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元元看的想笑。
她做什么,她妈都不放心,第一次去纺织厂上班,她也是这样惴惴不安的,生怕自己被机器伤着手指。
“妈,你放心吧,我不仅要给自己挣来学费生活费,我还要挣钱给你买身衣服。”
张兰草:“花那钱做什么,妈有衣服穿,有钱你在外面买点好吃的,可千万不能再晕倒了。”
唐元元塑料桶的绿豆汤挂在二八大杠的扶手上,稳稳当当的骑出了院子。
“元元,你这是去哪呀?”
才出院子不久,唐三婶的眼睛一直盯着红塑料桶和凉粉打量,一边问。
她昨儿个可是听人说了,唐元元驮了半瓷盆的凉粉出去,再回来的时候都空了。
这大院里,家家户户都挨着,哪家有什么事情,不一会的功夫,这一片都知道了。
唐元元知道,自己卖东西的事恐怕瞒不住,但能瞒一天是一天。
唐有山还没生病的时候,一直帮三房带唐大宝,三叔也喜欢朝唐爱国借钱,家里但凡做了肉,三婶必然带着唐大宝上门。
自打爷爷生病了,这一家子就没再沾过他们家的门,唐元元不喜欢三房任何一个人。
“给我大舅家送东西。”
唐三婶精明的眼里写满了不信,谁不知道,张兰草的两个兄弟精明又自私,借50块钱都费劲,已经相当于是撕破脸了。
唐元元好笑的道:“对了,三婶,我爷刚才念叨你和三叔呢,还想大宝了,说好久没见了。”
唐大宝是三房的宝贝疙瘩,唐有山现在瘦的冒着死气,唐三婶看见他都心里发怵,是一步都不敢沾大房,更何况自己的宝贝儿子。
唐三婶心里那个气,心说张兰草是三个棍子都打不出来一个屁的主,唐爱国更是跟谁都没红过脸,怎么生的闺女这么精明厉害。
“那个,大宝最近发烧了,身体不好,等他身体好了再见吧。”
“我才想起来,炉门忘记堵了。”
唐元元好笑的看着唐三婶的背影,重新蹬上脚撘子,往批发市场去。
徐小凤看见唐元元又提了半桶绿豆汤,眼里都是赞赏。
是个聪明的孩子。
自己那儿子,都十七了,连个碗都不会刷,看见人,更是连张口打个招呼都张不开嘴。
再看看唐元元,一边在厂里上班,一边还能再卖吃的多挣学费。
更难得的是,这孩子有心,她不是把卖不完的东西拿来送人情,而是头一份想着她。
这份为人处世的敦厚,她很喜欢。同样是孩子,差距怎么这么大。
唐元元给她舀了一碗绿豆汤,又把昨天买的手绢放在桌上就跑了。
徐小凤心里熨帖。
唐元元昨天给的料足,拌的口味也好,夏天热,市场里就更闷热,很多做生意的中午都吃不下饭,这会子正是有点饿的时候,价钱一样,还省了自己跑腿,唐元元的凉粉销售一空不说,连绿豆汤都很快卖光了!
唐元元这一天挣了十二块钱回来。
她一开始还觉得,自己赚翻了,却听见,一个乡镇上的文具店,一次来这里批了七百块的文具。
而原来批发价和零售价差了一半的利润,开一个小卖部很挣钱啊。
又竖着耳朵听,这一关注不得了,毛巾这类生活用品的,零食什么的,都是上千块的生意。
唐元元一点也没有,人家挣钱跟自己没什么关系的想法,满眼都是对对钱的渴望。
这么一对比,她就觉得,自己这几块钱,就像是蚂蚁和大象。
做生意,好赚钱啊!
她瞬间就坚定了辞职的决心,没道理看见赚钱的方向,还去守着那点工资的。
她要攒钱,开个小卖部,卖文具零食什么的,她妈就可以看店,不用去扫大街,她去读书。
完美。
昨天买的原材料还能撑一天,唐元元就没往粮油批发店去,不过看见路边的农妇挑了两担毛尖李子,她停了车。
问了价钱,对方要一毛钱三斤,城里的李子是一毛钱两斤,这个价格的确很便宜。
李子这种水果不好卖,酸能倒牙,一般一斤都要吃上好几天。
不过唐元元有办法。
小孩子都喜欢吃罐头,罐头很贵,张兰草节俭,但又舍不得亏孩子的嘴,她做了两次,就琢磨出了罐头的做法,就是蜜糖水把水果主熟了放凉就行,用桃子李子也很好吃。
她花了五毛钱,买了十五斤,这样家里的糖就不够了,她又去买了白糖,顺带又进了一些原材料。
自从唐元元出了门,张兰草就不断伸着脖子往外头张望,总算是看见女儿的身影,蹭的一下站起来。
唐有山叫一声:“要死啊你!”
啊。
忘了在给公公喂水。
张兰草搁下大海碗,从柜子里找了件衣服出来,匆匆跑出去,迎到了院门口,拿下唐元元车把手上的桶,“都卖光了?”
唐元元手捂在嘴边,笑的可开心了,不过还是惦记着不能让人知道,压低了声:“妈,可好卖了!”
“我就在市场里转了一圈,就卖没了。”
“我今天挣了十三块钱!”
谁能想到,一桶绿豆汤,竟然也挣了七八块钱。
张兰草那个高兴啊,这可太好了,她女儿上学有希望了。
她把桶放下,又小跑着用瓷盆打了凉水,投了毛巾:“快,擦一把汗。”
“饿了没?妈给你做饭去,有茄子,嫩着呢。”
现在天正是热的时候,唐元元还不饿:“一会我吃两个韭菜包子就行。”
张看草这才问买那些李子做什么。
唐元元:“我打算做个冰糖李子,就像罐头那样,徐阿姨说了,吃食这个东西,追求的是个新,明天再加上李子卖试试。”
张兰草就把李子倒进木桶里准备搓洗,脸上也泛着喜色和唐元元说小话。
什么内容也听不见的唐有山:“……”好气!
“小安她妈!”
张兰草洗着李子问:“爸,什么事?”
唐有山更气了:“我要吃饭!”
“唉。”
唐有山的内脏功能都衰竭的厉害,一次只能吃一点点饭,也只能吃的下软烂的面条,烂米粥之类的,一天要吃四五次饭,家里的灶,不是在给他煮饭,就是在给他煮药。
之前锅里的瘦肉粥还有,放在炉子上热一热就行,小半碗粥喂下去,他又睡了过去。
总算是安静了,母女俩挨着坐在小板凳上,唐元元把自己的打算说出来。
张兰草怕女儿亏钱:“妈不识字,这把你店亏了怎么办?你钱留着上学用。妈瞧着做吃的就挺挣钱,你爷爷也就是这几个月的事,我就有时间了,妈也不扫大街了,早上去卖包子,下午去卖凉粉,你专心念书。”
唐元元觉得,还是应该正儿八经开个吃的店。
等天凉了,就没人吃凉粉了,再说,摆摊托着这些东西真重,更不用说冬天外面那么冷,人就更遭罪了。
她得想个法子,挣一笔钱,在冬天来临之前给她妈开个店。
“妈,还是得开个店,才长久,冬天人家不会在冷风里吃东西的。”
张兰草:“那道是,但是咱开的起店吗?”
唐元元就算起帐来:“到天冷还有两三个月呢,我下个月还能拿240块,只要每天都能挣十二块,九百块,加起来就是一千一百块,除去学费,能开的起!”
要是自己有个吃食的店,就能供两个孩子上学了。
母女俩沉浸在幸福的幻想里,真开心。
唐爱国回来,寒着一张脸,先是在厨房到处翻找,家里的米粮袋子都被他翻出来扔在地上,直到找到豌豆粉和绿豆:“唐元元,你去摆摊了是不是!”
“我这张脸都给你丢尽了。”
作者有话说:
----------------------
第7章
张兰草把唐元元护在身后:“都是我弄的,跟元元没关系。”
唐元元只觉得唐爱国这人特别搞笑。
“我去摆摊卖东西就是丢人了?”
“人家上门来要债,大过年赖在我们家不走的时候你不觉得丢人,你那些朋友在我们家把我妈当老妈子使唤,要吃喝伺候的时候你不觉得丢人,我自食其力摆摊卖点吃的你倒是觉得丢人了?”
唐爱国气的火冒三丈:“那摆摊,一天能挣几个钱?搁早几年,那叫投机倒把,这还不丢人?为了那几毛钱,我看你是脸皮都不要了!”
“不许再弄,好好把你的班上好就行,我朋友废了力气把你塞进去的,多少人想进都进不去,别回头叫人开了,我可丢不起这个人。”
他看见木桶里的李子,更是弯下腰直接掀翻了,李子滚了一地。
还费力气塞进去的。
纺织厂又不是棉纺厂那种国营单位,一天上十二小时,有夜班,医疗没有,休息没有,换班的时候更是要连着一大天一大夜,人累的半条命都快没了。
真正有门路的人家,都是进国营厂,舍不得孩子去受那个罪。
况且,对方收了一百块钱,当然,唐家当时拿不出这一百块,是唐元元发了工资后补的。别人买这工作是收120块,少收这20块钱,也搭上了一顿饭,唐爱国就觉得都是他这个国营厂组长倍有面子。
也不知道他哪来的自信觉得他身份尊贵的。
唐元元此时此刻,最想的是,她要是有一套自己的房子就好了。
她和她妈就能离开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