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是之前,林青青肯定一口否认,这会却反问道:“不可以吗?”
“倒也不是不行,”李娟面露犹豫,“只是你也看到了今天的情况,要是你真打这主意,以后日子恐怕不好过。”
“她们都因为王莉的话那么看我?”林青青想起今天看到的那
些冷漠或者打量的眼神,但话说出来她自己都不太信,失笑说,“难道谢同志是什么香饽饽?”
李娟看她浑不在意,无奈说:“不是香饽饽,但也差不多了。”
“嗯?”林青青心里有些疑惑,虽然谢巍长得不错个子也高,但知青队也不是没有相貌好的男知青,总不至于是个女的就对他有想法吧。
李娟却只是用“你还太年轻”的眼神看林青青一眼,说道:“你了解谢团长的情况吗?”
“知道一些。”林青青说。
但李娟觉得她不清楚,将谢巍的情况一一列出来:“我们先说谢家,谢团长兄弟姐妹四个,大哥就是大队长,二哥在县高当老师,她妹妹听说是进了省文工团,兄妹四个都有工作,就是在城里,这家庭条件也很过得去了。”
林青青闻言点点头,谢家人的确有出息。
“再说谢团长自己,他十八岁当兵,现在已经是团级干部,你知道团级干部意味着什么不?”李娟问道。
林青青对军人不太了解,只隐约知道副团是道坎,三十岁前升上去大有可为,三十岁后就不一定了。但能走到哪一步,林青青也不大清楚,但这么一想,女知青因为王莉几句挑拨的话视她为眼中钉也不奇怪。
但李娟说的和林青青想的方向不太一致:“团级干部家属是可以随军的,听说上面还会给安排工作。”
说完后李娟叹了口气:“你可能不太知道我们这些知青的情况,大队里的人觉得我们是城里人,还读过书,迟早会回到城里。可你也看到了,王姐六八年就来到兴丰大队,五年过去了,回城的希望依然渺茫。”
“还有王莉,听说她爹还是个干部呢,当初就想把她留在城里,连工作都找好了,可临了被人举报,还是收拾东西来了。她刚来的时候眼睛都快哭瞎了,隔三差五给家里写信,就盼着她爹能把她调回城里。结果呢,到现在她都没能回去。”
能在城里当工人吃供应粮,谁愿意下乡种地?他们这些知青说是为了主席号召,实际上都是没办法了才来。来了也想回去,只是公社每年回城名额就那么两个,大家争破头也不定抢得到,所以知青中不乏走了歪路的。
兴丰大队就有这样的例子,是跟王凤霞同年下乡的女知青。为了回城被前书记的儿子给糟蹋了,结果却回不了城,跟人闹起来被谢宝山给撞见了。当时前书记本想将这件事压下去,但谢宝山没答应,还是告到了公社。最后那名姑娘倒是回城了,前书记却被撸了下来,儿子也被送去劳改了。
那次后,兴丰大队大队部再没人敢起心思,女知青看到事情发展,有蠢蠢欲动的也放弃了。
可农村日子难熬啊,他们在城里的时候不说十指不沾阳春水,重活总是没干过的。下乡几年,脸黑了皮肤也粗了,更别提两只手,更是糙得厉害。
李娟说到这里去看林青青的脸,惊讶问:“我也干活你也干活,怎么你皮肤这么好?”
林青青闻言摸了摸脸说:“是吗?”
刚穿来的时候她也觉得奇怪,毕竟原著中说过原身小时候生得黑瘦,怎么等长大了突然就白了呢。最终林青青把这归咎为作者给女主开的金手指,她也没太管这,有张脸总比什么都没有好吧。
李娟羡慕了林青青的皮肤一番,继续说:“其实这些年来兴丰大队的女知青不止这么多人,有两个回城了,还有好几个熬不住结婚了。”结婚的也不光是因为熬不住农活,也有年纪渐大,见回城无望认命了的,有的嫁给了男知青,也有的图松快嫁给了大队社员。
既然要结婚,大家当然是想嫁模样更俊,更有能耐的。
“要是嫁给谢团长,能随军不说,部队还给安排工作,虽然没有回到家里,但日子总比现在好过。”李娟说到这里笑了声,“只是吧,谢团长事业忙,一年到头很少回来,大家有心思也没机会,眼看着你跟他频频接触,你说她们心里生不生气,嫉不嫉妒?”
听到这里林青青终于明白,在女知青眼里谢巍就算不是魅力无边,也是救命稻草。没有人有进展就算了,可她和谢巍频频接触,又有王莉添油加醋,她们自然将她看成眼中钉肉中刺。
李娟看着林青青脸色,迟疑问:“你要不要跟人解释一下?”
“解释什么?说我没打谢巍的主意?”
“你如今在知青点住着,和其他人关系弄这么僵总归不好。”李娟面带忧虑,
迟疑问,“还是说,你真对谢团长有想法?”
“男未婚的女未嫁,我为什么不能有想法?”林青青反问,如果没和谢巍在一起,为了避免麻烦,她可能会向大家解释。可她和谢巍都讨论到公开问题的了,要是这时候否认,谢巍会怎么想?
李娟听得沉默下来,良久说:“谢团长的条件是不错,但是……知青点这边怎么办?”
林青青吃饭的动作顿住,她选择住在知青点是为了安全,毕竟她是女孩子,力气没有男人大,如果一个人住在村尾空屋,遇到坏人无法自保。只是她没想到住进来后和谢巍的关系发生了变化,而知青点的情况也比她想得更复杂。
但让她就此放弃谢巍是不可能的,或许他们的未来并不一帆风顺,也不一定能有完美结局。但她不想因为这样荒谬的原因,和谢巍分开。
如果实在不行,她就搬出去好了,或者看看能不能和大队里的孤寡老人住一块。
打定主意,林青青说道:“顺其自然吧。”
“好吧。”见林青青态度坚决,李娟有些无奈,又说,“有王姐盯着,她们应该不会闹出什么事。
……
第二天早上吃完饭,林青青拿粮票跟周总务细粮十斤,粗粮二十斤。
林青青的身世大家都知道,见她要换这么多粮食,周总务惊讶问:“怎么突然换这么多粮?”
“我听说杨树林大队明天有集市,想托人帮我换点东西。”林青青解释说道。
这是昨天杨主任和她商量好的说法,就算被人看见,也能说是去集上跟人换的。这样一来,她将需要的东西买回来也有由头。
周总务听后点头说:“知青点这边明天休息一天,你要是不用去大队,可以跟其他女知青一起去逛逛。”
显然,他并不知道女知青那边的暗涌。
林青青也没打算说出来,笑了笑说:“成,明天要是能休息,我就看看去不去。”她也想去集市上看看,但又不知道事情能不能顺利,所以没把话说满。
周总务只是顺口提一句,也没有别的意思,用袋子将粮食分装好递给林青青问:“你拿得动吗?”
“拿得动。”原身干了好几年农活,力气大着呢。
林青青提着东西出门,按照之前说好的,她没直接把粮食提到大队部,而是拐弯去了杨主任家。
去杨主任家得经过谢家,意识到快到谢家的时候,林青青心里突然生出一丝期待,但心里又有点不好意思,走到谢家门口时她微微低下头,刻意不往院子里看。
只是她不往里看,里面的人却看见了她,谢巍大步从屋里出来,走到院墙喊:“林……青青。”
想到两人已经开始处对象,到嘴边的林同志变成了青青。
喊完后谢巍有些不自在,微微咳了一声,目光却紧紧地盯着面前的姑娘。
作者有话要说:二更
第1章 供销社
刚才经过时林青青还有些不好意思,等听到谢巍的声音,就不自觉转头看过去,正要打招呼听他改了口,一时拿不准自己要不要也改口。
正犹豫的时候,谢巍已经从院子里出来,接过她手里的东西问:“你这是去哪?”
“我去找杨主任,”随着他的动作,林青青低下头看着他手里袋子,“我自己提过去就好。”
“我送你过去吧。”谢巍说着往前走了两步,回头见她不动,说道,“如果你担心别人看到,有人问起就说东西比较重,我帮你提过去。”
“我不是担心别人看到。”林青青想过了,谢巍说得对,他们要处对象总不能偷偷摸摸的,既然如此,别人总会发现的。既然如此,倒不如从一开始就坦坦荡荡。
至于其他女知青知道会怎么样,林青青不在乎也不打算去在意。
想到这里林青青说:“如果别人问起来,我们就实话实说吧?”
虽然刚才提议找借口含糊过去的时候,谢巍脸上没有不高兴,但听到林青青这么说后,他的眼睛还是亮了起来,说道:“好。”
杨主任家离谢家没多远,说话间就到了,林青青停住脚步说:“我自己去吧。”
林青青不是不相信谢巍,只是这事到底有些敏感,她也不知道杨主任看到谢巍会是什么反应,所以就想自己进去。但她话音才刚落下,杨主任就从屋里出来了,看到他们先是一愣,又热情地把两人迎进去。
林青青还想说什么,可杨主任没给他说话的机会,于是两人一起进了养家。
进去后谢巍将装了粮食的袋子放在桌上,杨主任看都没看,就打算从口袋里拿票。林青青诧异她的不设防,不得不开口打断她的动作问:“您不称称?”
“没事,”杨主任不知道林青青的想法,心想谢巍又不图这点粮食,他都没说什么,自己这个中间人计较这么多干啥?但她看林青青面露迟疑,也反应过来,对了,她还不知道这事跟的谢巍有关,便说,“家里也没称,等中午我找人借把称来再称,你看怎么样?”
林青青觉得这样也行,点头说:“成,那您称了粮食,换了东西我再来找您。”
杨主任看向谢巍,见他没反对就答应了,将口袋里的钱和票按回去。
谈完事,林青青和谢巍就告辞了,原本她是打算和杨主任一起去大队部的,但杨主任有事得去别人家一趟,因此她和谢巍一起走。
林青青以为离开杨家后,谢巍会问刚才的事,但一直走到谢家门口,他都没有提这件事。
看着他还要往前走,林青青说:“你不回去吗?”
“我送你去大队部。”谢巍说道。
他们虽然在处对象,但见面的机会实在不多,想到这里,林青青没说不用之类的话,和谢巍一起往前走,说道:“刚才……”
林青青不知道该怎么说,有些欲言又止。
“我知道。”谢巍说。
“你知道?”林青青眼中有毫不掩饰的惊讶。
谢巍没有说买粮食的人是他,只说:“我娘和杨主任熟悉。”
听她这么说,林青青便以为杨主任也找谢家买过粮食,顿觉恍然大悟。难怪刚才杨主任看到谢巍,避都不避一下,略带歉意说道:“我不是想要瞒着你。”
毕竟事情牵扯到的不是她一个人,她能相信谢巍,却不知道杨主任是否和她一样。
谢巍点点头,又问:“你缺的东西多吗?这次换的够不够?”
“够了。”林青青点头说。
其实是不够的,毕竟才三十斤粮食,既要换钱又要换票,她只能先买紧要的东西,打算等发完年底分红,再看要不要买别的。只是这些事不能跟谢巍说,不然好像再向他索求着什么。
谢巍闻言,心里虽然有些失落,但他也知道林青青自尊心强。如果不是这样,他也不会想出这样拐弯抹角的办法。
想到这里,谢巍说道:“有困难跟我说。”
林青青笑着应了一声,站在大队部门口说:“就到这里吧。”
谢巍停住脚步,看着大队部的院子,心里有些遗憾路程太短。但他也知道林青青不像自己正在休假中,说道:“那我先回去了。”
……
林青青和杨主任昨天商量过,换粮价格按照黑市行价来。
但林青青不知道黑市物价如何,因为原著中对黑市物价描写得并不是很清楚,而原身也没去过黑市。在她的想法里,三十斤粮食能换到十
几块钱就好了。
结果等实际算钱的时候,林青青才发现黑市物价比她想象的要高很多。比如大米,按粮票购买是一毛四一斤,黑市价格要翻十倍,如果是荒年,价格还会再高一点。所以十斤细粮就能换到十四块,粗粮虽然便宜点,但二十斤也能换到十八左右。
也就是说,这三十斤粮食一共能换到三十二块!
林青青穿越后手头从来没这么富裕过,神色不免有些激动:“这么多!”
“要不都说粮贵。”杨主任则要淡定许多。
林青青有些疑惑:“粮食这么贵,您姐姐家里负担得起吗?”
杨主任心里“咯噔”一声,还以为自己露馅了,见林青青一脸担忧才明白她是真担心,心里感动又好笑,解释说:“她和我姐夫是老工人,工资高,而且这些粮食收去他们也不是当时就吃完的,只是趁着便宜多收一点,价格贵了就缓一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