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彦辞却是若有所思。
再到后面, 程以时被“糊里糊涂”毕恭毕敬”被送出包间, 有一种脾气发到一半还没有来得及爆发就戛然而止的憋屈感。
“……这人不是故意来找茬的吗?”她无语,皱着眉看向蒋彦辞。
蒋彦辞其实还是猜出来里面这个人的身份了,心想着估计这个人应该就是胡波那天说的那个老板了。所以今天这一幕,其实应该就是冲着小火炉来的。
想到这里,他不免有点不悦。
这人估计是因为胡波驳了他的面子, 才有今个手下人故意找茬这件事。
蒋彦辞并不觉得这件事就不应该让程以时知道, 反而他觉得这种事情最应该知道的人就应该是程以时。之所以之前没提是因为不过是句别人带的话,回绝一下不过也就是一句话的事情。但是到现在发展到这个地步, 再不提那件事就和初衷南辕北辙了。
于是,他用三言两语简洁的语言跟程以时讲了一下那个老板的事情。
听完这件事情的来龙去脉, 程以时堵在胸口的那股气突然没有了, 取而代之的反而是有点解气的爽快感。
她挑了下眉, 伸手指了指刚出来那间包间, 问他:“那岂不是说这人被我下了面子, 今天过来找茬, 还被贺老七吓了一跳?”她又不眼瞎,那人后面说不能管教手下人添麻烦了的时候眼睛是看着贺祺说的。
这种情况, 除了那个老板“畏惧”贺祺或者是其他, 别的就跟难解释了。
蒋彦辞好歹有过十几年的军旅生活, 而且再加上在政府工作的经历, 耐着心一想,又想到那人之前倒卖二手汽车的经历, 也能猜到一些什么。
不过这些事倒是不适合告诉程以时了。
“他怕贺祺也挺好,生的没事过来给店里找事。”他垂眸看着她说。
“确实,涮锅店这本才收回来多少,还没赚多少呢,什么人就想来分一杯羹,还是哪凉快就去哪里呆着吧。”提到挣钱和涮锅店相关的事情,程以时的表情一下子就变得严肃起来,一本正经地嫌弃“那人”。
蒋彦辞觉得她这表情有些“灵动”,微微一笑。
然后,两个人推门回了原来的包间。
孟鸳刚把涮熟的羊肉一分为三,两个孙子各一份,她自己留了一份。用的蘸料是前不久刚跟程以时那里学到的川味香油碟,香油碟加蒜醋,中和了羊肉的膻味,咬上一口满口留香。她正被香得不得了的时候,儿子儿媳妇回来了。
“隔壁什么情况?”她随口一问。
程以时刚才得知了隔壁事情的来龙去脉,实在也没消化吸收,也不想让家人跟着操心,含糊地敷衍了过去。
“就一个喝醉酒的客人,头脑不清醒了,故意找存在感呢。”她说着,其实并不觉得这些词语中有不适合形容那两个人的。可不就是头脑发昏,愚蠢至极嘛!
“这些男的一喝酒就醉酒,醉酒就闹事,可真不是个好东西。”孟鸳颇有些认同地说。
蒋彦辞:“…妈,我醉酒之后就不闹事,你不能一概而论。”
孟鸳咋舌,看着他说:“你结婚那天没喝醉酒?没喝醉酒还能把杆子当小时搂了二十分钟吗?”
咳咳。
突然吃了一个不得了的瓜,程以时慢半拍地反应过来。她倒是还不知道结婚那天还发生过这样的事情。说到这个,她可就不无聊了。
“妈,什么醉酒抱杆子?”她眨着眼睛,好奇心满满地看向孟鸳。
蒋彦辞听她这个问题,忽然觉得刚才他就不应该替“部分男人”反驳一些事情。
他后悔了…
难得儿媳妇如此好奇某件事情,作为“标准婆婆”的孟鸳自然不愿意看到儿媳妇失望了。当即便忽略了儿子“示意”的眼神,津津有味地讲起了故事。
她这故事一开始,那精彩程度看两个小萝卜头竖起的耳朵就能知道了。
于是乎,贺祺艰难地从隔壁脱身,回来之后,看到的就是他那曾经不可一世的“辞哥”耷拉着脑袋闷头吃饭。
?
发生了什么?
他这才出去了几分钟?!
……
次日,前一天预定包间的老顾客带着两份绿豆糕过来找程以时道歉,同时还表明了他跟找事的那两个人的关系并保证以后坚决不合作。
程以时这才从这边人的口中知道了那个有意分涮锅店一杯羹的人叫麻六,还有他的一些生平经历。
不过得知这些事情,程以时其实是觉得跟她没多大关系的。因为她觉得,就看那天麻六对贺祺的那个态度,麻六后面应该都不会找她的事情了。
结果,却挺出她意料。
那天一大早,麻六请人送上了他的“道歉礼”,一个鼻青脸肿明显是被教育过的手下人,以及一块南城即将要卖掉的土地资料。
被打得鼻青脸肿的小弟就是之前那个闹事的人,他除了道歉以外就是一脸恭敬地递上了“土地”的资料。
程以时看着他那一脸痕迹,千言万语,最后化为一句。
“蟑螂很不干净,你小心得病!”
晚上。
程以时把那份土地出售资料带回了家,递给了蒋彦辞看。
“这块地位置还挺好的,之前北城规划局那边过来了几个专家,说大概就是在这个区域的位置建一个地铁中转站。”
地铁,这个词语对程以时来说不算陌生。北城最早的那条地铁线一开始是由去苏国学习的留学生主持建设的,后来停工又开工,在1969中建完,1971年正式对外营的业。
说到这里,程以时要是再不懂这块地的价值都有些说不过去了。
“这块地这么重要…敢买吗?”她有些不确定地问。
蒋彦辞见她小心翼翼的模样,凑近盯着她白皙的脸,伸出手指放上去捏了捏,笑着说:“不影响,这个地铁中转的地方现在还在南城的郊区,没什么人。”
程以时:“…没人?”
…至此,才有这个实地考察土地的事情。
介绍人其实还算是负责,因为可能也是知道政府的一些规划,小声对她说:“这块地就是厂房不用,后面政府做征收,还能拆迁赚一些。”
程以时抬手遮了一下光,问他:“这里地多少钱一平?”
“五十。”
“五十?!”
“四十也可以!”
第111章
这么一大块地, 价格还这么低,中介人还一副“价格是小事”可以再商议的模样,程以时心中警铃大作, 艰难地劝阻自己没一口气答应买地的事情, 决定回去再考虑考虑。
中介人那头是得了麻六的吩咐, 知道这块地是用来“道歉”的,卖地不图赚钱只图一个态度,这是一个劲地想把地推销出去。这会儿见程以时没答应有些犹豫,心里头难免替她惋惜,临走时忍不住跑到程以时耳朵边说了这块地的“真相”。
“程老板, 这地就是麻老板的地, 他卖这块地就是为着道歉,你可不要错过了抄底的大好机会啊!”
程以时也没想到这点谨慎, 还会让别人觉得自己是个“不懂占便宜”的人,一时哭笑不得。不过也不好跟中介人说明她的顾虑, 因此, 又表示了对他的打扰之后, 给他塞了一盒烟就回家了。
回到家之后, 贺祺正好也在。他过来这一场也正好跟麻六有关系。
这些天正好轮到他休息, 因为上一次在店里出现的事情, 所以这些天他正好找了个机会去查了一些麻六的档案。
“南海市之前有汽车优惠政策,所以进口汽车都得从哪里上岸。一来二去的就有人想钻空子, 把二手汽车修补之后换个新架子当成新汽车去卖。”贺祺说话的语速其实还是很快的, “之前有一次在南边军区的时候, 跟南海市的公安局有一次联合围剿, 抓看一些倒腾汽车的二手贩子。当时那个被抓的人中就有麻六。”
“不过他当时人还小,也就是帮了一些帮手, 没判多少年,进去蹲了半年之后就出来了。这人比较精明,知道之前的那拨人的漏洞出来之后就折腾着搞了一个正经的二手汽车公司,做起了汽车倒卖。”
贺祺顿了一顿,又补了一个事。
“之后就是赶上南海市那边政策开放,他在南城跟南海市这边混得差不多。跟我之前应该是在一个朋友的机会上碰过面,人应该还是有点不清不楚,不过应该是没在做什么违法的生意。”
其实他说的这些都是关于麻六的一些经历,详细到之前蹲过大牢的事情,胡波这么一个外来人肯定是不清楚的,想知道一些具体的事情,还得让贺祺找本地的人问清楚。所以才有了这一档子事。
程以时听完之后,把今天出去看地,还有中间人最后的那句话跟他们也说了一下。
蒋彦辞结合了两个人的说辞,又根据他在政府里面查到的关于那款土地的资料,沉思半晌说:“那块地只是目前处于地铁的拆迁建设范围内,不算位置地段最好的。他找人把地给你,估计也是有朋友跟他说过未来的规划,所以想给你卖个好。”
“但贺老七是管…又管不到他做生意的,他何至于给这么大的面子?”程以时问。
“咳咳咳咳。”贺祺捂嘴轻咳,皱眉表示她对这句话的不认可,“什么叫做何至于给我这么大的面子?就不能是他被我的人格魅力打动了,爱屋及乌?”
程以时斜他一眼,并表示有没有这种可能性,难道他心里没点数。还以为是什么潘越卫玠在世,能让人如沐春风,心悦诚服?
“…武力值不能吗?”贺祺看懂了她的眼神。
这个问题出来,程以时戳戳旁边的蒋彦辞,然后挑眉指着他冲贺祺看过去,颇有些傲娇的意思,笑嘻嘻地说:“你觉得呢?”
蒋彦辞闻言,配合地也看过去。
贺祺无语,拍拍手为这两个的“无耻”而鼓掌。
他怎么能有这么讨人厌的俩朋友呢!
不过无论如何,这也算清楚了麻六的底细,做事还是其他都方便许多。
关于那块地,程以时还是有心卖下的。一来是以后那块地的确价值不菲,拆迁补贴也高,值得出手。二来则是觉得这是一个均衡投资的好机会。之前那些投资,无论是开涮锅店、投资啤酒厂,风险都有些大了。尤其是后者啤酒厂,到目前为止只在吸收资金,可没有挣一分钱。相比之下,买地简直是一本万利的事情,更别说是买一块成本价的地。
这简直是“赚大发”了。
但是同样地,她纠结买不买的一个点还在于另一方面,那就是不知道买地赚钱这种事情会不会影响蒋彦辞。
蒋彦辞估计是一早就有所考虑,在她表现出纠结之后,立马表示不会有太大影响。提前给组织上报备一下,写一封关于这块地的来龙去脉,解释清楚就好。
这个问题解决了,程以时买地的事情基本上就板上钉钉了,整个人显得高兴地不得了。
贺祺见状,见不得这俩夫妻和谐,故意挑事,典型地哪壶不开提哪壶。
“那个酒厂投资那么多,不知道哪年才能挣到钱诶!不会是等我退役之后吧?!”
程以时:“……”
蒋彦辞勾唇微笑。
而实际上,不同于贺祺的“遥远预计”,小店酒厂很明显马上就可以为程以时创造巨大的财富了。
周二一大早,程以时就接到李奋发的电话,确认了酒厂第一块果酒“柑橘酒”的酿造成熟的情况。其实一开始程以时打算先做梅子酒的,但是无奈季节不合适,梅子的酸度鲜度差一点,酿出来的酒口感不算特别好。
后来考虑到时节,选用了秋冬尤其是冬季盛产的柑橘做酒。先确定柑橘的酸度,然后寻找酵母,发酵制作…
挂掉李奋发的电话,程以时还处于在一种很玄妙的状态中。这真是想什么来什么,天助她也。
周三一早,程以时就步履匆匆地去了小店酒厂,跟研发人员联通酒厂的其他的员工开了第一桶的柑橘酒。
员工准备有小盏,一人的盏盛一勺果酒。程以时端起酒杯,还没尝到酒,便闻到了扑鼻的果酒香。
程以时不禁又对这个柑橘酒的期待值提高了一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