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穿越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天幕]皇帝聊天群_分节阅读_第211节
小说作者:九月有衣   小说类别:穿越小说   内容大小:614 KB   上传时间:2025-11-08 16:04:38

  以二十比一的比例进行兑换,也就是500万两白银,这就是可以负担的负债——开海三年的税收就足以填补。

  这就完成一代宝钞到二代宝钞在货币流通上的过渡。

  现在就只剩下两个问题:

  一是从哪里找出五百万两白银填补第一年的市场空白。

  二是如何重建百姓对二代宝钞的信任。

  【秦念:所以你得以战养战。】

  【朱元璋:?】

  【秦念:今年七月,李成桂迫使高丽王大妃安氏废恭让王,篡位登基。】

  李成桂篡位后,在洪武二十六年得到宗主国明朝的旨意,改国号为朝鲜。

  现在的高丽还是叫做高丽,李成桂还没有得到明太祖的认可。

  【朱元璋:李成桂确已上表此事。】

  朱元璋惊疑不定。

  停印停发大明宝钞,国政已经极为紧张,很难度过这三年。

  内忧严重至此,结果秦念居然想让大明对高丽开战?

  外患有倭患未除,北虏虽不敢再南下,但依旧是大患。

  现在攻打高丽?

  何来钱粮?

  【秦念:攻下高丽后,每年大约可开采黄金三万两、白银三十万两、粗铜一万三千吨,也就是年入约百万两,可开采两百年,恰好朕知道这些矿区在哪里。】

  这个数据是网上得来,洪武年间攻下高丽,也不一定能有这么大的产出。

  但没关系,就算秦念搞错了,按剧本逻辑她也不算撒谎。

  因为可以解释为“秦念以为高丽半岛的矿产年产量就是这么高,但因为明朝的开采能力有限,没有达到她的预计”。

  【朱元璋:??!】

  【朱棣:但停印大明宝钞,如何支撑攻打高丽的军饷?】

  朱棣没有追问的另一个问题是:

  假如未能攻下高丽,又当如何是好?

  【秦念:发行国债。允许权贵豪富以钱五钞五的方式购买国债,接受旧钞。十年后以金银偿还十分,若是愿意再保留国债十年,当偿还十五分。】

  允许“钞五”,其实就是让利。

  三年后旧钞贬值九成五,用于购买国债却能在十年后全额兑换金银。

  换句话说,就是“钱五”购买十年国债的总利润将近100%。

  秦念之前说高丽每年可以开采价值百万两的矿石,十年就是千万两——明朝借的五百万两国债,十年后有归还千万两的能力。

  由于现在的明朝国家信誉无限接近于零,百姓不可能购买国债。

  只有私藏白银的权贵豪富,才能凑出五百万两解决第一年的钱荒问题。

  秦念知道,以朱元璋的口碑,区区10%的年利率,不足以让权贵富豪冒着诛九族的风险把钱拿出来。

  但她还有后手。

第123章

  桑弘羊震惊地望着天幕。

  此刻, 他彷佛看到了一只展露獠牙的凶兽!

  国债的利息或许远远比不上民间借贷,但唯有国家,才借得起如此巨额的债务。

  一旦权贵富豪从战争中获取巨利……

  桑弘羊深呼吸数次, 连忙向陛下禀告他所想到的“国债”利弊。

  【秦念:五百万两白银足以支撑一场攻打高丽的战争。这次国债的资金来源,即便查出是非法所得,也只会罚没本金,而国债收益属于正当所得。是吧,老朱?】

  明军军饷充足不折钞,将领是朱棣蓝玉,钱不够用,那些买国债的权贵豪富还得加仓。

  他们肯定害怕如果不能开采高丽的矿区,购买的国债将会血本无归。

  其实就算没攻下高丽, 或者攻下后开采不出千万两, 问题也不大。

  秦念的目的就是找出五百万两投入市场。

  只要明朝不发生钱荒, 经济就能走上正轨。开海加发展工商业,十年后拿出千万两还债不难。

  【朱元璋:……是。】

  朱元璋心痛于高达五百万两的巨额利息。

  但他清楚若是能借到五百万两国债,他就有足够的军饷攻打高丽,甚至还能挪用两百万来发放俸禄、月粮、工食、盐本。

  白银不会贬值, 朱元璋清楚这两百万足以支撑一年。

  这两百万和充作军饷的三百万一同流入民间, 就不会有钱荒。

  至于非法所得只能罚没本金, 朱元璋清楚这是不得已而为之。

  【秦念:就算这笔钱是贪官贪来的,又或是犯罪所得,购买国债后也只能是罚没本金,必须既往不咎,十年后也依旧要兑现国债收益。】

  此前无论是十年十分利, 还是只罚没本金依旧兑现收益。

  洪武朝的大多数权贵豪富就算意动, 也依旧决定隐匿财富。

  他们太清楚陛下的为人。

  购买国债就是露富, 必然会被陛下盯上。

  到时候恐怕就是有钱买国债,全族都没命兑现收益。

  但“既往不咎”不同!

  【朱元璋:购买国债就能脱罪?】

  与经济相关的对策,朱元璋不懂,只能全部遵循秦念的意见。

  但涉及贪腐,朱元璋完全不明白秦念怎么会为了五百万两白银对罪人既往不咎。

  那他被迫杀子又是为何?

  难道两个藩王购买的国债不足以买他们的命吗?

  【秦念:别的朝代发行国债绝对不能这么干,但你朝不同,许多贪官是不得不贪,必须给一次买国债抵罪的机会——宗室例外,他们买国债也不能抵罪,因为没人能逼他们犯罪。】

  许多明朝官员在此刻身体抑制不住地颤抖。

  买国债抵罪的机会……

  这分明是重新做人的机会。

  【朱元璋:什么叫不得不贪?】

  看到宗室不能抵罪,朱元璋就更不愿意让贪官抵罪。

  更别说十年后还要兑现国债收益,这就等同于赃款变成“正当所得”!

  【秦念:一个正七品的县令年禄九十石米。】

  【朱元璋:已足够养廉用度。】

  《名臣经济录》中记载:

  “国初定制,百官俸给皆支本色米石,如知县月支米七石,岁支米八十四石,足勾养廉用度。”

  在涨薪之前,知县年薪八十四石就足够“养廉用度”,到洪武二十五年,朱元璋还给涨薪六石。

  九十石约6.4吨,大概能让一家五口吃六七年。

  也就是说,明朝的俸禄理论上还真够用。

  但秦念知道那只是理论。

  汉朝的中县县令秩六百石,发工资是钱粮并行,到手后折换成粮约16吨,是明朝的2.5倍。

  唐朝的县令收入分为禄米、月俸钱以及职田收入,折换成粮差不多也是16吨。

  只看倍差,会认为明朝的县令虽然工资比不上汉唐,但还没到“不得不贪”的地步。

  但明朝自有国情在。

  【秦念:“洪武时,官俸全给米,间以钱钞兼给。钱一千,钞一贯,抵米一石”。来解释一下,你给官员发贬值八成的大明宝钞是几个意思?】

  【朱元璋:……只是偶尔如此,折钞数也不多,以后不会再支以宝钞。】

  朱元璋有些脸热。

  但偶尔这般,也不至于“不得不贪”!

  【秦念:朱棣,你爹是偶尔,你呢?】

  【朱棣:……】

  【秦念:好一点的四米六钞,惨一点的二米八钞,而你朝宝钞贬值比洪武时还要狠。】

  【朱棣:朕亦会从秦皇之策,立即停印停发大明宝钞!】

  朱棣当即认错。

  父皇给官员定的俸禄也就足够官员用度,自己永乐朝这般折钞,朱棣毫无辩解余地。

  这等同于父皇时期的俸禄直降五六、甚至七八成。

  “在京官员,一品至五品,三分米七分钞;六品至九品,四分米六分钞。其米每月在京支五斗,余于南京仓支,不愿者准在京折钞……南京文武官一品至九品,二分米,八分钞。”

  永乐十九年的北京官员,不仅折钞,每月只能领五斗米,其余的米得自己去南京取,不愿意的话就都折钞。

  南京的官员一律二米八钞,其他在外的官员也是米钞兼支。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289页  当前第211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211/289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天幕]皇帝聊天群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