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穿越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天幕]皇帝聊天群_分节阅读_第111节
小说作者:九月有衣   小说类别:穿越小说   内容大小:614 KB   上传时间:2025-11-08 16:04:38

  直接按照秦朝的郡县乡三级,来解释她完善的科举制。

  之所以秦念确定自己是在“完善”而不是胡说八道,当然是因为她借鉴的是现代的教育制度及公考制度。

  【刘彻:试卷?如何确定“及格”?】

  刘彻可以理解“试卷”是“用于考试的卷轴“。

  但一份卷轴,又如何能测试出哪些人合格?

  【秦念:试卷——忘了得先说造纸术了。】

  【秦念:纸张类似绸缎,但墨迹不会晕开。配合类似印章的雕版印刷术、和单字印章自由组合形成的活字印刷术,可以将书籍的价格降下来,打破门阀对知识的垄断。】

  秦念在网上搜索古法造纸术印刷术及改良法,一并发到群里。

  【秦念:各朝的墨家或工匠也可以不断改进纸张、墨水等相关工艺,廉价、易携带、可大批量印制的纸张将全面替代简牍。】

  嬴政看向少府。

  少府主动领命,并请求征调墨家弟子协助。

  “可。”

  大秦一统之后,始皇帝没有采用墨家的兼爱非攻,依旧积极备战。

  秦墨早有离秦之意。

  但天幕初次出现,却告知所有墨家弟子:

  百家凋零,唯有儒家独大,最终华夏不断衰落,以至于华夏如同“夜郎国”面临三境强敌。

  此时始皇帝兴建百家学宫,欲再兴百家。

  秦墨众人商议之后,最终决定留在咸阳。

  墨家之学,不能凋零。

  【刘彻:“打破门阀对知识的垄断”,有何益处?】

  和不管东西好不好用,先拿到手再说的嬴政不同。

  刘彻致力于先弄清楚他所有不懂的东西。

  正如他多次以策问的方式向有才能的人征求答案一般。

  【秦念:知识被垄断,察举制和科举制所征得的人才,则多出自世家。“凌驾”于皇室之上的五姓七望就是这么来的——不管朝代怎么更迭,官吏依旧出自这些家族。】

  【秦念:朝代更迭影响不到他们的地位,这些世家门阀也不会顾及国家的死活,所以卖国求荣、损国利家者比比皆是。朝堂内外充斥着这种蠹虫,距离亡国也就不远了。】

  【刘彻:竟是这般缘由。】

  刘彻扫视朝中大臣一番,冷笑一声。

  他和汉室的先帝们不同,不会因为其过往的功绩又或是其家世背景,就重用某些人。

  用人如积薪,后来者居上。

  没有能力,就罢官。

  犯下大错,就去死。

  如今得知门阀世家不会顾国家的死活,正如李唐皇室势弱之后,五姓七望竟然敢拒绝皇室联姻——

  刘彻已经明白察举制的弊端。

  权贵与大臣所举荐的“孝廉”,究竟是真的孝廉,还是世家的蠹虫?

  难怪现在获得的人才,相比刚确立察举制时要废物得多。

  待天幕结束,就让张汤去查查。

  这几年的“孝廉”们,都来自于哪些“世家”。

  ………

  刘秀额上沁出冷汗。

  他虽然重视整治官吏,赏罚皆从重。

  但和武帝不同,他对不犯错的官员相当优待。

  武帝更重视能力,故而常有官员因无能而无罪被免,但他不会这么对待无能的官吏。

  刘秀更喜“德行优先”,对察举制举荐之人比起能力,更重视“孝悌”“廉直”。

  细想这些年各地举荐上来的人才,竟几乎全是些士族子弟!

  其实他也不是没有注意到这些问题,只是他能够复兴汉室,很大程度上也是因为世家的支持。

  “朝堂内外充斥着这种蠹虫,距离亡国也就不远了。”

  秦念此言,针对的极有可能就是他复兴之后的大汉。

  ………

  朱元璋想到的是“流水的王朝,铁打的儒家”。

  朝代更迭,儒家仍盛。

  卖国求荣、损国利家——

  宋朝亡国之时,不就是朝堂内外充斥着这种蠹虫?

  朱元璋其实早就注意到这些问题,故而将科举的考试内容严格限定于四书五经,以朱理学注疏为准。

  可如今大明依旧贪腐不绝,难道依旧是世家垄断知识之故?

  【赵匡胤:贞观年间纸张已经普及,又有科举制选士,为何还有五姓七望?】

  李世民紧盯天幕。

  这正是他急需解决的问题。

  【秦念:这时的五姓七望相比鼎盛时期早已衰落,其中就有科举制的原因。】

  【秦念:但知识还不够普及,平民少有读书的机会,士族有着碾压平民的教育资源。】

  【李世民:还请秦皇详谈如何普及知识。】

  李世民只需回想科举制选拔的人才,就知道秦念所言非虚。

  确实依旧是士族占优。

  【秦念:办学。你朝的官学基本只招收官员子弟。若想普及教育,最好的办法是兴办官学至各乡甚至各里,让所有平民都可以入学。】

  【李世民:……此举不可为,如何能兴办如此多官学?】

  【秦念:乡学里学不需要投入太多资源,几个老师,一个小院足矣。】

  【李世民:纵使每乡一师,你可知大唐有多少乡?】

  李世民皱起眉头。

  他不是怀疑秦念的能力。

  正是相信秦念,所以猜测秦念时期已经做到了这一点。

  可李世民却想不出大唐如何办到此事,这是否意味着他远不如秦念?

  【秦念:里学,只需要老师认字,能对幼童做基础的认字启蒙即可,可以让备考县试的考生任职。】

  这“里学”代入现在,指的其实就是小学。

  在严重缺乏老师的时候,可以让备考中考(县试)的学生担任小学(里学)老师。

  没错,秦念眼中完善的科举,最基本的要求是全民普及教育。

  封建王朝喜欢愚民,但秦念可以对自己的人设作主——

  推翻嘉庆的皇帝,就是在看到与世界的差距后,决意要普及教育,使得人人如龙。

  这很合理。

  【秦念:乡学,通过乡试的学生可入学,老师则由备考郡试的考生担任。】

  【秦念:如此数年,大唐怎么会缺少老师?】

  【李世民:只是认字就去为幼童启蒙,岂不是误人子弟?】

  【秦念:百姓因无粮而饿死,何不食肉糜?】

  【李世民:……】

  李世民是真没想到,有朝一日自己也成了晋惠帝。

  但正如秦念所说,有认字的老师为平民启蒙,总好过连老师都没有。

  请德高望重的师长为幼童启蒙,是豪贵之家才能吃得起的“肉糜”。

  【李治:平民子弟付不起束脩。】

  【秦念:所以官学得免费,老师的束脩改成俸禄,由朝廷统一拨款。】

  【李世民:……大唐并不富裕。】

  李世民曾经以为大唐还算富裕。

  但秦念为每乡、甚至每里的老师发放俸禄,李世民只觉秦念先前自诩“穷得没钱给自己修建帝陵,钱都得用来加强国防”纯属刻意绕开规则限制。

  富裕至此,哪里像是贫穷?

  分明就是这位后世秦皇太过看重百姓,宁愿不修帝陵也要兴办官学。

  再想到秦念给老师发放的俸禄,有可能来自于昭陵的陪葬品……

  李世民心中五味杂陈。

第62章

  【秦念:开源有严打贪腐、迁徙豪富、打劫世家、奴隶贸易、向周边国家收保护费等。节流有诸如陵寝从简、少修宫殿、穷养宗室。怎么会缺给老师们发俸禄的这点钱?】

  最佳的开源方法其实是发展工商业。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289页  当前第111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111/289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天幕]皇帝聊天群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