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盘膝而坐,开始思考,自己遇到过的祥瑞实在太多,这样会显得她很特立独行,好东西嘛,就是要大家一起分享的,分析一圈自己转到的现代物品,又欣然起行,给陛下准备祥瑞去了。
闻棠曾经测试过,她能将转到的东西拿出来的最大距离是她视线范围之内,也就是说,只要在她视线范围之内,就可以表演一个凭空出现仙物的奇迹。
但是具体出现什么需要好好考虑一下,总不能天空上莫名其妙洒下来一把褪黑素吧。
最后挑挑拣拣选出了个不锈钢勺子。
没办法,她物资实在是太匮乏了,先将就将就吧。
下次抽到好东西再给刘彻整个高配版的。
而且她连说辞都想好了,子曰:“治大国若烹小鲜。”
虽然不是孔子说的话,但也是个子。
刘彻也是真有精力,这么晚了还没回来,闻棠在刘彻回来的必经之处做好准备,跑到高处,将窗户偷偷开一个小缝,以一种俯视的视角看下面场景,守株待兔。
又过了一会儿,刘彻等人终于归来,有人先于众人走到前面,闻棠下意识以为是刘彻,于是心念一动,将不锈钢勺子放到离他很近的草丛上。
与此同时出现的,还有一柄打开开关的强光手电筒,
强光手电筒出现的那一瞬间,亮若白昼,众人下意识挡住光线,反应过来后才意识到这是天降祥瑞,乃大喜事。
闻棠:哎卧……!
刚才光线阴暗,她看不太清,现在光芒一出,照得众人格外清楚,她也终于看清,这发光点哪里是刘彻啊。
她把灯光打冠军侯身上了。
唉!
第44章 棉签
事情是这样的,闻棠在草丛中放好勺子后,回到阁楼上观看下边情形,可能是勺子的不锈钢材质或者其它原因引来了附近的小型动物,弄出了一些窸窸窣窣的动静。
恰好此时刘彻等人回到逆旅,听到动静,前方杂草枯枝林木茂密,密密丛丛,谁也不知道里面的东西是到底老鼠兔子还是蛇,会不会有危险?当然要以刘彻安全为主,于是在告知刘彻原因后,霍去病便先众人一步来此排查危险。
相比刚刚,月光已经被乌云遮蔽住大半,视线幽暗,而且为了避免被人发现,闻棠只将窗户开了一个很小的缝隙,种种阴差阳错加在一起,故而导致了这个大差错。
好在对于这种异像,大家还需要反应一阵,这才给了闻棠收拾篓子的时间。
她迅速将不锈钢汤勺收入储存空间。
这祥瑞可不兴给霍去病啊!
刘彻发现汤勺,那是“治大国若烹小鲜”,是上天在提示他治国的经验,治理国家要像烹调鲜美的小鱼一样,不可太有为,但也不可不为。
总去拨弄器中食物,鱼肉就散了,但如果一直不翻面,又煎不熟,仙人认为现今人间皇帝将国家治理的恰到好处,故降下仙勺,勉励刘彻。
如果是霍去病发现这柄勺子,那就很突兀了。
只是可惜她刚刚临时抱佛脚拼出来的文章不能用了。
闻棠重新在储物柜里搜了一圈,勺子铲子不行,剪刀和菜刀她还要留着自己防身,褪黑素或者芥末的话……
情形越紧急,脑子里冒出的有趣事情越多。
比如现在,闻棠突然想到,如果天上真的掉下来一片褪黑素,刘彻会不会以为这是神仙认可他了,特意赐给他的仙丹。吃完之后,沉睡过去,好梦安眠,睡了数年以来最舒服的一觉。
醒来之后,继续和唐王“帝竞”?
不过也只是想想,虽然刘彻为了寻找祥瑞硬生生带着闻棠在附近转了一个时辰,但闻棠微记仇,因为刘彻同时也是给她发工资的人。
眼看下面众人已经逐渐反应过来,朝着光源处走去,千钧一发之际,闻棠想到办法,从医疗包里抽出五根棉签洒了下去。
洒太多她心疼。
明亮的灯光将棉签模样照得格外清晰,没过几秒,就掉到了地上,落地之时,趁着他们将全部注意力都放到棉签上的时候,闻棠收起手电筒,深藏功与名,回到房间。
光线突然变得昏暗,下面众人全都眼前一黑,又是一愣,还是卫青最先有的动作,将自己手中火把递到刘彻面前。
刘彻接得很自然,火把拿到手中之t后,强忍内心激动开始在附近仔细搜寻,其余人见状,也都跟着一起找,不大一会儿,就找到了这些棉签。
它们间隔不远,落到地上的形状纯属随机,但刘彻却不这样认为,他觉得这一定是仙人在给自己什么暗示,今夜刘彻身边并没有精通三易卜筮之人,于是便叫人拿来丝帛和毛笔,将其形状临摹上去,准备回到长安后让东方朔帮他算算帛上图案是什么意思。
不光不清楚帛上图案是何意思,刘彻连今夜这异象都没有弄明白。
外面闹出这样大的动静,逆旅中其他人纷纷披衣而出,想看看究竟是怎么回事,周围这些郎卫们则纷纷行礼道贺。
虽然这吉兆没打到自己身上,但他们也算是共同见证了,赏赐是肯定不会少的。
来不及回逆旅,借着着火把的光线,刘彻将五只棉签置于帛上,俯仰观察,仔细琢磨。
他知道今夜突然出现的亮光是什么意思。
古代发生过很多次日食现象,例如光《春秋》中就记载鲁国发生过37次日食,但古人却不了解其中的天文原理,认为这是上天对皇帝的警告和惩罚,遇到日食,天子要祭祀,素食,大赦天下之类的。
汉文帝时期,就有过一次日食,当时刘恒认为这是上天对他政治不够清明表达出的不满,因此下诏书允许天下百姓批评指出他的过错。
白日天色突然变暗是上天的示警,现在同理反推,黑夜天色突然变亮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上苍对于刘彻的政治很满意啊!
为什么日蚀时整个长安都能看到,如今月亮却只有附近这一行人能看到呢?
应该是仙人在暗示朕戒骄戒躁,不要自满吧,至于光线照在冠军侯身上这回事……
冠军侯乃是我大汉之星,明亮璀璨,照一照他怎么了,日后还会有更大的吉兆降在朕的身上呢!
都不用朝中那些五经博士们引经据典翻书溯源,刘彻自己就能给自己找补。
而我们光源中心的当事人霍去病现在的心情是既激动兴奋,又有些……呃……无奈。
漫长黑夜中突然一束明光照在自己身上,他当然心情高兴了,但尴尬就尴尬在……陛下还在他旁边,理应也有一束光照在陛下身上。
不知怎的,霍去病莫名想到了闻棠。
好奇她当初遇到神鸟吉兆时,是否也这样兴奋。
此时刘彻将全部重点都放到棉签上,在他的示意下,卫青霍去病等人也跟着一同凑过来观察。
刘彻将其小心翼翼拿在手中,仙物中间的小圆木被打磨得很平滑,并无香味,而它们两边的材料,起初刘彻以为是丝绵或者柳絮,可仔细感受后却发现触感不对,比丝绵粗糙,比柳絮紧实,是他之前从未接触过的材质。
仙镜,仙粮,从前的仙迹刘彻至少能猜测出是用来做什么的,可今夜降下的宝物就触及到他的知识盲区了。
遇事不决,场内求助。
刘彻询问道:“仲卿,去病,你们可曾见过或听过这东西?”
有时候翻翻古书,也能在先前历史中找到类似迹象,从而推理结论,但很显然,他们并没有看过类似的古书。
君臣几人研究了老半天,都没有研究明白仙物的具体含义。
这时刘彻终于想起来自己的闻卿了,她曾在梦中游览过千年后的长安,也去过仙人居住的天宫,见识广博,肯定能知道这东西是什么。
但问题是,算算时间,广牧君这时应该已经回到逆旅休息了,刘彻可以毫无负担地让清醒的闻棠陪他大半夜四处寻吉兆,但还没不讲情理到把熟睡的臣子从睡梦中叫起来为自己分析吉兆。
可这事关仙人神迹,刘彻思考片刻,最终决定还是不叫醒闻棠为好。
并非是他良心发现,而是闻棠与那仙人有缘,万一她此时又有梦中奇遇呢?
等等!
刘彻突然想到什么。
他以最快速度回到逆旅,将棉签放到榻旁,闭眼就寝安眠。
闻卿可有梦中奇遇,朕为什么不能有?
刘彻怀中期待进入梦乡,希望也能有闻棠这样的奇遇,于梦中遇到仙人。
众所周知,日有所思,夜有所梦,白日里放不下的问题,有可能在夜晚梦到。
刘彻在睡觉之前满脑子都是身穿宽袍,腰束丝绦的鹤发仙人,因此似乎梦中也看到了这样的仙人,不过只是远远一撇,周围云雾缭绕,茫茫渺渺,终于在桃园之中得见仙人,仙人容貌隐隐约约,很模糊。
他想要看得更加清晰,却离仙人越来越远,他向前奔跑追赶,试图呼唤仙人回头,然后……
醒了。
鸡声报晓,晨光熹微。
刘彻心里遗憾,闭眼试图继续入眠,却怎么也睡不着。
清醒后的刘彻第一件事就是找!闻!棠!
幸亏闻棠昨晚已经预料到这个结果,一大早就醒了。
当然,其他人也没睡得多熟,恐怕这间逆旅中唯一睡眠质量好的人就是那位被郎卫灌了美酒的主人妪吧。
堂室中,众人目光不再放在仙迹上,因为昨晚已经观察许久,都没研究出个子丑寅卯来,但视线也没有消失,而是转移到了闻棠身上。
闻棠开启人生演技巅峰,假装惊讶,表示对昨晚之事并不知情,又解释仙人并没有进入自己梦中,而后看向帛上物件。
“我见过这东西。”闻棠的语气和表情中带着三份惊讶三分欣喜三分恍然大悟,还有一分全靠随性发挥,“陛下,我在梦中见过这东西。”
“恭喜陛下。”闻棠贺道,随后又将话题转移到霍去病身上,“恭喜卫将军,恭喜冠军侯啊!”
虽然灯光只照在了霍去病身上,但是端水这件事还是很有必要的。
她解释道:“此物名为棉签,可以用来擦拭脏污或者处理伤口。”
“至于两边的白色材料,就是臣从前跟您说过的棉花啊,棉花生长之地一为最南边,另一为最西边……”
棉花原产地在印度、东南亚那边,逐渐传入到滇南,也就是现在的南越地区,名为“橦华”,南越已经研发出了用棉花织布的技术,织成的布叫做广幅布,但是并没有大范围流传。
想想也是,南越那种地方,炎黄酷热又多瘴气,许多男子髡头,连上衣都不穿,更别说穿棉布衣裳了。
除此之外,高昌国,就是现代的吐鲁番地区也种植棉花,叫做白叠子。
“因此,依臣愚见,仙人降此吉兆是为……”
经闻棠解释,昨夜明光为何射于冠军侯,而不射向刘彻这件事就能解释通了。
上苍之意,是想让冠军侯打通河西,而后再出兵南越,为刘彻取来棉籽,种植于田间,让百姓们有暖衣可穿,不再经受寒冷之患。
闻棠:坚决不给同事带来麻烦,自己捅的篓子自己圆回来。
但是可以给同事带来更多工作。
听闻棠说完这些,刘彻更加确定这是一位兼爱苍生的仙人,仙人至今所有祥瑞都在引导自己布德苍生,广施恩惠。
这仙人还怪善解人意,刘彻此生,唯有两大爱好,一是成仙求长生,二为兴造功业,开疆拓土,从前他以为自己引来仙人后仅能成仙,现在看来,实则不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