赞她:“想想,你手可真巧,好漂亮啊。”
“换给你吧,你喜欢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