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章 她想让美食也成为清河古……
邻居刘桂香和陈婆婆一起出了门。
从这条小巷转出去, 便是安平县古镇社区的主路,再一直往左手边走个十几分钟便到了清河古镇。原本这条路有些年久失修,坑坑洼洼, 但八月份的时候县里便请了路政来施工, 要把这条路给拓宽。
现在这条路被围了起来, 汽车只能绕路,行道树和绿化带也全都被挖了。行人只能挤着从两边走, 挺不方便的。刘桂香就嘟囔抱怨了几句。
但是!据说以后会有从市区高铁站过来的直达大巴, 而且还会增加公交车的班次。
所以抱怨归抱怨, 大多数的百姓还是支持这个改造工程的。反正这些“铛铛铛铛”的声音肯定会在古镇开业前消失, 再忍几个月就好了。
往古镇的方向走, 一路上的人越来越多。
“你看看, 这边的店都开门了。”刘桂香感叹,“以前好多都是关着的嘛。”
小超市便利店、饭馆、奶茶店,一些是新开的, 一些是老店也都选择了重新装修。比如老赵家的那家宾馆,都施工好几个月了,也不知道他要装修成多豪华的样子……她甚至看到有一家正在做装修的新店,挂上去的店招是“汉服写真摄影馆”。
真是个新鲜玩意儿, 她只在视频里看过。
陈婆婆话虽然不多,但每次都很精准:“得先有人,有人了,就什么都好办咯。”
清河古镇后续要是生意好了,她们这些生活在旁边的人才能跟着喝碗汤。陈婆婆虽然这段时间辛苦了点儿,但是收获颇丰。她以往给别人做钟点工一个月好的时候赚个三四千,但现在能赚四五千。
女儿躺在家里,纳闷地问过她:“这不差不了太多啊, 而且摆摊还更累。”
“当然不一样!”陈婆婆拍了她一下,“你个傻孩子。现在清河古镇才多少人呐,都能赚个四五千,以后游客来了,那不就能赚更多了吗”
游客再怎么少,应该也比现在纯粹只有工人和员工多吧?
三四千已经能够涵盖她和女儿两人的生活费用,四五千的话还能再剩一点儿。要是多赚一些,她就能攒下钱来去给女儿看病了。所以她现在干劲十足。
到了现场,陈婆婆找到自己常待的位置,除了她之外,只有一个卖淀粉肠和铁板豆腐的。其他人都没来,可能要等到傍晚才会来。
刘桂香见排队的已经非常多了,也赶紧过去排在了队尾。
她踮起脚来,看到工作人员已经摆了好几个大的告示板,都是漂亮的洒金红纸毛笔字,一张写着“每人限购两只”,另外一张写着“新品,秋季润肺茶,数量有限,每人限购一盒。”
刘桂香听到前面有人问:“医生,这个初秋润肺茶是治什么的?有禁忌吗?”
“老少皆宜,可以生津润燥,利咽健脾。”回答他的正是张瑛,她现在对着陌生人也能坦然自若,口齿伶俐,“这是老师新研发出来的,一盒里面有二十四小袋,喝一个月没什么问题。”
观脉堂所有的实习生,新来的针灸师,包括她和钱博江,现在都叫张仲景为老师。
问话的人看了看摆在自己面前的两个包装,想也没想:“那给我来一盒。我还要两个香囊。”
甚至都没问一盒要多少钱。
张瑛提醒他:“这一盒要一百二十八哦。”
其实原本是简单的袋装,一袋打算卖九十八。但是钱博江看了后觉得换成定制的盒子肯定会卖得更好,还能卖得更贵。
钱博江:“能花钱买这种草药茶饮的人,根本不在乎这三十块钱。没钱的人根本不会来买茶饮。”
喝点碎茶叶沫子他不香吗?
果然,那人眼睛都不眨一下:“可以的,来一盒。”
一百多块钱可以喝一个月,不算贵,还是观脉堂出品。而且,这个包装很精美,送人也很合适。
观脉堂这几个月在安平县已经很有名气了,甚至隐隐传到了市里面。听说观脉堂坐堂的那位张大夫,是省里认证过的名医,还时不时被省里的医学院邀请去讲座。
这样的东西,即便不贵,送出去也很有脸面。而且,还是限购的,那就更完美了。
后面的人大概也都抱着这种想法,几乎每个人都要了一盒。
轮到刘桂香的时候,她来得早,正好剩下最后一盒——她本来都只想要买个香囊,但听说这个什么什么茶只有最后一盒的时候,忽然觉得不买好像亏了,鬼使神差就点了点头:
“行,那我要了。”
说实话,在付完钱的那一刹那刘桂香就有点后悔。
一百多,还挺贵的。其实这挺不符合她平时的购物习惯的,也是上头了。
结果让她没想到的是,刚拿到东西离开队伍没多久,就有一个三十多岁的男人找上她,像是做贼一样小声说:“你这些东西,出吗?”
刘桂香有些懵:“……你要啊?”
中年男人点点头:“香囊加十五,这盒茶给你加二十,出不出?”
刘桂香本来就有点后悔,一听还有这等好事立刻将手中的茶盒往他怀里一塞:“一百五,要不要?要的话就给你。香囊不能给你。”
她家亲戚还等着呢。
中年男人挣扎了一下,砍价不成,最后一咬牙点点头:“成交。”
两人就在一旁偷偷摸摸完成了整个交易。
刚从办公楼出来想要看看这边售卖情况的路晓琪,和苏隽站在角落里目瞪口呆地将这一幕尽收眼底:“不是……这才多久啊?怎么就有黄牛了?”
苏隽拿出手机,娴熟地翻到海鲜市场,递给她看:“喏。”
路晓琪狐疑低下头去,却发现那是售卖香囊的页面,而且是售罄状态,上面堂而皇之写着“观脉堂香囊,懂的人进。”
这也就算了,关键是页面价格是80!
他们自己都只卖50!
她叹为观止:“这可真是无本生意。”
如果说有什么物种是无孔不入的,除了小强之外可能就是黄牛了。可偏偏还真没什么办法,她们都已经限购了,总不能买个香囊还得要提供身份证吧?
而且,如果只是代购……只要不是那种低价囤货让别人无货可买的代购,正常代购者遵守了他们的售卖规则,付出了自己的劳动成本和时间成本,赚点钱好像也没什么好指摘的。
路晓琪只能暗叹一声服气。
人家这脑子怎么就那么灵活呢?难怪清河市经济好。
“已经在联系一些中药生产厂商了。”苏隽见她皱起眉,以为她是不喜这样的行为,便出声说,“等到能够量产的时候,这些现象就会少很多了。”
路晓琪点点头:“只能这样了。”
杜绝是没法杜绝的,但可以减轻一些。
她斜睨了苏隽一眼,奇怪问:“我怎么感觉你现在对海鲜市场比我还要熟悉?”
真是彻底融入了。
苏隽:“恰巧买过几次零件,有些停产的零件,只有那个上面有。”
他眼角余光扫到那边陈婆婆的摊子,眼睛一亮:“要不要吃煎麻糍?我去给你买?”
那边太阳正晒着,苏隽理所当然的让她在这个阴凉的角落里等。
是同事群里经常提到的煎麻糍?路晓琪忙不迭点头:“好啊,好啊。”
“要两份煎麻糍。”
陈婆婆抬头看到是他,亲切的笑意泛上眼角:“还是要豆沙对不对?”
她记得他,每次过来都是要豆沙馅儿。
苏隽:“一个梅干菜,不要放辣,一个要豆沙。”
最近可能有些秋燥,路晓琪的嗓子比较干,也正在喝润肺茶,吃不了辣。他自己则更喜欢甜口,豆沙绵绵的,配上煎得焦黄的糍粑,很是香甜好吃。
“好,马上。”陈婆婆立刻动手开始做起来,随口问,“给女朋友买的呀?”
这个小伙子应该是清河古镇里的工作人员,她经常见到,也经常看到有女孩子偷偷拍他,甚至是向他搭讪要电话号码,但没一次成功的。
陈婆婆想,这小伙子大概是有女朋友了。
远远看到路晓琪站在阴凉处,他自己过来买东西,便下意识以为那位就是他的女朋友了。
苏隽听了陈婆婆的话,惊愕瞪大眼,清俊的脸上瞬间浮现起淡淡可疑的红晕,立刻否认:“不是,不是女朋友。”
陈婆婆笑眯眯的:“知道了,知道了。”
那就是还在暧昧期没有挑明。
苏隽看她的神情,内心无力:……您到底知道什么了呀?
糍粑在铁板煎盘上被煎成金黄,发出滋滋滋的声响,一股香气散了开来,是碳水遇到油脂之后散发出来的让人无法抵御的香气,撒上黑芝麻之后,香气更加浓郁。
陈婆婆利落地拿小铲刀将麻糍切成小份,装在了两个小碗里,又配上了长签子。
“好了。”
苏隽利落拿手机扫了十块钱,提着两份煎麻糍落荒而逃。
路晓琪接过他递过来的麻糍,看到他脸上依旧还没消散下去的红晕,疑惑问:“现在的阳光还这么猛吗?”
这才几分钟啊,脸就晒红了?
不过,倒是秀色可餐,路晓琪在心里嘿嘿嘿嘿地笑。下饭!感觉炒麻糍都可以多吃几口呢!
她真的多吃了几口,当然不是因为苏隽,而是因为这个炒麻糍真的很好吃啊!
路晓琪吃到后面甚至想要再去买一份,要知道她可是被大厨宋五嫂养刁了胃口的人,难怪那么多同事都在群里夸这个麻糍。
等等等等……她想到了什么。
苏隽看她后面一直放慢了动作嚼着,脸上神情还若有所思,一边又看着那边在忙活的陈婆婆,忍不住问了一句:“怎么了?不合口味?”
却没想到路晓琪忽地抬起头,声音兴奋:“苏隽!我知道该怎么做了!”
她眼神中闪耀着光芒,让苏隽为之一怔。
轻咳了一声,苏隽疑惑问:“什么怎么做?”
路晓琪欢快地举起手中的麻糍:“二号区的美食街呀!”
陈婆婆还在专心地做客人要的麻糍,却看到刚才的那个小伙子去而复返,步履匆匆。
“还要一份吗?”她问。
苏隽笑道:“不是,我来是想问您一句,想不想要参加我们美食街的内部竞选?如果通过的话,就可以获得一个美食街里的铺面。”
陈婆婆的手顿了一下,都忘记了煎麻糍。
她不可置信地重复:“我?不行不行,我可没钱去租铺面。”
她要是有钱的话早租了,开个店不比摆地摊强吗?可是她租不起。再说了,清河古镇里的铺面,不用想都知道肯定会很贵,不是她可以肖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