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弘羊到底还是年轻,哪里辩得过这些比他多吃了二三十年盐的老油条,不光是他,张汤、义纵等人也都逐渐有些落于下风了。
结果在闻棠意料之内,毕竟《盐铁论》这本书是儒生站在儒家的角度上编写而成的,态度肯定是向着这些博士们的,所以整本书里动不动就“大夫默然”“御史默然”“沉默不语”
实际是桑弘羊真被这些杠精们给说没招了。
譬如有一次桑弘羊说你们这些贤良文学不懂战争就不要随便乱评论。
文学:对啊对啊,但是我们以天下为己任,我们忧愁之心似火烧,我们的出发点是好的。
于是大夫默然不言。
博士:“此策大为不妥,国家怎可与民争利,理应还利于民。”
除此之外,为了防止刘彻把他丢到边境守亭,他觉得还有必要强调一下自己并不是非要支持和亲,只是为国事、为百姓担忧而已。
但是之所以要大张旗鼓地搞钱,不就是因为要常年征战四夷,还要扩充大汉边境吗?如果从现在开始停止征战,那国库不就不缺钱了吗?更何况打仗本就不是什么好事。
他逐一阐述自己的想法,最后总结道:“当年秦国兼并天下的时候,凡是车轮所到达的地方没有人不来称臣,可他却不积累自己的德行,反而继续拓展疆土,引起群愤,而如今,汉家屡次调动军队,即使有浑邪王来归降,却也不能抵挡百姓t遭受的损失和苦难。”
“陛下,此非上策啊!”
这是大汉特点之一,无论谈哪一个话题,最后都会莫名其妙拐到暴秦上,然后大家忽略自己的阵营,一起骂李斯,骂商鞅,骂嬴政,骂白起。
甭管最后结果如何,反正他们是骂爽了。
但是吧,你在一个有很大志向的皇帝面前说出这句“凡是车轮所到达的地方就没有人不来称臣”,会轻轻松松激发某皇帝的好胜心。
话音落下,殿内变得寂静,桑弘羊等人已经燃尽了,接下来该压轴人员出场了。
“呵。”
一声轻笑响起,在安静的大殿内显得格外突兀。
“你笑什么?”
闻棠:“我在笑好笑的事情。”
“既然这位博士说盐铁专营是与民争利,那么请问,是同哪个民争利?是坐拥盐铁之便的吴王,还是海盐之利的燕王,亦或是乱世之中以盐起家的猗顿,因冶铁立业,富比王侯的邯郸郭纵?”
什么还利于民,说得好听,实际上谁家普通小老百姓有钱开矿山啊?
要说是柴布专营,那百姓们才是真的天塌了。
“至于浑邪王来降这件事,别人开不开心我不知道,但我知道,郑鲤肯定希望左贤王也来投降。”
郑鲤?
这可就引起了殿中许多人的好奇,郑鲤就是那位因为上书反驳羊毛衣而被刘彻丢到右北平的儒生,众所周知,他是一个坚定的反战主和派,为何会因浑邪王投降而感到开心?
百官公卿开始发散自己那天马行空的思维。
难不成她把郑鲤给策反了?
右北平到长安,中间可是间隔着两千多公里呢,这件事的难度极大,但因出声的人是闻棠,大家又觉得:嗯……兴许也有可能。
博士气道:“你这是何意?”
闻棠:“因为郑鲤如今居于右北平,万一左贤王在漠北越想越气,最后实在气不过,带兵来到边境把郑鲤给砍了怎么办?右北平乃偏远之地,可比不上长安安全啊!”
百官:好吧,事情一下子合理了起来。
博士们可以说自己希望百姓衣食充足,和平安乐,但你要说我希望左贤王来砍我?
那真得去找义姁看看脑子了。
贤良文学:“如今之务,在于除去民众祸患,盐铁官营之法并不利于富国强民!”
闻棠:“哦?这位博士有何高见?”
博士亦是自信满满:“劝课农桑,节制财用,举拔贤人,奉行先王的教化与功绩。”
“您能说得再具体一些吗?”
博士沉默,博士思考,博士思考很长时间,博士勉强回答。
事实就是这样,闻棠十二岁的时候就从历史书里知道想要当个好皇帝要劝课农桑,厉行节俭,但具体怎么劝?怎么加大作物产量,怎么将猪牛羊养得更膘肥体壮,都没详细明说。
贤良文学们也是一样的,只会提出问题,无法解决问题,让他们在《公羊传》里找一百年都找不到代田法和曲辕犁。
闻棠:“曲辕犁够劝吗?耧车够劝吗?铁农具够劝吗?玉黍够劝吗?不够我再画几个新农具。”
这次轮到文学默然不语了。
但很快又重整旗鼓,另一位儒生问道:“盐铁私营,数家人一起经营盐业,父子合力,家庭齐心,百姓便利,可以自己选择盐的品质好坏,若是官府垄断,统一价格,安知下层官吏不会以次充好,怠惰偷懒?”
说实话这个问题提出的一针见血,也有道理,历史上桑弘羊就是因为这话而“默然”,但现在,时代变了,博士。
有没有发现他言语中只提到了经营盐业,没说冶铁?
能砍五层铠甲的铁器肯定好用啊,虽然农用铁器的标准比不上军用武器那样高,但会比之前的百炼钢锋利,除草开垄也更快。
棠:“但是我看百姓们都很喜欢官府煮出来的新盐啊。”
这句话捅破了百官心中最后的那层窗户纸,破案了,那些又便宜又纯正的小破盐店(们)就是广牧君你!开!的!
对面全服武装,有锋利的铁,有咸味纯正的盐,这还辩什么?
诶,他想到一个好主意。
广牧君不是自诩忧国忧民,乃仙人使者吗?为何不将这精盐方子公之于众,这样也算造福于民了。
闻棠:别造谣,我没自诩这些。
“唉!”她长长地叹了一口气,看向对面文学,“新法冶炼的刀还是不够锋利。”
这并非凡尔赛,而是……
“否则怎么砍不开你的脸皮呢?”
百官懂了,这是闻棠在骂文学的脸比五层铠甲还要厚。
他们都是专业的大臣,朝堂之上锻炼多年,绝对不会轻易发笑。
除非忍不住。
殿中响起此起彼伏的轻笑声,算了不管了,反正当初高祖时,还有大臣们直接在大殿上拔剑互砍呢,他们只是轻轻地笑了两声,这不算什么的,
若问殿中谁人笑声最大。
刘彻也。
当然,东方朔也没放过这位文学,就差把“你可真好笑”直接写到脸上了。
博士们不服,继续辩驳。
广牧君你这个想法是不对的,上古时期政清人和、民生安乐,灾害不生,所以上位者要像上古时期的君王那样体恤民生,否则会恶政盛行,邪气兴起。
甚至越说越恐怖。
邪气兴起就会有各种各样的虫灾、水灾、旱灾等。
闻棠;虽然我们现在是封建社会,但也不能搞迷信啊。
按他这个说法,恐龙灭绝是因为恐龙王搞恶政,才把自己的族群给灭掉的。
刘彻:……
上古之政这些话,莲勺卤发现祥瑞之后的第二天闻棠说过寓意恰好相反的策论,当时的答案让他很满意。
闻棠:……我在书里看到过这样的策问。
押题这一块儿,我无敌,你们随意。
当年周公辅政,德行遍布四海,亦有水旱寒冰之患……”
接下来的场景就是贤良们发出死亡提问,每一个问题都被闻棠完美地解答,可闻棠的问题却格外刁钻刻薄,使人难以应付。
他们甚至怀疑闻棠使用了什么巫术,窃取自己脑子里的知识,否则她怎么会回答地这么快?就算是思考,也只思考几息时间。
他们研究题干都要思考一段时间的啊。
闻棠:如果你背完一本6.2万字的《盐铁论》且翻了无数遍《史记》《汉书》,再略懂三国两晋唐宋元明史和《齐民要术》,你也能做到我这样的。
加油。
一直从红日初升辩驳到太阳西斜,其实桑弘羊等人有想过帮闻棠说上几句,但看她那副兴致勃勃的样子,避免自己帮倒忙,便也都闭嘴不言了。
不是,闻侍中你不累吗?
我们听都挺累的,你怎么还没辩累?
众所周知,考试时的考生是不会饿,不会累的,他们脑子里只有一个念头,那就是尽快把这张卷子写完,先写会的,再编不会的,实在没招了也要把题干抄上!
闻棠就是这样想的。
更何况她朝会之前吃了一斤羊腿、一盘葵菜、一碗稻饭、还有俩鸡蛋,而且她因为太激动还不晕碳!
文学们却恰恰相反,年纪大了,食欲减退,早上简单喝上一碗粥,加几筷箸酱菜,简简单单一餐,没想到朝会上遇到了这么个大麻烦,他们都快被饿晕了。
不对,不是快要被饿晕,是真晕了!
正在和闻棠辩驳的那位博士突然感到一阵眩晕,整个人像是踩在云朵里一样缥缈,随后两眼一黑,直接倒在了地上。
殿中有轻微的慌乱,闻棠却面不改色,仿佛早就料到这种情况,在众人高呼“快寻医令”的时候,从自己褡裢中掏出一物,放到晕倒这位文学口中。
其余博士们想要阻止,却没来得及,心中又是慌乱又是担心,纷纷职指责闻棠是要害人。
意外的事发生了,医令还未到殿,晕倒的学士居然慢悠悠地睁开眼,又活了。
他感觉自己嘴里有一股子苦味,话都说不利索,也没忘质问闻棠究竟给他吃了什么?
闻棠(善良版):“人参啊!补气固脱,健脾益肺,宁心益智,养血生津哦。”
闻言,因为能量不足,这些博士们思考了一会儿,待反应过来后差点被气死。
这竖子早就猜到这个情形,是故意来用人参羞辱我们的!
真真真,t真是气煞我也!
有一位博士也是气性太大,居然浑身发软,差点被气晕。
闻棠打开褡裢,里面满满一包药材,什么当归、白芍。酸枣仁等。
治病效果好,侮辱性也很强。
闻棠:胸有成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