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琳神情恍惚。
先前唐皇只是承诺不信佛道,不修建寺庙道观。
没有说要再度遏制佛门。
但他四年前为了驳斥道家,写的《辩正论》确有“拓拔达阇,唐言李氏”之言。
且已经对外传阅。
是他心不诚,犯下妄语,才招来此番佛门之劫。
但他没想到的是这一劫还没结束。
【秦念:法琳死后,有僧人给他写了别传,这本书应该是被李治给禁了,并没有在华夏流传。】
【李治:朕未禁佛教典籍。】
【秦念:那书应是成于你泰山封禅之后,你是还没来得及禁。】
【李治:……】
【朱元璋:你如何得知此书?】
【秦念:因为这本书在国外流传,如今它又流传回来了。】
李治时期。
彦琮额上沁出冷汗。
他知道这后世秦皇所言之书,极有可能就是他即将编纂完成的《唐护法沙门法琳别传》。
………
秦念所说的这本书,是唐朝僧人彦琮编写的《唐护法沙门法琳别传》。
在华夏被禁,但收录于国外的《高丽藏》《大正藏》等经文集。
【李世民:僧门毁谤之书,难道不应禁之?】
以为秦念是要指责雉奴,李世民出言维护。
【秦念:确实不该禁。朱重八要是看到这本书里写了些什么玩意,就绝对不会说出“高僧不妄语”这种话。】
【朱元璋:写了什么?】
朱元璋曾剃度为僧,当然清楚僧人非全然六根清净。
故而对佛教先予以扶持,借助佛教引导民众向善。
此后又整顿寺院,管控僧尼数量,又清查全国寺院占地,废除寺观田粮免税之权。
更是以《申明佛教榜册》规定“僧有妻者,许诸人捶辱之,更索钱钞;如无钞者,打死勿论”。
但他设置僧录司,授予高僧官职,也确实有认为高僧不同于伪僧的原因。
【秦念:法琳为了力证李唐皇室是夷狄血脉,先贬低老子李耳,说他的父亲“癃跛无耳”“与老婢野合而生老子”。】
【秦念:然而朕未从佛教以外的任何史书中找出相关史料,朕也不知道这汉朝才传入华夏的佛教,是从哪里考证出李耳是这种出身。】
【朱元璋:……】
【秦念:“至汉成帝时。有李隐抗烈毁上被诛。徙其族于张掖。在路暴死。其奴隶等将其印绶冒凉得仕。所谓陇西之李自此兴焉”——法琳这是装都不好好装啊。】
【秦念:史书上就没有李隐这个人,所以编其名为“隐”;就像因为李耳名耳,他就编造李耳之父无耳。】
第53章
【李世民:朕竟不知佛门高僧竟是这般喜好妄语。】
法琳极为慌乱。
但他很快就冷静下来。
他可以咬定曾于古籍见过这些记载, 但古籍已遗失。
史籍遗失者众多,司马迁的《史记》亦有部分未能留存至今,这后世秦皇亦无法确定他所言为假!
【秦念:其实以上这些造谣还能诡辩为见过来历不明的古籍, 可法琳造谣“老氏之师号释迦文”,却不知释迦文比李耳还小六岁,两地相隔近万里,他怎么当李耳的老师?】
【武曌:朕见佛教典籍,言释迦文年长于李耳。】
【秦念:假。天竺史料记载释迦文比李耳晚出生六年,华夏的僧人不会比天竺人更了解天竺的释迦文。】
法琳知道,伪言之事再无诡辩的余地。
【武曌:秦皇博闻强识。】
武曌不得不惊叹。
三次话题,秦念几乎是无所不晓。
竟连天竺释迦文,他都能确定其生年。
【秦念:更可笑的是法琳这句“窃以拓拔元魏, 北代神君达阇达系阴山, 贵种经云。以金易鍮石。以绢易缕褐。如舍宝女与婢交通”。】
【秦念:在他看来源于华夏血统的李唐皇室, 跟源于阴山贵族的拓拔元魏比起来,就有如黄铜比黄金、粗布比丝绸、婢女比贵女。视夷狄血脉为高贵,华夏血脉为卑贱,这位佛教高僧可真是“高僧”啊。】
法琳冷汗涔涔。
这一刻, 他知道自己必遭大祸。
这段话已经不是李唐皇室究竟是否为陇西李氏的问题。
后世秦皇指出的, 是他为了佛道之争而贬夏抬夷!
【李世民:为佛道之争, 不惜辱及华夏。佛门高僧,令朕极为失望。】
有族谱为证,李世民当然确定自己先祖是李广。
他知道法琳的本意,是通过贬低李耳抬高拓拔元魏,以求李唐皇室放弃“老子后裔”, 不再以道为尊, 并无他意。
李世民的母系先祖并非汉人, 他更赞同华夷一家。
故而若是他看到这段话,只会追究法琳诋毁皇室血统之过。
可当秦念在天幕之上直指法琳此言是贱华夏贵夷狄,李世民就必须追究到底。
华夷一家,也不能是贱华夏贵夷狄!
【秦念:再提醒你一句,大唐由盛转衰的原因之一,是寺观猖獗。】
【李世民:寺观猖獗?】
【秦念:寺观免赋税徭役,就会有更多的赋税徭役压在平民身上,致使更多平民遁入寺观依附于佛道。如此恶性循环之下,其兼并土地的效率甚至高于权贵豪富。】
《旧唐书》记载,唐武宗灭佛时,“收膏腴上田数千万顷”。
然唐宣宗即位后,立即推翻了唐武宗的灭佛政策。
………
在看秦念讥讽法琳造谣时,唐朝的道观原本还幸灾乐祸。
此刻他们却发现,秦念竟是将寺观一并否绝!
【李世民:我朝此后不再崇道信佛,寺观皆不可免赋税徭役!】
【李治:谨唯。】
李治虽然并用佛道,但他对二者都没有到非信不可的地步。
大唐因寺观而衰,那佛道两家就先一起衰。
唐之两朝的各寺观皆默然。
他们甚至不能上书劝陛下改变旨意,这是陛下面向天下甚至后世的承诺。
其缘由更是因为寺观兼并土地祸及社稷!
………
宋明两朝皆汲取了唐朝寺观之患的教训,都有限制寺观的政策。
赵匡胤看着李世民直接否掉寺观免除赋税徭役的特权,若有所思。
大宋仅对寺院赐田免税,徭役转为代役钱征收。
这赐田的免税,是否也要废除?
【刘彻:血统因崇信佛道而变成可疑,更是被谣传攀附世家,你李唐皇室真是让朕大开眼界。】
【李世民:……】
这一点,李世民完全无法辩驳。
此事因儒佛而起,偏偏就是他以儒治国,又是他废止阿耶颁布的《沙汰僧道诏》。
见李唐皇室血统之疑得到澄清,李渊怒意消散,转而竟是生出喜悦。
他虽以世民为荣,但当爹的声誉榜民心榜排名皆远低于儿子,他不得不自我怀疑。
如今见到一项政策,竟是世民错了,而他是对的。
既然有喜,李渊拿起酒杯准备饮酒为乐。
“阿耶,需禁酒!”
“……”
想到风疾发作时的头疼欲裂,李渊只得在李世民的劝说下,不情不愿地放下酒杯。
【秦念:信巫蛊的嘲笑信佛道的,搁这五十步笑百步?】
【刘彻:……】
【李世民:……】
【秦念:接下来请欣赏高句丽大将射瞎唐太宗一只眼的谣言。】
【李世民:??】
【李治:一派胡言!赵匡胤!你朝究竟怎么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