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际上的扎营却是队伍中有数辆车用来装有生活用品等杂物,各种炊具,灶釜、匕箸等全部齐全。除此之外,主食方面,有上等的梁、稻、粟等,芜荑醢酱盐豉调料,各色鲜肉、腌肉,明明是秋日,居然还有菘葱葵薤等菜。
至于飧食,也不是闻棠所想的在篝火堆上烤火吃饭,而是在搭好的帐篷内,由专门的庖人烹饪好,摆在专门的漆木餐盘、再将餐饭呈上,闻棠本以为这已经足够奢侈了,没想到使者居然还满脸歉意对她说:“路上条件简陋,委屈县君了,还望县君恕罪。”
闻棠:……
不委屈,不委屈。
自己一个小小县君出行已是如此繁复,那刘彻出行时得张扬到什么样?
想不到,根本想不到。
作为主人,闻棠邀请司马迁一同用飧食,期间寒暄交谈,司马迁数年来四方游历,南至江淮,北至汶水,眼界见识不俗,言谈举止间也不扭捏,这次是从齐鲁之地孔子故居归来长安,他告诉闻棠,自己这次收集的书简中有许多并未流传于世的儒家孤本。
但闻棠也并非孤陋寡闻之人,她最北方去过右贤王庭,南边游过昆明,甚至某种方面讲她比司马迁更有文化。
因为闻棠看过《史记》,而司马迁现在还没开始写《史记》。
司马迁讲完后,闻棠也开口同他讲述自己的经历,譬如北方草原上挛鞮家那点事情,匈奴各种风俗旧习。
闻棠:“匈奴人利则进,不利则退,不羞遁走,苟利所在,不知礼义……”
至于汉人更少了解的西南蛮夷之地,闻棠虽未真实去过,可朔方郡网罗天下各地之民,其中也包括不少西南之民,闻棠将他们的讲述转达地头头是道,一语一言,仿佛自己真去过那里。
“西南夷之地并无统一君主,而是分开开来的数十名君长,其中夜郎国面积最大。那里风气四时皆热,五六月便水如沸汤,石若烁金……”
大汉和匈奴较量了将近百年,对于这个自己的老仇人自然熟悉,但西南蛮夷之地却还刚开发十几年,对其了解多有不足,因此此时帐内,所有人都听得津津有味,十分入神,看闻棠的眼神也变得钦佩敬慕,觉得她懂得很多。
虽然司马迁现在还没开始撰写《史记》,但出生在史官世家的他从小耳濡目染,有将有用信息记录整理下来的习惯,所以取得闻棠同意后直接拿出随身携带的铅笔在木简上记录书写。
他手中的铅笔并非普通铅笔,而是一种专门特质的铅粉笔,和闻棠习惯用的炭笔差不多,毕竟谁也不可能用软趴趴的毛笔快速写笔画繁复的小篆。
说来说去,便又说道司马迁此次游学的齐鲁之地,此处地势平坦,多种桑麻,盛产盐豉,当然最重要的是,作为孔子故乡,这里儒学氛围浓厚,好经学,矜夸功名,百姓舒缓阔达而足智。
言语谈话间,又提及了其它学派,对于这些,闻棠就不太了解了,只用中学时那句“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深深印刻在自己脑海里。
司马迁一通抒发表达,闻棠听得似懂非懂,他说的每个字都能理解,但组合在一起后就很难懂了,但这也不是闻棠智商的问题,她开始观察帐内众人,起初也是努力想要听懂他的话,但后来逐渐全部放弃,最后一个个双眼迷茫选择低头。
闻棠:……
她觉得有必要结束这个话题了,于是开口总结,以此结束今日谈话:“《易》中有言:天下一致而百虑,同归而殊途,六经者亦是如此。法家不别亲疏,不特殊贵贱,一断于法:儒者以六艺为法……”
“名家苛察缴绕,使人不得反其意,专决于名而失人情……”
司马迁越听,便越觉得闻棠言之有理,而且她对于六经的看法总觉,和一个人很相似。
那个人就是……自己的父亲司马谈。
马迁:说出来可能没人相信,我觉得面前这位年仅十几岁的县君,她的想法很像我爹。
起初他还有些惊讶,但很快就找到理由t,兴许闻棠是个像项橐一样聪明早慧的神童。
实际上闻棠刚才说的话是《史记》原文。
闻棠:在倒反天罡这方面,我是专业的。
明月高悬,夜色渐深,酒阑兴尽,困意席卷而来,今日这场筵席也就算是散了,闻棠回到自己的帐篷入睡,酣然入睡,直睡到到第二日清晨起来继续行程。
又赶了一天的路,今晚有传舍可住,不用像昨夜那样睡在荒郊野岭,明日即可到达长安,任务即将完成,众人都暗自松了一口气,当然,依旧不敢掉以轻心,怕这最后一夜出了什么意外耽搁行程。
他们这趟行程也就中途遇到了司马迁这么一个小插曲,其它时间都特别顺利。
像是暴风雨前夜的平静。
果不其然,第二日还真就发生了意外。
这日,依旧是清晨十分,侍女准时将盥洗用具端到闻棠门前,唤了几声县君,室内无人答应,开始以为是闻棠旅途疲累贪睡,尚未醒来,可很快有机灵的侍女反应过来,意识到不对劲儿。
这一路风尘仆仆,可县君却从未有过拖延耽搁,怎么偏偏就今日未起?莫不是出了什么事故或是生病了?
她又大声呼了几声,里面依旧没有回应,最后一咬牙,大着胆子打开闻棠的门,走到榻前,掀开帷幕帘帐篷。
却发现塌上空无一人。
县君失踪了!
第21章 面圣
侍女不愿相信自己的眼睛,又在室内寻了几遍,依旧没有找到闻棠的身影,被吓得浑身冷汗直流,强打精神镇定下来,连忙跑出门将闻棠失踪这件事汇报上去。
众人听了,也都大惊失色。
这些使者郎卫们从前都完成过许多类似的任务,有资历深的,当年陛下刚刚登基时就曾奉命安车蒲轮,束帛加璧,征召儒学大家鲁申公来长安,鲁申公那时候都是八十多岁的耄耋老人了,尚且能保护他无病无灾安全到达长安,却将正值少年的广牧君给弄丢了,还是临到长安前一天,若是让陛下知道了,别说职位不保,恐怕小命都悬。
而李媪和服侍闻棠的侍女们,一个失职之罪也是没跑了,就连此处传舍的大小官吏们也免不了遭牵连,受到惩罚。
好在他们经验丰富,很快冷静下来,分析局势,这处传舍因为邻近长安,往来人员众多,要比别的传舍大上数倍,所以决定分头行动,几队人员检查传舍内部,另一半出门去寻,安排好之后,使者又叮嘱了几句,众人便各自出发了。
幸运的是,才过了不一会儿,他们就在传舍偏门一个无人的偏僻地方找到了闻棠。
闻棠站在阳光下,背对着他们,身形挺直,气质超然,宛如山谷中一棵坚韧笔直的竹。
众人见到她,面露惊喜神色,他们已经做好找寻整日甚至数日的准备,没想到这么快就寻到了闻棠,于是都松了一口气。
唤了几声“县君”,闻棠没有任何回应,众人急了,有人怕她出事,急忙跑到闻棠身边,担忧地问道:“县君,您可还安好?”
闻棠依旧没有回答,她低着头,紧闭双眼,在众人焦急担心的目光下,突然冷不防张口说出一句话。
她说:“多谢仙长惠赠,闻棠受教。”
这话可真是有够让人摸不着头脑的。
开始他们以为是闻棠有梦行症,被梦给魇到了,不过也有那聪明的,将这句话和闻棠之前的经历联系在一起,心中猜测莫不是县君又有奇遇?
这些人秉持着不同想法,正准备将闻棠叫醒时,她突然睁眼了。
大家感到闻棠和平时有些不同,她此时眼中熠熠生辉,额间一枚弯月印记若隐若现,在阳光的照射下又变得流光溢彩,比这世上最珍贵的宝石还要明亮。
睁眼后,见到自己身旁围绕着这么多人,闻棠佯扮惊讶:“你们怎么在这里?”
这话问的,还不是因为你不见了,我们才来这里找你的吗?
心中腹诽,却还是将刚才发生的事一五一十告诉闻棠,闻棠认真听完,先是抱歉因为自己的原因给他们添麻烦,耽搁了行程。
随后又说出自己刚才消失原因。
今晨天色将明未明时,她正处于睡梦之中,朦朦胧胧间感到窗外一抹白色亮光闪过,这光芒明亮但不刺眼,令人有一种很舒服的感觉,她心中好奇,连忙起身,披衣出门查看。
走到院中,闻棠仰头发现云中有一仙风道骨的白发老者,冯虚御风,气质不凡,就是曾进入闻棠梦中赐她奇遇的那位仙人,闻棠顿时激动不已,很想跟随在仙人身后。
说来也是奇怪,她有这个想法之后,感觉自己身体变得轻飘飘的,直至飘到仙人身后,仙人没有阻止闻棠此举,而是默许她跟在自己身后。
闻棠说自己跟着这位仙人看了很多她之前从未见过的新奇景象与事物,具体太多来不及一一细表,只道仙人离去之前叮嘱日后务必多行好事,多助群黎,并赠下一礼。
她连忙答谢应下,抬起头时,再也找不到仙人身影,应该是回到仙界去了,随后又听到许多人呼唤自己的声音,等她反应过来时,就在这里了,身边还围满了这些寻她的侍女使者们。
众人听了她的描述,不禁恭喜闻棠,感叹县君奇遇,县君今年才刚十四岁,人生阅历居然比他们还要跌宕起伏。当然,他们现在最关心最好奇的是仙人到底赠给她了什么礼物。
他们长这么大,还从没见过仙家东西呢,陛下宫中养的那些方术士们倒是有些神通,譬如召唤亡魂、平地生焰之类的,但那都是专门表演给陛下和其他王侯将相等贵人看的,他们哪有领略这些的机会啊。
而这仙人之礼,则更宝贵,那必定是要带回家中好好珍藏供奉的。
可其实闻棠今日费了这么大功夫,就是要让他们看到这份神迹,同时为自己证明,
“仙人离开前给我指了一个方向,就是……”闻棠伸手,指了个方向,“这里。”
众人顺着她手指的方向看去,在一棵叶子几乎掉光的桑树下搁置着一个方方正正的物件,平平无奇,和心中所想相差甚大,如果不是有闻棠的指引,他们根本不会注意到这个东西。
闻棠走到树下将其拾起,就是一片带有花纹的普通木板,很平滑,没什么毛刺,实在找不出任何特殊之处。
随着她将这片木板分开,里面居然别有乾坤,是一面镜子,而且是一面照人照得特别清晰的镜子。众人情不自禁将眼神看向这面镜子,闻棠明白他们的好奇,在众人还没有反应过来时,将这面镜子拿到他们面前。
阳光洒落下来,他们的面容瞬间被照映在这面银镜上,纵使他们再见多识广,再阅历丰富,也从未见过照人照得这样明亮清晰的镜子,甚至连一根头发丝、一根眼睫毛都照的一清二楚,就像是……
就像是这镜中有另外一个活生生的、一模一样的自己。
众人脸上无不充满惊艳震惊之色。
在他们还没有反应过来,依旧沉浸在仙物神迹之中时,闻棠手中拿镜,开口打破沉默:“此等神迹,并非凡物,亦非寻常人所能拥有,本君蒙昧,能力平平,更无嘉才,实在是不配拥有这张精美绝伦的仙镜。”
闻棠这么一提醒,众人才意识到刚刚仙人只说赠下一礼,并没有明说是赠给谁的,只是他们先入为主认为是赠给县君的。
闻棠:“必是这世间最贤能,最英明,最博学,最品德高尚之一才可拥有。”
具体说的是谁,不言而喻。
就差直接报某人身份证号了。
人群之中很快有人捧哏,回道:“这世上最贤能,最英明,最博学,最品德高尚之人莫过于当今陛下了。”
这话一出,众人纷纷点头附和,认为他所言非虚。
闻棠:……?
都这么上道吗?
她本来是想自己说这句话的,没想到居然有人抢答了!
而且还答得这么快,果然天子脚下的人情商就是高。
闻棠:“没错,铜鉴有映照、监察之意,古人曾云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以水中镜照明月静,以仙界镜照人间净,仙人这是在寓意当今皇帝圣明,天下安乐。”
“此神迹当献于陛下啊!”
一番话,说得众人各个心潮澎湃。
闻棠将镜子递到使者面前,烦请他代为将此神迹交予陛下,t吓得使者连连摆手,不敢接下。
这是县君的机遇,是她与有仙人有缘,理当由她献上,自己一个使者来凑什么热闹呢?
闻棠却劝说道:“这里虽邻近长安,可至少还有一日半路程,再加上中途检验传书,用餐歇息等各种情况,本君还要许多日子方能见到陛下,而使者您若快马加鞭,尽力疾行,不出半日便可回长安见到陛下,献上此宝。”
虽然这宝物是广牧君所得,可第一个将其献到陛下面前的人,陛下爱屋及乌,定也会赐下许多赏赐,这样浅显的道理,县君不会不知道,她就这样轻松地将这个机会交给自己了?
但又一想,自己和广牧君无冤无仇,两次见面送过去的都是喜报,也没必要给自己设局啊?
闻棠当然没给他设局,也没想坑他,她今天弄出这一场混乱,就是为了给自己造势,现在大庭广众、众目睽睽之下出现神迹,势已经造出,若还贪求赏赐,未免太过引人注目,因此那赏就分给别人吧。
闻棠微微一笑,低声道:“再者古人曾言贵不独行,若有富贵,闻棠又岂敢独享。”
这使者名为周奢,乃汉宫谒者,掌司礼仪,并奉诏命临时执行赈灾,考案百官,敕封诏令等事,俸秩为比六百石,俸秩虽低,可平时接触结交的都是重要人物,从刘彻曾先后派她来给卫青和闻棠宣读文书上就能看出,因此这次送他一个人情对闻棠而言有百利而无一害。
周奢也是个人精,立刻懂了闻棠的意思,面上带笑,躬身回道:“那就多谢县君美意了。”