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知清垂首:“祖父,此事同户部有关,对吗?”
刚才林青山听说户部来了以后,他的表现很不对劲。
与陆淮接触久了,林知清对户部还是有些了解的。
总结起来,户部的核心职能一共有四个。
第一,财政管理,包括税务征收,仓储管理以及财政支出调度。
第二,户籍管理,包括统计人口,登记户籍,并以此征收赋税徭役。
第三,资源调配,包括管理土地、水利、屯田等资源。
第四,管理官员俸禄与军费开支。
如今的林家,同这四个都不太沾边,唯一有关的可能就是俸禄了。
可她心里很清楚,林家几个人的俸禄都很低,根本掀不起什么大问题。
包括这次陆淮与户部的行动,她只知道是为了找东西。
但要找什么,为什么要找,这似乎都是户部与花家的事情,同林家并无关系。
“没错,的确与户部有关。”林青山缓缓坐到椅子上:
“要不是户部的人造访汴梁,或许我已经快要忘了这些事了。”
“原本,我不准备将这些徒增烦恼的事告诉你,但如今你做事稳妥,又成了家主。”
“林家的事与你息息相关,若继续瞒着你,难保会有人借题发挥,致使你失了先机。”
这一看就是有故事啊!
林知清紧紧盯着林青山,知道自己不能错过一丝一毫的信息。
林青山说的话何其严重。
林家如今就像是在刀锋上行走一样,一旦行差一步,便会落入万劫不复的地步。
“我同你父亲都在军营待过,最是明白打一场胜仗要消耗多少兵士的命。”林青山垂首,语气颇为伤怀:
“打仗靠的不是多利的兵器,也不是多高深的兵法,而是将领与士兵,二者缺一不可。”
“清丫头,你可听过大盛重武轻文的说法?”林青山看向林知清。
林知清微微颔首。
这句话流传甚广,单看现在朝堂的局势也是如此,沛国公、镇远侯、定北伯等人势头正盛。
“呵。”林青山摇了摇头:“这种说法确实无错。”
“但朝廷重的是将领,而非下层兵士。”
“抛开俸禄不谈,每打一次胜仗,赏赐便会如流水一般送到将领的府上。”
“可那些在战争中失去性命或受伤的士兵们,却只能拿到一点点抚恤银。”
“行多有病住无粮,万里还乡未到乡。蓬鬓哀吟长城下,不堪秋气入金疮。”
“重武轻文只是一个谎言罢了,朝廷真正看重的,是世家而非普通士兵。”
“那些从战场上退下去的伤病残将,只能领到少得可怜的抚恤银,几乎是被断绝了生路。”
这些话相当犀利,若是被传出去的话,对于林家来说就是灭顶之灾,林知清甚至下意识观察了一下四周有没有人在偷听。
这并不是一个能肆无忌惮说真话的世界。
“祖父,我还是不懂你的意思,伤病残将与林家有何关系?”林知清想不出来,只能问。
被她这么一问,林青山的情绪逐渐平静了下来:
“我同你父亲当年带的林家军所向披靡,但退下去的伤病残将及其亲眷十分不易。”
“阵亡士兵每次仅仅能领到一两抚恤银以及一月一斗粮食,可即便这么少的东西,他们也未必能拿到手里。”
“其余兵士皆是如此。”
“我曾经上过折子反映情况,但折子石沉大海,毫无作为。”
林青山痛心疾首,话语中满是无奈。
林知清皱眉:“祖父,你同我父亲做了什么事?接济他们?”
“不错。”林青山提了一口气:“我同你父亲将积蓄拿了一部分出来,但这只是暂时的。”
“伤病残将的数量太过庞大,我和他二人之力实属微薄,但有林家军才有林家,才有长宁侯。”
“万般无奈之下,我二人私底下开始变卖朝廷御赐之物,以谋林家军生路。”
“御赐之物!?”林知清心中一震。
她接手林家以后,曾仔细核对过财产,得到的结论是林家几乎没有什么好东西。
那些御赐之物更是只剩下了一些大件,既占地方又要花时间保养,十分麻烦。
只剩下几件东西,这在长宁侯府明显是不合理的。
因为林青山同林从戎打过无数胜仗,除去金银,本就得了许多珠宝、武器、器皿、字画等御赐之物。
这些东西赏的不是实打实的利益,而是荣耀。
无论如何,都不可能只剩下几件。
而且,除去金银财宝,其余物件都记录在册,若是变卖、毁坏,一个亵渎皇权罪是跑不了的。
因林知清的父亲林从戎通敌叛国,林家曾经被查封了很多财产。
林知清在被查封的财产单子中倒是看到了一些御赐之物的影子,也就没有往其他方面深想过。
如今她才明白,那些御赐之物竟然不是被查封了,而是被变卖了。
这事儿要是被捅出去,可比林从砚的大不敬之罪要严重多了。
想到林从砚,林知清再次开口:“这与四叔有何关系,为何二爷爷和大伯不知,四叔却知道倒卖御赐之物的事情?”
“此事从前是你父亲在做,如今是你四叔在做。”林青山将那些话说出口以后,再回答起来便容易多了。
可林知清却捕捉到了他话中的关键词:“如今是四叔在做,也就是说,你们这种行为还在延续?”
“不错。”林青山点头:“你父亲死后,林家军便散了,我们不可能眼睁睁看着那些兵士被饿死。”
林知清的面色严肃:“祖父,为何现在才告诉我?”
“此事多一个人知道便多一道风险。”林青山的背脊弯了一分:
“我知你不易,怕有人抓住这一点点不放,再加上户部来了汴梁,我心中不安。”
户部是掌管着御赐之物的发放与回收的。
“京城那边有太多人对林家虎视眈眈,我担心有人抓住这一点生事,你难以应对,所以决定提前给你交个底。”
林青山本不打算说的,因为林家没人能承受住这种顶风作案的行为。
可现在形势严峻,林知清想带着林家挣脱泥泞,这便是一个未知的阻碍。
至少,也要有所准备才行。
第243章 别来无恙
林知清听完他的话,只是点了点头,面上并无任何焦急之色:
“祖父,我知道了。”
这个秘密虽然让她有些猝不及防,但就目前来说,秘密还是秘密,还没有被人翻出来。
既如此,她心中只是多了一件事,情绪上便没有必要为还未到来的事情焦急,反而容易乱了阵脚。
见林知清得到模样,林青山心中得了一些宽慰。
喜怒不形于色,这是好事。
“我身处汴梁,走不出,跑不脱,林家便……辛苦你了。”此时此刻,林青山的这些话是对着林家家主说的,而非他的孙女。
林知清没法说自己不辛苦。
林家的事如同一团乱麻,解开一根线还有一根线在等着。
劳累是有的,但林知清并不会抱怨。
她借了原主的身体,便要承受原主的因果。
这条路未免艰难了些,但并不是她一个人在走。
林家的每一个人,都在为了解开线团而努力,除了……林静雅。
“祖父,御赐之物的事我已经知晓了,林静雅此人,实在愚钝,还需你严加看管,不得有失。”林知清开口时,讨论的已经是另一件事了。
“你放心,今日之事着实是我疏忽,我会将静雅看好。”林青山也明白林静雅的重要性。
江流昀和镇远侯府是潜在敌人,林静雅便是揭发他们罪证的其中一环。
虽然此时此刻还用不上,但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待各种冲突爆发的时候,只要寻找一个合适的时机,林静雅定能发挥出很强的效果。
林知清再次开口:
“还有林家的生意,我这几日已经同花小姐捋清楚了,我身在盛京,鞭长莫及,需得有个人替我掌管汴梁。”
林青山敲了敲桌子:“你二爷爷来到汴梁以后,终日将自己锁在屋内,不曾出来活动。”
“清丫头,关于私产这件事……”
“祖父,我知道的。”林知清抿了一口茶水:“大伯、四叔皆有私产,这些都是他们的底牌。”
“我对二爷爷的千金阁并无意见,可千金阁确实像个筛子一样,似乎谁都知道它背后的主人。”
“我只是将那些毒瘤拔出来了,若二爷爷怨恨我,我自然没什么可说的。”
“他曾经或许怨恨过你,但现在不曾。”说到这个,林青山很是笃定:
“林家没有恶人,只有蠢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