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穿越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天幕]皇帝聊天群_分节阅读_第169节
小说作者:九月有衣   小说类别:穿越小说   内容大小:614 KB   上传时间:2025-11-08 16:04:38

  置办家业何错之有?

  直至此刻,他们才知道:

  国家的衰亡正是因为儒家的家族观念,正是因为这土地兼并!

  ………

  “原来如此,原来如此!”

  青年杜甫望着天幕,激动得不知该作何言语!

  先前他得知如今的开元盛世之后,将迎来数百年乱世时,只觉茫然与恐惧。

  可看完秦念这毫无文采可言,却是字字切中厉害的《告天下百姓书》后,他不仅明白盛世危机从何而来——

  甚至明白史书中那些王朝是因何而亡!

  这是圣贤书中所不曾记载的至理!

  ………

  有识之士们在乎的是看到了王朝衰亡的“至理”。

  绝大多数百姓看到的却是“会有自己的土地”“会有很多存粮”“你们的生活会越来越好”。

  将不劳作也不抵御外敌的地主迁走后,那些土地会分给他们!

  他们什么都不用做,只是别在地主的鼓动下造反就行!

  而各朝的“地主”们却是惊恐至极。

  “暴秦……这是暴秦、是暴秦!”

  这一刻,他们想起了史书上的记载。

  作为“地主”,他们有资格获得知识,能够了解历史——

  始皇帝嬴政,经常迁移豪富!

  【李世民:朕今日始知秦皇民心之由来。】

  李世民叹道。

  观秦念此言,想必在她治下,土地兼并这一历朝历代的痼疾,在天幕出现之前就已经解决。

  作为世家出身,李世民清楚权贵豪富是如何兼并土地。

  可此前他不会想要根除这一问题。

  因为兼并土地的权贵豪富既是亡国祸根,也是皇权的拥护者。

  失去权贵豪富的支持,皇权必然不稳。

  民心虽然重要,可若无天幕,民心就极易受到当地豪强蛊惑。

  天幕是捷径。

  而秦念走的是开民智这条大道。

  李世民望向民心榜,如今他居第二。

  看似仅次于秦念,但李世民知道这榜首榜二之间,隔着怎样的鸿沟。

  他会竭尽所能,缩短其中的差距。

  【秦念:你所在的时期,解决土地兼并问题还不难。难的是李太平和李隆基——你们敢对那些已成大患的蚂蝗们动手吗?】

  李太平看着心思浮动的禁军,迅速作出决定。

  她履薄冰的经验过于丰富,深知“当断不断,必受其乱,断而不断,必有后患”。

  【李太平:秦皇言不劳作亦不抵御外敌的地主为蚂蝗,朕亦认为如此。此番全国迁移地主,不会涉及均田农户与勋贵之家。】

第97章

  秦念刻意提及“不劳作亦不抵御外敌”, 就是在给同事铺台阶:

  虽然系统的“现杀”历历在目,只要理论上说得过去,他们三个的剧本走向就会是顺利处理土地兼并。

  但她还是想铺垫得更合理。

  责任心与日薪正相关, 甲方给得太多。

  李太平的扮演者也迅速接戏:拉拢军队与功勋贵族,先迁移豪富与世家。

  ——李太平时期是府兵制,将士多来自农户。

  ——勋贵之家,在唐朝指代的是因功勋获得高官显爵的家族,多为武将出身。

  “此番全国迁移地主”,李太平又没说下次不动勋贵之家。

  这就叫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

  李太平时期。

  绝大多数将士都放下心来。

  他们知道天意既然禁止谎言,陛下所言必然不会为假。

  陛下要惩治的是“不劳作亦不抵御外敌的地主”,不是他们!

  ——军中将士立下军功获得赏赐后,大多会用这些赏赐购置土地, 但这种购置往往违背唐律。

  文臣大多看得出这位新陛下此时放过“勋贵之家”可能是权宜之计。

  但有天幕稳定天下民心, 陛下又不动武将的利益, 文臣纵有再多疑虑,此刻也无可奈何。

  何况既然是权宜,谁又知道以后如何?

  【李隆基(28):附议。】

  仅相隔四年,李隆基与姑母面临的处境差不多。

  处理办法当然也差不多。

  现在李隆基倒是对流放姑母去西域一事再无抵触。

  他清楚处理土地兼并问题必然不是朝夕之功。

  稍有不慎, 这些“地主”极有可能勾结异族为患。

  姑母去镇守西域, 能够减轻边防压力。

  【李隆基(56):诸节度使, 即刻入京觐见,商讨迁移豪富入边一事。】

  已即位数十年,又是王朝鼎盛之时,李隆基对大唐的掌控力度远超年轻的自己。

  十二万禁军为长从宿卫,多为征募而来, 都不会是豪富出身。

  如今最大的隐患是节度使。

  李隆基借迁移豪富召集节度使, 正是准备处理这一隐患。

  ………

  秦念知道扮演老年李隆基的同事为何这么自信。

  天宝十二年, 因杨国忠屡次上奏安禄山必反,唐玄宗召安禄山进京,安禄山冒着极大风险觐见,来表现自己的忠诚。

  56岁的李隆基处于开元二十八年。

  这个时期忧国忧民的杜甫还在齐赵一带漫游,写下许多壮志豪情的诗句,可见当时的唐人多为生活富足。

  开元盛世虽然是透支未来,但如果在巅峰时期就励精图治,确实有可能处理好节度使与土地兼并的隐患。

  历史上李隆基在最适合改革的时期摆烂,沉溺享乐不问政事,最终酿成安史之乱。

  【秦念:武曌,你现在是哪一年?】

  此时太平公主正入朝觐见。

  文武百官皆知储君已定。

  【武曌:圣历元年。】

  【秦念:你还有七年的寿数。】

  “此后你就改名为李太平。”

  早在让李显回京之时,武曌就已经放弃延续大周之念。

  “儿臣遵诏。”

  李太平极为恭敬,不见半点骄色。

  得知李贤被逼令自尽的那一刻开始,李太平就清楚陛下只是陛下。

  等到她即位之后,陛下才是阿娘。

  【武曌:谢秦皇告知。】

  【秦念:几月几日?】

  武曌凝神。

  秦念此前并未追问得如此详细。

  必是今年有大变故。

  【武曌:六月初六。】

  【秦念:那就是你还没有命武延秀前往突厥和亲,也不必派了。史书记载突厥八月就会入侵妫、檀等州,可以先做好反击准备。】

  武曌冷下脸。

  此前默啜归降,并在前年的营州之乱中,主动请求率部落兵马为大周攻打契丹。

  然去年平定契丹之后,趁机占领部分契丹故地。

  此番求亲,果然心怀不轨,仅两月后就欲南侵?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289页  当前第169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169/289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天幕]皇帝聊天群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