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非发生特殊情况,否则弟子一生只会喊一个人“师父”。这也就是所谓的一日为师终身为父。
而秦邵宗方才说的招募先生,则是集体教学,一个老师对多个学生,是庠学内的模式。
这两种是不冲突的。
但有了师父以后,如果再去庠学……也不是不行,但必须和师父本人说清楚。
毕竟在这家吃饭,正吃着呢,忽然闻到别家的饭菜香气,一声不吭端着人家的碗就想去别家吃,这于情于理都不合适。
“这只是个幌子。无功,你会介怀否?”秦邵宗看向纳兰治。
盛燃是他们之中年纪最轻的一个,如今听了秦邵宗这话,忙垂下眼帘,遮住眼底的惊愕。
主公话都说到这地步,他纳兰无功焉能说一个“会”字?
秦宴州。
此子的名字他听闻过许多回,一回比一回令他震惊。
先是主公为其牵桥搭线,让其拜纳兰无功为师,再是派兵天南地北地跑、为之收集药材,如今这幌子上还添加了此子的名字。
秦大公子认主公作父一事已传遍天下,秦三公子更不必说,他本就是主公的亲子。此时中间添了个“秦宴州”,分明是隐晦的昭告天下,这突然冒出来的秦氏子也是他的子嗣。
纳兰治摇头说不会。
秦邵宗见状笑道:“我想也是,无功你最是心胸开阔,不会计较这等小事。况且以考试甄选人才一事,是由夫人最先提出,所以于天理于人情,都不能将秦宴州撇下。”
“竟是黛夫人先提出?”崔升平错愕。
纳兰治顿时就笑了,“她向来有踔绝之能,北斗之南,一人而已。”
秦邵宗欣然颔首,“确实如此。”
崔升平和盛燃对视,皆在对方眼里看到了深思和凝重。
“主公,某听闻您让人修葺君侯府,请恕某冒昧,您是否在计划娶妻?”崔升平问。
他提的是“修葺”。
而明眼人都看得出,他是从秦邵宗的种种事项里,挑了最小的一点来说。
秦邵宗没有否认,“确实在计划。”
崔升平凝眸,不用问都知晓他想娶谁,“主公,您若和黛夫人成婚,秦宴州……”
“他自然得喊我父亲。”秦邵宗截断他的话。
他说得理所当然,听得崔升平心里打了个突。
“主公……”他还想说。
但秦邵宗此时却从座上起身,显然是话题就此打住的意思,“时间不早,众位回去用夕食吧,若是再晚些,怕不是得点灯用膳。”
留下这一句,秦邵宗径自出了书房。
书房内剩下三人,在秦邵宗离开后,纳兰治也起身走出书房。
房中唯剩二人,盛燃低声道:“观主公近来的行事,那位秦小郎君日后多半与公子无异。他比三公子年长,瞧着与大公子年岁相仿,但就是不知具体如何。若是他比大公子还要年长一些……”
话未尽,但崔升平听明白了,“就算他日主公和黛夫人成婚又如何?纵然黛夫人有惊世之才,但她并非望族出身,形单力薄,孤立无援;秦小郎君也非秦氏血脉,又未有强势妻族,这继位的嫡长之论,如何也论不到他身上。如今主公再如何为他筹谋,造化也有限。”
盛燃却有些迟疑,“确定秦小郎君非秦氏血脉?”
秦小郎君将将及冠,时间倒推,那就是将近二十年前之事。
当时主公确实离开过北地,时间也勉强合得上,但以主公谨慎的性子,他绝不会在嫡子出生前就弄出个庶长子。
再说,秦小郎君也不肖似主公。
他不可能是主公的血脉!
崔升平摇头说:“应该不是。若他是主公的亲子,主公方才何以那般说。如今也能喊父亲,何必等那时呢?”
“且再观望下吧。”
……
两人在书房里又低声聊了几句,这才相继离开。两人都没注意到,一墙之隔的外面站了一道魁梧的身影。
书房周围都有亲卫把守,若是寻常人在此久留,必定被亲卫询问或驱赶。但如果站在那里的是秦邵宗,是整个北地的主人,亲卫自然不会上前叨扰。
书房东西北三个方向皆有窗户,此时唯有东西两面窗户敞开。
倘若是寻常人,在房中人压了声音,且窗户紧合的情况,定然听不到房中声响。
偏偏秦邵宗不在寻常人的行列,那些模糊的、但依旧能辨清的字句飘入他耳中,尽数被他听了去。
盛燃和崔升平在里面聊了多久,秦邵宗就在后面站了多久。
待二人离开,他又等了片刻,这才从后方绕出来。
秦邵宗倒不是故意杀个回马枪,他是走着走着,忽然想起忘了一事,这才重新回书房。
至于听到崔盛二人的谈话,完全是意外。
男人神色平静地走进书房,从一个柜子中拿出一叠厚厚的纸张,又取了笔墨与砚,以一个小布袋装起,这才离开。
还有两日就立冬,越临近冬季,天黑得越早。
秦宴州还在治疗,闭门不出,没过来正房用膳。秦云策和秦祈年今日也没来,倒不是他们兄弟俩出了什么事,纯粹是得了令,让他们自个吃自个。
今夜的饭桌上,只有黛黎和秦邵宗。
天气渐冷,今晚吃的依旧是古董羹。
两人隔着案几面对面地分坐,中间的案上架起炉子,各种肉菜装在小碟上整齐摆开,秦邵宗手边还放着一壶酒。
小炉中的热汤已被煮沸,此刻正咕噜噜地冒着热泡,与古董羹的名字正契合。
没了几个小辈在场,秦邵宗显而易见的多了几分懒散。他执着玉箸从热汤中夹起一枚圆滚滚的虾丸,在酱碗中沾了一沾后,放到黛黎的碗里。
“夫人如今学会了骑马,改日我带你去围猎如何?”秦邵宗知道她是南方人,“待入了冬,落了雪后,树上地上都是白的,银装素裹,漂亮得紧,且飞禽走兽皆畜脂过冬,最是肥美。”
“打猎啊……”黛黎被勾起了兴趣。
现代有现代的消遣,古代也有古代的娱乐活动。
苏轼那首《出猎》里的“左牵黄,右擎苍”,和“亲射虎,看孙郎”,为后世耳熟能详。
只不过后世的国内对打猎的限制十分多,稍不留神可能会触犯非法狩猎罪。
因此黛黎长这么大玩过潜水,试过跳伞,也学过冲浪,但就是没打过猎。
秦邵宗见她的兴致盎然,顿时笑道,“渔阳东横邻一带有大虫出没,待我处理完手上的几桩事,我猎一头大虫给夫人作大氅。”
第121章 地老天荒,亦与君共白首……
大虫?
黛黎第一反应是秦邵宗喝多了, 酒后胡言乱语,夸下海口。
是有“亲射虎,看孙郎”一说不假, 但这里的“亲射虎”是一种决心,而非完成时态。而且那可是老虎, 是森林之王,哪能说猎就猎。
秦邵宗焉能瞧不出黛黎的怀疑,太阳穴跳了跳,“夫人不信我?我又不是未成功猎过大虫。”
黛黎不说话, 只夹起虾丸吃, 细嚼慢咽,没回答信不信这问题。她浓密的黑睫偶尔抬起, 眼里是显而易见的怀疑。
“夫人与我打个赌如何,就赌我今年能否猎到大虫?”秦邵宗忽然道。
她没立马回答, 秦邵宗也不催促,只坐在对面看着她。
女人雪白的腮帮子微微鼓起, 随着几番嚼嚼嚼以后, 才消下去一些。秦邵宗的指尖忽然生出一股痒意,那痒意似乎化成一条无形的小蛇,张口咬了一下他的指腹。
指腹连着手臂经络,男人的长臂微不可见地震了一下。长了厚茧的食指和拇指狠狠搓了搓, 他不动声色地磨去那层异样。
黛黎咽下嘴里的虾丸:“好, 那就打个赌。不过既然是赌,必然有赌注。”
秦邵宗眉梢微扬,“听夫人之意,这赌注似乎也想好了。”
黛黎点头:“那当然。赌你能否猎到大虫,狩猎途中不拘于是否有人协助你, 但你不得作弊,不限于提前弄一头半死不活的老虎来,又或者是事先准备好战利品……”
他闻言嗤笑,“猎大虫罢了,何需作弊。”
黛黎也笑了,眼角翘起一点狡黠的小弧度,“输的那方,必须答应赢家一件事,不论是什么。”
一听她最后的五个字,秦邵宗当即皱了眉,她劣迹斑斑,有太多的前科,他毫不犹豫地说不可。
这声“不可”掷地有声,黛黎闻言敛了笑。
秦邵宗轻啧了声,“夫人有过河拆桥的习惯在前,还有一声不吭就去游山玩水的爱好在后,且再过两日,秦宴州那小子就能病愈。你叫我如何应这一句‘不论是什么’?”
黛黎自然知晓他不肯放她走,她敛下眸中精光,“不赌我是否能‘游山玩水’,也不会涉及你那些政务,这总行了吧。”
秦邵宗没立马说行不行,他拿起手旁的酒杯,并非快速的一饮而尽,而是慢慢地喝。
一个个猜测浮起又湮灭。
一杯酒尽,男人放下酒樽。
酒樽与案几碰撞,发出“哒”的轻响,与此同时,黛黎听到了一声沉沉的“可”。
他答应了。
黛黎重新扬起笑容:“不论冬狩举办多少日,但你能亲自下场的、也就是能猎大虫的时间只有一个白日,行否?”
不是一天,而是一个白日。
冬季昼短夜长,这个白日认真算起来还不足半天。如果这场冬狩办得大些,比如邀请渔阳郡各望族一同参加,有一些形式上的东西必然少不了。
哪样都要费时间。
秦邵宗一顿。
她这模样,这语气,像极了一只欢快地摆着尾巴正在给他挖坑的狐狸。
黛黎见他不言,开始给他戴高帽,“世人皆道武安侯智勇双全,勇猛无可匹敌,如日之光耀,照耀北地之春秋。区区一头大虫罢了,岂能难倒你?”
秦邵宗的喉结上下滚动,颈侧的青筋绷起又隐没。
黛黎见他还不说话,忽然眸光流转,眼里似多了些无形的小钩子,“我方才说得对吗,夫君。”
棕眸收紧一瞬,方才拭去的痒意卷土重来,汹涌澎湃,从手臂到脊椎,再到四肢百骸,如同烈火般蔓开,令秦邵宗每一根寒毛都兴奋得颤抖不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