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时候把朱棣干的缺德事抖出来,就有可能导致剧本里的宁王朱权拒绝“结盟”,秦念只能跳过不提。
【朱棣:这还得多谢你将朕之三子送归北平。】
【朱允炆:……】
朱允炆嘴唇颤抖,悔怒交加。
当初他调离许多燕府护卫以削弱燕王,又调徐凯到临清,耿瓛到山海关,而张炳、谢贵在北平城内策应,随时准备对燕王动手。
这时燕王称病情严重,乞求让三子归燕。
齐泰建议他立即收押燕王三子,黄子澄却说应该把朱高炽三人送回,以免燕王生疑。
结果遣返这三人没多久,燕王就起兵造反。
这朱高炽竟以万人守住了北平!
【秦念:三个质子不捏在手上,居然觉得把他们放回去可以让朱棣不起疑心——你究竟在做什么梦,觉得连削数王之后,朱棣不会怀疑你想对他动手?】
【朱允炆:……】
朱允炆脸色惨白。
是啊,他之前究竟在想什么。
为什么会觉得遣返这三人能够打消朱棣的疑心?
在朱棣以病重为由乞求三子返回藩地时,他就该想到燕王将反!
“除了装出来的孝顺外一无是处的蠢物。”
朱允炆颓然。
他已无颜面对天下人,也无颜继续追问兵败事由。
【朱允炆:……朕要禅让燕王朱棣。】
十日前他看到了以前的话题。
也看到了李旦是如何禅让于李隆基。
【系统:检测到嘉宾组成员“朱允炆”禅让“朱棣”。】
【系统:相关皇帝加入群聊:朱棣。】
【朱棣(40):嗯?】
燕王朱棣此前就猜到朱允炆有可能会禅让。
但他没想到朱允炆禅让得这么快。
应是这后世秦皇说话确实过于难听,他这个侄子撑不住。
朱允炆长这么大,恐怕也就这十一日被如此辱骂。
换做是朱棣,不管被人怎么骂,他都不可能有禅让的想法。
【朱棣:朕竟是能与二十二年前的自己对话。】
这话出现之后,朱棣才发现一些不同:
他的名字后面没有加上年龄。
当初李旦禅让之后,是两个李隆基的名字后面都有年龄。
或是“常驻”的缘故。
【秦念:朱允炆这心理素质也忒差了。】
话是这么说,但秦念知道这是剧本设定。
朱允炆一朝肯定是要让位给朱棣,无非是时间早晚的问题。
只是怎么能退这么快?
她还想继续拿靖难之役笑话朱棣的改史,结果朱允炆就这么退了。
朱允炆已经禅让,她再拿《奉天靖难记》说事,就跟“解决意难平”毫无关联。
【朱元璋:老四,朱允炆终究是标儿的子嗣。】
朱元璋虽对朱允炆极为失望,也愤怒于老十二被朱允炆逼得自焚。
但见到朱允炆主动禅让,使得大明的内战自此消弭,朱元璋还是决定要保他性命。
【朱棣(40):儿臣会善待他。】
真的禅让了。
朱允炆怔怔地望着天幕,心中五味杂陈。
【朱棣:朕入南京时,朱允炆就不知所踪,朕也不知他人在何处。朱允炆,倘若你此时返京,可为懿文太子守墓。】
若是以往,朱棣必然不会承认朱允炆还活着。
放着正统皇帝流落在外,显然是极大的隐患。
可如今他自己才是正统,朱允炆是死是活就已经无足轻重。
此时逃亡在外的朱允炆愣神许久。
要归京吗?
【秦念:持续三年的靖难之役提前结束,可以减少或有百万之数的军民伤亡。】
【朱元璋:百万之数?!】
朱元璋愕然。
他知道二世内战,却没想到内战的伤亡会如此惨重!
【朱棣:……是。】
【朱棣(40):竟至于此?】
看到未来的自己认可秦念的推断之数,此时的朱棣不得不庆幸天幕的出现。
【秦念:这就是你一念之差造成的后果。如果朱棣不反,以朱允炆的能力,明朝在他手上只会亡得更快。】
【朱元璋:……】
【秦念:你要是直接立朱棣为太子,这三年内战损失的人力物力就都可以用来对付异族。】
【朱元璋:朕深悔。】
朱元璋叹道。
他数十年如一日的勤政,皆是为大明社稷计。
结果《皇明祖训》遗祸后世,选错皇储更是直接引发死伤百万的三年内战。
【秦念:三个朱棣中最惨的还得是永乐大帝,亲爹为朱允炆铺路清洗一波功臣,靖难之役再死一批武将。能独当一面的大将死完了,五征漠北都只能自己亲自上。】
秦念说的三个朱棣,自然是指洪武年间的太子朱棣、建文年间新入群的四十岁朱棣、以及永乐年间的常驻成员朱棣。
【朱棣:……】
朱棣不能为父皇辩解。
他知道秦念这话看似是在讥讽父皇和他,实则是在掩盖蓝玉等人的死因。
………
洪武年间。
蓝玉生性桀骜,立下诸多战功后甚至越发专横跋扈。
在看到陛下会因朱允炆清洗功臣时,他就怀疑其中会不会包括自己。
他是常遇春的妻弟,懿文太子的太子妃常氏是他的外甥女,长子朱雄英早年薨逝,还有一子朱允熥。
常氏早薨,朱允炆生母吕氏就被册封为太子妃。
陛下册立朱允炆为皇太孙,就有可能怀疑他支持朱允熥而将他诛杀。
原本只待朱棣一朝有无自己的出现,蓝玉就能推测“被冤杀全族的功臣”中是否包括自己。
可现在他没法确定自己的死因。
不知自己因何而亡,陛下所立太子又是声誉榜排在前九的燕王,蓝玉已平息他念。
无论自己原本是死于陛下为朱允炆铺路,还是靖难之役败于燕王,此世都不会发生。
即便没有证据,蓝玉也总感觉自己就是被诛族的功臣之一。
他当即决定收敛,不敢再行跋扈之事。
【秦念:既然朱允炆已经禅让,这《奉天靖难记》也没什么好说的,无非就是你在美化战绩。】
三个朱棣都松了口气。
也都意识到秦念此前拿《奉天靖难记》讥讽他,实则是为了迫使朱允炆尽快禅让,以停止内战。
当然,秦念本可直接说靖难之役。
从大哥相关的伪史开始说,就是在故意给他难堪。
她秉性如此。
第137章
【秦念:不仅美化的战绩无人在意, 在你孜孜不倦的贬低下,后世甚至觉得你能篡位成功,纯属朱允炆太废——朕也是这么想的。】
朱允炆:“……”
朱棣改史是朱棣的过错, 而他削藩不成反被篡位,也的确说明他无能。
皇祖父留给他的兵力远超燕王,他却仅仅支撑了三年。
想到自己听信黄子澄之言,将朱高炽放回北平,让被朱棣认定是“色厉而中馁”的李景隆当统帅……
朱允炆只得苦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