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邵宗只回答了第一个,“是要嫁入秦家。”
秦红英一颗心忽地落定了,她二兄向来不轻易许诺,言出必行。
有他这句话,茸茸的婚事落定了大半。
至于郑家,郑小郎君确实不错,但哪及得上外甥靠谱?
也亏得她和丈夫打算待她们回南羽之后,才安排茸茸和郑小郎君见一面,如今两小辈未见过面,有些事处理起来完全是长辈之间的交流。
“二兄,你怎的突然改变主意了?上回我问你,你还说不着急。”秦红英好奇道。
秦邵宗依旧没回答这个问题,只是说:“和郑家退了婚后,先不着急立马订下一门,否则于茸茸名声不好。她不一定和祈年成婚,让小辈先处处看。”
秦红英心里打了个突,疑惑一个接着一个地往外冒。
不一定是祈年,这意思是云策?云策改变主意了?
可她才带着女儿在此地住没几天吧,云策向来内敛,没理由快进到对茸茸生了情谊,转而向二兄表达娶妻之意。
还有二兄这话说得不明不白的,若非知晓他的品行,她都要以为他耍她玩儿。
秦红英一肚子的疑惑,但无论她如何问,都没能问出个所以然来。
日子转眼又过去几日。
渔阳郡这座古城热闹非凡,车水马龙不断。每日的东方既白后,仿佛有一卷无形的清明上河图缓缓铺开,书写着与昨日相似的繁华。
城中某食肆,二楼边角雅间内。
“他们停止了寻找何首乌,不妙。”谛听坐于案前,手执白子,低眸看着案上的棋盘。
白象执黑子,也在看案上的棋局,“据闻秦夫人有集药的习惯,她此番来渔阳绝对是应武安侯之邀,他们缺的何首乌多半由她补上空位。但只要麝香不足,黛夫人终究会来到我们身边。”
修长的手指将一枚白子放于棋盘上,玉子碰撞发出轻响。
“武安侯最是诡计多端,就如当初白日城一战,谁能想到他既不强攻白日关,也不走船桥渡河,而是领了兵硬是走了几日荒无人烟的山路,抄道到白日城后方。”谛听摇头说道,“他们有没有得到足够的麝香,不好说。”
“明灯体内的赤胆最多还有八日,若是八日不除,他必死无疑。”白象颇为感慨地叹了口气,“发展到如今这局面,亦是我始料未及。与他相识将近十载,我是真拿他当自家兄弟看待。”
谛听面上也有复杂情绪掠过,但最终归于平静:“道不同,不相为谋。”
白象哼笑道:“同不同如今下定论还为时尚早。明灯只是选择他母亲,而非武安侯,若是黛夫人肯来,他也必回青莲教。”
谛听却再次摇头,“你若是见过黛夫人,便知武安侯无论如何也不会放她离开。”
就当白象张口欲言时,外面传来一阵匆匆的脚步声。
很快,一个小佣打扮的侍从入内。
“先生,他又出府了。这回除了秦三公子,还有一个小女郎同行。”侍从汇报道。
并无所具体名字,只用一个“他”代替,然而室内的两人都听懂了。
“行,你先下去吧。”
待小佣离开,白象以指轻点案几,“第几回了?”
谛听若有所思,“能收到消息的,至少第三回 。明灯并非好动之人,如此频频出府游肆,事有蹊跷。”
白象却说:“不过也说不准,秦三公子生性活泼、玩心重,他在府中闷了将近两个月,想出府很寻常。”
“明灯对我教非比寻常的熟悉,他接二连三的出府,我忧心他在寻我们。”谛听垂眸,放下一子,“有我们给黛夫人递信在前,他必然知晓渔阳郡内有我教踪迹。”
“那你想如何?”白象随意放棋。
“叔叔曾说,凡事都要以最坏的角度揣测,方能立于不败之地。我们姑且当他们找到了足够的麝香和何首乌,也姑且当明灯寻到了我们一些踪迹……”谛听拿起一枚白子,玉棋在他指间泛着莹润的光。
白象:“那该如何?”
“赤胆受到剧烈刺激会加速狂暴期,那就投石问路吧。他和秦三公子在一起,倒是正正好,让他们一同取取暖。范小娘子近来嚷嚷得厉害,此番便派她去。”谛听笑道。
白象听懂了,霎时面色大变,“真要如此?万一没控制好,明灯必死……”
“白象,情不立事,志不同不相为友。”谛听平静抬眸。
白象噎了一下,补充道:“我、我只是担心若是他死了,黛夫人受了丧子之痛,必定彻底依附于武安侯,到时她再无归顺我教的可能……”
棋局没下完,但胜负已初显。
“以明灯的警觉,这还要不了他的命。对了,我收到叔叔的传讯,南方战事已落幕,刘荆州棋高一着,让益州往后都改姓‘刘’。我今日得出发前往荆州,渔阳这边由你全权掌管。一切按我先前说的来办,莫要让叔叔和我失望。”谛听显然不打算再下这一局了。
他从座上起身,居高临下地看着白象,“自他叛变的那一刻起,明灯便不再是我们的兄弟。妇人之仁只会坏了大事,弟弟切记。”
第111章 故人与旧仇
主街上熙熙攘攘, 秦祈年走在中间,左边是秦宴州,右边是施溶月。
少年看这个觉得有趣, 看那个也觉得新奇。分明是再寻常不过的景象,但和秦宴州还有难得来渔阳一回的小表妹一同游肆, 感觉又不一样。
“茸茸,你看上什么尽管说,你难得来渔阳一趟,我定是要尽地主之谊的。”秦祈年依旧很大方。
施溶月瞅了他一眼。
她和秦祈年同岁, 虽然家不在同一个郡, 但要说生分,那还真不是。
当年秦家变故, 已嫁作施家妇的秦红英带着还脱不开手的女儿回来渔阳,她在渔阳小住的这段时间, 施溶月是和秦祈年放一块养的。
待那场风波平息,在之后的几年里, 每年秦红英都会带女儿回来小住。既是和二兄联系感情, 也是再压一压旁支某些不安分的,好叫他们知晓嫡系并非没人了。
施家对此无异议,甚至还乐意至极。
毕竟肉眼可见秦氏在往上走,和秦家继承者感情深厚百利而无一弊。
就这样, 施溶月每年都会跟着母亲回渔阳, 这对表兄妹年年都会见面,秦祈年小时候还带着施溶月一起爬树呢。
“我有银子,小表兄你还是紧着自己的钱袋子吧。免得下回你和你卫家那些表兄出去耍,三言两语被哄得银钱都砸在酒水上,回家后又得寻大表兄借。”
施溶月声音软糯糯的, 但说出的这话,却叫秦祈年险些跳起来。
“那是意外!主要是当时店家说买了酒后,就能一仰那据说是前朝名将关信的贴身宝剑的风姿,我便心动了。但谁知晓那所谓宝剑是个噱头,根本是假的,拿来附庸风雅罢了。”
秦祈年和施溶月解释完,又看向秦宴州去找认同,“秦宴州,你也喜欢兵器,你肯定能理解当时的我。”
“不能。”青年冷冰冰地抛出两字。
秦祈年大惊,“没理由啊,上回我说我有一把好刀,问你要不要看,你还说要来着。”
“食肆酒馆这等地方主饮食,哪怕得了上好兵器也捂不住,焉能和私人藏家相提并论?”秦宴州说。
施溶月不住点头,“二舅舅可是北地唯一的君侯,且又向来爱藏宝,他都没有的宝贝,一个小商贾怎会有呢?小表兄,此事你莫要被二舅舅知晓,否则你又该抄书抄断两支狼毫了。”
秦祈年:“……”
多谢提醒,但提醒晚了,书已经抄了。
一朵无形的乌云飘来,笼在秦祈年头上,呼啦啦地下起雨来。
施溶月见他低落,恰好发现一个熟悉的面摊,摊主还是那熟悉的老丈,她又是惊喜又是安慰道:“那面摊竟还在,何老丈的手艺比旁的要好一些,我们去那儿吃面如何?小表兄……”
话到这里,施溶月稍稍加快了些脚步,越过中间的秦祈年,看向另一侧身着白袍的青年,“秦小郎君,我请你们吃汤面如何?”
“不必。”
到底往那个面摊去。
摊档不算大,不过是由一架板车和几张支开的木桌组成,对比那些几层高、店面开阔的食肆,它的规模完全不够看。
但摊位的木桌和木椅都擦得很干净,有几把椅子因时常擦拭,表面泛着润洁的光。
此时是未时初,并非用膳时间,但摊位的半数桌椅也迎来了食客。
“小娘子。”跟随施溶月的女婢低声喊她,显然不太同意她在这等路边摊吃东西。
“忧心什么,我以前来渔阳,也在此地吃过。且渔阳鲜少贵女识得我,丢脸也丢不到‘施三’头上。”施溶月嘟囔。
底层布衣不如贵族讲究,贵族分餐而食,到了底下,都是大伙儿坐一桌。
三人同桌,待点餐完,施溶月一抬头就能看到对面两人的脸,她小表兄在和秦小郎君说着话。后者微微侧头,有在倾听,偶尔回一两个字,额角到下颌的线条极为清晰流畅,像名家最用心的挥毫一笔。
而近了看,才惊觉他的眼睫非常长,睫羽又黑又密,像极了那位黛夫人。
施溶月忍不住多瞅了两眼,默念好多回自己已定亲,不能胡思乱想,这才收敛了心神。
汤面很快端了上来。
民间的汤面还是饼状,大片的饼泡在骨汤里。面摊虽小,但这份骨汤熬得相当用心,也舍得用调料,确实比其他家的浓香许多。
三人之中,秦祈年背对大街最多,秦宴州和施溶月则较为少些。
在汤面吃到小半时,无意中的一个抬眸,令秦宴州整个顿住。
施溶月察觉到他有异,顺着他的目光看去,只见不远处有一个着水蓝色衣裙,头戴扭金丝衔珠蝶形玉簪的娇俏小女郎。
那小娘子皮肤白皙,打扮富贵,个子娇小,瞧着不像北地人。
施溶月的目光和对方碰上,那刹那,她不知怎的竟打了个寒颤,像被一条吐着猩红信子的蛇盯上。
施溶月确信,她从那小女郎眼中看到了恨意。
只是恨她?
恨她作甚,她与她非亲非故,从前也从未见过。
秦宴州眯了眯眸子。
虽说隔了一段,街上也人来人往,但他确认自己没认错,无论是面容还是穿戴习惯,那都是范八小娘子。
范兖州兵败,范氏男丁被武安侯除尽。按理说,这八小娘子会随母亲季氏回季家,而非出现在千里之外的幽州渔阳。
季家不会带她来,她一个小娘子也绝无可能孤身来幽州,必定是有人帮了她。
青莲教!
白衣青年忽然放下碗筷,从袖袋中掏出一把银钱往案上一搁,而后迅速起身。
“嗳,秦宴州,你往哪里去?”秦祈年惊得够呛。
秦宴州只是说:“发现一个目标。”
前几日和他到处在城中乱转悠,如今秦祈年一听就懂了,当即也舍了筷,“在哪儿?能让你这般说,想来此人非同小可,咱们一起去将人逮住!”
两步追上秦宴州的同时,秦祈年想起小表妹还在,正想让她先行回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