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竟一个拿北厂监视文武百官,任由曹靖公报私仇杀了个血流成河的皇帝,显然是相当多疑的人,一些似是而非的证据就能利用皇帝的多疑,解决掉那些敢算计他的家伙。
还有北厂的曹嘉荣……
林柊想到自己安插在京城的探子调查出来的关于曹嘉荣的身世背景,心中一笑,这个曹嘉荣也是一个可利用的棋子。
曹嘉荣作为曾经被皇帝抄家灭族的温家余孽,如今混到皇帝身边心腹曹靖的义子的地位,皇帝真不怕曹嘉荣记恨然后刺杀他吗?
皇帝肯定是怕的,只是皇帝并不知道曹嘉荣的真实身份,就连曹靖也不知道。
曹嘉荣入宫之后,就换了名字换了身份,虽然是罪奴入宫,但皇宫之中对去了根的小太监并不怎么分正常小太监和罪奴小太监,特别是他这种年龄很小的小太监,从小在皇宫里长大,过个几年难道还真的记得宫外的父母家人吗?
曹嘉荣在稍微有了一点势力之后,也特意给自己掩盖了一下温家余孽的身份,他被曹靖收为义子的时候,曹靖也没怎么深入调查曹嘉荣在宫外的身份。
毕竟一个六岁就入宫的小太监,谁会在意他六岁之前是个什么身份呢。
曹靖只调查了一番曹嘉荣是不是他在皇宫里的那些竞争对手派来的人就够了。
曹嘉荣就这么成为了曹靖的义子,之后从众多义子中脱颖而出,才有了机会被曹靖带在身边,得见皇帝龙颜。
皇帝对曹靖这个心腹也很信任,知道曹嘉荣是曹靖的义子之后,也就放心使唤了,毕竟皇帝也不至于多疑到怀疑自己心腹曹靖会收一个来历不明的义子。
曹嘉荣从六岁就入宫当太监,就算他说自己已经不记得六岁前的记忆了也没人会怀疑什么,毕竟一个六岁就在皇宫长大的太监,怎么看都算身家清白。
但皇帝和曹靖谁都想不到,曹嘉荣竟然会是曾经温家的遗孤,并且他记忆力非常好,不仅记得自己六岁前的记忆,还清楚记得自己的身世和导致他家破人亡的仇人。
只是曹嘉荣暂时没机会也暂时不敢报复皇帝,他只是在借着曹靖排除异己公报私仇的时候,稍微在汇报情报的时候,把那些可疑的人家里添了一个于家。
当年于家作为他的外祖家,不仅不救他,还狠心的将他交给了官兵,让他被送入宫受了宫刑成了罪奴小太监。
曹嘉荣固然对自己出身的温家有感情,但他六岁就家破人亡,那感情再深又能深到哪里去?他也没亲眼看见自己亲人惨死的惨况,受到的冲击不大。
但他自己这些年吃的苦他却是一点也忘不掉。
所以曹嘉荣最恨的是把他交出去的于家,其次才是把温家抄家的皇帝。
从小在皇宫里接受忠君教育的曹嘉荣对刺杀皇帝还是很难鼓起那个勇气,皇帝身边的保护者也更多,不是他一个太监一时冲动刺杀就能顺利成功的。
但曹嘉荣借着曹靖的势,对付一个于家还是很容易的。
混在众多被抄家投入诏狱的家族之中,于家一点也不起眼,他们全都在喊冤,但谁不在喊冤呢?没有人比冤枉他们的曹靖和曹嘉荣更清楚他们有多冤枉了。
第212章 我才不当忠仆呢!
林柊知道曹嘉荣的真实身份, 就相当于拿捏着他的一个把柄。
毕竟只要把曹嘉荣就是温家余孽的消息捅给皇帝,曹嘉荣必然会被皇帝厌弃,被他义父曹靖舍弃。
曹嘉荣与皇帝之间还有抄家灭族之仇, 林柊完全可以拿捏着对方的身份把柄, 要挟曹嘉荣为他做事, 曹嘉荣怀着对皇帝的仇恨,想必也不会抗拒背叛皇帝这件事。
有皇帝最信任的心腹曹靖之义子曹嘉荣作为内应,林柊能做的事情可太多了。
北厂可以说就是皇帝的眼睛耳朵, 皇帝能看到什么听到什么,全靠北厂来为他搜集消息。
而下面搜集上来的消息,都会先汇报给曹嘉荣,然后由曹嘉荣汇报给曹靖,再由曹靖汇报给皇帝。
林柊收买了曹嘉荣, 就相当于从中间切断了皇帝的消息来源渠道, 他到时候想让皇帝听到什么看到什么, 听不到什么看不到什么, 都能做到。
林柊想到就去办,他很快就查到了曹嘉荣就是温嘉荣的身份证据。
曹嘉荣当初的确掩盖了自己的身世,但那个时候他不过是个宫里的小太监,能有多少能量来做这件事?等他成为了曹靖的义子,如果再派人手来做这种事, 反倒是很引人注目。
毕竟曹嘉荣作为曹靖最器重的义子, 有太多人盯着他了,别人不说, 光是曹靖收的其他义子们, 就个个盯着曹嘉荣想要取而代之呢。
而且曹嘉荣入宫时才六岁,同期入宫的罪奴小太监并不少, 毕竟那个时候皇帝刚登基,清算政敌抄了不少人家,很多跟他差不多身份年龄的小少爷一样被充入宫中成了罪奴小太监。
混在其中的曹嘉荣毫不起眼,如果不是林柊一开始就猜到曹嘉荣是温嘉荣,根据结果去推理过程并且寻找证据,很难查到曹嘉荣六岁以前的事情。
这也是曹嘉荣后来大权在握后没费心思去掩盖自己六岁前经历的原因,除了知道自己被很多人盯着,不想弄巧成拙之外,也有他觉得没什么必要特意去掩盖的因素在其中。
当年他被曹靖认为义子时,曹靖也没查出他的真实身份,虽然有曹靖没认真查深入调查的原因在其中,但曹靖当时已经是北厂的厂公了,北厂作为皇帝手里的特务机构,调查一个人的身份那还不简单吗?北厂都没能查出来,曹嘉荣自然就放心了,没必要多此一举。
如今曹嘉荣正为自己暗中做手脚令出卖自己的于家也进了诏狱而窃喜时,他收到了一封来历不明的信,信上写出了他的真实身份,并且看似好奇实则威胁的问了一句:“不知陛下和九千岁可知晓荣公公的真实身世?”
曹嘉荣盯着信纸上的字迹,脸色阴沉如凝冰。
该死的幕后黑手!
他的身世明明那么隐蔽,怎么会被人知道他的真实身世?如果被告发到皇帝和义父面前去……曹嘉荣简直不敢想那个后果。
只怕他巡视的诏狱里那些囚犯就是他的前车之鉴了。
在曹嘉荣心口跟揣了只兔子似的忐忑不安的猜测着给自己写信的幕后黑手是谁时,有下属匆匆来报:“荣公公,不好了,有人闯入诏狱救走了于家家主和大少爷!”
曹嘉荣顿时脸色大变:“你们是干什么吃的?人进了诏狱竟然还能被救走!”
如今的于家家主正是温嘉荣的舅舅,于家大少爷,也就是于家的正牌继承人,是温嘉荣舅舅的嫡长子,也是温嘉荣的大表哥。
当年六岁的温嘉荣被送到于家去,那个时候于家的家主还是温嘉荣的外祖父,温夫人的亲生父亲,于外祖对温嘉荣这个外孙还有几分情谊,想把人暗中送走保护起来。
但于舅舅害怕会连累到自家,便一力主张交出温嘉荣这个外甥,向新登基的皇帝表忠心。
毕竟于家的姻亲温家在夺嫡之争中站错队了,于家也很可能会受到牵连,如今把温家遗孤的外甥抛出去当投名状,或许还能获得新帝的看重。
于外祖对温嘉荣这个外孙再如何有情谊,也抵不过整个于家的安危和前程重要,于是就被于舅舅给说服了。
温嘉荣被交给了当时搜查他的官兵,被按照处置送进宫成了罪奴小太监,开启了他痛苦的一生。
所以改名的曹嘉荣现在还记得自己舅舅当年那迫不及待想抛开他这个烫手山芋的嘴脸。
于外祖已经去世了,继承家主之位的就是于舅舅,正好曹嘉荣对于舅舅恨之入骨,他毫不犹豫的展开了对于家的报复。
于家在京城早已经沦落为普通家族了,当年于家虽然没有受到姻亲温家的牵连,被新帝清算,但家族也是每况愈下,日落西山,勉力支撑。
按理说这样的小家族是没资格入得了北厂的眼,曹靖连陷害都懒得陷害这种小家族,因为分量太小,连杀鸡儆猴的作用都起不到。
但曹嘉荣将于家加入了名单,曹靖也就只是扫一眼便通过了,北厂将于家一起给收拾了。
于家人进了诏狱之后,曹嘉荣还特意去欣赏了一番他的好舅舅在诏狱酷刑下哀嚎的惨状,他压根就没想过于家人能活着从诏狱里出来。
毕竟在他的授意下,诏狱的狱卒是堵住于家人的嘴然后逼问他们‘招不招?’,他们就算想编造一个口供都没机会开口说话,这种情况下他们只会因为‘嘴太硬不肯招’死在诏狱里。
没想到今日竟然收到了有人在诏狱里劫走他那位舅舅和大表哥的消息。
这可真是太糟糕了!
曹嘉荣几乎是第一时间就想到了给自己写了那封揭示他真实身世的信的幕后黑手。
如果劫走于家父子的人就是那个幕后黑手,于家父子就会成为对方拿捏在手的他的身世证据。
曹嘉荣这张脸,与他的母亲于氏长相很相似,温夫人于氏作为内宅妇人,见过她的人并不多,温家完蛋之后,于氏自尽身亡,时隔多年,也没几个人还记得温夫人的长相了。
但于家人作为温夫人的娘家人,肯定还记得温夫人的长相,别的不说,同样被劫走的那位于家大表哥就跟曹嘉荣长得有几分相似。
于家舅舅年轻时也与曹嘉荣这张脸长得有几分相似,只是如今年龄大了,发福了,样貌大变才看不出来相似之处。
但两者到底是有血缘关系的,于家父子落到那个知晓他真实身世的幕后黑手手里,曹嘉荣简直是寝食难安。
曹嘉荣相当震怒的亲自带人去诏狱调查这起劫狱案,想知道对方究竟是怎么劫狱的。
不过真相倒是用不着他如何深入调查,对方劫走于家父子的方式很简单,里通外合,内外勾结。有内鬼帮助的情况下,再加上也没人觉得谁有那个胆子敢来劫诏狱,管理有漏洞,守卫有放松,就出了这样一桩惊天劫狱案。
这件事很快也惊动了曹靖,毕竟诏狱是在北厂的管理下出了劫狱这事,而北厂一把手是曹靖,皇帝要是怪罪下来,头一个遭殃的就是曹靖,他怎么可能不上心?
曹靖带人来诏狱时,脸色阴沉得可怕,几乎冷到是要掉冰渣子了。
曹靖来了之后第一件事就是提审于家人:“说!究竟是谁救走了那两个家伙?!”
剩下的于家人都很懵逼,他们也不知道啊,他们什么都不知道,不知道自己为什么会被抓到诏狱,也不知道为什么家主和大少爷会被人劫狱救走。
于家人的一问三不知,在曹靖看来就是一个个都是硬骨头,为了保护家主和少主,全族都是硬骨头,不肯吐露一个字。
曹靖震怒:“不说是吧?好好好,本公公最喜欢的就是硬骨头,本公公倒是要看看,是你们的骨头硬,还是我的刀口硬!”
于家二爷作为于家家主的亲弟弟,是除了于家主和大少爷之外于家分量最重的男丁,曹靖觉得他肯定知道,第一个就是提审的他。
他已经被曹靖用酷刑招呼了一番,此时整个人意识都快模糊了,听见曹靖这震怒的话语,于家二爷一个激灵又意识清醒了,他双眼被自己的血糊住了,看着不远处红彤彤一片中坐着的曹靖的身影,没忍住‘哇’的一声哭了出来,哭得很大声也很伤心:“我没嘴硬啊,我是真的什么都不知道啊,我那该死的大哥什么也没告诉我,他带着侄子自己跑了,也没想过管我们的死活啊,谁要包庇那两个混蛋啊,要不是真不知道他们是被谁救走的,我不要你们审就主动说了……”
当年于家能为了自家利益出卖温嘉荣这个亲外孙,如今于家人也能为了自个儿的利益出卖家主和继承人。
毕竟命只有一条,活着才是最重要的。更何况还不止有自己的一条命,还有父母妻儿兄弟姐妹等重要亲人。谁愿意为了抛下他们逃狱的家主父子俩搭上全家的性命啊。
第213章 我才不当忠仆呢!
曹靖看着于家二爷哭得如此真情实感, 不禁有些犹疑,毕竟代入一下,换做自己是于家主, 在有逃狱的机会, 也肯定会优先自己逃走, 还能再带一个人的话,那肯定也是带自己的继承人,至于家族其他人都没有自己和继承人重要, 可以抛弃。
而这些被抛弃的于家人,当然也就没资格知道太多了。
但曹靖还是不甘心,就算猜到于家剩下这些弃子大概率什么也不知道,他也还是把人全都用刑审问了一遍,没能问出多少有价值的情报, 还是让他很失望。
站在曹靖身后一直充当木桩保持沉默的曹嘉荣也听完了对于家人的审讯, 他提心吊胆的就担心于家人会在酷刑中想到什么说什么, 然后把当年温嘉荣的事情说出来, 暴露了他的身世。
毕竟他曾经因为执念在有机会当曹靖义子时,曹靖问他叫什么名字,他只改了姓,没改名,嘉荣这个名字虽然不算罕见, 但太过巧合的重名, 就可能让曹靖怀疑上他。
于家有个叫温嘉荣的外孙因为父族被抄成了皇宫罪奴小太监,然后六岁就入宫当太监的他请求曹靖给他赐名曹嘉荣, 这种巧合实在太让人容易联想了。
好在于家主也知道自己当年力主抛弃亲外甥的行为太不厚道, 也会羞愧逃避,下令封口此事, 当年知道这件事的人,只有早已去世的于外祖和外祖母,于舅舅和舅母。
于舅舅就是如今的于家主,他已经被救出了诏狱,而舅母则是如今的家主夫人张氏,张氏在得知自己丈夫和嫡长子抛下她和一双年幼的嫡子嫡女逃走之后,就陷入了呆滞状态,哪怕被用刑也没能供出什么有用的东西,显然是心神被刺激狠了,有些失了智。
初此之外的于家人可能有重要人物听说过一点当年相关的消息,但却了解得不清楚,如今这个危机时刻他们也没想起来。
提心吊胆了半天的曹嘉荣见没人供出温嘉荣事件,心里顿时松了一口气,然后杀心更盛了。
这些于家人不能再活下去了,他们现在没供出温嘉荣,不代表以后想不起来这件事,必须得万无一失的将他们都解决掉。
这样以后知道他身世的,就只有那个救走了于家主父子俩的幕后黑手。
那个幕后黑手显然是想跟他谈判,有得谈,就有办法解决。
在没有怀疑曹嘉荣这个义子的情况下,曹靖对曹嘉荣还是很信任的,所以曹嘉荣只是对曹靖略进谗言,曹靖就下令把于家人全都解决掉了。
林柊在收到还在诏狱里的于家人都死在曹嘉荣手下之后,就派人把这个消息递给了于家主父子俩。
总要让两人知道,他们的家人是怎么死的吧,也要让他们知道,他们的仇人是谁吧。
于家主父子俩为惨死的家人痛哭的同时,也无比的怨恨曹靖和曹嘉荣。
此时他们还不知道曹嘉荣就是当年的温嘉荣,林柊拿捏住于家父子俩,只是用来威胁曹嘉荣给自己办事的棋子,如果曹嘉荣不识趣,他就告诉于家父子曹嘉荣就是温嘉荣的真相,然后把于家父子俩放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