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长顺也跟着起身。
赵老三叫他们都坐下,“才吃饱不能干活,歇会儿再去。”
恰这时,林招娣和何桂香端了几碗茶水上桌。
林招娣解释道:“是阿姝做的松针茶,说是能够缓解疲劳,你们都喝一碗。”
林姝没跟过来,周野忍不住找寻林姝的身影,见她坐在女客那一桌,吃好后便拄着脑袋发呆,也不知在想什么。
松针茶是林姝前两日刚做的,用的是周野带回来的新鲜嫩松针,制好晒干了便能储存起来,这会儿的松针还没有完全干透,但不影响泡茶喝,毕竟新鲜的松针茶也能喝。
因着松针没有全干,泡出来的松针茶是清透的黄绿色。
周野收回目光,端着碗慢慢品着茶,淡淡的松香味儿叫喝的人心情都变得惬意起来。
吃了这么饱的一顿饭,刘二壮和王长顺都不好意思歇太久,自觉去接着干活了。
要歇也等晌午日头最大的时候歇,趁着这会儿还不算多热,他们赶紧多干些活,可不能白吃这么多饭。
周野也没多待,只是走前往林姝的方向看了看。
他不晓得阿姝为何不看他,没能跟阿姝对上一眼,叫他心底颇有些遗憾。
等一群爷们都走了,何桂香和林招娣这才一起收拾桌上狼藉。
林姝本也想帮,却被林招娣善意地撵到一边,“阿姝和小蒲玩去罢,这里有你娘帮我就够了。”
“收个碗筷擦个桌子这些我还是做得的,林婶子还真把我当千金小姐啊?”林姝笑道。
林招娣无法,这才由着她帮忙收拾碗筷,只是刷锅洗碗这些是万万不会叫她沾一点儿的。
几人还没忙活儿一会儿,李春苗竟寻来了,同几人打了声招呼后,卷起袖子就加入其中,“我今儿正好没事干,便想着过来瞧瞧你们这儿用不用帮忙,我这来得应该还算巧?”
林招娣同她耍得好,哪里不晓得她是故意等早食吃过了才来,承了她的好意,只是嘴上还要客气一句,“不过是洗几个碗筷,收拾收拾锅灶这些,哪里用得着这么多人。”
李春苗应道:“是不多,也就是一大盆子的碗筷盘子,一个人洗得洗半个时辰罢,再加上收拾灶台和桌椅这些,也就一个时辰罢。”
林招娣和何桂香都被她逗笑。
哪里就用这么久了,院坝里有竹水管,洗碗换水这些都便利。
三个妇人一个刷锅和收拾灶台,一个整理桌椅打扫院坝,剩下一个坐在小竹凳上埋腰洗碗,一边干活一边闲聊着。
林姝帮不上啥,稍作歇息便去了三婶家,林小蒲则留在院坝里继续捣鼓她的竹弹弓。
李春苗见状,笑着跟何桂香讲道:“我家银根最近也在院坝里玩这竹弹弓,玩得啥都不顾,自然也不捣蛋了,这还多亏了你家小蒲。听那皮小子说,小蒲这弹弓玩得比他还好咧!只是我没想到何嫂子你能这么纵着小蒲,像咱村里的丫头们,这个岁数不是被拘在屋里做女红,便是干些喂鸡喂鸭的活儿。”
何桂香嘴角带出一抹笑,“我也没想到小蒲玩这个能玩得这么好,她阿姐说啥子劳逸结合,学的时候便好好学,玩的时候便好好玩。阿姝懂得多,我一向听她的。至于女红这些我不强求,能跟我一样会穿针引线缝补个衣裳便成。”
何桂香自己吃过的那些苦,便不想自己的子女再吃。她女红一般不是因为她不用做这些,而是她更多的时间都用来干活了。
她爹娘在她很小的时候就开始使唤她干活,即便是癸水来了也照旧要去河边浣衣。入冬的河水很凉,凉得她双手发抖,可她还得洗。
后来她眉眼长开,越长越好,爹娘便起了要把她嫁给镇上老爷做妾的心思,不成想她脸蛋虽好一双手却过于粗糙,人家有钱人家的老爷不光要好看的,还要手嫩的,她这才逃过一劫,而且因祸得福干的活也少了许多。
只是爹娘总不甘心,仗着她生得美,要的聘礼极高,一开始喊出了十吊钱的天价,村里人都觉得他们疯了,后来实在不成,才慢慢地降到了五吊钱、三吊钱,直至最后的一吊钱。
那个时候的一吊钱可不是这些年头的一吊钱能比的,当时有灾荒匪乱这些,百姓们攒钱不易,这一吊钱都能当买命钱了,比如今的一吊钱更经用。
媒婆一听这个数目,来家里的次数是越来越少,最后还是林大山非她不可,掏了这一吊钱,这才让她逃离了那个家。虽说这些年在老赵家干的活也不少,但至少有当家的嘘寒问暖,她也知足了。
后来公婆去世,赵家三兄弟分家,她和林大山到这村尾起房,日子渐渐好了起来,再到买下阿野,再到阿姝回来,小蒲的身子也好了……她从前在梦里才有的神仙日子竟是离她越来越近。
何桂香想了些有的没的,嘴角不禁勾起一抹满足的笑。
李春苗听了她这话,重点却落在了前头一句上,“何嫂子,小蒲在学识字啊?跟着阿姝学的么?”
何桂香微愣,面色划过了一抹懊恼之色。她怎的就说漏嘴了!
好在对于这事儿阿姝早有预料,于是她嗯了声,应道:“你也晓得,阿姝是从京城回来的,小蒲觉得阿姝懂得多,很羡慕,就缠着她要识字。她是阿姝的亲妹妹,阿姝岂会拒绝?但阿姝告诫她要学就必须好好学,若是半途而废,日后再不教她。”
李春苗听了这话,手上的动作渐渐慢了下来。
其实这几日她听到过一些闲话,说林大水家的林玉书日日都要来林大山家,也不晓得是去做啥子,一待就是一个时辰。
起初大家都没在意,只当两家初初修复关系,难免走动得多了些。
可后来有人说林玉书已经好久没去地里了,地里都是他爹林大水一个人在干活,还有的说听到林大水家里有读书的声音传出来。
林玉书又没去学塾,他读哪门子的书?又是跟谁读的书?
李春苗心里早有猜测,今儿早食过后,她看到林姝丫头出去了,想必便是去那林大山家,林玉书正是跟着林姝丫头在读书。
只是方才何桂香说漏嘴之后,李春苗才
晓得,原来不止那林玉书,林小蒲一个女娃竟也跟着林姝在读书认字?!
李春苗的心思顿时就活络了起来。
教一个是教,教两个也是教,阿姝既然能教小蒲,能不能连带着把她家银根也一并教了?
-----------------------
作者有话说:感谢大家的营养液投喂,肥章来喽~
第129章 二合一
李春苗最初猜到是林姝在教林玉书读书的时候,并没有什么多余心思。
林大山没有儿子,和林大水兄弟俩关系修复如初之后,林姝既会识文断字,那让林姝这个堂姐教堂弟读书也没什么。
她那时只是有些羡慕,羡慕林大水有林大山这个好兄弟,羡慕林玉书这娃儿能有林姝这个可以教他读书的好堂姐,不像他们老王家,世代单传,也没个能帮衬的兄弟姐妹。
她更羡慕别人家的孩子坐得住,是读书的那块料,不像她家王银根……
提起这龟儿子李春苗就来气,她没叫王银根读过书吗?他读过啊!前年她就将人送去了稻香村的老童生那里启蒙,结果这小子死活坐不住,自个儿坐不住便罢了,还搅和得其他人学不好。他因此挨了老童生的戒尺,后来去了没几次就再也不去了。而老童生也嫌弃她儿,主动退了她的那份米粮。
去岁,她想着她儿大了一岁,应该懂事些了,就又想着送去老童生那里启蒙。结果这念头才起,王银根这混账就抱着他阿婆阿公撒娇,可家里都听她的,对阿公阿婆撒娇没用,于是这小崽子转头又抱着她大腿嗷嗷嚎叫着不去。
李春苗哪怕想儿子能多识几个字,见他这副不争气的样儿,也只能歇了心思。
可李春苗将将才知道人家林小蒲一个女娃都能安心坐下来读书识字!王银根这几日不是在跟林小蒲较劲儿么,她趁着这机会用话激一激,指不定她家银根也愿意坐下来读书了呢?
送去老童生那里是不可能的了,老童生估摸也不愿意收他退过的,李春苗就琢磨着林姝教林小蒲的时候,顺带着把她家银根也教一教。有林小蒲在一旁学着,他儿不愿意输给林小蒲的话,还真有可能把这书给读进去。
李春苗掩下心中蠢蠢欲动的念头暂不表露,继续干手里的活儿,嘴上将林家两姐妹夸了又夸。
何桂香见她竟没有追问,一时不知自个儿该松口气还是叹口气。
她瞧出来了,李春苗怕是动了心思。
何桂香不是小气之人,若是来个像林玉书一样喜欢读书愿意服管教的,阿姝多教一个也没什么,可她家王银根就是个小魔王,根本不可能乖乖坐下来读书。
罢了,这事儿阿姝自有计较,她就不多想了。
院坝里林小蒲练了会儿竹弹弓后扭头对何桂香几人道:“阿娘,林婶子李婶子,我出去耍了!”
何桂香摆摆手,“去罢,路上仔细些,莫摔跟头了。”
林小蒲嘿嘿一笑,不仅拿了自己的竹水枪和竹弹弓,还把周野抽空做的一副弹弓和水枪也带上了。
她今日约了王银根比弹弓,王银根手下那群小弟都会跟过来看,今儿她就当着所有人的面灭一灭王银根的嚣张气焰。
如今林小蒲没有跟着林玉书一起读书了。之前阿姐给玉书堂兄讲的那些,她拣其中几个故事听,也能听得津津有味,但渐渐地,阿姐教的东西越来越深奥难懂,她便不掺和了,自个儿坐在一边写字。等阿姐教完了玉书堂兄,回来后自会挑别的时间再教她一些简单的。
于是她就想,既如此,还不如阿姐教玉书堂兄的时候她玩个痛快,等阿姐回来了,正巧也是晌午,她不爱歇晌,便趁晌午的时候坐在屋里写会儿字,这样也不耽搁什么。等阿姐歇晌起来,正是阿姐精神的时候,这个时候阿姐便可以接着教她。
阿姐听了她的意见后果断同意,还夸她敢想敢说。如今她不光玩得开心,学得也开心。
至于阿野哥哥,阿野哥哥跟阿姐那就更好说了,阿姐想啥时候教他便啥时候教他,反正阿野哥哥一有空,那眼神都是恨不得一直黏在阿姐身上的,压根没有别的心思,不像她,如今有了竹弹弓和竹水枪,自己的小心思可多着呢。
林小蒲心里乐呵呵一笑,拿好东西便溜了,那蹦蹦跶跶的身影瞧着活力十足的。
何桂香摇摇头,面上却满是温和纵容的笑意。
她晓得小蒲这孩子做梦都想跟王银根那孩子一样壮实,如今小蒲虽不能跟小牛犊似的王银根比,但她这身板也是越来越结实了。何桂香都快想不起小蒲之前面颊发黄少肉的样子了。
等林姝和林小蒲接连离开,院坝里便只剩三个妇人,你一句我一句闲聊着,手里的活儿不知不觉就干完了。
“何嫂子,我家里没啥事,不如我拿了麻活儿过来,同你们边聊边做?”李春苗道。
“成,你拿来,正好我家的麻活儿差不多收尾了,我帮你一起绩麻。”
李春苗惊讶,“竟这么快?”
何桂香解释,“家里麻割得早,数量也不多。”
李春苗笑道:“我家其实也不多,是我人懒,不及何嫂子勤快。约莫月底,这第一批收麻的商贩就要来了,我可得勤快些了,拖到后头还不知如何咧。”
像是他们这种年年都绩麻的农户,每年都会有专门收这些的商贩来村里收绩好的麻。第一批收麻的商贩会照着头一年的钱来给,之后还有第二批第三批来收麻的商贩,但到了后头,这钱便有波动了。要么今年的麻少,这一斤麻的价钱便会涨上那么一两个铜板,要么收的麻多,已经不缺麻,价钱就会往下压。运气不好的时候这价钱可能会对半砍。
李春苗求个稳妥,就想赶在第一批商贩来收麻的时候将这麻都绩出来。
林招娣原本一直在做家里的麻活儿,但闹了分家这事儿之后,那绩出来的麻想来她是一个铜板也分不到,既如此,她也懒得再做那表面功夫,那些没绩完的麻她干脆不管了。
闻言,她跟着道:“我手里没啥活儿,我也帮你一起绩麻。”
李春苗听到这话,笑吟吟的,“嘿哟,本来是我过来帮忙的,啷个反过来成你们帮我了……”
等李春苗回家一趟,端来了麻活儿,三人便坐在院坝里一起绩麻。当然,她们中途也去了几次起房的地方,给忙活的汉子们送些茶水,免得叫人渴着。
一直忙到快要做晚食的时候,李春苗才起身。
这期间,林姝和林小蒲也接连回来了,一个歇晌躲懒,一个乖乖在屋里写字。等李春苗要走的时候,林姝已起了,正给小蒲讲故事。
“我家晚食吃得早,这会儿该做晚食了,不然我就留下来帮你们一起了。”李春苗道,下意识往屋里瞅了眼。
何桂香将她的小心思看在眼底,林招娣却没察觉,回道:“吃完晚食可别过来了,晚食我们做得简单,盘子没几个,我和何嫂子两个忙得过来。”
“成,那我明日再来。”
林招娣口上说着晚食做简单些,实则还没拿好主意,于是朝屋里望去,问林姝,“阿姝,你说今日这晚食做什么的好?”
林姝从阿娘口中晓得她说漏嘴之后,也不藏着掖着了,教林小蒲的时候大大方方的。听到这话她抬头应了一声,“林婶子,我觉得可以熬一锅粥,再蒸两蒸屉的野菜团子。野菜团子就用新鲜的蒲公英,哦,就是你们常说的蒲儿根,用这野菜的叶子做馅儿,一会儿等日头小些,我和小蒲去外头采一背篓回来,你和阿娘先发面。”
林招娣听了这话唉唉两声,也没问这蒲儿根怎么能吃,或是野菜团子要怎么做,反正她听阿姝的准没错。
林招娣不问这个,林小蒲却好奇,“阿姐,之前怎么没听你提这蒲儿根也能吃?这山上地里可多得很咧!”
林姝笑道:“山上地里能吃的野菜多着呢,我难道要每一样都跟你说?像是蒲儿根这种带点儿苦味的野菜,并非野味首选,但这蒲儿根吃了好,解暑败火不说,还能养肝护肝,如今正是吃它的好时节。夏日的蒲儿根不及早春时节的鲜嫩清香,苦味要略重一些,可较之却更为肥美,解暑败火之效也更好。一会儿咱们多采一些,今儿做不完的蒲儿根咱可以做成菜干,跟上回的马齿苋一样囤着。”
思及上回囤的马齿苋还不够多,林姝补充道:“不光今日,近日无事咱都去采,采回来晒干囤着,这会儿菜多你不觉得,等到了冬日没多少菜可吃的时候,你就晓得这菜干的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