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穿越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天幕]皇帝聊天群_分节阅读_第70节
小说作者:九月有衣   小说类别:穿越小说   内容大小:614 KB   上传时间:2025-11-08 16:04:38

  再看秦念此言,竟是心绪相当复杂。

  他的后人,因为“暴秦”的名声,不敢言及出身?

  【李世民:此道多艰,望秦皇必自珍重。】

  秦念觉得有点尴尬。

  这种自己编了个创业艰难的人设,然后被李世民安慰——她好像个欺骗他人感情的人渣。

  于是秦念果断转移话题。

  【秦念:今天是刘邦的话题。刘邦,你起兵之后让雍齿守卫丰邑,结果他反手降魏。你反过来攻打丰邑,前两次都被雍齿守下来,此时你是什么心情?】

  “秦念定是觉得难为情,才如此生硬地转变话题。”

  今日在李世民身边的不是文武百官,而是长孙皇后。

  在天幕再度发生变化时,李世民命人将李承乾和李治都带了过来。

  十日前帝后商谈,长孙皇后认为既然天幕透露太子更易,那就必须对承乾与雉奴一视同仁。

  不然极有可能致使兄弟阋墙。

  李世民笑道:“皇后所言极是。”

  【刘邦:自是怨之,不过都已是往事。】

  刘邦本想补一句“吾大度”,但碍于规则限制,只能作罢。

  事实上他现在依旧对雍齿颇有怨言。

  雍齿也是沛县人,原是豪强,两人早有旧怨。

  起兵后,刘邦不在乎这些过往,将丰邑交给雍齿。

  结果遭到背叛。

  后来雍齿依附张耳,随张耳一道归汉,刘邦顾全大局不能追究他。

  封赏功臣时,刘邦先封关系好的,张良说这么做使得与他不亲近的那些功臣产生疑虑,正在相聚谋反。

  在张良的建议下,刘邦封雍齿为什邡侯。

  群臣认为雍齿这样被刘邦厌恶的人都能因功封侯,也就都坚信自己也会被封侯。

  【刘邦:福祸相依,若非首次攻打丰邑不利,吾或许不会去依附景驹,也不会在路上遇到同样去投奔景驹的子房。】

  说起往事,刘邦目光灼然。

  虽然距今不过十二年,已是恍然如隔世。

  张良微微怔愣。

  初见陛下之时,他多次以《太公兵法》为陛下献策。

  陛下也经常采用他的献策,在此之前没人听得懂他的谋略。

  他也因此认定“沛公殆天授”,决定追随陛下,没有再去见景驹。

  【秦念:确实捡了个大便宜。】

  刘邦大笑:“子房,秦念先前之言必是激将之法,这才是他的真话!”

  张良却不这么认为:“天幕禁止谎言,后世秦皇或许真认为臣名不副实。”

  “这你就想错了,”刘邦得意道:

  “规则有缺漏,秦念分明是以‘不能谋其国’为前提,才能说出‘或许名不副实’一词。”

  “实则为大汉而谋,亦是谋圣!”

  张良笑而不语。

  ………

  年轻的张良冷哼一声。

  对秦念这般前后不一的说辞,他极为不喜。

  更不喜的,是明知这是激将之法,他还是受到了影响。

  汉高祖一朝的张良可以辅佐刘邦,此世的他若是不事秦,却极有可能碌碌无为一生,正如秦念所言:

  “既不能谋其国,也未曾谋天下民”。

  “谋圣之称,或许名不副实”。

  【秦念:第三次能攻下丰邑迫使雍齿逃向魏国,则是因为你去投奔项梁,项梁给你拨了五千卒。】

  此时项梁正身处秦国旧都栎阳县。

  秦灭楚之后,秦王政下令将各国的贵族与豪富迁徙到咸阳、巴蜀等地。

  项梁与族人就是被迁徙至此。

  看到秦亡之后,项梁原本感叹秦虽亡,鹿却不归六国,而是到了布衣之手。

  更是不平于历经数百“皇帝”之后,有秦念复秦。

  他万万没想到,这汉高祖刘邦竟然“曾”是他的部下?

  【刘邦:那时召平假传陈胜之令,封项梁为上柱国。项梁领八千人渡江西进,群雄尽去追随,陈婴、英布等人皆投奔于他,兵力竟有七八万之多!】

  见民心因讲述过往而增长,刘邦摇头晃脑,说得起劲。

  对于各朝的黔首而言,只有少部分人能够读史。

  如今天幕讲述秦末之争,许多人瞪大眼睛,不肯有半点遗漏。

  茶坊酒肆的说书人,又哪里比得上汉高祖本人所述?

  何况各朝的大多数百姓,终其一生也不见得能听一回说书。

  【秦念:项梁认为秦嘉背叛陈胜后,立景驹为楚王是大逆不道,于是攻打他们。景驹死后你就投奔了项梁——所以项梁攻打景驹的时候,你在干嘛?】

  此前刘邦可是先去投奔景驹,第二次攻打丰邑就是找景驹借的兵。

  虽然没有攻打下来。

  秦念这话当然是带点调侃意味:

  刘邦该不会作壁上观吧?

  当然,也有可能是——

  【刘邦:在攻打丰邑,没打下来。景驹被杀,吾也只得转投项梁。】

  嬴政静静看着刘邦这个逆贼谈反秦之事。

  与逆贼相谈的是秦念,就不只是回忆“峥嵘岁月”,亦是在警示于他。

  比如这个项梁——

  项燕之子?

第38章

  转投项梁一事, 刘邦问心无愧。

  他虽然是想向景驹借兵,但实际上他是与景驹的部下同章邯的别将司马夷作战,未能取胜, 收聚散兵后攻下砀县获得降兵,这才折返攻打丰邑。

  结果丰邑没打下来,景驹先被杀了。

  他总不能领着不到一万人去与近十万军的项梁作战。

  【秦念:所以你是承认此时是景驹的部下?史书上可是刻意隐去了这一点。】

  史书上只写了刘邦欲要借兵。

  并语焉不详地说刘邦与拥立景驹的东阳宁君去与司马夷作战,不利。

  随后就是刘邦还兵屯聚留县,攻下砀县和下邑,但未能攻下丰邑。

  甚至东阳宁君此后就查无此人。

  显然汉史在有意模糊刘邦曾是景驹部下一事。

  【刘邦:咳咳。】

  这就是承认了。

  秦念确定刘邦的剧本与她的预想一致。

  这很合理:刘邦若不是成为景驹的部下,凭什么听他的命令去攻打司马夷?

  【秦念:你会转投项梁也很正常。当时项梁要名有名、要兵力有兵力,渡过淮河之后,就连韩信都仗剑而从。】

  项梁疑惑。

  既然刘邦韩信皆来投, 为何最终却不是楚国复国?

  【刘邦:可惜项梁不会识人, 没有重用韩信。后项梁兵败, 韩信又任项羽的郎中,依旧不受重用。】

  项梁:“……”

  兵仙韩信,在他麾下竟然没有受到重用?!

  项羽又是谁?

  此时项梁之侄项籍年尚幼,未取字。

  ………

  韩信看着刘邦说的“不受重用”, 眉头紧蹙。

  他也想起当初怀才不遇的时日。

  【秦念:说的好像你就重用韩信了一样。韩信投奔你之后, 不也是被安排去看仓库吗?这还不如项羽给的郎中。】

  【秦念:当连敖的时候还差点因为犯法被斩了。】

  连敖是管理仓库的小官吏, 至于韩信当连敖时犯的什么法,以至于同案的十三人被斩,史书没有记载。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289页  当前第70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70/289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天幕]皇帝聊天群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