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穿越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假千金回山村后(美食)_分节阅读_第115节
小说作者:山早早   小说类别:穿越小说   内容大小:731 KB   上传时间:2025-10-25 14:34:19

  王银根不死心地问:“今儿阿姝姐为啥叫我们捞小虾,难道不是用这个做啥好吃的?”

  “那小虾我都晒着了,肯定不是今儿个吃啊,想啥呢?”

  王银根顿觉遗憾。

  “这样罢,等我阿姐歇晌起来差不多便要准备晚食了,到时候我去问问阿姐,看有没有需得着你们的地方。若是有,那你们就听我阿姐的,她让干啥干啥,若我阿姐不需要,你们也不准去我家讨吃的。”

  王银根几人听到这话,一个个眼都亮了,嘴上一口一个小蒲姐叫得心甘情愿。

  林小蒲眼里闪过一抹的得逞的笑。阿姐教的,这叫潜移默化。

  时日一久,连同王银根在内,所有人都习惯性听她的,她这老大的位置不知不觉中就坐稳了。

  几人在外头玩了一阵,林小蒲估摸着时间差不多了才折返院坝,王银根几人跟到院坝外便没进去了,在外头等消息。

  本以为这次阿姝姐没活儿找他们了,没想到林小蒲很快去而复返,朝几人招招手,“大活儿来了,大活儿来了!赶紧进来听我阿姐吩咐!”

  一群娃子顿时跟皮猴儿似的蹿了进去。

  “阿姝姐,小蒲姐说你有事找我们?!”王银根笑嘿嘿地问。

  林姝一觉刚睡醒,人瞧着还有些慵懒,她歪在竹凳上笑着打量这群精力旺盛的小娃子,“我需要收集一些土,这些土收集起来比较麻烦,要辛苦你们了。”

  王银根几个连忙说不辛苦,干啥都愿意。

  然而真等林姝说完,一群人都有些傻眼。

  啊?

  墙根土?老屋子基土?还有茅厕和鸡圈鸭圈周边的土?

  前两个还好,后面那个闻着都臭,阿姝姐要这个做啥子?

  林姝当然是拿来熬硝了。这些地方的土壤富含硝酸盐,用这些土才能熬制提炼出硝石。

  有了硝石便能制冰,这制出来的冰可不光是做冰饮,她还想做一盆冰放在屋里凉凉屋子呢。

第138章 干饭

  林姝觉得自个儿能撑到现在已经非常不易了,虽说甜水村靠山,入夏后晚上不算太热,但那得是晚上有夜风的时候,白日是不成的。

  她方才在屋里歇晌都被热醒了两回。再拖下去便是盛夏了,即便入夜,那吹来的夜风也是热的,人可怎么熬哦。

  她不想熬,她就想清凉清凉。

  王银根几人虽然觉得林姝要的东西很奇怪,但他们想着阿姝姐这么聪明,那肯定有她的用意,而且阿姝姐愿意找他们办事,他们可欢喜着呢,这让他们有种自己受到重用的感觉,这是以前从未有过的。

  更重要的是,他们能从阿姝姐这儿拿到好处,这种干活了之后得到奖励的感觉真是太美妙了。

  王银根连忙拍着自己的小胸脯道:“阿姝姐,小事一桩,包在我们几个身上!”

  他们甜水村大几十户人,每个屋子的墙根土刨一些,也不刨多,刨多了那些叔伯婶子看到了肯定要骂人,每个墙根刨一小罐子,加起来就很多了。

  若是主人家一点儿也不叫刨的话,他记得村里有几个废弃的老茅屋,可以先去铲了那老屋子的地基土。

  倘若这些还不够的话……嗯,他们就去茅厕外头挖土。

  村里家家户户都有茅厕,那茅厕搭在院坝外头,有的就在屋后,有的稍远一些,他们去茅厕外头挖点儿土,应当没人说啥子了,就是、就是那茅厕太臭了,得忍着臭味挖土,毕竟阿姝姐说离茅厕越近越好。

  林姝将家里的小竹铲给王银根几人看,“你们明日来我院坝里,我叫你们阿野大兄给你们每人做一柄这样的小铲子,到时候你们用小铲子铲土。我会在院坝外头挖一个土坑,你们铲来的那些土就放这小土坑里,等这小土坑填满便算你们任务完成。”

  王银根和孙来福几人看到林姝手里的小竹铲,无不喜笑颜开。

  他们这些顽皮的小娃子谁没玩过泥巴,可他们没有小铲子之类的工具,都是直接捡个木棍挖,以后有这小铲子在,铲土啥的就方便多了。而且这小铲子看着就好玩。

  “成咧,阿姝姐放心,我们保证好好完成任务!”

  林姝摆摆手,“都去玩罢。”

  王银根见状,便晓得晚食没有他们的份了,不过几人刚得了新任务,倒是没有太失望。

  晌午来院坝里吃了那一碗水果冰粉已经叫他们很满足了。

  一群闹哄哄的孩子很快离开,林小蒲没跟着走,她今日的功课还没温习,而且一会儿阿姐还要给她讲故事,阿姐讲的那些她很喜欢听,能学到很多道理。

  何桂香晓得两人要用桌子,便将布匹和针线篓子腾挪到了院坝里的矮桌上,坐着小竹凳继续干活儿。

  有林招娣帮着一起,比划尺寸和裁剪布匹这些都轻松多了。

  屋内不多时便传来阿姝的教书声,那声音不疾不徐的,林招娣听着听着,心里愈发宁静。

  这种没有争执算计的日子,是她从前最想要的。回回进了赵家的屋,不是大嫂笑呵呵地叫她搭把手,哪怕那活儿明明她可以一个人干,便是二嫂借口自己忙,直接将活儿丢给她,还一副为她好的口吻。婆母更不用说了,当着外人和三郎一副面孔,三郎不在又是另一副面孔,两位嫂嫂明里暗里的欺负,她看在眼底,却觉得理所当然。公爹虽啥都没说,但看她的眼神是不满的,嫌弃的。

  他们都嫌她无法给赵家生个种,觉得娶她进来是吃白食,吃白食的人就该多干活。

  可娶进家门的媳妇不能生娃便活该在别处累死累活么?

  她林招娣不怕苦累,她们若真心待她,不用她们把苦活累活丢给她,她自己就会去做,可她们扔给她做,她就偏不想如了她们的意。

  何桂香看她那裁剪布匹的架势,竟颇为娴熟,不由诧异,“招娣,你平儿没少干针线活罢?”

  林招娣笑笑,“我十一岁的时候,家里的针线活便都是我做了,但我也只会些缝缝补补的粗活儿,不像巧花嫂子那般,还会一手绣活儿。嫁给赵三之后,赵三和公

  婆的衣裳也都是我裁剪缝制。”

  成亲头三年,她也是赵家的好媳妇,孝敬公婆,敬重兄嫂,许多重活粗活她都干,只是随着年份越久,她生不出孩子,赵家对她的态度渐渐变了,她也冷了心肠,不想着做什么好儿媳好弟媳了。

  林招娣说这话的时候很平静,没有半分倒苦水的意思。她晓得何桂香从前比她更苦。

  这世上的女人少有不苦的,尤其她们这种生在贫苦人家的女子。

  何桂香没有说什么,只无声拍了拍林招娣的肩膀。

  这女人在娘家过得不好的,嫁了人后,夫家好,那便是脱离苦海,夫家不好,那便是从一个火坑跳到了另一个火坑。

  而这看夫家好不好,光看自家汉子是不够的,还得看公婆看兄弟妯娌。

  “何嫂子,我好着呢,你不用安慰我。”林招娣道。

  她一想到那卖冰粉的营生,就心生欢喜,恨不得马上将这份喜悦分享给赵三。但这话她要留到晚上关门上的时候同赵三说。

  等到堂屋那头阿姝的声音停了,林招娣也估摸着时辰差不多了,便扬声问道:“阿姝,我把稀饭先煮着?”

  村里人家晚食一般都是吃稀饭就咸菜。这稀饭已经可以先煮上了。

  屋里林姝应了一声,而后道:“等稀饭煮好了盛出来,那铁锅我要用来做摊饼。”

  其实林姝更馋葱油饼的味道,只是葱油饼费油,莫说现在一群人吃大锅饭了,就是平时她也没舍得做。

  等她这次鸡枞酱的尾款收到了,她就奢侈一回,做它几个葱油饼吃!

  林招娣:“摊饼?又是我没有吃过的好东西。”

  村里用锅做饼的时候少,一般都是做那用料扎实的面饼,男人巴掌大的面饼往那锅壁上一贴,也不放油,这样来回翻几个面儿,炕着炕着就熟了,这摊饼是啥,林招娣还没吃过咧。

  等何桂香跟她解释了几句,林招娣才晓得,欢喜地想,用调好的面糊来摊饼,还一摊就是一大张,阿姝也太会给她省面了。何嫂子还说,这面糊能调稀一些,一碗面糊就能来好几张摊饼咧!

  这回不用林姝出手,林招娣知道要用到许多野葱之后,自己就去外头摘了一篮子野葱回来。

  “何嫂子,你看这些野葱够不?”

  何桂香回道:“够了够了,只是撒一把进去,你这也太多了!”

  林招娣语气轻快地道:“我晓得多了,但剩下的可以栽到菜畦里,平儿啥时候想吃了就去菜畦里拔,省得阿姝还要去外头摘。”

  何桂香哭笑不得,“外头野葱多得很,哪里就用专门栽到菜畦了,你可惯着她罢,日后越来越懒。”

  “阿姝这样的娇娇,合该惯着。”林招娣说着,抓了一把野葱出来,剩下的全都拎去了屋后菜畦,动作熟练地栽到了土里。

  这野葱她也在赵家的菜畦里栽过,好活得很,平儿也不用怎么打理。

  等稀饭煮好之后,林招娣先用大勺舀了一些出来,估摸着差不多了,她便取两块湿抹布裹着铁锅两侧的把手,直接将整个铁锅端了起来。

  何桂香“嚯”的一声,“招娣,你力气可真大。”

  她虽也干惯了杂活,力气却远不如林招娣。这里头还有半锅稀饭咧,林招娣竟整口铁锅连着这半锅稀饭一并给从灶里端起来了。昨儿个这稀饭是她盛的,她是把里头稀饭都舀干净了,没端铁锅,直接用水冲洗的。

  林招娣已将那半锅稀饭腾到了陶锅里,扭头回了句,“也就比一般妇人力气稍稍大了些,同汉子们还是没法比。”

  就是因着她力气大,小时候老被爹娘当汉子使,做饭洗碗都算轻松的活儿了,砍柴劈柴这些她都做过咧。

  当年她婆母之所以看上她当儿媳,也多半是因她在她们村里有个能干的好名声。

  铁锅里的稀饭全倒出来自后,林招娣直接端去竹管下头接水洗,“何嫂子,有这竹水管引水,用水方便极了。阿姝可真聪明!”

  她逮着机会就夸林姝,一日下来都不晓得夸多少回了,何桂香一开始还谦虚几句,如今都是由着她夸,自己只笑笑。

  这摊饼何桂香也会做,晚食这一摊饼便没叫林姝插手,她教给林招娣后,叫林招娣来。

  灰面加水搅拌,活成稍稀一些的面糊,但也不能太稀,否则摊出来的薄饼会难以成型,何桂香同林姝做了几次,已经可以很好地调出面糊,确保摊出来的薄饼又软又好吃。

  这两日用的鸡蛋太多,今日这面糊里头便不加蛋了。

  虽说加了鸡蛋之后,这做出来的摊饼更松软有韧劲儿,但不加鸡蛋也好吃,口感上要更偏向软糯,成型快,翻面也不容易破裂。

  面糊调好后撒入一把葱花,有葱花添香,这摊饼味道就差不了。

  林姝趁着两人调面糊的时候,带着林小蒲去外头溜了一圈,算是活动活动筋骨,顺便还薅了两把艾叶回来。

  林姝将艾叶洗干净,放在蒜臼里,用棒杵将艾叶捣烂,捣出绿色的汁儿。

  这会儿,林招娣已经按着何桂香教的,做了有十二三张摊饼了,正好将一斗碗的面糊做完。

  这摊饼瞧着大,但做得薄,一个汉子得分个三四张罢,再加上最能吃的周野,这么算下来她得做个约莫四十张才管够,正好是三斗碗的面糊。

  做这摊饼省面是省面,就是得一直灶边打转,热得林招娣满身是汗,何桂香偶尔替她一会儿,但林招娣哪好意思,稍缓一会儿便又将活儿接了过去。

  一碗面糊用完,何桂香又调了一碗稀面糊,林姝正巧将石臼里捣出来的艾叶汁儿浇了进去。

  “上回光跟阿娘和林婶子说了艾叶美容养身的好处,把最重要的吃忘了。这艾叶虽随处可见,却是实打实的好东西,不光是清明时节吃清明粑粑的时候加,平时做别的小食也能加。阿娘你看,这加了艾叶汁儿的面糊是不是变成绿的了,一会儿做出来的摊饼也绿油油的。”

  说着,林姝对林招娣笑道:“林婶子这样的,可以多吃些,也不用做摊饼放,平儿熬粥的时候便能放,嫌麻烦的话就直接丢几

  片艾叶进去。”

  “唉,好咧,等我搬过来,我日日做艾叶稀饭喝!”林招娣笑应。

  正如阿姝说的,这放了艾叶汁儿的摊饼做出来果然是绿油油的,不光看着好看,吃着也有一股淡淡的艾叶清香。

  三大碗稀面糊都用完后,一共做了三十八张摊饼,叠成两大摞,装在两个大盘里,何桂香还盛了一小盘浸萝卜。

  跟晒干的萝卜干不一样,这浸萝卜是用专门的菜坛子腌制出来的,切成条的萝卜用调制好的糖醋水密封浸泡个三五日,做出来的浸萝卜脆爽好吃,十分下饭。不过大部分人家舍不得买糖,只放了盐和醋,好在腌制出来的浸萝卜味道也不差。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86页  当前第115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115/186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假千金回山村后(美食)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