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结婚之前,小君说了,希望有自己的小家,本来想两家分担买房的钱,但严诺勋家里不要,他们家里出的钱,写的小君的名字。
周末的时候小君他们会带着两个孩子回家属院住两天。小君他们上班的时候,请了两个阿姨带孩子,严诺勋的母亲没上班,白天也来帮忙。
小君倒是不担心孩子会受委屈。
第394章 清明时节
1986年,清明节,言言回了一趟乡下,给他师父扫墓。
他每年都会回来一趟,以前还有郭老先生一起,今年郭老先生也不方便出门了。
只有他孤零零的一个人,唐芷和墨墨就陪他一起回去了。
唐芷自己开车,早早出发,上午九点钟就到县城了。
在县城吃了个早午饭,直接把车开到山脚下。
拿着祭祀品和工具上山,唐芷和言言合力,把墓地周围的杂草清理干净,再摆上祭祀品,把腊烛点上。
唐芷点了柱香,拜了拜,和墨墨给李大夫磕了三个头,就先退开,把空间留给言言。
言言也上了香,打开妈妈泡的山捻子酒,斟满三杯,摆在墓前,自己打开一瓶汽水,和杯子碰了碰。
“李奶奶,师父,你还好吗?我好想您啊,您都不来我的梦里来看我,也是,您在那边有家人了,肯定不想我了吧?”言言坐在地上,整个人低沉的喃喃低语。
“本来郭爷爷也有计划要一起来看您的,但他不乖,明明年纪大了,还不认老,跟个小孩子一样,控制不住嘴。他自己都是医生,却不遵医嘱。李奶奶,您一定要去说说他,让他乖乖的。”
“李奶奶,您见到您孙子了吗?长得怎么样?是不是很高大帅气?……”言言说到最后,语气伤感哽咽。
跟李大夫说了好久的话,直到香烛点完了,火苗彻底熄灭了,才起身。
“李奶奶,我要回去了,等我有时间再来看您。”磕了三个响头。
言言找到妈妈和妹妹的时候,她们已经挖了一袋子春笋。
“妈妈,妹妹,我们下山吧。”言言微微垂眸,提起那袋子鲜笋。
“好,下山吧。”
唐芷他们回了一趟家属院,见了韩安怡。
安怡现在已经长成一个亭亭玉立的帅气少女了。
安怡还是留着短发,17岁的少女,身高随她爸,又瘦又高。因为常年训练,皮肤是健康漂亮的蜜色肤色。身板挺直,瘦但看起来很有力量感,精神面貌良好。
“唐阿姨,言言,墨墨,你们来了,我以为今年也是言言和郭爷爷他们一起回来,正准备去山脚下等他们,叫他们来我家吃饭呢。”韩安怡见到唐芷她们很惊喜。
她已经有两年没见过唐阿姨了,言言倒是每年都会见。
韩安怡还在读高中,本来去年该高考的,但前几年学制改革,变为六三三年制了。改革的时候安怡正上初一,她初中多上一年,高中也得多上一年,所以现在得明年才能高考。
“那就麻烦安怡了,我们今天就去你家蹭顿饭。”唐芷笑着说道。
言言从后备箱拿出来特意给韩李两家的准备的特产。
还有沈华让帮忙捎回来的东西。
“不麻烦的,唐阿姨,今天是我做饭,你们来帮我尝尝味道,哪里需要改进。”韩安怡现在比小时候开朗很多,待人接物方面都落落大方的了,没有再畏畏缩缩。
唐芷看到她的变化,还是挺为她高兴的。
女孩子就应该自信一点。
“那今天阿姨有口福了,你爸爸不在家?你孔阿姨和孩子也不在?”唐芷进院子,静悄悄的。
“今天我爸去省城开会了,说不定你们刚好在路上擦肩而过呢。孔阿姨带弟弟回娘家探亲了。”安怡笑道。
“哦,这样啊,我们今天出发早。”
韩宏旭前两年在组织的牵线下,再婚了,女方是烈士家属,带着个两岁的儿子。
婆家那边不愿意让她回婆家,也不要她的孩子。一个年轻的女人,偏远山村出来,刚随军没两年就失去了丈夫。没有依靠,没见过外面的世界,也不认识几个字,带着个孩子,家属院不让住了,娘家那边话里话外也是让她改嫁,她简直寸步难行。所以求助到领导那里,在韩宏旭领导的撮合下,两人就走到一起了。
对方比韩宏旭小了十二岁,和安怡年岁相差不远,两人性格也不错,继母继女相处倒是没有什么矛盾。
“我爸也是天没亮就出发了,听说是十点钟的会议。”
唐芷点头,那确实应该是在半路上擦肩而过过。
在安怡家吃了饭,时间不早了,他们该回去了。
“你李伯伯也没在家,这些东西等晚上他回来,麻烦你帮忙转交一下,这些是沈华婶婶特意让带给他的,让他记得吃。”
“好,我知道啦,等李伯伯下班我就交给他。”韩安怡把东西放好,又拿了一麻袋的东西,送他们出门。
“拿的什么?”唐芷问。
“知道清明节,言言会过来,提前两天我就去村子里收了点笋干,果干,咸蛋,都是些不值钱的,我们又从小吃惯的东西。”韩安怡自己去开车门,帮忙装上车。
“费心了,下次不用准备啦,我和村里婶子,还有队长他们平时有联系,想吃什么,让人帮忙寄就行。”现在她家有了新的人住进来,唐芷不熟悉的,拿了别人家的东西,怕别人有想法,也怕安怡难做。
“不值钱的农副产品,我们一年吃您的东西不少,还有给我寄的日用品。您不收,我也不好意思继续吃用你家的东西了。”韩安怡也不是不懂人情世故的小孩子了,知道礼尚往来的道理。
唐芷拍拍她的手:“以后别这么客气了,放假来城里玩。听你们小望哥说,他暑假结婚,正好你暑假来城里住一段时间。”
“暑假完我就上高三了,不知道学校会不会安排补课,我文化课成绩不行,如果补课,我得去上补习班。”安怡苦恼的道,她这些年沉迷训练,文化课学得一般,还经常请假跟队外出野训。
考军校文化课成绩不低,她怕过了体能,卡在文化分上。
“那这最后一年,你要冲刺了,得减少外训了。”唐芷知道她的,平时有一半时间不在学校,能学好才怪了。
“我知道啦,下学期开始,我肯定安安分分在学校学习。”安怡敬了个军礼,模样俏皮。
唐芷被她逗笑了:“就你皮,好啦,我们该走了,不然回去就晚了,我不习惯开夜车。你好好的啊,最后一年,努力一把,考上你心仪的学校,你就轻松了。”
“好,我会好好的,也会努力学习,唐阿姨,你开车慢点。”安怡顺手帮忙拉开车门。
看着唐芷他们开车离开,韩安怡才转身回家。
……
唐芷他们到家时,天已经黑透了,家里阿姨出来,问他们吃饭了没有。
“还没吃,周大姐帮我们简单煮点面条就好。”唐芷把车上的东西拿下来。
顾恒出来搬东西:“挖了鲜笋?”
顾恒一看袋子就知道里面装的是什么。
“昂,挖了点笋,明天做一个鲜笋焖鸭。”唐芷把东西给顾恒。
“妈妈,我想吃鲜笋炖排骨。”墨墨本来已经进家里了,听到妈妈说笋的吃法,她也要点菜。
“行,明天让周婶去买多点排骨,给你炖。”唐芷走进去,拍拍她的脑袋。
墨墨笑起来,她最喜欢春笋炖排骨了。
吃了晚饭,唐芷他们就上楼洗漱,今天累一天了,得早点睡。
唐芷洗完澡,坐在梳妆台前涂涂抹抹。
顾恒坐在她身后:“媳妇,今天回去顺利吗?”
“顺利啊,扫墓下来,去韩家吃了午饭,不过只有安怡自己在家,听说韩宏旭今天来省城开会了,你见到了吧?”唐芷在自己脸上啪啪啪。
顾恒听着声音就觉得疼:“见到了,听说他媳妇回娘家了。”
“是啊,安怡也说带孩子回娘家探亲了。”唐芷没在意,反正也不熟,只见过一面。
顾恒也不在意其他人:“言言呢,我看他很低沉。”
“唉!每年这个时候,不都低沉几天,下山的时候,一直低垂着眼眸,不敢和我们对视,但看他鼻尖红红的,肯定又哭过了。”唐芷心疼,但这是一些成长必修课,她不能干预,这是他的情感,情绪,得自己消化。
她虽然是妈妈,也不能替他难受。
但顾恒不淡定了:“我去看看他。”
唐芷没拦着,他们父子从小就感情好,有些话,她当妈的,不好说。顾恒和他更有共同话题,也更懂彼此,聊聊,可能心情就好了。
现在言言肯定情绪低落,顾恒去陪陪他也好。
顾恒到言言的房间敲门。
“进来。”
言言躺在床上。
“言言,你明天回学校吗?”顾恒也是没话找话。
言言看着他爸爸,了然的笑了一下,往里面挪了挪,让出位置,拍拍空出来的位置。
每年他去扫墓回来,爸爸都特意来陪他。
顾恒顺势躺在他身边。
这一眨眼,儿子都比他高了,脸上还有些稚气,和小时候一样,嫩生生的。
“爸爸,你不用担心我,我就是有点难过,很快就好了。”
顾恒没应声,只是静静听着。
言言又絮絮叨叨的,说起最近忙的事,还有郭老先生的身体,郭老先生的身体状况不太好,言言害怕,害怕离别。
“我明天不回学校,去陪陪老师。”言言语气不自觉的染上哭腔。
顾恒拍拍他的背,言言把脑袋埋进爸爸怀里,像小时候一样,每次心情好或者不好时,都喜欢窝在爸爸的怀里。
顾恒不知道该怎么安慰他,只能静静的陪着,别说言言这个年纪,就是顾恒自己,也不能坦然面对生死。
况且,那两位还是从小就疼爱言言,给他传授知识的老师,师父。
言言从三岁跟着李师父,六岁跟着郭老师,都是从小陪伴,教导,看着他长大的人。
是除了父母之外,陪伴言言最多的人,在言言的成长路上,不可或缺的存在。
顾恒心疼言言,这么小,就要面对这些事。
“嗯,多陪陪他老人家。”
……
接下来,言言搬去外面的小院住,每天走读,回来就去隔壁陪郭老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