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穿越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经营古镇,员工都是古穿今_分节阅读_第183节
小说作者:火星少女   小说类别:穿越小说   内容大小:1.15 MB   上传时间:2025-11-04 12:52:51

  他直接懵了。

  啊?什么意思?不过是种地,不仅不交钱,朝廷还要给补贴的吗?

  “不会吧?你们那儿没有?老哥,你到底哪儿的啊?”那问他的农民见他呆立在原地半晌没说话,以为他是偏远地区来的,那边没有补贴,顿时生出了几分同情, 但又有点炫耀地显摆:“那我们这儿是有的。”

  旁边一个农民也呵呵笑道:“我们每亩一百三,也不多,但总比以前好嘛。”

  “那是!有钱总比没钱好。以前是咱口袋里的钱和粮都要交出去,现在是从外面往口袋里装,这能一样嘛!”

  “你说得也是,”老农用力点头,语气肯定,“国家给钱让咱安心种粮,这日子,放在过去可想都不敢想。现在当农民,只要肯干,日子不比城里人差!”

  “咱住的房子还更大呢。”

  “那你要这么说,人家可是有医保有养老金的,咱们可没有。反正啊,我觉得孩子们要是能读书有闯劲,还是去城里好。就算是以后要种地,估计也和咱们这种种法不一样咯。”

  “也是。”有人叹口气,“时代变了。”

  不过,他很快又乐观起来:“不管怎么说,日子还是一天比一天好嘛,现在咱们的医保也过得去。我和你们说,社保还是得要交,尤其是医保,一年几百块钱又不多……”

  他们自顾自聊了起来,倒是让赵过从中获得了很多信息。

  后来,这几个农民家里都有事,便和赵过告别了,留他一个人在田埂上坐着。

  赵过坐了很久。

  他也不是发呆,而是在整理脑海里的信息。这段时间他一直在古镇里补充一些宏观上的历史知识,和在这个时代日常生活的一些常识,反倒是农事相关的他今天第一次大规模接触到。之前也不过单纯的以为只是产量高,物产丰富罢了。

  却未曾想,是如此颠覆。

  他大致归纳出了几个信息:

  第一,这里大概率是不再收税了;

  第二,不仅不收税,而且还会给农民补贴,直接点说就是发钱;

  第三,农民可以自由地选择种地或不种地,能去城里,还能读书;

  第四,农民还有社保,他不清楚是个什么东西,但好像涉及到看病和养老,听起来是个不错的东西。

  ……

  “您总结的大概都对。”路晓琪听了他说的之后点了点头。

  苏隽有些歉意:“早知道应该把这部分的知识安排在最前面。”

  赵过一笑:“若是在我来的第一天就告诉我,恐怕我会认为你们得了失心疯,或者是联合起来在骗我。”

  正是因为对这个时代有了一定的了解,他才知道这应该是真的。

  他犹豫了一下,还是问出了声:“如今……可是真的不收税了?”

  路晓琪连连摇头:“那当然不是,没有税收的话那国家怎么运转?税当然还是收的。”

  赵过的脸上出现一些恍惚之色,果然是他听错了吗?

  一时之间不知该高兴好还是不高兴好。

  “不过……”路晓琪一个大转折,笑眯眯地说,“的确是免除了农业税。不再对农民收税了,也不用再给国家交粮了。”

  赵过:!!!

  苏隽不赞同地瞥了路晓琪一眼,她嘿嘿一笑,眼睛成了月牙。

  赵过只觉得喉咙被哽住。此事竟然是真的,一时之间,悲喜交加,各种情绪继续翻涌而上。

  税,是他那个时代压在天下农夫头上最沉重的枷锁,也是他身为搜粟都尉职责的一部分。

  纳粮交税,天经地义!自他懂事起,这便如同日月运行般不可动摇。他毕生所追求的,不过是让百姓多收几斗粮,少饿死几个人,能勉强交上赋税,已觉是莫大功德,足以告慰平生。

  他的确做到了。

  代田法、农具改良……这些东西的出现让大汉的农民们尝到了丰收的喜悦。

  然而,帝国后期,连年征战,赋税加了一次又一次。到最后,农人家中即便是年满三岁的儿童也要缴纳赋税,刚收的粮食自己还没吃上就要被拉去府库,百姓生活艰难,甚至不得不因此而杀子来避税。

  赵过对汉武帝的感情十分复杂。

  感激、崇敬、失望兼而有之。

  而如今,他竟然来到了一个农民不用交赋税的时代……

  赵过彻底沉默了。他缓缓转过身,背对着路晓琪和苏隽,再次望向那片在拖拉机轰鸣声中不断被翻新的、散发着泥土芬芳的广阔田野。

  远处,有新建的、坚固的混凝土水渠在阳光下泛着光;有整齐划一的白色塑料大棚排列着;有电线杆沿着笔直的田埂,如同忠诚的卫士般伸向远方。

  飞速的高铁在高高架起的铁轨上呼啸而过。

  两千年的时光洪流,不仅带来了力大无穷的“铁牛”,带来了亩产千斤的神迹,更带来了一个不交税反得钱、农人能挺直腰杆安享富足的新世界。

  而眼前这一切,这阡陌纵横、铁牛轰鸣、仓廪充实、农人安乐的场景,远超他最大胆的幻想!是他穷尽一生智慧,在梦中都不敢描绘的盛世图景!

  一股难以言喻的、混杂着巨大震撼、无边欣慰、历史洪流冲刷下的渺小感以及一种夙愿得偿的解脱感,如同潮水般汹涌袭来,瞬间淹没了这位来自两千年前的农学家。

  赵过弯下腰去。

  路晓琪忍不住一步向前,但是被苏隽立刻拉住了手。

  苏隽朝她无声摇了摇头。

  路晓琪顿住了脚步。

  赵过佝偻着背,像一个长途跋涉终于抵达传说中乐土的朝圣者,却又因乐土的辉煌远超想象而显得无所适从,无比渺小。他慢慢地,一步一步地走下田埂,全然不顾鞋袜沾上泥泞。

  最终,他蹲下身,用那双布满老茧的曾无数次摩挲过汉代粗陋农具和贫瘠泥土的手,小心翼翼地,近乎虔诚地,捧起一抔刚刚翻起的湿润黝黑散发着勃勃生机的泥土。

  泥土在他微微颤抖的掌心中,带着新翻的凉意和沉甸甸的分量。

  他将脸深深埋入掌心的泥土里,贪婪地、深深地呼吸着那熟悉又无比陌生的气息。

  良久,一声压抑的、饱含着无尽感慨、欣慰与释然的呜咽,才从他紧贴泥土的指缝间低低地逸散出来,消散在这片生机盎然的属于未来的春野之上。

  两人默默看着赵过,不在这个时候打扰他。

  过了许久,太阳逐渐往西移,落入到山尖之后,赵过这才站直了身体。他用沾着泥土的袖子不甚在意地抹了抹眼角残留的湿意,那黧黑的脸上带着几分赧然,但更多的是释然后的平静。

  “让你们见笑了。”他声音还有些沙哑。

  路晓琪连忙摆手:“没有没有!赵都尉,我们完全理解!”

  任谁跨越两千年来到这里,看到这样的变化,都会震撼的。

  苏隽也温声道:“赵公心系农桑,此情此景,感同身受,实属人之常情。”

  赵过点点头,目光再次投向那片在夕阳余晖下渐渐归于平静的田野。他深吸一口气,似乎想将这份安宁也吸入肺腑。

  路晓琪看他似乎还不愿意离开,索性坐在了田埂上。一动,这才意识到苏隽刚才拉她的时候握着她的手,至今都还没有放开。

  此刻,他正无比自然地牵着她的手。

  路晓琪只觉得耳根微微发烫。她下意识地清了清嗓子,试图掩饰这突如其来的悸动。

  苏隽原本也正看着田野,闻声疑惑地侧头看向她:“嗯?”

  路晓琪没说话,只是眼睫微垂,视线飞快地、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嗔意,苏隽顺着她的目光望去,整个人微微一怔。

  他心头一紧,像是被什么东西烫了一下,还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慌乱,迅速松开了手。指尖残留的柔软触感骤然空落,让他的心跳漏了一拍。

  他喉结微不可察地滚动了一下,掩饰性地低咳一声:“……抱歉。”

  路晓琪也飞快地收回手,指尖蜷缩了一下,轻轻点了点头,然后坐在了田埂上,脸色平静——最起码看起来平静地对赵过说:“赵都尉应该还有不少话要问?要不,咱们就坐在这儿聊聊吧。”

  “善。”赵过欣然应允。

  三人便席地而坐,面对着田野。

  赵过要问的其实也很简单——为什么农人可以不用再缴纳粮食和税收?既如此,国家要如何运营?

  这也曾经是他幻想过的,但每次都觉得简直无稽,幻想不过是幻想。那,这个时代又是如何做到的呢?

  路晓琪和苏隽很仔细地向他解释了现在的税制,最大头的其实是来自于增值税、企业所得税、车船税等等,一切商业活动其实都要交税。而且赚得越多,交得也越多。

  赵过听得极其认真,眼中闪烁着思索的光芒:“原来如此!工商兴盛,百业繁荣,税源自然广阔……”

  他联想到一路上看到的无数工厂、商铺、车流,隐隐有些明白了。

  “而且,”路晓琪补充道,“国家收上来的这些税,有很大一部分,就是为了反哺像农业这样的基础产业,以及像医疗、教育、养老这些民生大事。给农民的补贴,就是其中很重要的一部分。”

  赵过咀嚼着这些词汇,联系起老农说的“医保”“社保”,思路渐渐清晰,“也就是说,国家取之于百业,用之于万民?尤其要保障耕者有其利,病者有其医,老者有所养?”

  “对!就是这个意思!”路晓琪用力点头,“国家富强了,有能力也有责任去保护那些最基础的、为所有人提供粮食的农民,让他们也能分享发展的成果,安心种地,过上好日子。免除农业税和发放补贴,就是最直接的体现。”

  赵过沉默了许久,夕阳的金辉映在他深刻的脸庞上。

  他长长叹息一声,带着无尽的感慨,“此非小仁小惠,乃是大仁政,大智慧!即便是高祖,文帝景帝在世,亦当汗颜。”

  路晓琪顿了一下,有些遗憾地说:“不过,虽然政策是好的,但农民依然是这个社会最辛苦的一环。”

  让她有些惊讶的是,赵过听了这句话之后并不惊讶,他笑了笑,很清醒:“我看方才那几位老丈,虽言谈满足,然其双手皲裂,面容黧黑,身形亦显劳碌之态。”

  很显然,这儿的农民依然是辛苦的。

  路晓琪和苏隽都愣了一下,随即心中涌起敬佩。

  不愧是赵过!他不仅是农学家,还当了那么多年的高官,并未被表面的富足和政策的光环完全迷惑,敏锐地看到了更深层的东西——农民的本质依然是与土地搏斗的劳动者。

  “赵都尉看得透彻。”苏隽诚恳地回答。

  “是啊,”路晓琪也收起了笑容,认真地说,“虽然有了机器,效率高了,但农忙时节,抢收抢种,依然需要起早贪黑。风吹日晒雨淋。病虫害防治、田间管理,一刻也松懈不得。遇上极端天气,比如大旱、大涝、冰雹,就算有保险补偿,但一年的心血可能就付诸东流,那份打击和心痛是金钱难以完全弥补的。而且,粮食价格受市场波动影响,有时候辛苦一年,算下来收入可能还不如进城打工。”

  她之前做历史视频曾经去了解过这些。

  赵过静静地听着,理解地点点头:“我明白了。免赋税,予补贴,非是免除其辛劳,而是,使其辛劳有所值,使其生活有保障,使其面对天灾人祸时有倚仗,使其……腰杆能挺得更直。”

  “正是如此!”路晓琪和苏隽异口同声。

  路晓琪感慨:“反正,大方向是对的吧。”

  固然不完美,但进步巨大。

  夕阳彻底沉入山后,天边只余下一抹绚烂的晚霞。田野的轮廓在暮色中渐渐模糊,但那片土地的生机和希望却深深烙印在了赵过的心中。

  他站起身,拍了拍身上的尘土,望着这片承载着两千年沧桑巨变,也寄托着无数农人汗水与希望的土地,脸上露出了一个无比平和而坚定的笑容。

  “路还很长,”他看着脚下延伸向远方的田埂,轻声说道,既像是在说眼前的路,又像是在说这条通往富足与尊严的漫长道路,“如小友所说,方向是对的。”

  路晓琪和苏隽也站了起来,站在他身边,一同望向这片暮色中的田野。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295页  当前第183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183/295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经营古镇,员工都是古穿今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