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姝也的确没有生气,事后两人身上都黏糊糊的,她原本趴在树干上,抖了抖发麻的腿后,回身搂着周野,仰着脑袋望他,问:“这几日忙,都没顾得上问你,阿野,猎杀黑瞎子的时候应当很惊险罢?当时候你心里在想什么呢?”
周野缓了缓粗沉的呼吸,大掌温柔地轻抚她脸颊,嗯了声,声音带着余韵的低哑,“一开始想着整张皮好卖,不能伤了那黑瞎子的前胸后背,难免束手束脚,险些被黑瞎子一爪掏了后胸,但我反应快,没叫它得逞,后来瞅准机会一斧子削了它半个脑袋。”
林姝听得心都提起来了,“阿野,以后别干这么危险的事了,要挣钱法子多得是,实在不行我挣了偷偷给你,暂且当做是你挣的。我跟你说啊,我这几样买卖都好得很,要不了多久我就能成小富婆,虽不及你一次性卖黑瞎子挣得多,但我这安全呀。”
周野被她逗笑,“阿姝,你还没嫁我,便胳膊肘往外拐了。”
林姝羞得捶了他一记,她这都是为了谁。
周野捏住她拳头,神色认真地道:“阿姝,如今回想起来我其实有些后怕。”
林姝怔住,抬高手摸了摸他的脑袋,“怕就对了,你这莽子,啥都没有自己的小命重要,以后行事多想想家里人,多想想我,知道么?”
“知道了。”周野看着她笑。
两人一前一后洗完澡,再回院坝也不知几时了。
……
次日林姝自以为起了个大早,谁知还是最后一个。
周野早早从深山摘了一背篓的观音柴回来,小蒲和阿娘已经搓好了浆汁在等浆汁沉淀,昨日村民换猪肉,家里又多了个木盆,两个木盆都装满了浆汁,到时候便是满满两大盆的观音豆腐。
周野还用林姝的宽口陶罐制了冰,她起的时候,只等宽口陶罐里的水凝固,除了那宽口陶罐,还另挂了两个小竹筒。周野只是轻摇那竹筒,便能知道里头结冰了没有,等竹筒里的完全冻结,陶罐里的便也差不多了。
林姝愣住,“你们啥都搞好了?那我起大早干啥?”
林小蒲道:“阿姐,我也才起不久咧,是阿野哥哥起太早。这观音柴还不是去后山摘的,阿野哥哥怕摘完了后山的阿姐想摘的时候没了,所以去了趟深山。还有这制冰的法子,我只跟阿野哥哥说了一遍,他居然就会了!”
林小蒲觉得自己已算精力旺盛的了,但跟阿野哥哥比还差得远。阿野哥哥起来后,要去后山接山泉水,要劈柴,要去山里给阿姐摘观音柴,回来的路上还不忘给阿姐摘一捧野山花。
活该阿野哥哥娶到阿姐这样的仙女!
林小蒲佩服得五体投地。
林招娣和廖老汉来取东西的时候,两大盆的“冰粉”已经凝好,陶罐和竹筒里的冰也都冻住了。
“阿姝,廖老汉已经在门口候着了,我拿上东西就走。”林招娣道。
她带了两个桶一个盆一个大陶罐。盆她特意往大了买,若是盛满,能放好多冰粉。阿姝今日做的这冰粉倒进去,也才占了一半位置。木盆里放了冰粉后再倒一些山泉水进去,让冰粉都浸在山泉水里,水里丢两块碎冰镇着。
糖水的话,她听阿姝的,到时候当着百姓的面现做,石蜜丢进陶罐里,冰块也丢进去,糖水便会又甜又冰。
而两个木桶,一个桶里放了大半桶稻壳,稻壳上头又铺了厚厚一层稻草,到时候冻结冰块的宽口陶罐直接没入稻壳里,冰能化得慢一些。另一个桶则盛满干净的山泉水,糖水舀完了再用这山泉水续上。
“林婶子,我这边东西都备好了,阿野今日有事去镇上,正好叫他去给你搭把手。”林姝说话间,周野已帮着把东西都搬到了门外牛车上。
牛车上除了这木桶木盆的,还有一张木桌并四条长木凳,以及一放了杂物的背篓,应是砧板和陶碗等东西。
桌椅捆绑在一起,木桶木盆这些也用麻绳缠了几道,周野动手缠的,稳固得很,便是路上颠簸也不会倾倒。
等林招娣寻了个空挤上去,牛车上满满当当,再也塞不下别的东西了。
“林婶子,你先过去,一会儿我便跟来。”周野道。
林招娣忙应声,道了句谢。
有阿野在,她心里又稳了不少。
周野简单收拾收拾,便跟上了廖老汉的牛车。
等人走远,林姝望望外面才刚蒙蒙亮的天儿,打算去屋里睡个回笼觉。
林小蒲起得也比往日早,但她激动得一点儿睡意都无,“阿姐,你说林婶子能卖多少冰粉出去?那观音柴是我和阿娘一起搓的咧,挣了钱是不是也有我的份?”
林姝挑了下眉,“成,挣来的钱分你一成。”
林小蒲听到这话,眼睛顿时就亮了。
一成也有不少呢!林婶子卖出十碗冰粉的话,她就能得十二文钱,十二文钱能买好几块糖糕了!
何桂香笑她小财迷,但她也好奇林招娣今儿这冰粉能卖多少钱。
林姝打了个哈欠,对林小蒲道:“林婶子带的石蜜足,糖水管够,端看你和阿娘搓的那两大块观音豆腐能舀几碗了。观音豆腐切块后,一大勺子舀到碗里便大差不差,毕竟上头还要放些果丁做添头,再是一大勺冰甜水浇进去,你估摸估摸那两大块观音豆腐能舀几勺子?”
林小蒲立马道:“若一勺子就能舀一碗的话,怎么着也得七八十碗了!若是运气好全卖光,一碗十二文,七十碗便是……阿娘,你快帮我一起算。”
林小蒲和何桂香算数的时候,林姝已经撑不住回去补觉了。
这一觉直接睡到了吃早食的时候。
林姝想起什么,忙问何桂香,“阿娘,阿野走的时候带干粮了么?”
“带啦带啦,阿娘还能叫他饿着?”何桂香朝她投来戏谑的一眼。
林姝笑嘻嘻抱着她,转移话题:“呀,阿娘头上的木簪可真好看,也不知是谁买的。”
何桂香被她逗乐,她头上戴的正是阿姝买给她的那支。
“等今日冰粉挣到钱,我再给阿娘买个更好的。阿爹喜欢喝茶,再给他买点儿好茶叶。”
何桂香道:“可别,簪子这种东西一个就够用了,买多了浪费。还有你阿爹,他喝你炮制的花茶和草茶也喝得香,不用给他买什么好茶,别把他嘴给养刁了。”
林姝捂嘴偷笑。不是错觉,阿娘的确比一开始她认识的时候“泼辣”多了。而这是她给阿娘的底气。潜移默化中她在影响阿娘,男人不是她的天,她可以靠自己、靠子女。
早食过后,林玉书带着课本来上课,赵三叔和林婶子的茅草屋建好没两日,林玉书便主动上门了,省去了林姝来回跑。
然而今日这课才上了一半,院坝外便响起熟悉的牛车吆喝声。
周野提前回来了,是搭廖老汉的牛车回的,他手里还抱着一卷编织细密的凉席。
廖老汉赶车赶出了一头热汗,摘下遮阳的斗笠扇了扇。
林姝和何桂香看到来人,皆是一愣。
何桂香诧异地问:“阿野这个点儿回来也就罢了,廖老哥,你怎的也回来了?”
林
姝去灶房端了两碗山泉水来,周野和廖老汉一人一碗喝了。
廖老汉缓了一会儿才笑咧着嘴道:“我和阿野给你们带信儿来了!阿姝丫头,你那冰粉卖得太好了,我和阿野走的时候,你林婶子盆里的冰粉都快卖空了!
她是个倔的,非要央阿野回来问问,你这边能再做些送去不?你说这大热天的,我哪能让阿野一个人走路回来,正好闲着无事,便载着他一道回来了,回头你这边备好了冰粉,我也能再用牛车拉过去。”
廖老汉是个喜欢偷闲的,搁从前,他一日只跑一个来回,多一趟都嫌累,何况天气这般炎热,但今儿他亲眼瞧见林招娣那冰粉摊子有多热闹!
林招娣一开始摆放好桌椅等物,因着面生,顶多几个路过的百姓和临近摊位的摊贩这边瞅来一眼,好奇这小摊卖什么东西。然后林招娣便来了个当众兑糖水,一大块漂亮的橙黄色石蜜往外一摆,用菜刀刀柄敲下来一块,往那陶罐里的泉山水一丢。
再是当场切瓜果,新鲜的甜瓜和桃子被她切成小块盛入斗碗备用,让百姓看了个清楚。
接着,重头戏来了!
她一边嘴上吆喝着卖冰粉,一边从稻壳里取出那盛冰的陶罐,端着那宽口陶罐往外一扣,倒出那晶莹剔透的整块大冰来,引得周围一群人都围上去看,一个个都惊呼起来。
“这、这莫非是……冰块?”
“怎么可能是冰块,大热天儿的怎么会有冰块!”
“见识浅薄!大州县里的权贵人家夏日都喝冰饮吃冰鉴,这就是冰!”
有百姓想要上手摸,被廖老汉喝退,趁机吆喝两声卖冰粉,让百姓们想吃冰便掏十二文钱买。
廖老汉力气大,帮林招娣将整块的冰敲开,林招娣便取了其中最小的一块叫围上前的百姓上手摸。
这一摸,百姓确认,就是货真价实的冰块!
然后……然后廖老汉和林招娣就忙得连口气都喘不上了!
第177章 分钱
因为冰块不多,冰粉里并没有单独放冰,只在镇冰粉的山泉水和糖水里放了冰,保证做出来的冰粉是冰冰凉凉的。
可即便如此,前来买冰粉的百姓也多得不行。
这冰粉光是用了冰水这一点便噱头十足,更何况最开始这批吃了冰粉的食客都道冰粉好吃,有些食客吃了一碗不够,紧接着又叫了一碗。如此口口相传后,不一会儿小摊外就排起了一条长龙。
林招娣摆摊的时候日头也才升起不久,还不是热的时候。不敢想象,在天儿最热的时候卖这冰粉,前来买冰粉的百姓会有多少!
人太多,林招娣一个人忙不过来,原本只是说好帮着照看一二、并不干活的廖老汉赶紧搭了把手。
即便如此,两人也有些手忙脚乱的,直到周野也到了,场面才稳了下来。
林招娣盛冰粉,廖老汉收钱,周野则帮着端碗擦桌这些,三人分工合作,有条不紊。
眼瞅着冰粉快要见底,林招娣当机立断,叫周野回甜水村再带点儿冰粉过来,廖老汉闻言便主动要求送周野回去。
钱都是他接的,他亲眼看着钱罐子里铜子儿越来越多,也被带动得亢奋起来。
这么大好的赚钱机会,有钱不赚也太亏了,他替林招娣觉得亏!周野脚程再快也不及他的牛车,当然得他送一趟了。
林姝听后眨了下眼,啊,虽然她料想到冰粉肯定受欢迎,但百姓们比她想的更热情。
不过这边的百姓本就重口腹之欲,有些闲钱的话是很愿意用来填五脏庙的,她的冰粉一碗卖十二文钱,不算贵,住在镇上的百姓都买得起,能卖这么火爆也在情理之中。
“阿野,带去的冰块还剩多少?”林姝问。
周野回道:“冰块用得不多,走的时候还剩近半,林婶子用完便又埋入了稻壳稻草里,保存得很好。剩下的冰撑到晌午应该不成问题。”
林姝点头,“若要加冰我这一时半会儿也制不出来,但若只是加冰粉,我这边将浆汁揉搓好便能带走,让冰粉在路上沉淀。只是要辛苦廖老爹路上赶车的时候前半段路稳当一些,等冰粉沉淀好了,后半段路快些没关系。”
廖老汉闻言,忙说没问题,然后便回牛车上等着了,也不进院坝。
这是人家挣钱的营生,他得自觉些回避。
周野不用林姝说,提起背篓便去了后山,摘完观音柴回来搓浆汁。整个过程只用了两刻钟。
搓好的一大盆冰粉搬上牛车,上用木盖盖上防灰,旁边放两块石头抵着,防止木盆在牛车上乱晃。
他已取了凉席回来,冰粉又卖得好,这一趟便没有跟去,只托廖老爹将东西带给林婶子。
等廖老汉离开,林姝叫阿野又描述了一下冰粉摊子上的热闹景象,和何桂香一起听得满脸笑容。
片刻后,林姝回堂屋继续教林玉书,见他心无旁骛地低头练字,不由打趣他,“方才院坝里吵吵嚷嚷,你就不好奇发生了什么?”
林玉书一板一眼地道:“君子不立危墙之下,不听墙角之言。”
林姝啧了声,“你有这心态,干什么都会成功的。”而后还是同他分享了自己的好消息。
林玉书听完道了句恭喜,随之想到什么,“阿姝姐,听阿娘说,你给了谋她一桩买卖,是一桩不用辛苦只动动嘴皮子的好买卖。我想谢谢你。”
“谁说动嘴皮子便不辛苦了?不过,三婶还跟你说这些读书外的事情呢?”林姝微微诧异,她以为三婶只想叫林玉书一心读圣贤书,两耳不闻窗外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