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邀,方法很简单。
先给投降的敌人小小展示一下我们大汉的充沛武德,然后再用爱感化他们。
天子对浑邪王的投诚之语很满意,举酒而谈,告诉他只要能为大汉立功,金银战马牛羊田宅,应有尽有。
这可是大汉天子的承诺啊,说得浑邪王更有斗志了。
草原资源紧张,造就了匈奴人不在意礼义廉耻只重视自己利益的性格,浑邪王虽不用为牛羊衣袍而追逐求取,但自小在这种环境下长大的他,只做对自己有利的决定,更何况他已经杀了休屠王,和单于决裂,草原是肯定回不去的,还不如在大汉多得点利益。
没办法,汉人给的太多了,翻阅史书,会发现投降汉朝的匈奴人许多都尚有势力,例如浑邪王,他最穷的时候手下还有几千士兵呢,但去匈奴的汉人将领那可真是走投无路,把草原当成他们第二次发家的据点了。
虽然目前为止发家的概率为0。
要么是被匈奴大军打得只剩自己一个光杆司令,只能投降保命,要么是像韩王信那样政治斗争失败,不得不遁走匈奴的,都能在大汉当将军搞政治了,人家也不缺那点牛羊和帐篷。
甚至可能草原上呼啸的冷风一吹,会直接把韩王信在中原养尊处优的白净小脸都给吹皴了。
无论浑邪王是否真心归汉,说的那些话是为利所驱,还是迫不得已,刘彻都不在乎,至少他是实实在在为大汉增加了三万人口,这些匈奴人可以去修建昆明池、建设边郡或者开垦田地,接下来的事情只需要交给时间解决。
一年两年,十年八年看不出来什么成效,但是一百年、二百年、千年之后,这三万人的子孙后代都会成为说汉话、穿汉服、顾及汉之礼义廉耻的汉人。
往近处说,浑邪王这种老奸巨猾的,也能在草原、沙漠、雪山、高原等各种汉人不熟悉的地形里找到路。
此时居住在西南方湟水谷地的诸位羌人君长们莫名感到一阵冷意:好冷,我们是被什么野兽盯上了吗?
宴席上,天子和降王都很开心,听到了自己想听的话,但有人可就要忧虑喽。
若问座中叹息谁最多,当然是这满殿的武将了。
张次公/赵破奴/公叔敖等武将:我们大汉的晋升渠道现在已经卷成这样了吗,不光要和本地武将们比战绩,还要和这些带资进汉的外族蛮夷们比能力。
官场不好混哦。
文臣:呵,你们以为我们就过得很轻松吗?
那位经常为刘彻写文书军报的吾丘寿王率先起身敬酒:“陛下有圣人之德,宣召四方之士,以至贤臣名将在朝,白麒现世,仙人降下仙粮祥瑞,使天下晏然,海内安乐,大汉有奋击之威,使四夷臣服,浑邪王率兵归汉,南越王遣使入朝,大汉之德,长乐未央!”
其余文臣:……
想出来这么多词你累不累啊?!
乐师趁机以钟鼓丝竹奏出《盛德》礼乐,乐声美妙和谐,宽广和美,内里又蕴含有刚劲之音,恰似他们大汉之风,百官齐齐起身,举酒而贺:“大汉之德,长乐未央!”
“大汉之德,长乐未央!”
这个时候,但凡谁慢了一步,那可就要被包括皇帝在内的所有人注意到喽。
浑邪王:……
这些汉人叽里呱啦说啥呢,他已经来中原三个月了,会一点日常的汉话,但却完全听不明白刚刚那位官员说的话,只知这里面提到了自己的名字和“汉”。
他示意身旁译者做出翻译,译者认为自己作为一个有职业素养的人,不能明说吾丘寿王为了称赞天子之德而拉踩归义侯,于是思考片刻,总结道:“这位官员在赞美大汉。”
哦,浑邪王懂了,那就是一长段没什么用的废话呗,但现在气氛都到这里了,他没有动作也不合适,于是同样起身,附和道:“大汉之德,长乐未央。”
不管了,就像在单于庭朝拜时那样,别人说啥我说啥吧。
这场宴会,气氛融洽,有一个完美的结局,最后众人依次起身退席,一段时间后,走了有些距离,离大殿远了,众人才稍微放松一些,彼此寻上几位同僚好友,相互攀谈交流。
不知不觉间,闻棠身边已经凑起一群人。
桑弘羊问她究竟使用了什么办法,让浑邪王这样忠汉,闻棠模棱两可地回他无非就是在酒精中加些硝石,制造出很恐怖的画面罢了。
桑弘羊一副原来t如此的表情,似乎是在说今天又学到了一个新知识。
“从前我以为酒精只能医治病人、处理伤口,没想到还有这种用处。”
说起来,这东西也能大大加快行军速度,汉军攻下匈奴部落之后,因为要快速急行军,只能拿走少量的粮食充当军粮,剩下的粮食草料,为了防止这个部落死灰复燃,一般都会将其全部烧掉,遇到雨天或者湿气重时,点火困难,汉军就会在粮仓中浇上少量酒精来引燃粮仓。
点不着火的时候,那些匈奴人还会为此沾沾自喜,认为这是上天在眷顾他们,可浇上酒精后就不嘻嘻了。
恐怖,汉人的天神比我们的天神厉害!
另有一颗脑袋凑了过来,赵破奴提出他的天才想法:“这样说来,酒精加硝石就是您要研发的新武器喽?”
虽然不是那种一枪穿一串儿脑袋的长枪,但这听起来似乎更不错。
闻棠点了点头:“差不多吧。”
看到几人一脸期待的表情,闻棠心里突然有一种不祥的预感。
她连忙提醒:“这东西很危险的!不要偷偷自己在家试验,否则还要自费修府宅!”
其实她完全可以不同担心这个,制作酒精需要大量粮食,再加上作为军用医疗物资,所以发放很严格,爆炸实验对大家来讲太奢侈了,也因此才按住他们这些颗蠢蠢欲动的心。
正说着呢,恰好霍去病路过此处,想到自己之前收到的那几只人参,便顺口朝闻棠几人道了声谢。
系统狂呼:“任务!任务!任务!”
如果系统有实体,闻棠会毫不犹豫地一巴掌把它扇走,但可惜它只是一群代码,没有实体,闻棠被吵得烦了,只好无奈说了一声:“关机!”
世界清净了。
几只人参倒不算什么,关键是纸条上写的那句“多喝热水,不喝凉水”
“山泉河水中有许多人眼无法看到的细微小虫和灰尘,我最近又学到几处净化浊水的新方法,过段时间印到纸上,给你送到府上,遇到特殊情况时,同样也可用于军中。”
霍去病倒是没有拒绝她的好意:“那就多谢闻侍中了。”
闻棠:“将军毋须客气,您三出河西,致使匈奴六畜不蕃息,嫁妇无颜色,为国有功,闻棠实在敬佩。”
扶摇:“我也敬佩。”
长安中夸赞霍去病的言语有许多,但像闻棠这样精通“夸奖的艺术”的人可不多。
不满二十岁的少年将军听到此言也免不了欢喜之色:“你通晓万物,也很厉害,这几次出征还要多亏你的发明,不仅行军路上多有方便,还使军中士兵的伤亡减少许多。”
听到这些的桑弘羊:无所谓,广牧君当初还说圣人因天时,智者因地财,夸我是智者呢。
实际并没有关机的系统:……!
宿主,我们的任务是当海王,不是当职场海王啊!
也就是时代限制住了你,要是把你送到东汉末年,凭你这张嘴,估计用不了几年就称帝了。
终军:“骠骑将军是很厉害,不仅是匈奴妇人,就连匈奴男子、匈奴王、匈奴单于见到将军之威都会股战而栗,惊惧异常。”
他本意是好的,单纯想随大流赞美一下霍去病,但奈何吃了没文化的亏。
闻言,知道内情的闻棠霍去病等人皆是忍不住轻笑了一声,草原百科张骞贴心为他科普:“燕支山上有一种红蓝颜色的花朵,花开之时,匈奴妇女会将其整朵摘下,放在石钵中反复杵槌,制成红色胭脂,涂于面部。”
也就是说,这句话的意思不是匈奴被吓到脸上失了颜色,而是匈奴妇人的化妆品原料产地丢了。
好不容易外向一次的终军:……
好尴尬,为什么地上不能突然裂开一条缝让我钻进去。
不过他没有尴尬太久,大家的注意力很快被转移走,什么东西从天空之上落了下来,定睛一看,原来是雪花。
元狩三年的第一场雪悄无声息来到,闻棠下意识伸手去接,雪花掉落在温热的手掌上,很快融化,她呢喃道:“下雪了。”
刚刚宴席上的醉意早已消散,雪花平等地落到每一个人身上,有风华正茂的少年英才,有历经磨难尤有壮志的不惑之人,皆身怀满腔热血,一身报国之志,正如刚刚赋中所言,天子高坐朝堂,贤臣名将各有所成,这是他们的时代,他们的故事会被谱写到丝帛竹简之上,供后人传承浏览。
此时还在游览大好河山的司马迁:……总感觉我错过了什么很重要的名场面。
当然,这些波澜壮阔的故事也会被雕刻在胶泥上,印在纸制的书本中,留给当代人传颂。
不过对于博士们来说,那就是难以接受的坏消息了。
他们的心比一月的飞雪、河中的冰块还要寒凉。
因为生产力的原因,纸张和印刷的书不会在长安传播太快,不过已经在权贵们之间彻底流通了。
贤良文学们虽然不是权贵,但他们接触到的古籍文学要比权贵们多得多,每日工作内容无非就是遨游在儒学书简中,理解学习其中的理论含义,有时候还会用毛笔在旁边批改几句。
对他们来说,书是很珍贵的东西。
先帝之子鲁恭王刘余平时走狗斗鸡,顽固不堪,身上一点儿儒学气息都没有,即使这样,还是有许多齐鲁之地的儒生愿意去投奔他,不就是因为他某次想要拆孔子庙为自己建宫殿的时候在里面发现了十几卷古籍嘛。
据说当时有位老儒都快百岁了,依旧不顾舟车劳顿去拜访鲁恭王。
被拆庙的孔子:……?
对他们来讲,儒书典籍是比黄金还要贵重的东西,所谓千金有价,古书难寻,这些东西可不能随随便便就让普通人看到。
而且他们觉得亲手将字抄写到书简上才算虔诚。
一位长须宽袍的儒生表情愤恨,怒斥道:“若再想不出办法制止那竖子,我们恐怕就会像昔日的六国一样,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
然后诸位开始发挥自己的老传统,只知训斥,想不出一个具体的结论。
说来说去,直到散会时,也没想到个有用法子。
于是相约明日继续来此议论此事。
闻棠猜到他们对这件事的反应很激烈,但没想到会这样没用,想了一天,一个办法也没有想出来。
熟知历史就是有好处,能直接跳过雕版印刷术,跨越到活字印刷术时代,各种字符自由排列组合,效率直接提高几十倍。
这已经是闻棠的极限了,若再进步到打印机,那她真是一点头绪也没有了。
其实活字印刷术最麻烦的不是模版,而是油墨,模板的材料可以随便用胶泥、木板金属之类的材料篆刻,就是这个印刷的油墨实在不好制取。
要考虑显色程度、粘度、颜色等各种因素,需要松木烟灰、动物胶质、各种香料、明矾等按照一定比例配合,再经过十几道工序,才能做好。
刘彻同样也是个爱玩乐享受的皇帝,印刷术研究成功之后,他也自己上手印了几张,挺好玩,也挺神奇的,只需要将纸张覆盖上去,轻轻一刷,十几息的时间,就能印上一页知识,若用手写,这点时间可只能写出两三个字。
见到这印刷的神奇之处,刘彻决定闻卿下次再有什么发明时,自己要猜测得再大胆一些。
他也给张汤参观了印刷过程。
原来是这么个比抄写快数十倍的法子啊。
想到自己先前幻想中那个长了几十只手的机器,张汤突然觉得有些好笑。
他倒是对亲自上手试这机器没什么兴趣。
玩腻了之后的刘彻和工作狂张汤,这对君臣此刻脑子里想法相同。
又可以多处理不少公务了!
脑洞更加开阔的张汤:看在曾经共事一场的份上,广牧君,您有没有什么能整夜不灭,特别光亮的灯烛?方便我彻夜处理卷轴。
除此之外,还有一人刘彻也很在意,那就是霍光。
霍去病之前去处理浑邪王投降这件事事的时候,霍光一直待在冠军侯府中,如今霍去病回到长安,得知自己的心腹还有个弟弟,刘彻迫不及待将其招来未央宫相看盘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