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浩也在其中。
他并不是清河市本地人,而是杭州人。一次来清河市周边出差正好遇到宋嫂鱼馆推出了西湖醋鱼而且还在网上引发了一波小争议。甘浩这才知道有这么一家鱼馆,特意来清河市吃了一次,从此惊为天人,然后逢人便推荐。
后来,宋嫂将鱼馆开回了清河古镇里,他就办了一张年卡,时不时就从杭州跑来清河市逛一逛然后吃个饭,过个周末再回去。这在他的朋友圈里也成为了一段传奇。
今天他就带着妻子和孩子还有几个对清河古镇好奇已久的朋友一起过来了。
他提前订位置,拿到了一个风景极好的包厢。
“这儿的确是很美啊,难怪老甘你来这儿和回家一样。”几位好朋友看到窗户外的小桥流水以及不远处的幻音阁,觉得美景目不暇接。
他们也是看惯了水乡古镇的人,但清河古镇的确比往常的水乡要更加精致也更加特别。
“景色只是其次,美食才是重头戏。”甘浩翻看着眼前的菜谱。
宋嫂鱼馆有两本菜谱,一本是固定的,一本是每个月更换的,是一出折子,每个月更换菜品的时候都会请人重新写一遍,最开始的一版还是请宇文恺写的,后来也找过苏隽,最后大家都忙了,便请五号区一位从小学习毛笔字的工作人员来写。
很是赏心悦目。
老食客都知道,这本每月一换的菜谱才是精华,是必点。
但今天的似乎更有些不同。
“怎么后面还临时加了两道?”甘浩看着最后面加上去的菜,那墨迹一看就是新的。
服务员想到刚才领班紧急从五号区薅来了那位会写毛笔字的工作人员的场面就忍不住脸上泛起笑意。
她介绍说是宋大厨从外面请来的大厨,今天做的新菜色,老食客们有兴趣可以尝尝看。她特意说:“就连我们宋大厨吃了后都说好呢!”
“宋大厨也都觉得好?那肯定好!”甘浩是宋五嫂的脑残粉,听她这么一说立刻做了决定,“那就各来一份。”
然后他又点了西湖醋鱼和宋嫂鱼羹,还有其他几样时令菜。
好友们纷纷坐下,调侃他:“这次终于可以看看将我们老甘勾得魂牵梦萦的菜到底有多好吃了!”
“那肯定还是嫂子做的菜更好吃。”
甘浩太太笑道:“那我可比不了。不是我们吹,是宋大厨的手艺的确是一绝。”
甘浩满是信心:“你们还是想想待会儿要不要把门票升级为年卡吧。到时候咱们还可以经常一块来。”
而且人多能增加一点抢位几率。
菜肴陆陆续续上桌,先是几道家常菜,是鱼馆里其他厨师出品。
“还不错。”好友之一尝试了一下,夸奖道。
“的确是可以,不过……”另一位好友也认同,但一个大转折,“也不至于让你每个月舟车劳顿的坐高铁来吃吧?”
平心而论,味道上佳,别说是在具有垄断地位的景区里,就算是在竞争激烈的杭州这样的城市,也称得上是中上等了。可这似乎和甘浩日常吹嘘的那种好吃还是有些差距。
甘浩一笑:“这些就是开胃菜,今天的正菜还没上呢。别急呀!”
刚说完,西湖醋鱼和宋嫂鱼羹就上了。
“来来来,这才是宋大厨出品,尝尝。”
西湖醋鱼鲜嫩、宋嫂鱼羹醇厚,甘浩的朋友们在吃了第一口之后就赞不绝口,刚才的菜如果可以打八十分的话,那这位宋大厨的出品绝对可以打一百分!
大家很快把自己面前小碗的宋嫂鱼羹给喝完了,喝完后依然觉得唇齿留香。
还有那条西湖醋鱼,也被风卷残云一般吃了个精光,甚至还有人妄图用盘子里的酱汁来拌饭,然后被其他眼尖的同伴给发现了,最后大家和谐达成统一,一起分!
“的确是美味!”
“老天爷,我以前真的从来不吃西湖醋鱼的,老甘,你以前说你爱吃这个菜我还觉得是你口味奇葩,对不起。”
大家都笑了起来。
甘浩脸上带着与有荣焉的得意,仿佛这些夸赞是落在他身上一般。
酒过三巡,聊得正酣时,包厢门被轻轻敲响。服务员端着一个极大的精美拼盘走了进来,盘中是一个五色花碟,每碟里面都整齐码放着五碟色泽诱人、香气却各有微妙的葱醋鸡。
“各位,这是本店今日隐藏限时菜——古法葱醋鸡。”服务员微笑着介绍,并详细介绍了一下,“这五碟选用不同品种的鸡,以不同的火候烹制,酱汁风味也都不同。大厨特意嘱咐,请各位品尝后,为您觉得最合口味的一碟投上一票。”
她说着,拿出了五枚小巧精致的、刻着“宋”字的竹制票签。
“哦?还有互动环节?这个有意思!”甘浩的朋友们顿时来了兴致。
服务员笑道:“得票最多的那一道会成为后续的固定风味。”
甘浩也觉新奇,他还是第一次在宋嫂鱼馆遇到这种形式的菜品。而且鱼馆里不常做家禽类的菜,很有意思。
他率先动筷,依次品尝过去。
这一尝,他的眼睛就亮了。
第120章 我现在觉得我的婚纱可……
甘浩一开始以为可能和葱油鸡的口感差不多, 但一口咬下去才知道完全不同!
鸡肉入口,先在口腔里弥漫开的便是灵魂醋汁的味道,甘浩本来就是爱吃酸的人, 不然不会心心念念西湖醋鱼。他自忖吃过这天底下大半的以酸为主调的风味, 但依然为这一口而感到惊艳。
它的酸, 酸得醇厚柔和,绝不刺激, 符合大部分的口味, 而酸味过后, 带着隐约的复合香料气息便涌上来, 让舌头上的味蕾简直忙得目不暇接, 最后统一在一丝丝鲜甜的回味之中。
这样的风味, 极大地衬托了鸡肉的本味,却绝不喧宾夺主。
鸡肉的嫩度恰到好处,多一分则烂, 少一分则柴,尤其是嚼到鸡皮的部分,有一丢丢油炸的脆感但绝不焦干,依然保留着油润的口感却不腻味。
每一种鸡都展现出了其独特的肉质口感。而那醋汁更是灵魂所在, 五种风味,竟难分高下,各有千秋。
“这个好!皮脆肉嫩,汁水足!”
“好吃!”大家吃第一口的时候还有所矜持,但立刻便开始甩开膀子你吃我赶了。
“爸爸,给我夹一块鸡,我要吃鸡皮!”甘浩的女儿也吃得满嘴都是饭粒和油
甘浩太太笑道:“你看婷婷,以前吃饭可难了, 还得要喂,今天可吃得太好了。所以小孩子也是会吃的,不吃饭只是因为家里做得不好吃。”
“老甘果然会找地方,这可比我上次吃的人均两千的米其林还好吃多了。”
“那些米其林都是搞花头。”
就连原本不怎么爱吃酸的好友也都忍不住夹了好几筷子:“这个不是很酸,而且也不是单纯的酸。”
所以其实他不是不爱吃酸,原来只是以前没吃到自己合口味的酸。
待到碟子里还剩下几块鸡肉的时候,甘浩这才想起来:“哎哎哎,一个个别只顾着吃,还得要投票呢。”
朋友们立刻反应过来:
“我觉得这碟更入味,酸香开胃!”
“我喜欢这个,肉质更紧实有嚼头。”
“我忘了之前的味道,要不每个口味再让我尝一口?”
“我去,这话你也说得出口?”
包厢里响起了一片笑声。朋友们也纷纷发表意见,争论得不亦乐乎,最终郑重地投出了自己的一票。甘浩犹豫再三,将票投给了口感最为均衡的一碟。
服务员正好进来,送上了他们点的点心。
“这是另一道限时菜,古法新米发糕。”服务员介绍道。
掀开竹笼,热腾腾的白汽便涌了出来。待到白汽散尽,便看到里面盛放着五朵小小的发糕,每一块都如同花瓣一般,还透着极其淡雅自然的紫、白、黄三色渐变,顶端细碎的枣末犹如点点花蕊。
明明只是发糕而已,却精美得让人不忍下筷。
“这……这是发糕?”甘浩的妻子惊叹道,“做得也太好看了吧!”
甘浩却有些疑惑:“这好像和你们之前卖的发糕有点不一样?”
他在宋嫂鱼馆的公众号上看到过新品照片,就是很简单的三角形发糕。
服务员笑着解释:“这也是今天宋大厨请来的另一位新大厨做的,这位新大厨擅长做白案点心和素食。”
原来如此!
怀着好奇,众人分食了这块艺术品般的点心。
入口是极其熟悉的、朴实温暖的米香和甜润,但口感却比寻常发糕更加细腻润泽,三种颜色的部分似乎还带着极其微妙的天然清甜。
“黄色的应该是南瓜,紫色的是紫薯。”
也算是寻常的选材和配色,但味道却调得刚到好处,融入了清甜却不抢米糕的本味。
“好吃!”甘浩的女儿眼睛亮晶晶的,一口接一口。
甘浩细细品味着,心中的震惊一波接着一波。这葱醋鸡的古法韵味,这发糕的巧思与精致,其水准之高,完全超乎他的预料。
他原本以为,宋五嫂的手艺已是巅峰,无人能及。可今天这两道菜,其展现出的功力和对食物理解的深度,竟然……丝毫不逊色于宋五嫂!
果然大佬认识的都是大佬吗?
“老甘,你这推荐,真是绝了!”一位朋友满足地叹了口气,“本来吃到宋大厨做的鱼时,已经觉得是天花板,没想到后面这两道菜完全不输。这水平,放到哪里都是镇店之宝级别的!”
甘浩从震惊中回过神来,猛地抓住服务员问道:“请问今天做这两道菜的大厨,以后还会在鱼馆里工作吗?”
可别只吃了一次就吃不到了啊!
服务员摇摇头:“宋大厨没说,不过她们是我们老板邀请过来的朋友,或许,可能会留下吧。”
她也不是很确定。
甘浩有些遗憾:“明白了。”
服务员微笑:“甘先生可以关注一下我们的公众号,如果两位大厨留下来应该会有公告的。”
甘浩点了点头。
宋嫂鱼馆里每引进一位可以独当一面的厨师,的确都会在公众号公告,包括履历和擅长的菜品,方便大家根据自己的喜好来点单。
待到服务员走后,他们又在包厢里喝了喝茶,这才出门转转。虽然盛夏天热,但清河古镇里也有不少的消暑好去处。还没到最后离开的时候已经有朋友已经打算向甘浩学习要升级年卡了。
再来两次就回本,超值回票价!
路晓琪知道鱼馆忙,所以没在饭点最热闹的时候去添乱,一直到了下午一点多才过去。
一群人吃吃喝喝,不亦乐乎。有李龟年这个E人和“派对达人”在,整个场子就不可能冷下来。到了酒酣正热之际,他带着弟弟一个弹起了琵琶一个唱起了歌,王维等人在一旁用筷子敲着酒杯应和。
朱帘秀还唱了一段,嗓音珠圆玉润,听得旁边小院子的客人一直好奇在问这边是不是有什么演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